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宋锋;于秀淳;徐明;刘晓平;宋若先;付志厚

    目的 探讨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骨再植术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阐述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7例.年龄16~23岁,中位年龄21岁;男6例,女1例;左股骨下段5例,右股骨下段1例,左腓骨上段累及胫骨1例;Enneking分期Ⅱb期6例,Ⅲ期1例;骨肉瘤6例,非霍杰金氏淋巴瘤1例.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STS功能评分和ISOLS复合移植物影像评分.结合手术操作,阐述该手术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肢体短缩.末次随访,ISOLS影像评分30~34分,平均31分(87%);MSTS肢体功能评分22 ~28分,平均25分(84%).严格适应证,掌握手术技巧,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再植术,可以早期获得良好功能,避免人工假体置换的并发症,经济便宜,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其长期疗效和优缺点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一种新型穿刺活检针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尹军强;沈靖南;黄纲;王晋;谢显彪;邹昌业;王永谦;雍碧城;王博

    目的 评价思特利穿刺活检针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期间,本组应用思特利穿刺活检针对132例患者施行肿瘤穿刺,比较研究穿刺病理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在132例患者中,共进行133次(其中一例两个部位)初次穿刺,8人接受2次穿刺,首次穿刺结果阳性率为89.5%( 119/133),8例再次穿刺后,阳性率提高为95.5% (127/133).121例穿刺活检结果与终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91.6% (121/132).其中,骨内实性组织取材99例,穿刺结果的阳性率95.0%( 94/99),准确率为93.0%( 92/99);骨内溶骨性组织取材21例,穿刺结果的的阳性率与准确率均为85.7%( 18/21);软组织取材12例,穿刺结果的阳性率与准确率均为92.0% (11/12);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穿刺活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3% (70/73)及100% (59/59),阳性预测值100%(71/71),阴性预测值96.7%(59/61).结论 思特利穿刺活检针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穿刺活检阳性及准确率,尤其在骨内实性组织取材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皮佑辉;陈穗生;夏暴权;罗晓嘉;陈金民;卢成海;杨镇铿

    目的 探讨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严重Pilon骨折患者189例,获得随访的76例患者中,骨折按AO/OTA分类,均为C型,其中C1型19例,C2型35例,C3型22例.合并腓骨骨折75例.开放性骨折9例,软组织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型,9例均Ⅰ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及跟骨牵引后等待延期手术.闭合性骨折人院后均行跟骨牵引后延期手术.延期手术均在踝部肿胀消退后进行,伤后至手术时间5~14 d,平均7.2d.65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11例加用前或后侧小钢板固定,21例加用螺钉固定.11例采用骨折有限切开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有腓骨骨折者先行腓骨内固定术.61例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7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 - 54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影像学评估结果(Burwell-Chamley标准):解剖复位33例,复位一般41例,复位差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周~73周,平均17.6周,其中骨折延迟愈合9例.皮肤创面浅表坏死7例,浅表感染6例,深部感染2例.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8例,按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47~95分,平均82.7分.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对严重Pilon骨折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合理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髋动力螺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不同年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姚汉刚;余占洪;苏厂尧;余颖锋;曾兴栋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同年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 54例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患者以65岁为标准分成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15.5个月(11 ~26个月),65岁以下DHS内固定组愈合率90.47%,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愈合率94.44%,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上DHS内固定组愈合率69.70%,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愈合率91.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标准评价,65岁以下DHS内固定组优良率62.96%,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为80.9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明显骨质疏松的粗隆间骨折,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均是内固定的理想选择.高龄患者伴有明显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疗效明显优于DHS,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器
  •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力线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国奋;金健;兰天

    目的 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力线的改变,分析其发生原因、影响及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定制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患者10例,手术前、后均拍摄膝关节非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参数:(1)胫股冠状角(FTA):胫骨与股骨解剖轴之间的夹角;(2)胫骨平台一骨干角;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解轴之间的夹角;(3)胫骨平台后倾角:在膝关节侧位像上,分别沿胫骨上关节面及胫骨前缘做切线,再向胫骨上关节面切线与肠骨前缘作垂线,其交角即为胫骨平台后倾角,表示胫骨平台向后倾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术前和术后胫股冠状角(FTA)、胫骨平台一骨干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是:3.9°/6.5°、86.9°/89.9°、12.6°/8°,统计学差异显著.术前参数在生理解剖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则明显偏离正常值.截骨长度同FTA呈负相关(r=-0.635,P=0.049),即截骨长度越长,FTA越小(越接近生理值).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相关线性参数发生改变,明显偏离生理正常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包括术前截骨等指标测量误差、定制假体设计原理的缺陷、手术操作等因素,应进行相应改进.

