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无痛病房管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价

    作者:马元琛;廖俊星;顾宏林;林子洪;李梦远;郑秋坚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在全髋置换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本组6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无痛病房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记录术后第1、2、3天患者静息和被动活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第1、2天的静息和被动运动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第3天的静息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被动运动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能有效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对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6周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疗效分析

    作者:翁文杰;李佳怡;王渭君;袁涛;吴明达

    目的:探索术后6周连续应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探索TKA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选取73例即将接受TKA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以及在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常规口服塞来昔布,术后2周出院,出院后实验组继续口服塞来昔布直至术后6周;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胶囊至术后6周。观察术前、术后3天、2周、6周、6个月、12个月疼痛改善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2周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至术后6周、6月、12个月时,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2.73、2.89、3.21;P<0.01)、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98、2.66、2.81;P<0.01)。结论 TKA术后连续6周口服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疼痛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肖军;严格;罗裕强;王健;史占军

    目的:分析疼痛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术后3个月随访初次接受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2例,根据患者出院后的回顾性VAS评分分为无~轻度疼痛组和中~重度疼痛组,测量患者大腿周径,与术前和术后5 d大腿周径进行对比,对比组间大腿周径增幅差值。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术后5d活动度对比,计算组间关节活动度增量差距。测量股四头肌肌力,与术后5d股四头肌肌力进行对比,计算组间股四头肌肌力增幅差异。测量30 m行走时间,了解疼痛程度对术后早期行走速度的影响。结果无痛~轻度疼痛组术后3个月大腿周径较术前增幅(0.94±0.95)%,显著低于中度~重度疼痛组[较术前增幅(8.03±1.99)%,P<0.01]。术后5 d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相当,无痛~轻度疼痛组术后3个月屈曲活动度增至(110.93°±12.54°),中度~重度疼痛组则减至(82.18°±12.03°)(P<0.01)。无痛~微痛组术后3个月股四头肌肌力较术后5 d增幅(117.21±22.45)%,显著高于中度~重度疼痛组[增幅(33.78±11.71)%, P <0.01]。术后3个月无痛~轻度疼痛组30 m 平地行走耗时(21.01±4.86)s,显著低于中度~重度疼痛组[耗时(29.39±6.29)s,P<0.01]。结论疼痛显著影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水平,导致关节肿胀消退迟缓、肌力恢复延迟、关节活动度减低和行走缓慢。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陈松;符培亮;吴海山;吴宇黎;钱齐荣;李晓华;祝云利;陈宜;赵辉;王波;付奇伟;丁喆如;周琦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 关节镜下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宋长志;郑闽前;纪标;周晓晔;杨升全;董启榕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6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在本组应用关节镜检查、治疗存在半月板损伤或关节游离体等症状的膝退行性关节炎129例140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合并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有69例72膝,并发率高达51.43%。关节镜下屈伸膝关节动态观察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有无撞击,作出诊断后,行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及关节清理术。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膝前区疼痛、关节积液、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改善, Lysholm评分明显提高。结论膝退行性关节炎并发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并发率较高,术前较难以明确诊断,关节镜是检查诊断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存在及其病因,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后疗效较好。

  • 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 D-二聚体及抗凝药的关系

    作者:钱东阳;白波;严广斌;卢永辉;何河北;余楠生

    目的:探索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 D-二聚体升高关系及使用不同抗凝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根据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11例)和非血栓组(59例),记录两组在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按照使用抗凝药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预防组和利伐沙班预防组,记录并比较二者DVT发生率和术后伤口引流量关系。结果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浓度与非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的浓度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栓组较非血栓组增高。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各自组内比较,术后与术前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浓度较术前均有增高。在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DVT的发病率为15.71%,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干预后DVT发生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伤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研究发现D-二聚体对DVT预测不是特异性指标;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 DVT发生情况明显下降,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DVT作用上无显著性差异。

  • 超前镇痛联合适度镇静对患儿髋部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健;梁芳果;张洋;陈强;朱志刚;景宗森;肖军;赵亮;史占军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索小儿髋关节手术围手术期超前镇痛联合适度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对本组进行髋部手术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A、B1、B2三组。术前A组不行超前镇痛处理,B1组和B2组均予以超前镇痛(术前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口服+术中“鸡尾酒”注射);术后A组采用常规镇痛(镇痛泵+曲马多), B1组采用常规剂量复合镇痛(镇痛泵+咪达唑仑+曲马多),B2组采用半量复合镇痛模式。术后72 h后,三组均拔除镇痛泵;在术后第7天出院并停用曲马多注射液,院外改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维持1周。在患儿麻醉苏醒时进行躁动评分,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进行镇静及躁动评分(SAS),术后2、4、8、12、24、48、72 h进行Ramsay镇静深度评估和CRIES疼痛评估。并记录各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苏醒时躁动评分A组和B1组(2.7±0.7 vs.2.3±0.3,P<0.05), A组和B2组(2.7±0.7 vs.2.2±0.6,P<0.0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CU出室时SAS评分A组和B1组(5.3±1.2 vs.4.1±0.9,P<0.01),A组和B2组(5.3±1.2 vs.4.4±1.2,P<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镇静程度和疼痛控制效果,B1组与A组比较,在大部分时间点上B1组数据指标较A组有优势;B2组与A组比较,在12 h内各项指标较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2 h后各项指标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1和B2组比较,12 h内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12 h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采用超前镇痛联合术后适度镇静的模式,具有相互增强作用,可以使得镇痛效应大化,可以有效减少小儿髋关节手术围术期疼痛,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减量联合镇静的方法可以作为儿童临床镇痛选择之一。

