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30年1459例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栋梁;朱琦;刘建华;余世明;胡俊勇;李佛保

    目的对30年来所施行的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 4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手术病例的一般特点.方法 筛选出1973年1月~2009年7月30日30年间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患者及病种构成情况,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共计1 459例,男584例,女875例,双侧置换者104例,合计1 563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22例,共424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 037例,共1 139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主(365例,占86.4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以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322例,占31.01%)为主.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显著(100.0%)、并发症少(3.3%),未见感染.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治疗严重髋部疾患的确切有效手术,并发症少.

  • 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的短期疗效

    作者:梁昌详;郑秋坚;林欣鹏

    目的探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全髋或者半髋置换术治疗血液透析后髋部骨折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74岁(47~90岁).所有患者均为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Ⅴ期,术前平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为4.2年(6个月~8年).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例.根据骨折类型及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C组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1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7.3年),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1.0±8.4)分,优3髋、良4髋,疼痛评分平均(42.0±1.8)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4例术后血肿;1例皮肤浅部感染;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Harris评分与年龄有关.结论 采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能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比较

    作者:陈宜;吴海山;祝云利;吴宇黎;赵辉;羊黎晔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对478例在脊椎麻醉或者局部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局部麻醉186例(38.9%),脊椎麻醉292例(61.1%).局部麻醉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局部及关节腔内注射,脊椎麻醉患者用0.75%布比卡因.对比以下指标:术中疼痛、患者及术者的满意度、术后疼痛、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组中,分别有94.1%(175/186)和98.3%(287/292)的患者术中未感觉到疼痛;两组中分别有93.0%(173/186例)和96.2%(281/292例)的患者表示对麻醉效果满意或者很满意;术后6 h内患者疼痛比较,局部麻醉组与脊椎麻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局部麻醉组与脊椎麻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局部麻醉组明显低于脊椎麻醉组(P<0.05).结论 局部麻醉对于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相比脊椎麻醉更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那些膝关节镜检查或者清理冲洗、游离体取出术甚至普通的半月板成形术均可采用局部麻醉下进行.

  •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合并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辉照;赵枫;曹杰;陈阳;张冬福

    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脱位中合并的膝关节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5月本组共收治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8例,通过同侧膝关节的病史、体格检查和MRI检查,研究所有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同侧膝关节的损伤情况.结果 28例髋关节脱位患者中有21例(75%)同侧膝关节疼痛.体格检查中25例(89%)发现软组织损伤的可见证据,2例(7%)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10例(36%)膝关节积液,4例(14%)半月板损伤的体征.28例膝关节MRI检查中1例产生伪影予排除,其余27例中有25例MRI上发现异常信号,其中膝关节积液(37%)、骨挫伤(33%)、半月板撕裂(30%)是常见的异常.结论 该研究中发现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合并同侧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骨挫伤可能为髋关节脱位后同侧膝关节持续性疼痛提供合理解释.本研究推荐常规应用MRI进行膝关节检查,以发现单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能被遗漏的关节内病变.

  • 局部注射含氯诺昔康的镇痛药物抑制痛觉致敏作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林;陈昊;杨延伟;何锐;古凌川;张颖;杨柳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注射含氯诺昔康的镇痛药物配方与传统布比卡因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TKA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将符合双盲对比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布比卡因组(A组)78例,加用氯诺昔康组79例(B组).所有患者施行标准化围手术期口服药物和神经阻滞PCA持续镇痛,每12小时记录术患者后疼痛评估结果,包括:(1)患者静息和被动活动VAS评分;(2)股四头肌肌力;(3)镇痛泵药品消耗量.结果 157例患者中共有12例被剔除.术后12 h两组间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48 h,A组镇痛泵药物用量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96 h,B组被动活动痛VAS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肌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KA术区局部镇痛药物配方中NSAIDS药物的使用对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比卡因配方.其镇痛作用延长至术后96 h仍明显优于传统布比卡因配方,可能与消除了痛觉致敏有关.

  • 关节镜诊治踝扭伤后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光联;惠明;欧迪军;梁江山;吴王敏

    目的探讨踝扭伤后长期存在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反复扭伤等踝关节功能紊乱疾病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2例踝关节扭伤后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行关节镜检查诊断并行关节镜下治疗,对诊断和治疗结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后按AOFAS踝关节后足功能评分,优34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91%,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病例.结论 关节镜对踝关节扭伤后疼痛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活动受限,反复扭伤等症状的病例具有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对恢复踝关节功能,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价值.

