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及适应证的初步探索

    作者:魏秋实;何伟;方斌;王海彬;陈镇秋;张庆文

    目的 评估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对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回顾研究91例133髋中医药治疗的ONFH患者,年龄(38.81±11.99)岁,随访(14.04±6.77)个月.气滞血瘀型31例,肾虚血瘀型37例,痰瘀蕴结型23例;FPS-R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价生存质量,影像学评价塌陷进展;以股骨头塌陷≥ 4 mm为终点,Cox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对中医药治疗后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ONFH的适应证.结果 至末次随访,有6例7髋转为手术.(1)中医药治疗前(133髋)和治疗后末次随访时(126髋)的各证型患者总体FPS-R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780,P<0.01);(2)治疗前后患者总体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238,P<0.01);(3)影像学进展:49例59髋出现X线进展,中药治疗前后影像总体进展率>50%的因素包括塌陷、疼痛时间≥ 12个月、坏死范围≥ 40%、C2型;(4)股骨头生存率:26例31髋塌陷≥ 4 mm,随访至29个月的生存率为76.7%.Cox回归分析示疼痛时间、坏死范围和分期是影响疗效危险因素(OR>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无痛、Ⅰ期、A型和中心型坏死生存率均为100%,且无影像进展;B型和稳定Ⅱ期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6.8%,且影像进展率均<10%;疼痛时间≤ 6个月、坏死范围<40%、不稳定Ⅱ期、C1型、周围型坏死生存率均>75%,且影像进展<50%.结论 合理选择适用范围,中医药治疗ONFH对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药保髋适应证:(1)前提条件:疼痛程度属于B级或以下,同时患髋Harris评分等级为优、良或可;(2)绝对适应证:中心型、A/B型坏死或无痛的Ⅰ期坏死,可不考虑疼痛时间、坏死范围、分期与形态;(3)稳定Ⅱ期,若无痛,可不考虑疼痛时间、坏死范围、部位与形态,若疼痛,则与不稳定Ⅱ期条件一致;(4)相对适应证:Ⅱ(不稳定)、Ⅲ或Ⅳ期,同时满足坏死范围<40%、疼痛时间<12个月、C1型.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徐浩;郭璀璀;王英振

    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136位患者192例TKA,患者平均年龄67.5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80例,双膝关节同期置换56例,同组医师采用同种术式完成,术后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 ml.利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血红蛋白降低情况,记录年龄、性别、术侧、BMI、输血等危险因素,通过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隐性失血量有无差别,分析影响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侧TKA总失血量1650 ml,隐性失血830 ml;双膝同期置换者总失血量2864 ml,隐性失血1487 ml.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TKA,男性及应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双膝同期置换隐性失血量比例较大(χ2=6.836,P<0.01),高龄肥胖患者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单膝χ2=21.587,P<0.01,双膝χ2=29.233,P<0.01).结论 TKA术后失血量较高,其中隐性失血比例占50%以上.男性双膝同期置换的患者,年龄>70且BMI>27.0,使用自体血回输均是增加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 四代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

    作者:杨震;孙伟;李子荣

    目的 探讨应用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2010年3月,56例患者(88髋)接受了Pinnacle关节置换手术;年龄36.3~68.1岁,平均49.2岁.病史7~21年,根据ARCO分期:所有88髋均为股骨头坏死Ⅳ期,其中激素性32例55髋,酒精性21例30髋,创伤性3例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1~63分,平均47.5分,所有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正确放置假体位置,术后定期复查,给予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2~7年 (平均6.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47.5恢复到术后97.2.1例髋臼假体术后1年时发生松动,考虑手术技术导致,给予大号髋臼假体翻修,术后随访4年,未见不良结果出现.1例髋关节术后2 d内发生关节脱位,给予麻醉下复位下肢皮牵引2周,无脱位再次发生.其他假体均位置良好,尚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关节炎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好,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关节由于其股骨头假体较大,患者术后活动度大功能恢复满意,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 口服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昌耀;王英振;周东生;夏长所;张海宁;寇建强

    目的 在65岁以上老年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人群中,观察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作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195例接受TKA的老年患者(男61例,女134例,平均年龄70.1岁),随机分配进入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抗凝方案.(1)研究组:口服利伐沙班10 mg,每日一次至术后14 d;(2)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按体重调整剂量,每天一次,至术后10 d.对比术后早期和术后6周时两组病例中DVT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研究组DVT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7.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5).至术后6周随访时,研究组DVT发生率无改变而对照组DVT发生率增加了3.0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5).两组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13.5%和15.2%(χ2=0.104,P>0.05).结论在老年TKA患者围手术期口服利伐沙班能够获得与常规针剂抗凝相似的DVT预防疗效.较长的治疗时间使得在术后6周时,老年TKA患者的DVT风险较常规抗凝更低.老年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的出血风险与常规抗凝相当.