    关键词: 超前镇痛 镇静 儿童
  • 局部浸润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作者:孙立;田晓滨;陈涛;田家亮;胡如印;韩伟;方开云;何祥;刘树春

    目的:研究局部浸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多模式镇痛(M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两组: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 d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手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局部浸润镇痛组( n=30),于假体安置完成,缝合关节囊前于关节囊周围、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5 g/L,80 ml,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n=30)直接缝合切口。术后两组患者均使用静脉患者自控式镇痛泵。观察2组患者术后4、24、48、72 h和出院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术后24、48、72 h及出院时术侧髋关节活动度,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48 h内局部浸润镇痛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0.258,P<0.05),48 h以后局部浸润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稍低于对照组,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 P>0.05)。局部浸润镇痛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221,P<0.05);术后24 h内局部浸润镇痛组要求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人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发生率局部浸润镇痛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等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THA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而不增加THA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多模式镇痛是老年患者THA术后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超声药物透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有益辅助

    作者:徐浩;王磊;张海宁;王英振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应用局部超声药物透入利多卡因辅助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共100例单侧人工TK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同基础镇痛方案,从术后24 h起研究组患者辅助局部超声透入利多卡因治疗至术后7 d,2次/d,随访两组患者至术后3个月,分别录记术前、术后24 h、48 h、72 h、96 h、7 d的静止和运动VAS评分,记录记术前、术后48 h、72 h、96 h、7 d、术后6周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KS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盐酸哌替啶肌注次数。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5例(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者后完成随访进入统计学分析:(1)两组手术前及术后24 h的静止、运动VAS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72、96 h、7 d静止、运动VAS结果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术前及术后6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8 h、72 h、96 h、7 d膝关节活动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3)HSS膝关节评分术前研究组、对照组(37±7)分、(36±6)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分别增加至(87±11)、(81±10)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接受盐酸哌替啶肌注次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5)。结论超声药物透入利多卡因能够有效缓解 TKA术后疼痛,减少盐酸哌替啶用量,有助于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是TKA术后镇痛的有益辅助。

  • 肥胖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

    作者:幸炳泉;曾继勇;梁尚富;何华锋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完成肥胖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42例42膝,男8例,女34例;年龄60~78岁,平均65岁,身体质量指数( BMI)33~52,平均46。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关节运动增加关节活动度( ROM)和进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的强化训练,延长住院时间至术后14d。分别以术前2d、术后2d、1、2、4、8、12、24周作为观察点,使用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和ROM对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低于术前,术后ROM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指标在术后4周以后均有逐步改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及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以提高膝关节功能。

  • 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

    作者:尹东;黄宇;莫冰峰;黄晓;覃文杰

    目的:观察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序贯镇痛治疗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拟手术的6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4 h、12 h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术毕使用镇痛泵2 d,术后3 h开始使用帕瑞昔布钠(40 mg,2次/d)静注,连续使用3 d后改为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对照组术前24 h、12 h给予口服曲马多片(10 mg),术毕使用镇痛泵2 d,术后3 h开始使用曲马多注射液(100 mg,2次/d)静注,连续使用三天后改为口服曲马多片(10 mg、2次/d)。分别记录静息、活动时(6、12、24、36、48、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术后需要止痛药援助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术后静息、活动时(6、12、24、36、48、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需要止痛药援助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夜间睡眠满意度调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X-2抑制剂序贯治疗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镇痛中效果确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副作用小、改善手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加快患肢功能锻炼及改善睡眠状况,适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镇痛。

  • 止血带对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张炜;陈思锋;李宁;邓宇;铁楷;王华;陈廖斌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总结评价止血带对初次全膝关表面节置换术( TKA )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止血带与非止血带对TKA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62位患者。其中止血带组325例,非止血带组337例。结果显示使用止血带减少TKA术中失血量232.4ml (WMD=-232.43,95%CI:[-328.83,-156.03]),但增加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RR=2.11,95%CI:[1.06,4.18]),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术后显性失血量(WMD =-5.80,95%CI:[-176.25,164.64])、总失血量( WMD =67.36,95%CI:[-58.74,193.46])及血栓事件发生率(RR=3.50,95%CI:[0.75,16.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止血带可减少TKA术中失血量,但不能减少总失血量。止血带的使用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止血带与否不影响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