  • 股骨髓外定位法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作者:涂意辉;薛华明;蔡珉巍;刘晓东;马童;张长青

    目的探讨股骨髓外定位微创单髁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例(15膝),男8例,女3例;单侧7例,双侧4例;年龄为60~72岁,平均年龄65.2岁.观察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HSS 评分法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下肢的力线(髋膝踝角).结果切口大小平均7.2 cm(6~8 cm),术中出血平均50.8 ml(50~80 ml),手术时间平均115.0 min(90~125 min),术后引流量平均25.5 ml(20~3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11例(15膝)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0~2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HSS 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下肢力线内翻畸形明显减少.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EFA行MI-UKA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办法,但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 两种不同股骨假体旋转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的影响

    作者:赵辉;吴宇黎;吴海山;李晓华;祝云利;符培良;王波

    目的探讨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髌骨轨迹和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间共360例接受TKA的患者,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股骨假体外旋放置组,使用PFC Sigma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内置外旋股骨假体组,使用Genesis Ⅱ固定平台假体),每组各18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高年资关节外科医师实施,均未置换髌骨,仅行髌骨表面修整,根据术中髌骨轨迹决定是否需要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接受相同的围手术期镇痛和康复训练流程.术后常规随访,使用HSS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整体疗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评估髌骨位置.结果 纳入研究的360例患者,均完成术后3个月及1年的随访.坚持随访的163例患者(A组74例,B组8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25年(3.5~7年),其中2例因术后假体感染而翻修,无假体失败病例.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发生率A组为8.1%(13/160),B组为6.9%(11/160),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髌骨轴位片两组均未出现髌骨脱位病例.两组间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术后HSS评分与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均可获得良好的平衡伸直-屈曲间隙,改善髌骨轨迹.鉴于患者股骨外旋变异较大,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应综合参照后髁轴和经上髁轴,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也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 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初步疗效

    作者:刘玉雷;闫辉;肖健;崔国庆;敖英芳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双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治疗的44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男22例,女22例,术时平均52.3岁).关节镜下将撕裂按大小分组.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7个月,随访率100%.本组病例小撕裂14例(31.8%),中撕裂21例(47.7%),大撕裂5例(11.4%)和巨大撕裂4例(9.1%).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4±3.4)分降到随访时(0.7±1.5)分,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的(7.9±2.1)分降到随访时(1.8±1.8)分.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的Z值分别为4.789,4.450和4.454,P<0.01).UCLA评分由术前的(15.3±4.9)分增加到随访时(30.7±4.0)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30.5±17.8)分增加到随访时(84.2±12.6)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9和5.760,P<0.01).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9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是一种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创伤后股骨干严重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诗军;赵宇驰;张树栋;马卫华;王维光;赵中原;刘克贵;孔刚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伴有关节外股骨严重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在2005年1月至2010年为5月间,我院共收治了伴有股骨严重畸形的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例,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膝评分平均10分,膝功能评分平均22分.术后膝评分平均85分,膝功能评分72分.术后下肢力线偏差均在3°以内.无患者出现导航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患者,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不需要进行股骨、胫骨截骨,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对此类患者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适应证.

  • 止血带的使用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

    作者:马卫华;张树栋;王诗军;赵中原;刘克贵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使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8例,排除凝血机制异常者,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方式不同分为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和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46例,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2例,其他操作两组相同,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75~140 min,平均95.9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54~105 min,平均65.2 min.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85~150 min,平均98.2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18~30 min,平均24.1 min.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132~640 ml,平均251.8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320~965 ml,平均570.5 ml,术中失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引流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60~1310 ml,平均630.3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70~1 190 ml,平均576.9 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371.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419.3 ml,两组比较总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74.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37.3 ml,隐形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发生肌肉疼痛4例,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未发生使用止血带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可减少术中失血,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但术后失血较多,尤其是隐形失血量较多,对总失血量无明显影响.止血带使用时机对手术时间无影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位置及活动度对全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国宁;王友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髌骨位置、活动度的变化以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活动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9月至2006年6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初次TKA患者中选取资料完整、获得良好随访的51例患者(62个膝关节),平均随访时间38.7个月,对其进行髌骨高度、倾斜角及侧方移动度进行测量,与术前对照,并与膝关节活动度做相关性统计分析,综合研究髌骨方面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关键因素.结果 (1)TKA术后髌骨高度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髌骨外翻倾斜角减小;(2)髌腱短缩> 10%时,其短缩程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r=-0.79,P<0.01);(3)髌骨活动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1)TKA术后髌韧带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缩,髌骨不存在明显外翻;(2)髌骨位置及髌骨活动度影响膝关节功能:当髌腱短缩>10%时,髌骨位置越低,膝关节活动度越小,膝关节功能越差;髌骨活动度越差,膝关节活动度越小.