  • 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甄平;李旭升;田琦;李生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的手术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本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合并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畸形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43.6岁.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真臼位置安放髋臼假体,先选择小一号股骨试模及短颈股骨头试模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囊张力的情况下再进行髋周围挛缩软组织梯次松解.术后定期门诊随访,X线平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81个月,平均18.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3.1±4.8)分改善至术后半年(91.2±5.2)分.38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骨性固定.结论 对股骨头颈短缩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时,术前测量评估和术中定位测量有助于选择合适假体,采用髋关节复位后梯次松解法可安全、有效地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进行分层松解.

  • 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黎凌云;李建赤;梁江声;赖美燕;钱东阳;谭加群

    目的 探讨对有高出血风险患者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对有高出血风险、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8例,采用基本预防和下肢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物理预防.主要观察双下肢肢体颜色、肿胀、疼痛等病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58例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中5例发生患侧肢体疼痛、肿胀,3例无症状、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共8例,发生率13.65%.结论 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正确使用、仔细观察并有效解决应用中的问题,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手术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国建;许屾;刘祥清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使用螺丝钉配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 年1月至2012 年6月,本组共收治了 35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男26例,女9例,年龄20~68岁,其中24例摔伤,5例车祸外伤,6例运动中损伤,其中合并肩关节脱位3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3周.手术中对于骨折移位大于5 mm 大结节骨折块采用螺丝钉配合带线锚钉进行固定.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8 个月,平均12个月.X线显示术后约6~10个月骨折愈合.按照 Neer 肩关节百分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功能、活动度、解剖复位四个方面分别评分,总体优良率92.85%.结论 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螺丝钉配合带线锚钉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缓解明显.

  • 止血带的不同使用方法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

    作者:王永才;王红川;蒋俊威;闫冰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的作用.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对45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组,A组24例,在安装假体前至安装假体后骨水泥硬松开止血带;B组21例,在手术开始至安装假体完毕,骨水泥硬化后松开止血带,术野止血后关闭伤口.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和术后HSS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t=3.0,P<0.05)、术中(t=9.2,P<0.05)和术后(t=13.5,P<0.05)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总出血量(t=0.6,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肿胀情况(t=2.3,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使用止血带时间可能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 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占磊;白波;董伟强;郭志勇

    目的 探讨和总结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方法 对12例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术后长期监控血尿酸.结果 本组12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4个月.关节切口Ⅰ期愈合,仅1例切口出现延迟愈合,占8.3%.术后跖趾关节外观和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有效方法,能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改善足的外观、保护足的功能.

  •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英文;苏尚贤;谢海莲;苏应军;黄黎

    目的 探讨自体股薄肌及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应用自体股薄肌、半腱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共30例.术后追踪随访进行为期2年的康复训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行患肢X线检查、功能评分.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24~40个月),术后Lachman征及旋转移位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54.80±2.10)分增加至术后2年为(91.00±2.3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30,P<0.01).而Tegner评分则由术前平均(5.00±1.20)分增加至术后2年(6.23±1.4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0,P<0.01).手术前后X线复查无退行性改变.结论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2年随访发现患者膝关节前向不稳消失,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术前明显增加.用该方法重建AC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 基于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的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保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智晖;何伟

    目的 对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进行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定量研究,为确定保髋手术指征和优化保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基于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坏死区的形态学定量研究;接着建立股骨头坏死个体化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BAQUS软件进行量化的有限元分析和保髋手术规划.结果 实现了坏死区的形态、位置、体积、体积百分比、负重区投影面积和面积百分比的三维可视化,进而运用正蛙位和失稳分型定性判断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个体化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改良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空心加压螺钉内稳定的手术操作,通过von Mises Stress冯米斯应力、SSR(stress/strength ratio)应力/强度比值和SED(strain energy density)应变能密度等指标确定保髋手术指征和优化保髋方案.结论 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进一步从坏死区形态和生物力学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完善了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微观辨证论治体系"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保髋手术指征,优化保髋方案,提高保髋疗效.