  • IL-1β对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的影响

    作者:黄广鑫;张志奇;侯昌禾;黄志宇;王秉钧;余宝禧;邬培慧;傅明;杨子波;廖威明

    目的:检测IL-1β对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表达的影响,探索miR-455-3p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诱导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后,予10 ng/ml的IL-1β刺激,在刺激4、12、24、48 h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5-3p、C/EBPβ和软骨特征性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抑制剂IKK-NBD阻断NF-κB通路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作用下miR-455-3p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L-1β作用下的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中miR-455-3p、C/EBPβ和软骨退变标记物( MMP13、ADAMTS5)均上调,而软骨基质合成标记物( ACAN、COL2A1、SOX9)则下调,且后期更为明显;而IKK-NBD可抑制IL-1β诱导的miR-455-3p表达。结论 IL-1β可上调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的表达水平,且受NF-κB通路的调节。

  • 唑来膦酸钠在抑制钛颗粒诱导骨溶解中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茂林;丁悦;张驰;李长川;傅光涛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钠( ZOL)对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的影响。方法分离6~8周C57BL/6J小鼠长骨中的前体破骨细胞( OCP)并分为6组,A组:OCP+细胞培养液,B组:OC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NF-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细胞培养液,C组:OCP+钛颗粒+细胞培养液,D组:OCP+上清液(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上清液)+细胞培养液,E组:OCP+M-CSF+RANKL+ZOL+细胞培养液,F组:OCP+上清液+ZOL+细胞培养液。每组细胞分别接种在玻璃盖玻片、皮质骨磨片和含骨检测表面的96孔板上,10 d后检测玻璃盖玻片上细胞抗酒石酸磷酸酶( TRAP)的表达及皮质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并以骨检测表面的骨吸收面积为指标比较各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结果 B组、D组、E组和F组的OCP均能分化为能被TRAP染色成阳性的破骨细胞并形成骨吸收陷窝,其余组均未发现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和骨陷窝。加入ZOL的F组骨吸收面积(5.54%±1.25%)较D组(10.34%±1.69%)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1)。结论在体外实验中钛颗粒并不能直接刺激前体破骨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唑来膦酸钠可以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作用。

  • STIM1和Orai1在骨肉瘤细胞HOS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郑少伟;陈国奋;王健;李郅涵;Shaikh Atik Badshah;李敏;张洋;史占军

    目的:探讨钙库操纵的钙内流( SOCE)组成蛋白STIM1和Orai1蛋白在骨肉瘤细胞系HOS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shRNA干扰技术抑制STIM1和Orai1蛋白的表达。 Western blot测定STIM1和Orai1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Ca2+内流变化;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HOS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OS 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negative-shRNA的对照组相比,转染48 h后STIM1-shRNA 组STIM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1),Orai1-shRNA组Orai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抑制STIM1和Orai1蛋白后,细胞Ca2+内流减少。转染24、48和72 h后,STIM1-shRNA组及Orai1-shRNA组HOS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P<0.01)。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和negative-shRNA组相比,转染48 h后细胞的周期受到明显抑制,而凋亡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STIM1和Orai1在骨肉瘤细胞HOS增殖中有重要作用,抑制STIM1和Orai1蛋白表达可以抑制HOS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性低位髌骨的系统评价

    作者:苏尚贤;郑少伟;蓝文锐;陈超;李义凯

    目的:评价不同机制及干预措施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低位髌骨的发生率。方法电子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ringer-link;中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CNKI)、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作为资料来源,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0月。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对照试验,615例患膝。合并结果表明,术前胫骨高位截骨与非胫骨高位截骨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低位髌骨的发生率相当[ RD=0.19,95%CI (-0.30,0.69)]。术后髌腱短缩5%或10%诊断为获得性低位髌骨,避免髌骨外翻有利于减少低位髌骨的发生[RD=-0.23,95%CI (-0.35,-0.11)],[RD=-0.09,95%CI (-0.17,-0.00)]。不同干预措施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KA中避免髌骨外翻及髌下脂肪垫切除可能利于减少TKA术后低位髌骨的发生。尚不足证据证明术前行胫骨高位截骨及 TKA术中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发生低位髌骨的优劣。

  • 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吴伟峰;骆宇春;刘云鹏;张焱;华国军;陈斌;柏广富;王诗波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腓骨长肌腱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重建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韧带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踝标本6具,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压敏片技术,测量不同韧带重建方式的内外踝的应变、位移、胫距间负重面积、接触应力。结果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在内外踝应变、位移、负重面积、接触压力方面均优于其他重建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韧带之间方向上斜向重建下胫腓,既有利于增强生物力学性能,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临床上指导下胫腓联合损伤韧带重建方案有理论指导意义。

