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关节镜诊治

    作者:宋卫东;李德;刘尚礼;李卫平;黄建荣;彭岳文;沈慧勇;林道贤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关节镜诊断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20例诊断为膝关节痛或半月板损伤或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患者,其中有70 例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按Sakakibara法分析其关节镜下形态,在镜视下行皱襞切除术、挛缩内侧支持带松解术,随访分析其疗效. 结果 70 例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中,镜下A型8例,B型13例,C型 24例,D型25例.经镜下行皱襞切除,获得随访4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按Lysholm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90.7%.结论 关节镜仍是该病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彻底切除滑膜皱襞、松解挛缩内侧支持带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侧胫股间隙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华荣;喻忠;王黎明;桂鉴超;候明夫;姚京东;徐燕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6例内侧单室膝关节OA患者,平均年龄58岁(52~76岁).临床均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Ahlback X线分级Ⅰ~Ⅲ级.采用HIS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观测膝关节的活动度,摄下肢全长X线片观察下肢的力线(髋膝踝角),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术前髋膝踝角为5~10°,术后2周为0~2°;术前屈曲挛缩0~10°,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0°,术后屈曲挛缩0~4°,膝关节活动度为125~135°.术前HISS评分72分,术后2周为98分.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5~14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髌股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单室膝关节OA,单髁置换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 肩胛带区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作者:杨强;李建民;杨志平;李昕;李振峰

    目的 探讨肩胛带区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及相关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肩胛带骨肿瘤患者,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12~74岁).肿瘤部位:肱骨上段21例,肩胛骨12例,锁骨2例;肿瘤类型:骨肉瘤10例,软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尤文肉瘤3例,纤维肉瘤1例,骨髓瘤1例,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瘤3例.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保肢手术方法:肿瘤假体置换8例,瘤段骨灭活回植4例,异体骨关节移植3例,自体腓骨移植2例,髓针骨水泥假体置换 1例,Tikhoff-Linberg手术3例,瘤段肢体切除、上肢短缩再植2例,全肩胛骨或关节盂切除、肱骨头悬吊4例,部分肩胛骨切除6例,锁骨瘤段切除2例,其中16例作了化疗.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71个月(6~186个月),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死亡9例,无瘤存活22例.按MSTS上肢功能评分标准,35例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77%(40%~100%),上肢功能与手术切除范围密切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4例,移植骨骨折2例,暂时性桡神经麻痹2例,肩关节半脱位3例.结论 肩胛带区骨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肿瘤类型及侵袭范围等因素决定切除范围并选择应用肿瘤假体置换、自体或异体骨关节移植、瘤段骨骨灭活回植及Tikhoff-Linberg手术等重建方法,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稳定无痛的肩关节重建和保留良好的肘部与手部功能的目的 .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72例探讨

    作者:黄相杰;刘德忠;姜红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根据,观察翻修的术后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6月,本组共对72例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翻修术所置换的假体包括,普通金属杯加内衬45例,大头臼杯15例,Cage加聚乙烯臼杯9例,聚乙烯臼杯3例;普通柄43例(其中12例应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29例(其中5例应用骨水泥固定,7例为组合型柄).39例假体柄取出容易,20例假体柄取出困难.13例假体臼、17例假体柄使用骨水泥固定,其中10例臼及柄均使用骨水泥固定;55例假体臼、32例假体柄植骨,其中28例假体臼及柄均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31.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9.4(9~58)分,术后平均92.0(65~99)分.无感染或脱位患者.结论 (1)无菌性松动、关节感染和医源性错误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2)股骨假体柄取出困难和严重骨质缺损是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难题;(3)应用松质骨骨块、颗粒骨和骨屑混合打压植骨,尽量多用自体骨填补缺损,而少用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4)假体的选择主要依据是骨质缺损的程度.