  • 华南地区正常成人股骨远端髁扭转角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李阳;荆珏华;李虎;王健;史占军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正常成人的膝关节股骨远端髁扭转角具体数值,并分析其在性别和侧别间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 招募华南地区(往上数五代以内均生在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或者海南)正常成人志愿者71例(142膝),男38例(76膝),女33例(66膝),年龄20~45岁,平均30.56岁,体重40~80 kg,平均59.90 kg,身高151~185 cm,平均167.80 cm.通过螺旋CT扫描志愿者膝关节,所得原始数据(DICOM3)刻录为光盘,导入MIMICS 10.01中,选择通过股骨内外上髁的层面进行测量股骨远端髁扭转角.结果 所测得华南地区正常成人的股骨远端髁扭转角:男性为(6.20°±2.03°),女性为(7.19°±1.78°),均值为(6.66°±1.97°),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P<0.01);左侧为(6.86°±1.92°),右侧为(6.45°±2.02°),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t=1.238,P>0.05).总体股骨远端髁扭转角为(2.39°~11.34°),均值(6.66°±1.97°).结论 对华南人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传统的外旋3°截骨可能会导致对线不佳,应该适当提高旋转对线的外旋度数.

  • 金属对金属大头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佳;杨鹏飞;叶嗣宽;蔡三;赵攀;何锐;杨柳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金对金)大头径假体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32例(35髋)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患者,年龄24~59岁,平均45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9±7.5)分;以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充分保留关节动力性组织结构为特征的金对金大头径微创THA治疗.术中严格采取正确的假体植入技术,术中保留完整的软骨下骨和髋臼横韧带,击入臼杯时一次性安装成功,正确运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抗凝,术后12 h开放负压引流及卧床行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3周患者即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本组32例35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6年,平均为4年.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及股骨疲劳骨折、关节疼痛等严重并发症,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移位、股骨柄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表现.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7.9±7.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2±4.6)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341,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均对治疗效果满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采用金对金大头径微创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风险,缩短卧床时间,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金对金大头径髋关节假体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陈卫衡;周宇;何海军;王荣田;王智耀;林娜

    目的 观察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及其特色,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配对、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健脾活骨方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经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纳入患者按照ARCO分期相同、坏死面积相近、Harris评分相似、发病原因一致、入院治疗时间相近、体重指数相近、年龄相近的七个配对条件进行1:1配对,共配对120对(240例).以X线影像稳定率、Harris评分、SF-36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配对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析统计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组影像稳定率为76.28%,与对照组的73.92%结果相当(χ2=0.173,P>0.05),治疗组Harris评分为87.67分,高于对照组的83.39分(t=2.658,P<0.05),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分值高于对照组(t=4.28,P<0.01;t=3.675,P<0.01; t=4.28,P<0.01;t=2.62,P<0.05;t=4.92,P<0.01;t=3.17,P<0.05),而活力分值低于对照组(t=-2.339,P<0.05).不同分期研究显示,治疗组Ⅱ期患者影像稳定率82.02%略高于对照组的78.16%(χ2=0.412,P>0.05),而Ⅲ期55.17%的稳定率则略低于对照组的60.71%(χ2=0.179,P>0.05);Harris评分方面,两组两期疼痛缓解作用相近,其他方面则治疗组占优;SF-36评分中,治疗组Ⅱ期患者有略好于对照组趋势,而Ⅲ期则区别不明显.治疗组自身对照结果中,Ⅱ期患者影像稳定率为82.02%,高于Ⅲ期的55.17%(χ2=8.507,P<0.01),而Ⅱ期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及SF-36总体健康分均低于Ⅲ期.结论 健脾活骨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在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略优于手术治疗.健脾法在早期比中期更显示出疗效优势,即使中期在影像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中药治疗对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仍有积极的意义.

  • 联合多模式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疗效

    作者:张飞;李奇;林荔军;刘成龙

    目的 评估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本组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了97例(104髋)接受THR的患者,男43例,女54例,平均年龄(56.14±2.97)岁.术后采用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进行围手术镇痛,除给予术后常规药物镇痛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如术前宣教、超前镇痛、物理疗法以及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由同一术者实施,关节假体及器械均选自同一厂家,自术后12 h随机将上述104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联合应用及通安片与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照组单纯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进行镇痛,术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患者主观疼痛及关节活动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对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评分进行量化评估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总体NPRS评分分别为(4.74±0.77)及(6.14±1.41)分,对照组则分别为(5.11±1.01)及(7.23±0.97)分,经SPSS 13.0软件包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主动活动能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多模式镇痛在THR术后的早期疗效较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廉价的镇痛模式.

  • 基于临床和影像的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微观辨证论治体系"的构建

    作者:庞智晖;何伟

    目的 本研究借鉴微观辨证理念,研究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的生物力学状态,建立微观辨证论治体系.方法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股骨头坏死"微观辨证"的方法学研究;二是将临床和影像表现结合构建微观辨证论治体系.结果 建立了包括证型分类和相应治疗方案的围塌陷期微观辨证论治体系.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保髋路径,有助于提高保髋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也为进一步有限元分析提供依据和线索.

