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生物固定C2型股骨柄对股骨近端应力遮挡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金忠;俞银贤;朱力波;王建东

    目的 探讨生物固定C2型股骨柄人工全髋关节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丢失方面的影响.方法 31例C2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包括X线片、Harris评分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Gruen七区法,非手术侧作为对照.结果 31例患者HHS评分优秀22例,良好8例,一般1例.X线显示所有柄都是稳定的,X线上未见明显假体周围骨密度改变.DEXA测量结果表明手术侧骨密度较非手术侧均出现下降,范围在2 42%~27 4%,平均6 67%,其中Gruen 4区和7区的骨密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5 52和-7 08,P<0 01).结论 C2型股骨柄术后2年临床疗效较好,DEXA在评估THA的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方面比普通平片更敏感,THA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的骨丢失是存在的,尤其在股骨距区下降明显.假体周围骨丢失与假体设计存在关系.

  • 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髋关节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勇刚;金志刚;王岩;陈继营;郝立波;张国强;李静东;董纪元;林峰

    目的 探讨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髋关节股骨翻修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1年10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41例股骨严重骨缺损的患者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主要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一是采用延长股骨粗隆截骨(ETO)取股骨假体,而患者近端骨质疏松或原有严重的骨缺损,采用远端固定假体翻修,为增加股骨近端的强度或增加ETO后股骨近端的稳定性而采用,这类患者共20例;二是在采用打压植骨进行股骨重建时,因为股骨存在有节段性缺损,或因取股骨远端骨水泥而进行股骨开窗造成股骨节段性缺损时,为了封闭骨缺损,使其成为包容性缺损而采用,这类患者共6例;三是在有严重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出现股骨骨折时采用,这类患者共15例.笔者进行了平均37个月(6~72个月)的随访.结果 所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在术后12个月可以看出有与宿主骨结合的征象,假体固定稳定.未发生感染、排异反应或假体松动征象,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88.1分.结论 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某些股骨翻修情况下有其特殊的需要,能够作为生物接骨板提供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目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骨密度测量评价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自强;闫培华;魏相磊;柴仕红;魏本正;周建峰

    目的 探讨骨密度测量在评估股骨头无菌坏死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NORLAND EXCELL双能骨密度测量仪对临床筛选的128例正常人,4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测量数据包括骨密度值(BMD)、骨矿含量(BMC),对异常组治疗前后的BMD和BMC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BMD、BMC较正常人减低(P<0 05),经治疗后患者BMD、BMC均有升高.结论 通过骨密度值的分析比较,BMD与股骨头无菌坏死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骨密度测量可间接反映临床治疗效果.

  • 6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3年的随访结果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李新春;司全明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4年6月至1995年7月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中67例(76髋)获访,21例失访,随访期平均13年.67例患者中男51例(59髋),女16例(17髋);年龄34~85岁,平均64 8岁.67例中患髋骨关节炎11例(11髋),年龄49 5~69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例(29髋),年龄35~59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6例(16髋),年龄54~85岁;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15髋),年龄35~53岁;强直性脊柱炎髋强直3例(5髋),年龄36~44岁.右髋41例(46髋),左髋26例(30髋).采用国产假体17髋,DePuy假体28髋,Zimmer假体31髋;其中生物固定27髋,混合固定26髋,骨水泥固定23髋.结果 采用Harris评价标准,同时由患者自我满意度调查.结论 优(85~100分)41例(49髋),良(75~84分)15例(17髋),可(60~74分)5例(5髋),失败(<60分)5例(5髋),优良率为86 8%(髋)和83 6%(例).共

  • 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昆;温小粤;刘斌;曾春;陈瑞强;蔡道章

    目的 探讨后方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术(PS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术后疗效及其受影响的因素. 方法 1998年1月~ 2007年4月, 应用PSKA对67例(110膝)骨关节炎患者行手术.以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各单项评分的改善率评定PSKA术后疗效;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对PSKA术后HSS 评分与术前患者自身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7例患者获随访14~120个月;平均47个月.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评分分别为(85 06±9 53)分,(24 55±5 13)分,(17 94±3 01)分,(12 94±1 21)分,(9 91±0 42)分,(9 90±0 65)分,(9 88±0 10)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0 05).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8 18%.10膝发生局部并发症.随访1年有并发症的患者膝关节优良率(60 00%)明显低于无并发症患者(98 70%) (P<0 05),随访2年二者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SKA术后HSS 评分与单/双膝接受PSKA、术后康复方式、膝关节术前HSS 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相关(P<0 05);而与患者术前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等无相关 (P>0 05).结论 采用PSKA是治疗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与单/双膝接受PSKA、术后半年康复方式有关,与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1年疗效有明显负面影响,2年以上则无关.