  • 全关节镜下双纽扣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立连;张耀南;尹自龙;石磊;王林;薛庆云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重建喙锁韧带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间,肩关节镜下使用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技术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2~53岁,有明确外伤病史1~15 d,平均4.6 d.手术均在肩关节镜下用2个Endobutton纽扣钢板和4股5号爱惜邦缝线行肩锁关节复位后喙锁韧带重建术.术后悬吊制动4~6周再行康复锻炼,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并拍摄X线片,用VAS评分和Constant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例患者均取得了3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其中1例术后3个月时仍有肩锁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轻度受限,8例患者Constant评分平均为93.9分,VAS评分平均为1.75,术后6个月时均无明显疼痛,对肩关节功能均满意,X光片显示无再发脱位和半脱位.结论 肩关节镜下应用双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技术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是治疗Rockwood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此种手术方式有效提供了早期机械稳定性,为韧带的愈合和瘢痕形成提供了条件,术后对锁骨运动中的旋转机制没有影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关节镜下操作技术,对镜下正常解剖结构的认识和骨隧道的正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肩袖撕裂与肩峰骨棘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耀南;乾皓明;驹井正彦;桥本淳;金谷整亮;信原克哉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肩袖撕裂患者术前肩关节X线片显示的肩峰骨棘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与其合并肩袖撕裂的关系.方法 依据1970年5月至1998年3月间,日本信原病院1068例肩袖撕裂患者的1121个肩关节正位X线片和其临床患者资料.分别测量X线片上超过1 mm的肩峰骨棘大小(A级为≥1~5 mm,B级为≥ 5~10 mm,C级为≥ 10 mm)及肩峰下间隙(又称作肩峰与肱骨头间距离,AHI).临床患者资料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肩关节疾病史及既往病史,治疗、手术经过等.结果 根据肩峰骨棘的形态学变化,本文将肩峰形态分为六型,Ⅰ型(正常肩峰47.6%),Ⅱ型(肩峰下平面的骨棘16.5%),Ⅲ型(外侧肩峰的骨棘3.3%),Ⅳ型(喙肩韧带方向的骨棘11.9%),Ⅴ型(肩锁关节的退变20.4%),Ⅵ型(肩峰的双边征象17.8%);其中534肩(47.6%)无肩峰骨棘(12~87岁,平均54.1岁);587肩(52.4%)有肩峰骨棘(17~83岁,平均59.4岁);肩峰骨棘的患者中467个肩(41.7%)的骨棘为A级,112个肩(10%)为B级,8个肩(0.7%)为C级.801个肩(71.5%)的肩袖撕裂是由创伤所致;不明原因的肩袖撕裂有201个肩(17.9%);过度使用、积累性劳损的是119个肩(10.6%).AHI的平均值为(8.7±2.6) mm,男性患者为(8.8 ± 2.6) mm,女性患者为(8.4 ± 2.7) mm,在有肩峰骨棘患者群中AHI为(8.4 ± 2.7) mm,无肩峰骨棘患者群中AHI为(9.1 ± 2.5) mm(t=2.93, P<0.05),而男性与女性患者间的A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峰骨棘患者群中51~60岁年龄组与61岁以上各年龄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2=64.64,P<0.05).结论 肩关节X线片上肩峰骨棘的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医师认识和确诊患者患有肩峰骨棘.本研究认为肩峰骨棘与肩袖撕裂有明确相关性.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肩袖肌腱和肩峰骨质退行性变的发生,轻微的创伤都有可能导致肩袖撕裂.50岁以上的肩关节患者合并有肩峰骨棘,都应考虑其有肩袖撕裂的可能.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春;宋炎成;蔡道章;刘斌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特点,寻找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本组18例AS患者29个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行THA手术,术前髋关节强直在屈曲0~65°(平均23.6°),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经过顺利,无关节松动、脱位、骨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的屈曲和内收畸形得到纠正.平均髋关节屈伸活动度81°,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总活动度142°,Harris评分平均81.6分,X线照片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和下沉.2例2髋长期行走时轻度疼痛,异位骨化2例:Brooker Ⅰ级1例,Brooker Ⅱ级1例.结论 THA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假体位置的正确安放、术中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周围骨赘的清除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杨睿;李卫平;黄霖;丁悦;宋斌;宋洋;王鹏;陈铿;叶记超;沈慧勇

    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 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李宏云;陈世益;陈始秋;李云霞;陈疾忤;华英汇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 再手术
  •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肖健;崔国庆;王健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3~2006年对14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岁.左肩5例,右肩9例,涉及优势侧9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8例行B超检查,8例行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4例行肩峰成形术,6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个月,手术前、后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3.3±3.9)和(3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6,P<0.01).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3±0.7)和(8.7±1.3)分(t=-17.198,P<0.01),功能评分平均为(4.0±1.6)和(8.7±1.5)分(t=-6.600,P<0.01),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1±1.8)和(4.9±0.3)分(t=-3.617,P<0.01),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和(4.6±0.5)分(t=-5.078,P<0.01),优7例,良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许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 应用假体翻修大段异体骨保肢失败后的功能重建