  • 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血量分析

    作者:严广斌;钱东阳;卢永辉

    目的 对接受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失血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股骨髓内固定治疗的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 73例患者术中平均失血72.4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2ml,占围手术期出血的81%.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不超过45 min组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严重组可增加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可增加围手术期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的隐性失血量较多,肥胖、严重骨折及长时间手术可以增加出血,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 Charcot关节病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疗效及文献分析

    作者:张庆文;陈雷雷;何伟;方斌;李勇;曾意荣

    目的 探讨膝关节Charcot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本中心5例Charcot关节病患者8个膝关节行TKA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5例患者,男2例,女3例,手术平均年龄60岁(54 - 68岁).2例行单侧TKA,3例行双侧分次TKA.采用KSS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十年(2000 - 2011)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2 ~20个月),8个膝关节TKA术后均无感染及松动发生.KSS评分由术前平均39.00分(13 ~5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93.25分(91 ~96分),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共有9篇文献描述了Charcot关节病TKA的疗效、假体选择、外科技术、并发症及术后处理.结论 本中心膝关节Charcot关节病行TKA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结合文献研究,选择适当的假体、良好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Charcot关节病患者可以通过TKA获得良好的中期结果.

  • 关节镜及小切口联合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振虎;郭连江;李天旺;高成杰;侯利军

    目的 探讨膝关节僵直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复习16例采用关节镜下、联合小切口松解得到治疗的膝关节僵直患者,分析对膝关节内、外粘连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 关节镜及小切口联合治疗后膝关节屈曲较术前平均增加(63.13°±6.29°);经康复训练,出院时膝关节屈曲较术前平均增加(55.00°±5.48°),股四头肌肌力均在4级以上,按照Judet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及小切口联合松解是治疗由关节内、外粘连引起的膝关节僵直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性,辅以早期康复训练,可取得满意疗效.

  • 骨盆Ⅰ-Ⅱ-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后腰盆钉棒重建系统

    作者:沈靖南;王晋;尹军强;黄纲;雍碧城;李浩淼;邹昌业

    目的 探讨骨盆Ⅰ-Ⅱ-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后新设计的腰盆钉棒重建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期间,行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和腰盆钉棒系统重建术的病例资料,评价该术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入选条件:穿刺活检证实骨盆原发性肉瘤:肺部CT未见转移灶,Eneking分期为ⅡB期;患者能完成规范的新辅助化疗;术前MRI评估证实肉瘤未侵犯髂外动静脉、坐骨神经和盆腔脏器,确认肉瘤累及骨盆Ⅰ-Ⅱ-Ⅳ三个区域.结果 4例累及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的原发性肉瘤患者接受肿瘤整块切除后腰盆钉棒系统重建.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29.75岁(18 ~45岁).病理类型包括: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和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和骨肉瘤完成新辅助化疗.肉瘤整块切除范围包括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肿瘤、肿瘤累及的髂肌、臀中小肌和部分臀大肌,同时采用骨盆髋臼和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髋臼、骨盆环和腰骶连接.术后3周患者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术后3个月可扶拐行走.术后平均隧访14个月(9~19个月),目前尚未发现复发和转移.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66.67% (63% ~73%);Harris髋关节评分良2例,差2例.结论 骨盆原发性肉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广泛切除而获得治愈,通过骨盆环重建挽救下肢的主要功能.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和腰盆钉棒系统既能完整的切除肿瘤,又能有效重建骨盆和腰骶连接功能.这种重建方式近期疗效观察能够达到患者及骨肿瘤专科医生的功能期望.

  • 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坏死率及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靳松;沈靖南;王晋;黄纲;尹军强;李浩淼;邹昌业;韩卫东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率(TCNR)及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BALP)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初诊经活检病理诊断为骨肉瘤且排除转移的58例患者,术前常规新辅助化疗,根据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TCNR测定将患者分为两组(TCNR≥90%和<90%),分别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肺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患者在化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中BAL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例骨肉瘤患者中TCNR≥90%组为36例,<90%组为22例,两组的术后肺转移率分别为16.7%和81.8%( x2=12.156,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22.7%(x2 =8.125,P<0.01).化疗后BALP的下降比值与TCNR的升高呈正相关(r=0.735,P<0.01).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组与无瘤生存组BAL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NR测定是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反应较可靠方法,TCNR≥90%患者的远期转移率和生存时间明显优于TCNR< 90%患者.BALP是骨肉瘤血清学检查的高灵敏度指标,在骨肉瘤的治疗监测和预后的判断上有很高价值.TCNR和BALP两者同时检测可以提高预后精确性.

