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油膏治疗跟痛症

    作者:林定坤;陈海云;陈博来

    我院自1997年始应用高能震波治疗骨骼肌腱病引起的骨科痛症疗效较好,现将治疗跟痛症的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骨科门诊选择跟痛症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用高能震波治疗):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2岁~60岁,其中X线照片有跟骨骨刺者18例.B组(高能震波加双柏油膏治疗):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0岁~62岁,其中X线照片有跟骨骨刺者22例.1.2 病例选择标准①疼痛病史在3个月以上;②患病后曾在本院外敷双柏油膏,并曾接受封闭、按摩、理疗和中药内服、外洗及西药等疗法中的一种或数种治疗,疗程在两周以上;③排除老年跟骨内压增高症引起的跟骨痛;④排除严重的心脑等内脏疾病.

  • 小切口治疗髋部钙化性肌腱炎一例

    作者:朱正亚;郑欣;赵凤朝;郭开今

    患者女,44 岁,"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 d"入院.患者发病前自感左髋部不适,活动后加重,2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髋关节针刺样剧痛,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遂转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进一步治疗.患者平素体健,无严重基础疾病,否认外伤史.体格检查:左髋部皮肤温度、颜色正常,左下肢肌力Ⅳ级,左腹股沟点深压痛阳性,左髋关节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明显受限,以外展为著.左腹股沟疼痛 VAS 5 分.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 6. 8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0. 59,淋巴细胞比例0. 36,红细胞沉降率63 mm/1 h,C反应蛋白20. 40 mg/L.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示左髋臼缘骨皮质欠光整,局部斑片状骨密度影(图1A);髋关节CT三维重建示左侧髋臼前上缘骨质形态不整,股直肌起点部示结节状骨样密度影,边缘示小片状高密度影(图1B、1C);髋关节MRI平扫示左侧髋臼前上方骨质示斑片状短T2信号影,临近软组织示片状长T2信号影(图1D).初步诊断为:左髋部钙化性肌腱炎.于2017年3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髋关节钙化灶清除术.于左髂前上棘下2 cm处作一3. 5 cm斜切口,逐层剥离软组织,在左髂前下棘前下方见一1 cm×2 cm灰白色钙化灶,用髓核钳取出并送病理检查.术后第3天复查髋关节正位X线片,未见左髋关节钙化灶(图1E).病理检查结果:软骨组织内见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内见多量钙化小体(图1F).术后第2天,患者左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可自主行走,VAS 2分;术后第3天,局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8个月随访,左髋部主动活动正常,活动后髋关节无疼痛感.

  • 应用关节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肩袖肌腱炎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张爽;张晋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无效后关节镜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连续进行1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心理、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伤口、患肢的常规护理并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术后平均随访(17.6±7.7)个月。对术前和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SST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ASES评分:术前平均为(50.2±9.7)分,治疗后平均为(92.6±7.1)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平均为(48.2±10.3)分,术后平均为(90.7±8.9)分。SST问卷选择回答“是”的问题:术前平均为(4.5±1.3)个,术后平均为(10.2±0.7)个。3种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肩关节前届上举平均为(86.4°±20.3°),外旋(14.7°±10.6°)。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为(140.1°±13.1°),外旋(38.8。±7.4。)。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肩峰成形术以及肩袖修补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肩关节镜手术特点制定系统的功能锻炼计划,早期进行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示指屈肌腱鞘骨化1例分析

    作者:张文路;黄明;尹同珍

    对示指屈肌腱鞘骨化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主因右手示指车祸外伤8 a、活动受限5 a收入院.8 a前,患者发生车祸致头外伤、昏迷及右手外伤,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右手中指粉碎骨折伴右手皮擦伤,给予对症治疗,痊愈.5 a前,发现右手示指掌指关节掌侧出现隆起、质硬,并逐渐增大,示指活动障碍,来我院治疗.查体:右手示指掌指关节及近节掌侧隆起,掌侧可触及骨性隆起3.0 cm×1.5 cm,质硬,示指掌指关节屈70°,伸0°,近指间关节屈10°,伸0°,远指间关节屈0°,伸0°,手指感觉正常,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抗链O:200 U.

    关键词: 肌腱病
  • 高频超声对类风湿性跟腱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仕宇;臧国礼;许伟莹;冯朱斌;赵佳;徐庆;胡闽;武凯敏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HFU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跟腱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共93足的跟腱HFUS表现,其中健康对照组11例22足(A组),RA跟腱病组36例40足(B组)和非RA跟腱病组20例31足(C组).应用HFUS观察跟腱部位的灰阶声像图(GSI)和能量多普勒显像(PDI)特征分析并比较各组:①跟腱GSI异常阳性率;②跟腱起点、中点和止点的厚度和宽度;③跟骨后滑囊积液检出率;④跟腱内血流信号检出率;⑤血流信号的等级.结果 ①跟腱GSI异常阳性率: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05),C组比A组和B组更易出现异常(x2=31.601、39.256,P<0.05);②跟腱径值测量:c组各点横切面厚度均较A、B组增大(P<0.05),各组间横切面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跟骨后滑囊积液检出率:A组未检出,B组(55.0%)检出率高于C组(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跟腱内血流信号检出率:A组未检出,B组(97.5%)检出率高于C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流信号等级:Ⅰ级检出率B组(7.5%)低于C组(35.5%),Ⅱ级检出率B组(35.0%)高于C组(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检出率仅B组45.0%,C组未检出.另外对3例PDI显示Ⅲ级血流信号累及跟腱脂肪垫的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发现病理结果与超声表现一致.结论 HFUS诊断RA跟腱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能够与非RA原因所致跟腱病进行鉴别,可以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跟腱断裂等不良进展.

