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舒芬太尼联合双氯芬酸钠栓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作者:吕之勇;李传定;张建强;刘鹏

    手术创伤所致的疼痛能诱发机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和炎性反应,从而可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近年来多种途径平衡镇痛或规范化超前镇痛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1],超前镇痛以“中枢敏感化是术后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为理论基础,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药物治疗,以减少神经末梢和中枢敏感化,从而起到减轻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和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作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被看作是加速术后康复的“快通道”[2]。本研究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联合手术后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 氟比洛芬酯复合瑞芬太尼在局部麻醉强化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卫玉;李姝玛

    多模式镇痛是指应用2种或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方法,作用于疼痛感受器或传导的不同层面,减少单药用量,避免单药过量所致不良反应.多模式镇痛效果文献报道多限于术后镇痛,本研究患者术中清醒,旨在探讨多模式镇痛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多模式术后镇痛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刚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T2、T3、T4、T5时间点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SpO2、R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4、8、12 h,观察组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方法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术后可获得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 多模式镇痛在患儿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邓军;赵兰花;李明良;韦克;左朝晖;刘俊福;黄仕英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患儿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方法:100例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4组.4组患儿术中应用芬太尼或芬太尼分别复合氯胺酮、曲马多以及布托啡诺,术后均送复苏室复苏.监测术中不同时间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复苏期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中芬太尼用量以及复苏时间.观察术中和复苏期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2至T5时,其余3组HR、SPO2和RR分别高于同时段芬太尼组(F组)(P<0.05).术中F组气管插管例数和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均高于其余3组,复苏期F组托下颌例数和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均高于其余3组(P<0.05).F组患儿术中芬太尼用量高于其它3组(P<0.05).F组患儿复苏所需要时间长于其它3组患儿(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在轻度镇静和呼吸抑制下产生更强的镇痛作用,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和对心率的抑制,降低患儿术中脑和外周器官缺血缺氧风险,缩短复苏时间,有利于患儿快速康复.

  • 多模式镇痛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袁淑珍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47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123例,实施按时镇痛,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按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给予既定镇痛方案治疗;对照组124例,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来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对其进行镇痛治疗。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睡眠时间,术后首次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通过对观察组123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多模式镇痛管理,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睡眠时间、首次功能锻炼开始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康复的应用后,能使患者轻松完成整个手术并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 腹部手术术后加速康复多模式镇痛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亮

    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将多模式镇痛作为术后加速康复的核心内容,不仅可使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还可减少单一应用及其他相关镇痛方式引发的副反应.该文主要分析了腹部手术术后加速康复多模式镇痛的应用现状.临床上常用的腹部手术镇痛方式包括患者自控镇痛(PCA)、胸部硬膜外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TAP)、局部麻药镇痛(LA)等.

  • 改良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疼痛的控制

    作者:张利辉;李哲;李东亮;赵凤龙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改良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疼痛的镇痛效果,探索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时导致的运动疼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并按照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试验组则进行术后改良股神经阻滞方法镇痛。对照组采取自控静脉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2~7天的运动疼痛 VAS 评分。②术后2~14天患膝主动大屈曲度。结果:两组术后第2~7天试验组患者静息痛及运动痛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2~14天试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改良的股神经阻滞镇痛多模式方案能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针对性的减轻因功能锻炼所导致的运动疼痛。

  • 多模式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温来友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 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与MMA组。记录术前、术后24h、48h 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浓度。结果:MMA组术后24h、48h的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MMA可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万芳

    目的:对不同镇痛方式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镇痛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20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3组,A组66例,B组66例,C组68例.A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镇痛方式,B组产妇采用静脉镇痛方式,C组产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对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1、2、6、12、24 h)的VAS评分以及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A组和C组术后1、2、6、12、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方式与静脉镇痛方式与多模式镇痛相比,A组效果确切,但是并发症多,包括运动神经阻滞、神经并发症、导管脱落等,而静脉镇痛方式镇痛不全、VAS评分较高.由此可见,剖宫产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方式,镇痛效果明显,产妇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作者:任磊;沈生军;崔乃荣

    目的 评价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90例,A组患者术后切口皮下注射罗哌卡因10 mL,术后连续3 d肌注帕瑞昔布钠40 mg/d,并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而B组中的患者术后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在手术后6、12、24、48 h分别各组的不良反应、不同状态下的VAS分值以及镇痛泵追加次数.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各时段的平卧静止VAS分值分别为(3.3±1.2)分、(3.6±1.3)分、(4.0±0.6)分和(2.8±0.6)分,均低于对照组其VAS分值为(4.8±0.6)分、(5.2±1.6)分、(5.6±0.9)分和(4.9±0.6)分,主动活动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4±1.8)分、(6.6±1.6)分、(6.1±2.3)分和(4.8±0.4)分,低于对照组的(7.8±0.3)分、(8.6±2.9)分、(8.2±1.9)分和(5.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泵追加次数均少于B组(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应用安全有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及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多模式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作者:任磊;沈生军;崔乃荣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及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多模式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180例在该院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命名为A、B、C组,其中每组60例.诱导所有患者后,A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曲马多100 mg.C组:无围手术期用药,3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镇痛泵.手术后6、12、24 h,分别观察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程度.结果 其中A、B两组的镇静程度分别为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C组显著高于A和B两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及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多模式镇痛在腰椎手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