  • 儿童骨盆骨折的临床诊治

    作者:史强;李旭

    儿童骨盆骨折通常是高能量创伤导致,常常同时合并神经血管、腹部脏器、泌尿生殖系统等致命性软组织损伤,在主要的儿童创伤中心发生率在2%~5%之间。由于儿童骨盆的发育特点、受伤机制与成人不同,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成人骨盆骨折的诊治方法处理。如何做出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是骨科医生临床工作上的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儿童骨盆骨折在诊治方面的相关进展。

  • 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

    作者:刘洪亮;许树柴;李敏龙

    未成年人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占同期住院未成年人膝关节病的26.9%[1]。有人认为,未成年人骨骺未闭合,韧带重建用传统的方法,胫骨隧道钻孔势必损伤骨骺生长板,造成对未成年人的生长影响、旋转及成角畸形[2]。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主张先保守治疗,待骨骺闭合完全后,再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也有人认为,保守治疗会有造成半月板损害和软骨损伤的风险[3],因此主张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未成年患者,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现就目前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作一综述。

  • 骨髓水肿与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勤光;顾新丰;郑昱新;曹月龙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以关节软骨逐渐退化流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常导致患者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已成为中老年人多见的致残原因之一[1]。当前对OA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尚缺少能够阻断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措施。

  • 阿司匹林的历史及其在骨科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争论

    作者:柳剑;蒋毅;周乙雄

    概述
      阿司匹林是一个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古老药物,在消炎止痛,解热,心血管保护,抗肿瘤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疗效。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其在骨科抗凝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骨科界对血栓栓塞症的认识逐渐深入,骨科同仁对骨科手术后血栓的预防更加重视。多种抗凝药物应运而生,阿司匹林这一古老药物也被列为骨科抗凝药物的选择之一。但是,阿司匹林作为抗凝措施的一部分是否合适一直处于争论中。典型的两个观点就是: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和美国骨科医师协会(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AAOS)的抗凝争论。

  • 多模式镇痛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李洪星;毛新展;吕国华

    骨关节手术特别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主观体验,也是人工关节手术无法回避的问题,疼痛制约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重构,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止痛机制不足以达到理想镇痛,近年来,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临床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 经外侧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初步报告

    作者:方斌;田天照;周驰;陈镇秋;何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术式:经外侧髋臼成形术。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2年11月采用经外侧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患者10例11髋,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周髋正蛙位片进行分析,髋臼角术前平均为34.45°(31°~42°),术后14.27°(9°~18°);CE角术前平均为-85.18°(-174°~-48°),术后52.54°(38°~70°),Shenton线不连续10例11髋,术后均恢复连续;术前Severin分级Ⅰ~Ⅱ级:0髋,术后Ⅰ~Ⅱ级达10髋。结论经外侧髋臼成形术兼具salter髂骨截骨术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的特点,优点突出,安全易操作,可用于治疗儿童中重度发育性髋脱位。

  • 更新理念满足患者的无痛权益--关节外科无痛病房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史占军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长期以来,医患双方都认为疼痛是手术后的必然结果,能忍则忍,因为使用止痛药会成瘾、且副作用很大,因而仅在患者疼痛无法忍受时才给予药物控制。有调查显示,接受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中,7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以人口和镇痛药物使用量为例,美国、加拿大、日本人口分别占世界的4.9%、0.6%和1.0%,而镇痛药使用量却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8.7%、5.8%、2.1%,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镇痛药使用量仅占1.6%。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形成腘窝部肿物一例

    作者:徐文松;薛文喜;史晓东

    临床资料
      男,70岁,主因右膝关节肿胀,疼痛5年,加重伴活动受限半年入院,5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伴疼痛,多次进行关节腔穿刺,肿胀减轻,疼痛症状渐加重,于2年前在右膝关节的外后方出现一无痛肿物并逐渐增大,未予特殊处理。于半年前右膝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无痛行走距离约50 m,且伴有屈伸受限,为求诊治而来院,门诊以“右膝骨关节炎”收入院,入院查体:无发热,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查体:右膝屈曲挛缩畸形,轻度肿胀,右膝后外侧可见一类圆形突起,无压痛,质地囊实性,表面光滑,无搏动感,不能推动,直径约5 cm,右膝活动度60°~90°。右膝浮髌试验阴性,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入院X线片显示:右膝周骨质内有囊性变区,内外侧关节间隙均明显变窄(图1、2)。CT示股骨及胫骨骨质内散在多个透亮区(图3、4)。入院化验:ESR 47 mm/h,CRP阴性,RF阴性。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