  • 骨盆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杨庆;王秋根;汪方;李凡;高伟;黄建华;王谦;高堪达;吴佳琦;陈豪

    目的研究骨盆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558例患者中的50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损伤、IS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骨盆合并髋臼骨折发生率为8.5%,平均年龄(33.9±13.3)岁.常见的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常见的骨盆骨折类型是AO/OTA 61A2和61B1型,常见的髋臼骨折类型是AO/OTA 62A1和62B1型.双侧耻骨支骨折是常见的前环损伤,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后环损伤常见的形式.此外,头、胸、腹部以及四肢损伤是常见的合并伤.2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从受伤到接受手术时间为平均6.0 d(0~1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6 d(10~22 d).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12~14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髋臼复位Matta分级中解剖复位9例(36.0%),良好11例(44.0%),可5例(20.0%);差(0).术后Majeed评分优良22例,占88.0%.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损伤类型,在急诊抢救复苏、诊治以及二期手术精确复位方面均存在很多困难.为获得良好的髋臼复位,骨盆后环损伤的早期精确复位是必要的.

  •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对策

    作者:叶志强;宋炎成;蔡道章

    目的从临床病理角度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经验教训.方法 分析3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在该院行THA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术前和术中观察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结果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多具有患肢明显的短缩畸形,关节囊挛缩、肥厚,股骨上端和髋臼的骨质疏松,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由于患髋周围软组织挛缩,术中需进行广泛松解,手术创面大,术后渗血较多,术中应注意彻底止血.2例于术后1周内发生关节脱位,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这3例并发症保守治疗均治愈.经平均3年4个月的随访,所有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4.6%.结论 THA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根据患髋周围软组织挛缩、患肢明显的短缩畸形等病理特点,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应注意彻底止血,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抑制剂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于浩淼;郭艾;杨林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是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关键介质,而MMP13抑制剂则能够通过对MMP13的抑制作用起到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目前在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中被人们所关注的各种MMP13抑制剂,横向对比其优劣性,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人工关节周围诱导成骨的影响

    作者:杨飞;曲彦隆;杨鹏

    术后假体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假体使用寿命,导致翻修术的主要原因,现已开展的加强人工关节稳定性的研究中,假体表面涂层加强关节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关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建立一个稳定的局部缓控释体系将使提高人工关节早期稳定性成为可能,对于促进患者早负重,缩短术后恢复期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就假体表面涂层的发展,相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缓控释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 肱骨近端肿瘤人工关节置换术软组织重建策略

    作者:钱齐荣;刘宁;吴海山;李晓华;吴宇黎

    一、肩部保肢手术``肱骨近端是骨肉瘤、转移性肿瘤的多发位置,过去常以截肢治疗肱骨近端原发性恶性肿瘤,只对低度恶性肉瘤行保肢手术[1-4].1977年Marcove等[5]报道保肢手术与截肢的疗效类似.此后,四肢原发恶性或良性侵袭性骨病变一般均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并发现保肢手术对患者生存率没有不良影响[3,4,6].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57膝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鲁霞;焦裕光;王晓锋;刘奇峰;翟亮亮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54例57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37膝选用北京爱康宜诚AK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20膝选用瑞士普鲁斯公司后稳定性假体.结果 本组54例57膝,随访1~7年,平均2.5年,按KSS膝关节评分标准,临床评分为65~99分(平均83分),功能评分65~90分(平均80分),优良率达96.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假体的设计以及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应用

    作者:谢燕崧;陈艺;宁军

    目的探讨有效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出血的冷敷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骨关节炎实施初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袋持续冷敷.观察两组关节4、8、24 h引流血量以及两种冰袋各时间点的形态与温度.结果 10%盐水冰袋4、8、24 h引流量分别为(337.9±100.5)ml,(390.8±103.2)ml,(450.8±113.3)ml;普通清水冰袋组引流量分别为(459.7±135.3)ml,(509.1±147.3)ml,(601.2±12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h 后10% 盐水冰袋仍呈霜水状,温度为-4℃,而清水冰袋已呈水状,温度为 2℃.结论 初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用10%盐水冰袋持续冷敷,有效减少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治理.