  • 类风湿关节炎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严瀚;刘恩志;周汉城;钟波夫;LU Hu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内皮血管生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检查MIF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加入MIF或PBS溶液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MEC-1),CCK8法观察细胞的生长差异,磷脂酰丝氨酸凋亡试剂盒(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细胞中MIF及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 MIF在5例RA组织中均阳性表达; 加入MIF的细胞株增殖显著较加PBS溶液的快(F=216.93,P<0.01),细胞株的凋亡被MIF显著抑制(凋亡率从21.37%降为7.01%(t=13.88,P<0.01);处于分裂相的细胞数目较加入PBS的细胞株多(G2期+S期细胞比例从37.89%升为54.05%,t=5.42,P<0.01),在加入MIF的细胞株中VEGF的表达4.62倍高于加入PBS的细胞株(t=7.34,P<0.01).结论 MIF在RA滑膜组织中表达,并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而促进RA滑膜血管生成而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MIF或许是治疗RA进展的药物靶点,有望通过抑制RA患者中MIF的表达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膝骨关节炎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申成凯;吕成昱;王英振;张海宁;孟飞

    目的 探讨 IL-1β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体型与中国汉族人晚期膝骨关节炎(KOA)的易感性相关.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20例中国汉族膝OA患者和1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β的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IL-1β基因的-511C/T(rs16944)、+3954C/T(rs114363)和-31C/T(rs1143627)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测序验证酶切结果.结果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8.26,P<0.0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在膝OA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IL-1B-31C/T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中没有发现IL-1B+3954TT基因型.膝OA患中的IL-1B-511TC、IL-1B+3954CT基因型频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P<0.05,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IL-1B-511TC、IL-1B+3954CT基因型与膝OA高风险发病率具有相关性(IL-1B-511TC,OR=1.842,95%CI=1.021-3.327,P<0.05;IL-1B+3954CT,OR=2.372,95%CI=1.022-5.509,P<0.05).此外,单体型分析显示与单体型TCC相比,单体型TCT和CCC与膝OA高风险发病率具有更强的相关性(TCT.OR=3.24,95%CI:1.50-7.00,P<0.01;CCC.OR=6.07,95%CI:2.20-16.07,P<0.01).结论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的-511C/T(rs16944)和+3954C/T(rs114363)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膝OA的易感性相关.

  • 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

    作者:魏秋实;何伟;张庆文;王海彬;方斌;庞智晖;陈镇秋

    目的 对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1979~2012年间有关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布、χ2检验统计方法对中医复合证型、中医单证证型进行整理,将目前临床应用频率高的复合证型拆分后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目前适宜临床应用的证型体系.结果 共有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出现42种证型,病例总数1 705例,共15种复合证型,其中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气血双虚三种证型出现频数较高,将复合证型拆分后得到14种单证证型,经聚类分析聚成三类,第一类为血瘀、肾虚、气滞,在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文献中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尚无一致标准,根据文献研究结果,结合统计学方法和临床工作,可认为气滞、血瘀、肾虚是股骨头坏死的基本证候.

  • 骨、脂肪、神经三者相互作用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谢林;王坤正

    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性疾病,并且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它同时会产生很多严重并发症,比如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终引起患者股骨头塌陷,从而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关于激素性ONFH的发病机制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很多报道,目前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脂肪代谢紊乱、骨内压升高、成骨抑制、成血管抑制、氧化应激等各种学说.但是这些学说可能是激素导致ONFH坏死的某个中间环节,都不能单独完全解释激素性ONFH的发生,所以对于其发病机制仍存在很多争议.

  • 基于循证医学指导下的骨关节炎治疗建议

    作者:薛静;伍骥;郑超;黄蓉蓉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又名退化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1-2].髋、膝关节是常见的累及部位,是成年人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功能障碍及丧失劳动力主要原因[3-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症状的膝关节OA的患病率在男性为10%,女性为13%[2].我国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OA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5-6],北京地区老年女性有症状的OA患病率甚至高于国外,达到15.4%[7].早在10年前全美国用于关节炎及其他风湿性疾病治疗的费用已达到128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的1.2%,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8].目前对于OA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通过以患者为中心、循证证据指导、并结合专家共识的治疗方法的改进,已经可以大大提高OA患者的生活质量[9-11].