  • 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作者:谢燕崧;陈艺;宁军;李之琛

    目的 探讨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ADL)的影响.方法 本组60例65~ 80岁行THA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在术前及术后第3周对两组患者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周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了(49.13±11.91)分(P<0.05);观察组术后第3周Barthel指数评分比术前提高了(37.16±11.19)分(P<0.01).结论 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THA患者术后短期的ADL,提高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效果.

  • 计算机辅助膝内翻及外翻畸形分析和精确矫形

    作者:丁焕文;张迪辉;涂强;王虹;沈健坚;易灿;王楠;刘辉亮;尹庆水;王迎军;陈晓峰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分析和精确矫形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内外翻畸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膝内、外翻畸形患者18例;膝内翻4例,膝外翻14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4~54岁,平均25.4岁.所有患者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双下肢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辅助建立的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将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中,通过计算机辅助精确测量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根据计算机辅助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截骨角度,通过提取表面点云数据,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截骨模板,后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精确截骨和矫形的手术过程.术中根据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对4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内固定术,14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股骨髁上截骨+内固定术.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 ~36个月,平均18.7个月.术后早期X线证实:膝内、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术前计算机辅助测量与X线的测量值,两者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X线测量的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术前(55.4±15.2)分,术后半年(81.8±9.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组与计算机辅助矫形组相比,术后α角、β角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膝内外翻复发、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给予伤口换药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发现骨不愈合.结论 采用计算机辅助膝内外翻分析和精确矫形,将膝内外翻畸形的精确矫形提升到数字化水平,具有更加精确、更加可靠、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柯贤柱;葛鹏;石芳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测定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8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瘦素(r=0.592)、TNF-α(r =0.553)和IL-6(r=0.388)呈显著正相关,与髋部BMD(r=-0.477)、腰椎BMD(r=-0.391)、前臂BMD(r=-0.32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脂联素、瘦素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基于磁共振对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的确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纪小孟;刘璠;刘雅克;张亚峰;姜星杰

    目的 探讨应用MRI辅助定位并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参照轴线,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膝关节无疾病,无畸形的健康成人86例(122膝),男46例(65膝),女40例(57膝);年龄18 ~71岁,平均39.5岁,在磁共振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 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TEA)、前后轴线(APL)及股骨后髁轴(PCL).由2名测量者分别测量轴线参数,包括股骨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后轴线的垂线及后髁轴线的夹角(PAPA)各3次.比较不同测量者测量3种角度均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A平均为(3.57°±0.11°);CTA平均为(6.34°±0.70°);PAPA平均为(4.06°±0.41°).CT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4,P<0.01);PAP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3,P<0.01);PCA均数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P>0.05).临床经股骨上髁轴、前后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变异性较大.结论 基于MRI定位股骨远端参照轴线测量CTA、PCA、PAPA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这三种参考角度PCA相对恒定可靠,外科经股骨上髁轴可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参照轴线.

  • 髋臼旋转截骨术时髋臼后上方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及其对比

    作者:向珊珊;陈艺;傅明;张志奇;杨子波;白波;廖威明

    目的 探讨在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时于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植骨并检测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髋臼后上方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α,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截骨后的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骨块进行植骨,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植骨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 植骨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 N时,t=0.254,P >0.05;200 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植骨前后两组间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植骨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植骨组.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后,在髋臼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植骨,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植骨块与宿主骨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髋臼后上方骨的储备量.

  • 数字化骨库的建立及在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个体化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吴智钢;付军;郭征;王臻;范宏斌;栗向东;李靖;裴延军;裴国献;李丹

    目的 探讨数字化骨库建立的可行性,评价异体骨数字化对于导航下骨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的方法,对骨库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进行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建立数字化分析系统(数字化骨库).利用数字化骨库,选择佳匹配的骨关节重建材料,数据导人计算机导航系统,标定骨肿瘤切除和异体骨段的截骨范围,依据术前设计在导航下实施、监测.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数字化骨库和导航辅助切除重建技术对6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进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27.2±9.1)岁,其中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Enneking分期:ⅡA期2例,ⅡB期4例,术后评价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常规异体植骨材料术前准备操作相比,数字化骨库建立后,大大缩短了异体骨关节材料的选配时间,同时明显地提高了选配的精确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切割以及关节力线监控,术中解剖注册点与CT三维虚拟影像匹配满意,注册误差(0.42±0.17) mm.术后影像显示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和异体骨关节截骨区域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关节重建稳定,无肢体不等长和关节畸形.随访(19.3±7.1)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2±0.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MSTS93平均功能评分(26.2±4.1)分.结论 数字化骨库的建立为术前选配同种异体骨材料提供了精细可靠的信息,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可以实现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重建的个性化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保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 不同固定表面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骨长入实验研究

