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马鞍型假体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

    作者:阎作勤;杨轶;陈峥嵘;姚振均;董健

    目的 探讨马鞍型假体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效果及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共7例接受肿瘤大块切除术并同时行马鞍型假体重建手术的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0个月至38个月.结果 软骨肉瘤患者有5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有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有1例.其中1例患者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化疗,5例无瘤生存.术后功能Aboulafia评分系统,2例优秀,2例良好,1例一般,1例为差,另有1例因深部感染未行评分.结论 马鞍型假体以相对简易的方式重建了髂骨和股骨之间的骨缺损,维持了下肢长度和一定的功能,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 肩胛部恶性肿瘤保肢治疗

    作者:李平;刘强;米睿

    目的 探讨肩部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例肩部恶性肿瘤实施保肢术,肱骨近端成骨肉瘤1例,行肱骨瘤段切除,锁骨翻转重建骨缺损,肩胛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行肿瘤切除、肱骨肩峰悬吊术.结果 术后短期随访,肩关节被动活动有一定的功能.结论 肩部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患者的经济实力,选择不同保肢手术,目的是使肩部保留一定的功能和外形,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 骨肿瘤 保肢术
  • 骨肿瘤保肢手术中以人工关节重建股骨上端

    作者:林秾;叶招明;李伟栩;陶惠民;杨迪生

    目的 探讨在股骨上端肿瘤患者的保肢手术中以肿瘤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建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自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45例骨肿瘤保肢手术中以肿瘤型人工髋关节重建股骨上端的临床资料,其中转移性肿瘤26例,恶性淋巴瘤2例,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尤文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1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1%.其中3例发生术后感染, 4例患者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均为全髋重建, 3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 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82%.43例患者的MSTS评分为(21.0±4.3)分.结论 在股骨上端肿瘤的保肢手术中以人工髋关节来重建骨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 81例四肢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纲;符气祯;尹军强

    目的 总结分析病理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科手术治疗四肢病理性骨折81例.统计分析病理性骨折的不同病因特点,临床特征及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果 病理性骨折发生于8~74岁不同年龄的患者,平均年龄38.6岁.骨折病因依次为转移性肿瘤32例(39.6%),原发恶性肿瘤27例(33.4%),良性肿瘤22例(27.2%);下肢57例(70.4%),上肢24例(29.6%);29例(35.8%)合并有肺或其他部位转移.8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32个月.76例(93.8%) 术后能扶拐行走,其中45例(55.6%)3个月后正常行走,6例(7.3%)1年内死亡,13例(16.1%)3年内死亡.结论 病理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病,不同病因有不同临床特征及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掌握其不同临床特点,采用合理、优良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良好预后的关健.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自发性 治疗
  • 骨肿瘤初次保肢手术后生物性重建失败的肿瘤假体翻修术

    作者:黄国全;古明达;张坚颖;赵国庆;谢龙峰

    目的 评估骨肿瘤初次保肢手术后生物性重建失败的肿瘤假体翻修的疗效.方法 2004至2006年,13例骨肉瘤和3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5例患者应用同种异体骨重建,另1例患者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骨缺损.应用肿瘤型假体进行翻修手术的重建.翻修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时,订制的可延长假体接受延长手术.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23.2岁(13~43岁),平均随诊26.4个月(6~47个月).翻修手术的原因包括:7例患者出现同种异体骨骨折或软骨下骨塌陷,5例患者骨不愈合,3例患者异体骨感染,1例患者膝关节僵硬.翻修手术的假体包括10例患者应用订制型假体,其他患者应用组合式假体.翻修手术的部位包括9例股骨远端假体,6例胫骨近端假体和1例股骨中段假体.订制假体中6例是可延长假体,假体的延长方式中5例是微创延长、1例无创延长.翻修手术后,膝关节活动改善,平均从18.1° (0°~90°) 至 91.9° (50°~120°).下肢缩短不等长畸形从平均5 cm (2~11.5 cm) 纠正至平均1.5 cm (0~4 cm).翻修术后患肢功能MSTS评分从34.6% 改善到89.2%.翻修术后2例患者出现部分皮肤坏死,1例患者出现腓总神经麻痹,以后部分恢复,1例患者出现胫骨裂纹骨折;没有感染和植入物失败.结论 保肢手术后生物学重建失败所引起下肢缩短和僵硬,应用人工假体翻修是可行的,早期效果令人鼓舞.膝关节僵硬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度.严重的下肢缩短畸形通过可伸长假体逐渐获得纠正.