  • 糖尿病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作者:赵宇驰;王诗军;孔刚;赵中原;刘克贵;马卫华;王维光;张树栋;鹿理友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明确糖尿病是否会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风险,为临床评估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下肢DVT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糖尿病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关系进行一简要的综述.

  • 股骨头坏死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陈雷雷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领域常见且难治性疾病,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已有不少药物治疗的报道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就股骨头坏死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加压冷疗在初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作者:黄群英;谢燕崧;刘素霞;尹知训

    目的 探讨初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加压冷敷的疗效.方法 选择初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术后立即采用AIRCAST加压冷疗装置应用于患膝部,持续48 h.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及主动活动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6 h、24 h和48 h局部疼痛有统计学差异(Z值分别为-2.750、-2.676和-3.094,P<0.05).术后24 h和48 h肿胀程度有统计学差异(Z值为-2.673和-2.515,P<0.05).干预组患肢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为(19.29±3.643)h、主动屈膝90°时间为(3.63±0.808)d,对照组患肢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为(25.223±6.020)h、主动屈膝90°时间为(4.71±0.789)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7和-5.691,P<0.05).结论加压冷疗能减轻初始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和疼痛,提高主动关节伸屈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中短期转归

    作者:张元民;赵晓伟;王雷;王国栋;潘滔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平均随访时间3.6年,平均年龄56岁,左股骨颈骨折42例,右侧股骨颈骨折70例,骨折按Garden 分型并分组,A组为无移位骨折(Garden Ⅰ型和Ⅱ型)共63例,B组移位骨折(Garden Ⅲ型和Ⅳ型)共49例.外伤致手术时间平均为3.6天(0~7天).结果在近一次随访中,无移位骨折63例有3例骨折不愈合;1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9例Harris 评分为优秀和良好,1例为一般,2例为差.48例没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rris 评分46例为优秀和良好,1例为一般,1例为差;移位骨折49例有6例骨折不愈合;16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9例Harris 评分为优秀和良好,3例为一般,4例为差.27例没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arris 评分24例为优秀和良好,1例为一般,2例为差.共有22例患者接受再手术治疗.结论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尽管有很高的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但仅有部分患者需要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 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配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报道

    作者:杜斌;孙鲁宁;袁滨;张健;赵燕华;沈计荣

    目的 探讨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4例29个髋的股骨头坏死进行保髋治疗,ARCO分期ⅡA~ⅢB期,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配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术前术后行Harris分,术后使用临床综合疗效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随访10~28个月,平均18.6个月,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70.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4.6分,治疗前后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24例患者的29个患髋中3髋因股骨头塌陷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髋率为89.66%;其余26髋中,末次随访时临床综合疗效评分平均85.1分,其中优者(≥90.0分)9髋,良者(80.0~89.9分)11髋,中者(70.0~79.9分)者4髋,差者(<70.0分)2髋.结论 微创死骨清除打压植骨腓骨支撑配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

  • 科学看待中医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何伟

    由于激素的日益广泛使用,以及酗酒人群的不断增加等因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以下简称股骨头坏死)已成为骨科领域常见且难治性疾病,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保留自身髋关节被视为治疗的主要目标,但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故此临床上无法实现针对病因的治疗[1].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药疗法,理念上具有优势,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见、容易接受的治疗方式.但中医药是如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际疗效如何?尚存在不少误解与争议.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光滑念珠菌感染一例

    作者:殷庆丰;王韶进;刘文广;刘胜厚;赵恒;林永亮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1-5].真菌感染少见,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也少[6].本文在此报道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光滑念珠菌感染的病例,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十三)踝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作者:孔祥雪;阮玉婷;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

    踝关节因两侧有内、外踝阻挡,关节周围又有众多的肌腱及血管、神经通过,再加上局部的皮下组织欠丰富,故采取各种手术入路均非十分理想,同时术后也存在对局部皮瓣血供的影响而踝关节前入路是临床上较为广泛采用的入路方式.

  •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进展

    作者:李炜虹;吴斌;李煜明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一种多发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期文献,除了钙剂和维生素D已列为骨营养补充剂,笔者对现有和在研的常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进行了综述,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降钙素、抗RANK配体单克隆抗体、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等骨吸收抑制剂,氟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等骨形成促进剂,以及锶盐等解偶联剂.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作者:吴丹辰;贾镭;徐希奇;荆志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美国每年新发VTE患者高达900 000例;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约300 000例,其中约1/3为猝死[1].另外一项研究表明,VTE已成为外科术后第三位常见的并发症[2].我国尽管缺乏权威流行病学资料,但VTE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先后两次制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规范外科术后VTE的预防和诊治策略[3].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