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评价与分析

    作者:欧志学;何伟;庞智晖;陈镇秋;张庆文;曾意荣;王海彬;唐立明;方斌

    目的 评价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近期疗效,探讨钽棒植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共58例63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03±8.16)个月(6~34个月).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7.43±10.3)岁.按ARCO分期:Ⅰ期1髋,Ⅱ期45髋,不稳定型Ⅱ期12髋,Ⅲ期5髋.术前改良正位分型C1、C2分别为41、9髋.坏死范围按改良坏死范围指数 ≤ 33:17髋;34~66:25髋;≥ 67:21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87.80±15.50)分.结果 术后均无钽棒本身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98.96±4.19)分;以股骨头塌陷>4 mm为终点事件,术后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为77.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Ⅱ期、不稳定型Ⅱ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4.4%、58.3%,经Log-rank检验差异已经达到检验效能;改良正位分型C1、C2的生存率分别为85.37%、11.1%,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35,P<0.001);坏死范围的生存率:≤ 33组为94.1%,34~66组为96.0%,≥ 67组为42.9%,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7,P<0.01).结论 钽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适应证为改良坏死范围指数<67或改良正位分型C1型以下的ARCOⅠ期及稳定型Ⅱ期患者.

  • 关节镜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膝不同间室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杨俊兴;樊粤光;李田珂;李雪;张华;袁颖嘉

    目的 观察关节镜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膝不同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35例(43膝)分析,分为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20例(25膝)及全间室骨性关节炎15例(18膝)两组,均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软骨破坏裸露区的处理采用钻孔术,对内外侧支持带紧张者进行松解,术后进行内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康复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手术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全间室及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全间室组治疗前为(53.6±6.4),治疗后为(74.28±5.6),而单间室组为治疗前(55.5±5.1),治疗后(79.48±3.7).治疗前,两组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评分差异显著,单间室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 关节镜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全间室骨性关节炎及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疗效,但治疗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有效率更高,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邢更彦;张鹏礼;姜川;刘水涛

    目的 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该病新的保髋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20例180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ESWT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以及联合治疗组,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及书信随访,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统计所收集患者的股骨头塌陷情况,比较随访3年时各组股骨头塌陷率.结果 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ONFH在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ESWT组(P<0.05),以及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P<0.05),联合疗法3年时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结论 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ONFH上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ONFH保髋治疗的理想方法.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严重骨水泥反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伟雄;梁洁红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调查 2000年1月至2011年 3月,本组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9例 (190髋),男72例,女117例,平均年龄 77.7岁.对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的患者术前年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等进行总结评价,对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及预防进行探讨.结果 189例 (190髋 ) 患者中严重骨水泥反应7例,发生率为3.70%;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1.06%.7例患者中低粘度骨水泥组1例,高粘度骨水泥组6例;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均为85岁以上高龄患者,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相关疾病.结论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骨质疏松、髓腔内高压和多科相关疾病是骨水泥反应的高危因素;使用低粘度骨水泥和注意其使用方法可以降低严重骨水泥反应的发生率.

  • 浓缩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佰亮;李子荣;孙伟;史振才;张念非;岳德波;郭万首

    目的 探讨富含单个核细胞的浓缩骨髓血移植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骨髓血浓缩技术,在术中完成骨髓血采集、含有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骨髓浓集,通过细针多孔减压手术回植入股骨头坏死区,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45例(59髋),男36例,女9例;年龄16~56岁,平均37.5岁,其中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Ⅰ期2髋,Ⅱ期48髋,ⅢA期9髋,激素性20例(29髋),酒精性18例(22髋),特发性7例(8髋).对浓集集前后包含BMSCs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计数,分析年龄、性别、病种对BMMCs的影响;平均随访27.64个月(12~40个月),结合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抽取骨髓血(126±15)ml,经浓集后BMMCs数量从(12.23±3.2)×106/ml 增加到了(35.23±12)×106/ml.BMMCs细胞数量与年龄,病因和性别有一定相关性,酒精性患者要多于激素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细胞数量降低.临床总体成功率为79.66%(影像学有效率为76.27%),其中Ⅰ期100%,Ⅱ期87.5%,ⅢA期成功率44%,激素性坏死患者预后较差.Harri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含单个核细胞的浓缩骨髓血移植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临床细胞治疗手段,与髓心减压技术一起可以有效缓解各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股骨头塌陷或进展.