    作者:王晋;Thomas Temple;沈靖南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式假体翻修大段异体骨感染或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共22例肩关节或膝关节周围肿瘤的患者,大段异体骨保肢失败后,应用肿瘤型假体重建肢体功能.初诊断包括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血管内皮瘤1例和鼻咽癌转移瘤1例.发病部位包括股骨远端15例、肱骨近端3例和胫骨近端4例.结果 异体骨失败原因包括:骨折14例、感染6例、持久不愈合1例、合并骨折和感染1例.异体骨移植后平均随访154.2 (63~293) 个月,假体翻修后平均随访73.4(24~234)个月.90.9%(20/22)的患者终肢体功能良好,MSTS功能评分为76.5%(60%~93.3%).81.8%(18/22)的患者假体翻修手术成功,在翻修失败的患者中,1例肱骨近端肿瘤患者为了改善功能经历了多次翻修手术,另1例股骨远端的患者,异体骨移植失败假体翻修后,由于假体近端松动而进行二次翻修--全股骨置换术,另外2例股骨远端的患者翻修后合并感染和骨折而截肢.结论 异体骨重建因骨折或感染失败后,再次行假体翻修重建肢体功能是可靠的,并发症较低.翻修技术会影响重建肢体的功能.对于异体骨感染的患者,建议分期翻修重建肢体功能.

    关键词: 异体骨 保肢 假体
  •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性状的影响

    作者:谭小波;白波;钱东阳

    目的 探讨运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脉冲式高压静电微囊制备仪制备出APA-MSCs微囊复合体,在成囊后第1天和第4天运用荧光素双醋酸酯/溴化乙锭(FDA/EB)染色确定MSCs成活率.采用离心破囊方法破囊,培养并观察破囊后MSCs形态和成骨作用等.结果 微囊化后细胞在其内存活率约70%~80%;破囊后的细胞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经茜素红染色证实具有成骨潜力.结论 MSCs在APA微囊内生长良好,保持干细胞特有生长分化,APA微囊可用于对MSCs进行免疫隔离.

  • 阿仑膦酸钠和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骨床中假体骨整合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柏龄;谢登辉;黎艺强;廖威明;徐栋梁;吕维嘉;宁成云;李佛保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ALO)和鲑鱼降钙素(CT)两种药物促进假体骨整合作用效果的差异,为临床药物的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B,C,D组),每组10只.切除B、C、D组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OP)模型(骨密度降幅>20%),A组行假手术做为对照.随后在大鼠的胫骨平台植入羟基磷灰石假体,术后C、D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CT(5 IU/kg/d)和口服ALO(7 mg/kg/w)各12周,A、B组做药物干预的对照组.所有大鼠在处死前,行体内荧光染色.处死后取带假体的胫骨制备成薄片,运用骨组织计量学检测手段,观察假体周围的骨量和测量假体的骨结合率.结果 (1)ALO和CT两者均能促进假体周围成骨,增加骨量,显著提高骨-假体界面骨结合率至63.7%和45.7%,较OVX组骨整合比率分别提高近1~2倍,但阿仑膦酸钠促进假体周围成骨与促进骨整合较鲑鱼降钙素作用更为显著(P<0.05),骨结合率增加18%;(2)阿仑膦酸钠和鲑鱼降钙素组大鼠腰椎BMD均提高,分别从(0.081 ± 0.009)g/cm2和(0.078 ± 0.009)g/cm2提至(0.116 ± 0.008)g/cm2 和(0.109 ± 0.010)g/cm2.而且,阿仑膦酸钠的效果较降钙素更为明显.结论 骨质疏松条件下,全身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鲑鱼降钙素均可增强假体周围成骨及骨量,有效促进假体的骨整合,但与鲑鱼降钙素相比,阿仑膦酸钠作用更为明显.

  • 前交叉韧带切除后半月板变化及α2-巨球蛋白干预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子洪;何爱珊;傅明;吴昶皓;黄晓波;范大渊;刘毛毛;盛璞义;廖威明

    目的 探讨兔骨关节炎(OA)模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ACLT)术后半月板的变化,及对关节腔内注射α2-巨球蛋白(α2M)对该变化的干预情况.方法 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成5个时间点组,前2组各6只,后3组各4只,双侧膝关节自体对照.ACLT术后4、8、11和15周时,左侧膝关节注射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45 mg/L的α2M为治疗侧,右侧膝关节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侧,每次每侧0.4 ml.术后4、8、11、15和21周行膝关节正侧位X光检查、半月板masson染色和电镜检查.结果 ACLT模型建立成功,建模的时间越长,阴性对照侧的半月板病变越明显,ACLT后21周时,双侧膝未见明显关节间隙、骨赘及骨缺损等改变,而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双侧关节半月板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在4周时已发生较轻微的病理改变.与α2M治疗侧比较,阴性对照侧8 ~21周间半月板病变加重,21周后阴性对照侧的病变转变为不可逆的损伤;与阴性对照侧比较,α2M治疗侧的半月板退变速度稍慢,半月板纤维和细胞情况较好,但伴有滑膜的增生、侵袭. 结论α2M可以减缓动物模型关节炎病变的进展速度,对滑膜增生的抑制作用较弱,α2M可能适合OA发病初期的保护性治疗和研究.