    作者:刘建华;余世明;徐栋梁;胡俊勇

    目的 比较人工膝关节不同孔径的固定表面生物型假体植入兔体内的骨长人情况,为人工膝关节生物学固定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制作兔部分限制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假体固定表面用激光焊接两层不锈钢网,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相同,网孔均为(2 ×2)mm,称大孔假体(实验组假体).另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不同,大网孔大小为(2 ×2)mm,小网孔大小为(1.5 ×1.5)mm,大网孔钢网焊接在紧贴假体固定表面,小网孔叠放在其外面,称小孔假体(对照组假体).两组假体两层钢网均错开焊接.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分别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不置换.术后1、3、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各5只,进行硬组织切片染色,计算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结果 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固定表面孔径不同影响假体与骨界面的骨长入,大孔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及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要优于小孔假体.

  •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及其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沈靖南;尹军强

    随着新辅助化疗及规范化手术的广泛开展,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着明显的提高,保肢术已经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手术方式.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由于生长骨骺板常常被切除,随着健侧骨骺不断生长,使得患侧肢体相对短缩,导致双侧肢体不等长,继而引起跛行、患侧下肢关节痛、下腰痛、代偿性脊柱侧弯、骨盆倾斜等一系列并发症[1].

  • 白介素-6对于早期诊断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意义

    作者:黄强开;杜少华;卫小春;杨自权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患者数量不在少数,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场灾难,如何能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手段,本文汇总分析国内外文献,通过C反应蛋白,血沉与白介素-6(IL -6)的对比,发现白介素-6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通过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膝关节外侧间室单髁置换术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薛华明;蔡珉巍;涂意辉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isolated femorotibial osteoarthritis)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退变性疾病,其中内侧间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外侧间室,后者占所有单室胫股关节炎的1/8.在开展的所有单髁置换术(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中,外侧UKA仅占5% ~ 10%[1].

  • 64例应用国产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赵合意;徐生产;马国驹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11年5月,使用国产CL-高屈曲后稳定型假体治疗64膝,对照组12膝使用进口膝关节假体进行置换,对比组间及组中术前、术后12W、26W的HSS评分,并比较术后假体力线、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结果 国产及进口假体组术前、术后12W、26W的H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HSS评分均优于术前.两组间HSS评分、术后假体力线、髌骨轨迹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国产膝关节假体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适合大力推广.

  • 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附着点断裂疗效的观察

    作者:马骁;刘成;李丹;田勇;刘守应

    目的 观察分析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运用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28.7±11.8)岁.左侧14例,右侧17例,股骨附着点断裂19例,胫骨附着点断裂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1)d,平均(5.8±3.2)d.术后膝关节功能位固定2周,其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 18个月,平均(15.7±2.4)个月.关节功能按Lysholmt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32%.结论 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骨肿瘤治疗面对的差距和挑战

    作者:沈靖南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骨肉瘤为代表的恶性骨肿瘤,规范化疗和广泛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已经接近60%;以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为主流的四肢保肢手术,在规范的骨肿瘤中心已经成为疗效可靠的局部重建方式.但是,由于骨与软组织缺损范围较大,仍然有很多复杂的骨关节重建、功能康复和评价等问题,有待骨科医生不断探索和改善.

  • 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版)

    作者:赵德伟;胡永成;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是骨科常见病.2006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骨坏死专家拟订了《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股骨头坏死诊断、治疗及评定方法.2012年3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进行了讨论、修改和补充,推出《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版).

  • 近5年国内外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比较

    作者:候建明;蓝旭华;吴晖南;薛英;余舒芳

    自2006年中国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临床诊疗指南发布以来,随着临床技术各个领域的不断进步,包括骨密度诊断技术的发展,骨折风险评估方法的改进,新的治疗方案或药物在OP治疗上的应用,国内外不断更新其指南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在此结合2006年以来近5年国内外相关OP诊疗指南进行介绍,为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OP管理过程中提供一个参考.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