  • 后外侧入路治疗后方Pilon骨折

    作者:张健;王满宜;龚晓峰;蒋协远;李庭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 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踇长肌挛缩至屈踇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 通过后外侧入路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关键词: 骨折 治疗结果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谢章家;庞安琪;谢壮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本组所行153例单侧THA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107例,年龄29~79岁,平均(61.0±8.9)岁.回顾性分析多项临床因素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连续变量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白蛋白血清浓度、伤口引流管停留时间;分类变量包括:性别、有无长期使用激素病史、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前次手术史、是否使用骨水泥、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案.153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成两组,对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53例患者中8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23%.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血清浓度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5);白蛋白<35 g/L与白蛋白>35 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3,P<0.05).有无长期口服激素、有无前次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X2值分别为3.93与12.38,P<0.05).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管停留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使用骨水泥等因素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无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HA术前低蛋白血症、前次手术史、长期口服激素史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

  • 鲑鱼降钙素围手术期应用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晓菲;刘国伟;朱玉磊;张天龙;朱明双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OP)性股骨颈骨折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将68例拟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半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4例,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观察指标:术前第3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和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VAS评分,以评估疼痛改善的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止痛效果优于鲑鱼降钙素(P<0.05);至术后第7天,鲑鱼降钙素的止痛效果则优于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P<0.05).结论 在急性创伤反应期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止痛作用优于鲑鱼降钙素,随着创伤反应的减轻,其止痛作用有限,而鲑鱼降钙素的止痛作用逐渐显现,其止痛效果可能与改善OP性骨痛作用有关.

  • 失神经骨骼肌再生的MRI定量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作者:陈妙玲;李新春;胡文清;蒙秋华;陈镜聪;孙翀鹏;何建勋;吴玉新;杨通

    目的 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再生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44只新西兰兔挤压右侧坐骨神经建立腓肠肌再生模型,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失神经腓肠肌48 h T2值开始升高[T2=(32.49±0.98)ms],5周达高峰[T2=(50.62±1.75)ms],6周开始降低[T2=(45.41±1.39)ms],10周T2值大部分恢复正常[T2=(31.73±0.73)ms].T2值48 h至9周均高于假手术侧(F=13.00~694.12,P<0.05).光镜下,失神经腓肠肌24 h细胞间质轻度水肿,48 h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1~5周主要表现为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肌肉变性.6~7周毛细血管较前缩小,间质水肿减轻.8~10周毛细血管逐渐恢复正常大小,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前增大.T2值升高主要由于失神经肌肉间质水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T2值降低与血管恢复正常、间质水肿减轻、肌纤维修复相一致.结论 T2值动态测量可反映失神经骨骼肌再生修复的病理变化,MRI可作为评价失神经骨骼肌再生的敏感、可靠方法.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的变化及药物干预实验研究

    作者:吴志宏;纪春良;郑敏哲;李辉;邱贵兴;高存记;翁习生

    目的 探讨在糖皮质激素诱发血液高凝、易栓状态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过程中,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EMPs)的数量的变化,同时在给予干预药物抗骨增生胶囊情况下,观察上述膜微粒的数量变化.方法 给健康成年新西兰兔肌注射甲泼尼龙,同时对照组肌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组连续给予干预药物,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3、7、14天和第28天各抽静脉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对CD31+/CD42b-和CD31+/CD42b+的膜微粒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给予激素肌注后,CD31+/CD42b-和CD31+/CD42b+的膜微粒显著升高(P<0.05),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达峰值,而干预组的膜微粒在激素和干预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虽有波动,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兔体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源性膜微粒数量显著增加,干预药物能够抑制微粒的产生,或许有助于预防或避免激素诱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 股骨头内撑器的研制及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康华;肖东民;高曙光;李雄;雷光华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股骨头内撑器对股骨头颈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股骨头、颈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制造股骨头内撑器.取正常成人股骨上段标本15具,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减压植骨组(B组),于股骨外侧粗隆下沿股骨中心至股骨头软骨下0.5 cm钻一直径1 cm 隧道,用刮匙将股骨头软骨下刮出一直径约2 cm空间,然后进行植骨;内撑器植骨组(C组),按照B组先制造股骨头颈隧道及扩大股骨头软骨下空间,然后安装内撑器、植骨.采用力学实验机在股骨头顶部逐级加载至股骨毁损,分别记录并比较股骨转子窝部、股骨距、股骨大转子下的应变,股骨头塌陷和股骨头颈损毁时的大载荷.结果 300 N载荷时,股骨转子窝部及股骨矩应变:A组和C组均大于B组,A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转子下应变:A组小于B、C组,C组小于B组.应变组间比较:A组股骨转子窝部与股骨矩无统计学差异,均大于股骨转子下;B组股骨转子窝部与股骨矩无统计学差异,均小于股骨转子下;C组股骨转子窝部与股骨矩无统计学差异,均小于股骨转子下.各组股骨头塌陷和股骨头颈损毁的大载荷:B组小于A、C组,A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应力集中于股骨转子窝部和股骨距,减压植骨后应力则集中于股骨转子下,承载负荷明显低于正常,置入内撑器并植骨后其应力分布及承载负荷均接近正常.结论股骨头内撑器加植骨能有效地维持股骨头颈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作者:张雷;杨国敬;王珺;令狐克成;孙晓良;林标杨;严世贵