  • 全髋关节置换术CT峡部测量法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建龙;李毅中;林金矿;姚学东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CT峡部测量法术前选择股骨假体型号的准确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0例(55髋)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CT测量并分析股骨峡部的小髓腔内径,利用峡部小髓腔内径对比股骨假体的型号大小来术前选择假体型号,采用模板测量法对照的方法分析比较峡部髓腔预测股骨假体型号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CT峡部测量法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之间存在较高优秀率(50.9%).实验组与对照组预测假体型号之间的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良率间的差异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年龄≤ 65岁时,CT峡部测量法选择的假体型号的优秀率可达63.9%,高于模板测量法的33.3%.峡部髓腔径大小与股骨假体型号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 (r=0.97-0.98,P<0.05).结论在THA术前,利用CT股骨峡部测量法选择股骨假体型号可行,准确性高.

  • Grammont反置式人工肩关节设计理念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吴晓明;王秋根;高伟;高堪达;林健

    目前唯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反置式人工肩关节是由法国医师Paul Grammont 于1985年设计的.Grammont反置式人工肩关节早于1992年在欧洲开始进入临床使用,目前已经进入了中远期临床随访阶段,接近20年的欧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论显示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RSP)在治疗肩袖关节病等疾病上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和改善患肩上举能力.

  • 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段小军;左镇华;杨柳

    关节软骨缺损在医学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关节软骨缺少血供,一旦损伤难于完全再生修复.由外伤、手术切除(如肿瘤)、感染、痛风和退变等引起的关节部位软骨缺损,常表现为顽固性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可丧失关节功能,已成为导致肢体残废和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肌腱-假体连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翟永清;张鹏;戴尅戎

    发生在关节周围的骨肿瘤或高能量的损伤等常可导致其周围的骨缺失,往往累及肌腱附着点,引起肌腱-骨连接装置的破坏,进而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甚至丧失,常见的如髌韧带与胫骨结节分离引起伸膝障碍,臀中肌与股骨大粗隆分离引起髋关节外展障碍等.

  •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锁骨外端切除术治疗严重肩关节退行性变

    作者:陆伟;王大平;韩云;朱伟民;周可;欧阳侃;柳海峰;冯文哲;肖德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锁骨外端切除治疗严重肩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研究本组收治的5例严重肩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肩峰分型Neer分度:Ⅱ度1例,Ⅲ度4例.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A检查.5例均行前肩峰成形术与锁骨远端部分切除术.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年,UCLA评分术前为(15.88±4.6)分,术后为(34.91±2.4)分,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4例,良1例.所有患者疼痛均有效缓解,对手术效果满意.但1例较年轻患者(49岁)主述干重活时上举无力.结论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锁骨外端切除是治疗肩关节严重退变的有效方法,由于其切除了发生肩袖损伤的的肩峰骨刺与导致严重疼痛的肩锁关节,术后效果良好,恢复较快.

  •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颈盂骨折

    作者:赵吉连;李明东;尹占文;贾一明;王春宇

    目的 探讨肩胛颈盂骨折的改良后侧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4年6月以来收治的经改良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6例肩胛颈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均为男性,左侧17例,右侧9例.肩胛颈骨折21例,肩胛盂骨折5例.手术取后侧改良切口,上肢外展上举,沿肩峰略偏向内至肩胛下角作弧形切口,将三角肌下缘的肌筋膜切开,松解三角肌并将其向上拉开,在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显露肩胛骨腋缘直至颈盂部.根据情况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随访3个月~4年,平均2.6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按Hardegger标准疗效评定:优15例,良5例,中1例,差5例.结论 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颈盂部骨折是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方法.

    关键词: 肩胛 骨折 外科手术
  • 实践与探索进步与反思——肩关节外科专题评述

    作者:黄公怡

    当代肩关节外科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微创技术的发展与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并已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的经典性切开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另一方面是人工关节的肩关节功能重建技术,使既往一些疗效不佳的肩关节成形术以及有较大功能丧失的肩关节融合术被大部分取代.

  • 正常肩关节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梁荣光;李新春;邓宇

    广义的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第一肩关节)、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肩胛胸壁间连结、喙锁间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六个部分复合体,前三者是肩关节复合体的主要运动部分,后三者属于微动部分.

  • 肩袖的解剖学特点

    作者:徐达传;温广明;黄美贤

    肩袖(shoulder cuff),又称肌腱袖(myotendiou cuff)或称旋转袖(rotator cuff),是由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上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上述4块肌的肌腱经过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时与肩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近似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对肩关节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