  • 关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

    作者:吴海山

    膝关节置换作为一项经数十年发展的成熟技术,其手术疗效已获得医生的肯定.但作为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人工关节术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膝关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翻修等依然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外科技术与临床处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假体材料与设计的改良来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使关节功能更接近正常状态、假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更易于翻修以及更好地控制并发症是临床关节外科医生与产业界工程技术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双髋关节置换术后血肿导致坐骨神经麻痹一例报道

    作者:薛文喜;史晓东;徐文松;薛辉;考树君;彭亮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右髋关节间断疼痛18年、左髋关节间断疼痛15年加重半年入院.既往因"病毒性脑炎"口服"强的松"约1.5个月.体格检查:右下肢外旋畸形,左髋屈曲畸形,双大粗隆叩击痛,被动活动双髋关节时疼痛明显.右髋伸屈活动度15°~60°,外展0°,内收0°,内外旋0°.左髋关节伸屈活动度30°~60°,外展5°,内收10°,内外旋0°,左下肢短缩3 cm.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双侧股骨头明显变形、塌陷,双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硬化,髋臼周围大量骨刺形成(图1),诊断:双股骨头坏死(Ⅳ)期.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四)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评估

    作者:郑卓肇

    膝关节半月板包括外侧半月板和内侧半月板,位于膝关节腔内,为纤维软骨性结构,其功能包括承载负荷、缓冲震荡、稳定关节、提升关节适合度、限制膝关节过度屈曲和伸直、关节营养和润滑、以及提供关节本体感觉等.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四)肘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作者:欧新发;李鉴轶;陈学秀;李明君;李泽宇;许广威;吴坤成;徐达传;林荔军

    肘关节后侧入路是临床上施行肘关节手术常用的手术入路,可以充分显露肘关节的内部结构.肘后关节入路可有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或经肱三头肌腱入路,其中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口和经肱三头肌腱劈开切口同样可以充分显露肘关节内部结构,而不需要作尺骨鹰嘴切骨,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

  • 细胞载体作为软骨修复中的下一代细胞疗法

    作者:

    背景自从第一位患者接受培养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ACI) 以来已过去20多年,新型的软骨修复细胞疗法已经出现.自体培养软骨细胞是第一代细胞疗法,它使用的是混悬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结合骨膜修补.胶原膜覆盖ACI (CACI)是第二代细胞疗法,它使用的是接种了混悬培养软骨细胞的Ⅰ/Ⅲ型胶原膜上.现今,因关节镜移植术的需求而开发出了第三代细胞疗法,也即采用细胞载体或接种了细胞的支架来移植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目的 本文综述了目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MACI) 的情况,它是迄今为止使用广泛的载体系统.本文还探讨了Ⅰ/Ⅲ型胶原膜的特点、与胶原膜相关的细胞行为、手术技术、康复、临床结果和组织修复效果.研究设计 系统回顾.方法通过搜索 Medline 数据库从1949 年成立以来到 2007年12月的数据,找出相关文献;确认出关于细胞行为、制作过程、手术技术和康复方案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同行评审的文献.具有原始数据以及使用Ⅰ/Ⅲ型胶原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被纳入.结果 这些研究获得的数据证实使用MACI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结果方面有总体改善.观察到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降低(范围在 1.7~5.32 分),而改良Cincinnati(范围在3.8~34.2分)评分、Lysholm-Gillquist(范围在23.09~47.6分)评分、Tegner-Lysholm(范围在1.39~3.9分)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类量表评分(P<0.05)均有改善.通过关节镜(包括国际软骨修复学会评分)、MRI 和组织学评估,患者也显示出质量良好的(透明样)组织修复,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本综述的结果提示:第三代细胞疗法MACI 程序在治疗有症状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方面是一种大有前景的方法.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报道

    作者:杨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公认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并发症.吕厚山认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DVT发生率为40%,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3.8%.国外资料也认为DVT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骨科临床医师应该对术后DVT的发生有足够的警惕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规采用综合性预防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三)

    作者:MTS Sukeik;FS Haddad;李之琛

    (续上期)九、ALC间隔器预制活动间隔器的缺点包括限制了植入物大小和抗生素剂量,常常只能释放单一种抗生素.在手术室中制作活动间隔器有调整抗生素剂量的优势;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抗生素和选择一种抗真菌药.在手术室中制作活动间隔器的缺点包括增加手术室中制作假体的时间,大小型号受限,费用增加,同样也可能发生并发症.(图1~3)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