    目的 应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于非创伤性ONFH患者股骨头中分别采集坏死骨组织样品与正常骨组织样品各12份,采用四步溶剂法提取骨组织中的总蛋白,应用多维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组织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坏死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中鉴定二肽段以上的高可信度蛋白质数量分别为 1302个和 999 个,假阳性率为0.9%.通过与对照组的质谱计数,在坏死骨组织中鉴定了141个高表达蛋白和56个低表达蛋白.基因本体论蛋白功能分析发现34 种蛋白质与ONFH密切相关.本实验在股骨头坏死组织中证实ChST2基因(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和GPCR26基因(介导细胞内钙离子动员的蛋白质)的低表达.结论 非创伤性ONFH存在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和多种离子的转运、动员可能参与ONFH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ONFH早期临床诊断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 股骨头坏死: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

    作者:孙伟;李子荣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可由创伤(股骨颈骨折,髋脱位等)和非创伤两大原因引起.在我国,非创伤性ONFH主要由糖皮质激素及酗酒引起,这类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轻(国外资料为38岁,本中心为33.5岁),累及双髋比例大.

  • 股骨头坏死与神经调节的相关性

    作者:王义生;王亚寒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ONFH中,以酒精性、激素性ONFH为多见.该病致残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已成为全球公众关注的热点.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春根;陈江;牟明威;刘向春;徐林;李德魁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本组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Garden分型:Ⅲ型20例,Ⅳ型12例.结果 手术时间为25~60 min,平均为35 min,出血量50~500 ml,平均220 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终末随访优良率为87.5%.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 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作者:张炜;沈奕;李晓淼;王伟力

    目的 评价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近期骨痛及中期改善骨量的作用.方法 绝经1年以上骨质疏松妇女43例,年龄48~77岁,每周定期注射鲑鱼降钙素针剂(密盖息(R)针剂,诺华制药生产,50 iu/支)3次和每日服用元素钙600 mg、维生素D125国际单位.对比治疗前后VAS值及腰椎和髋部的BMD值.结果本组患者2周后骨痛症状明显好转,半年后腰椎及股骨颈BMD值升高.结论 鲑鱼降钙素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骨痛症状,半年后能改善骨量,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理想的药物.

  • 新型蝶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振恩;魏艳珍

    目的 探讨新型蝶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0月,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37~62岁,平均49.7岁,经桡骨远端掌侧入路,予蝶形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钢板远端有9孔,且有各种方向,根据骨折块的位置,充分固定桡骨远端桡侧柱和中间柱.结果 4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在术后12个月进行评分,按DASH上肢功能评定得分为(9.4 ± 4.1)分.结论 新型蝶形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内固定选择.

  • 进一步提高股骨头坏死保存自身关节的疗效

    作者:李子荣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特别是早、中期的中青年患者,选择保存自身关节(躁燥蚤灶贼鄄责则藻泽藻则增蚤灶早)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为多数骨科医师接受.目前面临大的困难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坏死导致股骨颈骨折一例报道

    作者:姜文学;尤佳;徐东明;万东东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住院号235227,美国人,体重85 kg.因左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of the hip joint,RSAH)5个月,疼痛和活动受限2 d入院.该患者于5个月前因左髋骨性关节炎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安装假体为Dupey 的ASR假体.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二)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郑卓肇

    影像学是评估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手段,其价值可体现在确定诊断(早期诊断、中晚期病变诊断、分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变监测和评估预后等方面.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作者:蒋晖;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是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常采用的入路,也称为K-L入路、 Gibson入路.该入路由Kocher-Langenbeck首先介绍推荐,并由Gibson进行了推广,因其入路操作简捷,显露充分且不损伤髋关节部臀中肌等外展装置,有利于术后功能的迅速恢复,因此是一个十分理想且实用的手术入路.

  • 老龄非"大手术"后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的病例报告及反思

    作者:张亘瑷;丁立祥;陈迎春;姚琦;方秀统;艾迪笛

    一、概述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发生率较高,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3月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发表的第7版<抗栓与溶栓治疗循证指南>等大量国内外文献,起草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草案)>,2005年正式发表,2009年再次修缮,出版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以下简称<09指南>),需要注意的是<05建议>和<09指南>建议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

  • 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一)

    作者:MTS Sukeik;FS Haddad;李之琛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尽管初次THA术后深部感染率相对低,但其带来的经济负担、残疾、甚至死亡具有潜在的破坏性.由于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行关节成形术,感染的预防和应该优化治疗,以减少患者与医疗系统直接和间接的代价.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