  •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

    作者:朱振安;毛远青;王友;唐坚;戴尅戎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81例(84髋)在THA翻修术中处理的髋臼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AOS分型法,Ⅰ型7髋,Ⅱ型56髋,Ⅲ型17髋,Ⅳ型4髋.分别采用大直径非骨水泥假体臼、非骨水泥假体臼+松质颗粒植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和骨水泥假体臼+定制型假体+松质颗粒植骨等方法,对不同类型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是否有松动,移植骨是否愈合.结果 对本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 (13~11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 2分,较术前平均改善40 6分.2髋因脱位需进行再翻修,其余效果良好,X线片无假体松动下沉,可见移植骨-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小梁骨通过.结论 在THA翻修术中,大部分髋臼骨缺损可使用较大型号非骨水泥假体或加松质颗粒植骨进行修复;对于影响假体稳定性的较大缺损,使用骨水泥假体臼+Cage+松质颗粒植骨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定制型假体在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有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和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作者:傅明;廖威明;何爱珊;杨忠汉;盛璞义;杨子波;康焱;张志奇;雷磊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和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资料较完整的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共55例,其中行髋臼假体翻修术的患者有36例,男8 例,女28 例;年龄52~86岁,平均73岁.左髋13例,右髋23例.髋臼翻修原因:髋臼假体松动20例,髋臼和股骨假体均有明显松动12例;头臼不匹配2例;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2例.髋臼骨缺损21例,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 (AAOS)分类标准:Ⅰ型:节段性骨缺损6 例;Ⅱ型:腔隙性骨缺损9例;Ⅲ型:混合型骨缺损6例.结果 36例中,4例仅翻修髋臼侧假体,保留原股骨假体;3例更换了磨损严重的聚乙烯内衬,未予更换金属假体,其余29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髋臼骨缺损21例中,6例使用颗粒骨打压植骨+骨水泥假体,2例为结构性和颗粒性打压植骨+骨水泥假体,9例为结构性植骨+颗粒打压植骨后,使用金属加强环+骨水泥假体,1例为结构性植骨后,使用常规髋臼假体,3例仅对局部骨缺损部位进行植骨未予更换稳定的金属假体.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39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8分,提高至随访时平均89分.结论 机械性磨损是人工髋关节松动翻修的主要原因;翻修时,假体的选择和骨缺损的处理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差异和术中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周密的术前计划、准备多种类型髋臼假体供术中选择、充分自体和异体植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

    关键词: 人工关节 翻修 髋臼
  • 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在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强;王岩;周勇刚;陈继营;柴伟;张国强;金志刚;李静东;董纪元;林峰;郝立波;王秀丽

    目的 探讨使用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MP)在股骨翻修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例采用MP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翻修患者的影像及临床效果,平均随访2年以上,影像上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时均常规摄髋关节正侧位,临床效果使用Harris评分评测,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6.2±25.2)分上升到术后的(85 3±13 2)分,后一次随访时上升到(89 2±11 5)分,患者满意度90.5%.20例患者中术后X线片评价上:可观察到骨缺损区的修复,而没有近端骨质吸收和透亮线的增加,锥度连接处没有发生不良并发症,这20例患者术后即获得初次稳定性,另1例因感染未彻底清除而发生了假体下沉进行了再次翻修手术.结论 MP远端锥形组配式生物股骨柄翻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远端生物固定的理念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少于Paprosky ⅢB的骨缺损患者.

  • 人工关节假体不同材料及材料表面粗糙度对表皮葡萄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郝立波;邢庆昌;王继芳;王岩;张小斌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假体材料及表面粗糙度对表皮葡萄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作超高分子聚乙烯、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试样,表皮葡萄球菌经FITC标记,人工关节材料试样消毒后接种FITC标记的表皮葡萄球菌,试样表面分为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每组各6个试样,将含有细菌和试样的24孔板在37℃下孵育 30 min 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试样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对于光滑的人工关节常用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对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的粘附能力显著高于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P<0 001),对钴铬钼合金的粘附能力要高于钛合金(P<0 05);粗糙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和钴铬钼合金表面比光滑的表面更易引起表皮葡萄球菌的粘附(P<0 01),而细菌对粗糙钛合金的粘附仅轻微高于光滑钛合金(P>0 05).荧光照相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菌在粗糙表面的划痕内聚集粘附.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对人工关节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不但取决于细菌本身,也和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 前交叉韧带切除后股骨关节软骨变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林子洪;傅明;康焱;廖威明;官志平;连伟杰;盛璞义;何爱珊;杨子波