  • 肿瘤型假体关节置换术后二次手术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建民;杨志平;李昕;李振峰

    目的 探讨肿瘤型假体关节置换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因各种原因需要二次手术而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的32例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分别为骨肉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8例,软骨肉瘤患者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4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3例,均由病理组织学确诊.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别为:发生在股骨远端的有16例,在胫骨近端的有10例,在股骨近端的有4例,在髋臼处的有2例.再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6个月至5年.再手术的原因包括:因假体脱位的患者有7例,因假体断裂的有6例,因假体松动的有4例,因肿瘤复发的有7例,因假体远期感染或假体反应的有5例,因衬垫破裂的有1例,因髌骨骨折的有1例,因假体周围股骨骨折的有1例.行再次假体置换术的患者有8例,行切开复位术的有7例,行骨水泥再次填充术的有3例,行截肢术的有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2例,行清创置管冲洗术的有4例,因肿瘤复发行局部切除术的有1例.结果 本组除3例截肢患者失访外,其余29例均获得随访5~69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4例骨肉瘤患者和2例软骨肉瘤患者死亡,23例患者随访无假体松动、断裂、脱位、肿瘤复发和软组织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29例患者关节功能参照保肢组MSTS系统下肢功能评定功能恢复率达80%.结论 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有多种,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手术适应症、术者保肢理念与经验、假体设计及假体材料质量等因素有关,而肿瘤复发、假体松动、断裂和脱位是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二次手术的常见原因.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再手术者将逐渐增多.只要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多数再手术患者仍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原发性骨肿瘤

    作者:牛晓辉;张清

    目的 探讨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结果.方法 回顾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15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的患者有1例,股骨下段的11例,股骨干的13例.肿瘤破坏范围22~28 cm,有跳跃灶6例,病理性骨折2例.术前均行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软骨肉瘤的1例,小细胞肿瘤1例.24例行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手术经患肢外侧入路切除瘤骨,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结果 25例均有随访,平均46个月(3~132个月).ⅡB期患者20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占30%),6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无瘤存活3~132个月(平均61月).ⅢB期患者5例,存活9~20个月(平均12.5月),终死亡.本组3例患者术后6~14个月局部复发(占12%);23例患者术后恢复行走,占92%,依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术后功能评估系统,肢体功能恢复率41%~90%(平均70%).3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结论 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适于股骨广泛受侵犯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对于Ⅲ期患者,姑息性保肢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

  • 半骨盆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晋;沈靖南;黄纲;尹军强;李浩淼;廖威明

    目的 探讨半骨盆置换术在骨盆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和功能性保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2003年至2006年18例半骨盆切除和重建手术治疗案例,评估骨盆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和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18例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接受了骨盆Ⅰ区+Ⅱ区+(Ⅲ区)切除和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19岁,病理类型包括12例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和3例纤维肉瘤,外科分期均为ⅡB.患者经过术前肿瘤评估,MRI显示肿瘤尚未侵犯髂血管和坐骨神经,全身骨扫描未显示肿瘤跳跃或转移,肺部CT显示肿瘤无转移;同时患者接受两个循环规范化术前化疗后,初步化疗评估为良好.术前充分准备,常规切除骨盆Ⅰ区+Ⅱ区+(Ⅲ区),安装组合式半骨盆.组合式半骨盆假体设计突出骶骨座、无髂骨、可调髋臼及耻骨支.术中平均出血3000 ml(1500~6000 ml).1例术后腓总神经损伤,5例有伤口并发症,其中1例感染和1例残腔愈合不良的患者接受了股外侧肌(皮)瓣转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2至3个月可扶拐行走.平均随访36.73个月(15~58个月),2例局部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MSTS功能评分平均65%.结论 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切除是治愈肿瘤的关键,应用半骨盆假体置换能有效重建骨骼缺损,联合肌皮瓣移植可以解决困难的伤口并发症,患肢功能可以接受.改进假体设计,改善患肢功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α干扰素增强骨肉瘤U2OS细胞对足叶乙甙的敏感性