  • 多模式镇痛在微创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运用

    作者:吴畏;索立军;陈亚丽;杨丽;张宁

    目的 观察局部运用罗哌卡因联合静脉注射COX-2受体阻滞剂帕瑞昔布钠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对微创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微创腔镜(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或胆囊)的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传统PCA组(Group A,41例)和多模式镇痛组(GroupB,43例).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拔管期躁动发生率;②术后2、6、12、24、48、72小时静息和活动VAS评分,静息VAS >4为镇痛不全;③与镇痛相关副作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 果①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Group A(27%)明显高于Group B(7%)(P<0.01);②两种方法都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术后镇痛,但Group A术后早期出现1例静息VAS>4(6分);③VAS评分:静息状态术后2小时Group B评分(2.5±1.4)显著低于Group A(3.3±1.5)(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者无明显差别;活动状态各个时间点Group B评分都低于Group A,且术后2、12、24、48小时有统计意义(P<0.05);④与镇痛相关的副作用的发生率Group B明显低于GroupA.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封闭联合静脉注射COX-2受体阻滞剂帕瑞昔布钠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可以为微创腔镜手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与传统PCA相比,此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并在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方面更具优势..

  • 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凯;王波;洪汉刚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B组(实验组):在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综合疗法.记录各组术前、术后各时间节点患者的静止、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ROM值)、膝关节功能评定(HSS评分),西药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3 d、术后6 h、12 h、1 d、2 d、4 d、7 d、14 d、30 d静态、动态VAS评分进行比较,患者术前3 d、术后12 h、1 d、2 d、4 d、7 d、14 d、30 d静态VAS评分B组均小于A组,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术后6 h静态V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3 d、术后6 h、12 h、1 d、2 d、4 d、7 d、14 d、30 d动态VAS评分B组均小于A组,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2组术前3 d,术后1 d、7 d、14 d关节主、被动关节活动度(ROM值)B组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随访2组RO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7 d、14 d、30 d患者进行HSS评分,B组均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选择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结合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单纯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更有效地减轻TKA术后早中期的疼痛,有利于尽早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术后选择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 多模式镇痛在脑瘫下肢矫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长河;王增春;王强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脑瘫患儿下肢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脑瘫下肢矫形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 n=50)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 n=50)。患儿多为痉挛型或伴随痉挛症状。M组在手术开始前15 min接受小剂量氯胺酮(0.25 mg/kg)静脉注射、切皮前用0.25%盐酸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并伴随瑞芬太尼(0.2μg/kg/min)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5μg/kg/h),C组不做上述处理。两组术后均使用一次性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脱落4例。M组术后镇痛效果好(P<0.05),医生和患儿陪护的满意度高(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增加脑瘫患儿下肢矫形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

  • 多模式镇痛用于开颅术后切口局部疼痛疗效观察

    作者:陆菁菁;于书卿;钱柯;王集生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切口局部疼痛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氨酚羟考酮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129例择期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记录术后1周内头痛的发生时间、部位、强度和性质.确诊切口局部疼痛后,分别给予氨酚羟考酮(治疗组)或罗痛定(对照组)口服.结果 开颅术后患者1周内切口局部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9.5%(51/129).治疗组疼痛缓解显效率为76.9%(20/26),对照组为36.0%(9/25)(P<0.01);治疗组疼痛强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氨酚羟考酮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切口局部中-重度疼痛是开颅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氨酚羟考酮对其具有良好的疗效.

  • 改良肋间神经保护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多模式防治开胸术后疼痛的应用

    作者:蒋毅;王君;陶宏;赵宏;赵恒贻;赵守华;秦存伟;张显平;王青;李蕴

    目的:探讨改良肋间神经保护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多模式防治开胸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施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肋间神经保护技术联合静脉自控镇痛防治开胸术后疼痛;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操作方法及静脉自控镇痛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镇痛不良反应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0 d时无痛患者发生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0.00%、0、5.00%、(16.60±2.50)d,与对照组的22.50%、15.00%、20.00%、(19.80±3.0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肋间神经保护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多模式防治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模式。

  • 多模式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芬太尼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耿倩;李旭;何凯;申乐;黄宇光

    目的:通过比较多模式镇痛全身麻醉与传统模式镇痛全身麻醉,明确多模式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中芬太尼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9月至12月因为妇科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人100例,其中33例(多模式镇痛组,M组)全身麻醉采用了联合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idocaine,IVIL)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67例(对照组,C组)全身麻醉采用芬太尼单一镇痛药物的传统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的芬太尼用量以及病人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值.结果:与C组比较,M组病人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M组T2~T4的SBP和HR,T2和T4的MAP,T4的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0比较,M组T1时SBP、DBP、MAP显著降低(P<0.05),随后无统计学差异;C组T1时SBP、DBP、MAP显著降低(P<0.05),T2和T4的SBP和MBP、T3的DBP及T2~T4的HR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采用联合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及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并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超;孙莉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 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并于术后开始PCIA.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病人的VAS评分、镇静与舒适状态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及副作用,并记录排气时间、计算PCA按压次数比及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1)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明显下降,舒适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CA按压次数比上升(P<0.05);(2)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 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福国;王明山;时飞;毕燕琳;陈怀龙;李井柱

    有效镇痛有利于胸科患者术后深呼吸和排痰,降低肺不张、肺炎等,已成为胸科手术围术期管理措施之一[1,2].本研究拟评价多模式术后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 亦敌亦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研究进展

    作者:郭云观;冯艺

    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尽管近期对阿片类药物的滥用、不良反应、安全性存在担忧,但其仍然是术后镇痛,特别是多模式镇痛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就阿片类药物在术后镇痛的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82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