    目的 探讨切除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 后,膝关节软骨病理学和影像学的改变,为临床选择适当时机处理ACL断裂提供有用的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各6只,其中3~5组在实验过程中各有2只动物死亡.双侧膝关节自体对照,右侧膝关节切断ACL作为阳性对照侧,左侧膝关节仅行膝关节切开术为假手术阴性对照侧.分别于术后4、8、11、15周和21周行膝关节正侧位X光检查,并于相对应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对股骨关节面软骨进行损伤评分、软骨masson染色和电镜检查,检测不同时间点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结果 与阴性对照侧比较,ACL切除阳性侧的动物模型8周前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关节软骨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关节软骨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在4周已发生较轻微的病理改变,8~15周出现明显的软骨退变,21周时软骨可见破坏性改变.结论 兔膝关节ACL切除后股骨关节面软骨4周时出现退变改变,并且时间越长,病变越明显,提示临床在处理膝关节ACL损伤时,应早期采用干预手段.

  • 股骨头骨坏死范围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力学分布的影响

    作者:于德刚;董纪元;周勇刚;王岩

    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骨坏死范围对股骨近端与假体松动或股骨颈骨折相关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依据基于连续CT断层图像构建的股骨三维图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股骨头部无坏死和前后位坏死角分别为60°、80°、100°、120°、140°的表面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单腿负重条件下,模拟坏死骨未清除及清除后填充骨水泥的情形进行受力分析.结果 骨坏死范围对股骨颈部的应力分布影响微小.股骨头近端骨质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当坏死角≤80°时,骨水泥界面和头颈交界骨质中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变化较小;当坏死角≥100°时,应力峰值变化明显,其中水泥层外上缘的峰值增幅为22 3%和27 3%(坏死角120°和140°),头颈交界外上缘骨质的峰值增幅为13 2%、28 3%和53 3%(坏死角100°、120°和140°).填充骨水泥后,主要应力集中区的等效应力峰值逐渐减小或变化不明显.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改变了股骨头内应力分布;股骨头近端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允许股骨头负重区出现小的骨坏死(坏死角≤80°);坏死角≥100°的骨坏死,是否适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还需深入研究.

  • β-TCP-透明质酸复合支架结合自体MSCs和rhBMP2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锋;姚剑平

    目的 探讨β-磷酸三钙(β-TCP)-透明质酸复合支架结合兔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于股骨髁关节面制备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每孔直径4 mm,深度6 mm).实验组、对照组Ⅱ及对照组Ⅰ于关节缺损处分别植入β-TCP-透明质酸/MSCs/rhBMP2、β-TCP/MSCs/rhBMP2和β-TCP/MSCs不同组成的工程软骨,空白组不作处理.于术后12周对修复组织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实验组能形成丰富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与周围组织整合良好;对照组Ⅱ以不成熟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略模糊;对照组Ⅰ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清;空白组无修复组织.Wakitani评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实验组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应用β-TCP-透明质酸复合支架结合自体MSCs和rhBMP2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之一.

  • 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强;金志刚;周勇刚;王岩

    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种恼人的并发症,目前报道发生率在0.5%~3%[1,2].感染一旦发生,对患者而言是灾难,对医师来说也是梦魇.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感染的治疗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近20年对占位器的设计和制作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目前处理这种恼人的并发症,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使用关节型抗生素占位器行二期翻修手术,各家报道对感染的控制率均达到91%以上[2-5].

  • 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纪;周乙雄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固定方式分两类: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是指用骨水泥将假体固定于宿主骨上;非骨水泥固定是指以压配方式将假体直接固定于宿主骨,继而通过骨长入或骨长上来固定假体.

  • 扶他林缓释片合加味四妙散内服治疗9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厚明;孙保国;陈树清;吴淮;陈泽雄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扶他林缓释片合加味四妙散内服,疗程一周,并与单纯用扶他林缓释片口服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后中西药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与单纯西药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或P<0 05),两组在临床治愈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扶他林缓释片合加味四妙散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扶他林缓释片治疗.

  • 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并发症与分析

    作者:孙伟;蔡郑东

    目的 探讨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给出目前可采用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组360例采用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为1.5~7年.结果 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假体松动,髋臼磨损,髋关节脱位,双下肢不等长,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异位骨化等.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髋关节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后侧入路.结论 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操作、假体设计及选择、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勇刚;王岩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20世纪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进步,为许多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他们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THA在早年主要是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对功能的要求相对较少.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作者:周勇刚

  • 髋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二)

    作者:李新春;梁荣光

    三、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 临床特点: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变所造成的慢性关节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于45岁后,约占70%,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的平均年龄较小,一般在40岁左右,病因很多,有数十种,常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骨折、脱位和股骨头坏死等.

  • 打压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

    作者:周勇刚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