    作者:原向伟;廖威明;朱孝峰;黄秀芳;康焱;雷磊;黄保丁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足叶乙甙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提高骨肉瘤化疗的敏感性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IFNα和VP16单用以及联用对U2OS细胞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药物对U2OS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8、9的表达和活化.结果 IFNα在50 U/ml、500 U/ml、5000 U/ml等剂量处理48 h、72 h、96 h对U2OS细胞无毒性作用,却明显增强了VP16(2.5 μg/ml)诱导的细胞毒作用;与单药组相比,IFNα(5000 U/ml)与VP16(2.5 μg/ml)联用72 h后U2OS细胞出现更为明显的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并且联合用药组的凋亡关键酶Caspase-3、8、9均发生明显断裂活化.结论 IFNα能够增强VP16诱导的骨肉瘤U2OS细胞毒作用和凋亡,且与Caspase级联活化有关,二者联合应用可能成为提高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 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确定合理截骨平面中的作用

    作者:李海啸;胡永成;黄洪超

    目的 研究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确定合理截骨平面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共12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MRI、X线检查.骨肉瘤患者于术前行规范新辅助化疗.术后将肿瘤标本沿纵轴剖开,肉眼观察并测量肿瘤的髓内范围.术中截断病变骨后分别于截骨端、截骨端近肿瘤处1 cm、截骨端近正常组织处1 cm、2 cm共四点进行骨髓组织取材取材,与肿瘤标本一同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微观肿瘤范围以及各取材点有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5%.经统计学分析得出X线测量所得肿瘤范围均明显小于病理测量的肿瘤范围,与镜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MRI测量的恶性骨肿瘤髓内的浸润范围与病理测量的肿瘤范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恶性骨肿瘤来说,MRI在测量恶性骨肿瘤髓内侵润范围方面精确性较高,并能有效指导保肢手术截骨平面的确定,减少术后复发,保留患肢功能.

    关键词: 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纳米羟基磷灰石和重组胶原及聚乳酸复合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斌;郑启新;郭晓东;吴永超;赵晶晶;王玉;崔福斋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重组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recombinant human-like 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活性多肽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通过真空吸附法将BMP2活性多肽与支架材料复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时间点BMP2活性多肽的释放量,观察BMP2活性多肽的体外释放规律;将复合了BMP2活性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未复合BMP2活性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内,于4周和8周两个时间点将大鼠分批处死,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表面呈多孔状;体外BMP2活性多肽释放规律为:第1 d表现为爆发性释放释放量为35.5%, 以后缓慢持续释放,至1 个月左右释放量达89. 6%;CT扫描、三维重建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均表明复合了BMP2活性多肽的多孔支架材料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 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可以作为BMP2活性多肽的缓释载体,负载BMP2活性多肽的nHA/RHLC/PLA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骨关节假体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浩淼;沈靖南

    随着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恶性骨肿瘤的转移,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而为保肢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保肢手术已经成为四肢恶性骨肿瘤的规范治疗方式.保肢手术应确保局部复发率不比截肢手术高,并且可以产生良好的功能结果.因此,术中必须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但这样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骨关节缺损.人工骨关节假体置换术是目前保肢术中重建骨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肢体功能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 儿童四肢恶性骨肿瘤假体研究的应用进展

    作者:黄洪超;胡永成;李海啸

    骨骺尚未完全闭合的恶性骨肿瘤患儿的保肢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因为在四肢长骨端的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切除时需要切除受累的骨骺生长板.而治疗后对侧健康骨骼继续生长可导致双侧肢体不等长,继而可引起跛行、下腰痛、代偿性脊柱侧弯、骨盆倾斜和步态异常等一系列并发症[1].

  • 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原则及问题

    作者:郭卫

    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经典方法.保肢治疗的目的是不但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要保存良好的肢体功能.保肢手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避免局部复发,第二个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功能.治疗格言为:"肿瘤第一,功能第二".国内近20年来骨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广泛性切除的原则和方法已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恶性骨肿瘤的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就全国范围内来讲,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仍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广泛性切除的原则和外科技巧掌握不熟;(2)化疗不规范;(3)重建方式的选择不合理;(4)缺乏长期随访.

  • 膝关节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二)

    作者:李新春

    一、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影像表现1. 临床特点:退行性骨关节炎(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是骨关节非炎症性退行性的常见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膝关节是常受累的部位,发病多在50岁以上,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包括软骨、半月板、骨质、韧带及滑膜等病理改变.病变以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膝关节在受到长期大量摩擦后,可出现变性.病变早期,软骨首先出现变性,早的病理变化是软骨软化,呈纤维性变,逐渐出现裂隙,以后又产生软骨分解,但其软骨变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疼痛为常见症状,通常在活动时发生,休息后缓解.

  •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入路(二)

    作者:郑和平;徐达传

    膝关节后侧手术入路一、适应证膝关节后侧入路主要用于显露腘窝部血管神经等结构:如:腘窝部血管神经损伤探查与修复术;膝关节反屈畸形关节囊固定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Baker's囊肿切除术;膝关节腔后方游离体摘除术;腘绳肌腱延长术等.

  • 骨肉瘤的保肢手术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

    关键词: 骨肉瘤
  • 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及镜下分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玉雷;崔国庆;敖英芳;肖健;闫辉;于长隆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效果和特点,探讨关节镜下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4年至2005年连续收治的用关节镜治疗的23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24例肘:男9例,女14例;手术时平均46.2岁)的术后效果.患者术前平均保守治疗时间25.6个月(8~72个月),关节镜下采用Nirschl清理术并对患者按关节镜下分型.用VAS评分,Mayo 12点评分,重返工作和体育活动的时间、满意度,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握力来评价患者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6个月(4~23个月),随访率达100%.患者术后休息时、日常活动时和体育锻炼时的疼痛比术前明显缓解,其VAS评分中位数分别是0.00、2.00和5.50,Mayo评分(中位数为11.38)与术前(中位数为4.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达到优秀的患者有14例(58.3%),良好的有7例(29.2%),一般的有2例(8.3%),差的有1例(4.7%),总优良率为87.5%.3种分型术前术后疼痛及功能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Nirschl清理术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关节镜下分型的临床意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膝关节镜动态监视下分级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

    作者:郭林;杨柳;戴刚;陈光兴;段小军;代伟;古凌川;王凤玲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在髌股关节紊乱诊断与动态监测下实施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式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收治了87例(99膝)年龄在12~33岁(平均17.2岁)之间的膝关节髌股关节紊乱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进行诊疗,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式分别为:1.外侧支持带滑膜外松解术;2. 术式1+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3. 术式2+胫骨结节止点内下移位术.在关节镜动态监测下对不同程度的髌股关节紊乱进行治疗.以0°~110°屈膝过程中髌股关节适配良好为术中平衡满意的标准.随访时利用Lysholm 问卷随访调查,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103膝)患者中行术式1的患者53例(61膝),行术式2的患者20例(24膝),行术式3的患者14例(23膝).64例(79膝)患者在术前即诊断为髌股关节紊乱.其中行术式2和3的患者全部在术前诊断明确.随访36~71个月(平均54.2月),Lysholm 评分89~100分,平均96.3分.无1例患者髌骨脱位复发,7例(9膝)患者残存不同程度术后膝前疼痛,年龄22~29岁(平均26.3岁),均伴有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结论 关节镜动态监视下对髌骨序列排列异常的诊断和分级更具有实用治疗价值,依据动态监视结果选择性实施三级髌股序列重排术在术中均精确平衡髌股关节适配性并达到满意,术后随访中发现总体随访效果较好.患者年龄偏大且合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提示这可能是外科介入的禁忌之一.

  • 关节镜下关节内外粘连松解术治疗屈膝功能障碍的方法探讨

    作者:李箭;杨勇;李棋;付维力;段鑫;张俊;肖国庆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松解膝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的屈膝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2年元月至2004年12月间膝关节手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67例患者行粘连松解术,在关节镜下采用钩刀、刨刀、射频切除关节内髌上囊、内外侧间隙、髌下脂肪垫间隙、髁间窝等和关节外的股骨与股中间肌间隙、股内外侧肌间隙的粘连以及配合手法进行松解和术后康复治疗.结果 6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10.4个月),屈膝活动度增强30°~80°(平均78.26°),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56.60±7.20)分,术后(84.40±11.20)分(t=2.68,P<0.01).结论 关节镜下行关节内外粘连松解术治疗屈膝功能障碍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