  • 慢性腱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成心锟;马良彧;芮云峰

    慢性腱病,也称肌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是骨科、康复、运动医学和老年医学的常见病。在跑步运动员中为常见,好发于膝部、踝部以及腓骨的肌腱部位。在篮、排球运动员中,膝部肌腱病的患病率已经分别达到了32%和45%[1]。有统计表明,超过30%的运动损伤源于慢性腱病[2]。在中国,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慢性腱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临床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关注。

  • 低能量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老年肌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黎春华;李晓瑛;彭楠;瓮长水

    目的:评价低能量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对老年难治性肌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物理疗法治疗后效果欠佳的老年肌腱病患者,行低能量rESWT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治疗反应及耐受程度选择冲击波输出能量、脉冲数量以及手柄压力,治疗剂量为0.03~0.10 mJ/mm2,治疗频率为4~10 Hz/s,每周1次,4~6次为1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基于Barthel指数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ESWT疗效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老年肌腱病患者61例,平均年龄(73.0±9.2)岁,其中肩周炎13例,肱骨外上髁炎12例,腱鞘炎29例,跖肌筋膜炎7例.所有患者经低能量rESWT治疗后,患区疼痛症状改善明显,VAS评分平均下降(4.23±0.86)分,日常活动能力提高,ADL评分平均增加(10.16±3.8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疗效评价结果显示,rESWT治疗后,27例(44.3%)患者达到临床治愈,34例(55.7%)患者临床有效,未见rESWT治疗无效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能量rESWT可以有效促进老年难治性肌腱病的修复,其临床疗效确切;针对老年患者选择较低能量的rESWT,并发症少,临床安全性更好,为常规非手术方法失败或疗效不佳的老年肌腱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 跟腱病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唐康来;陈磊

    肌腱病(tendinopathy)是目前骨科学和运动医学面临的主要伤病之一,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报告,肌腱病占所有与跑步有关损伤的30%以上,占运动员职业病的48%以上,职业运动员一旦发生肌腱病,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终结.

  • 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伟;肖德明;伍晓;张文涛;江长青;黄伟;张新涛;白露;江小成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方法术前24例均进行三维CT病变定位。术前均在门诊进行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scores,ASES )功能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功能评分、及满意度评估;术后门诊随访时,再行同样的功能评估。术中发现24例钙化灶位于冈上肌腱,均行钙化灶清除术、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所有患者术中均取部分沉着物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伤口平均长度为0.53 cm。病理结果显示为钙化物沉积形成实体,大量炎性细胞增生。24例术后平均随访(21.6±12.2)(3~40)个月。ASES 评分由术前的(50.42±10.10)分提高至术后的(86.50±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10,P=0.00)。肩关节上举由术前(83.75±12.99)°增加至术后(136.67±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8,P=0.00)。肩关节外旋由术前(22.92±9.20)°增加至术后(38.3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4,P=0.00)。满意度由术前(3.25±1.26)分增至术后(8.00±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0,P=0.00)。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75±1.33)分减少至术后(2.25±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12,P=0.00)。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活动度。术前进行三维CT能很好地评估钙化物沉积的位置。

  •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的疗效及解剖学研究

    作者:熊革;郑炜;孙燕琨;张友乐

    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的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伸肌腱中示指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示指时为-20°和-30°。解剖学研究发现在指总伸肌腱中,示指的肌腹比较独立,示、中指的肌腱起点位置较高。结论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在适应证恰当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好的伸拇功能,对示指的功能影响非常小。指总伸肌腱中的示指伸肌肌腹独立分化较好,去除示指固有伸肌腱后仍能完成独立伸示指的功能。

  • 体外冲击波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疗效观察

    作者:谷玉静;林松;冯晓东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患者53例,平均年龄(40.42±1.33)岁,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红外线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进行小剂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冲击波安慰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constant-murleyscore,CM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均进行了至少3个月的随访,无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治疗组各指标由治疗前的疼痛(2.08±0.80)分、日常生活能力(8.65±1.65)分、关节活动度(12.77±3.10)分、肌力(10.38±1.13)分和CMS (33.88±4.08)分分别增加到治疗后1个月的(8.00±0.89)分、(12.96±1.40)分、(20.58±5.68)分、(13.50±1.24)分、(54.04±5.17)分,治疗后3个月增加更显著,分别为(11.08±1.47)分、(17.96±1.11)分、(30.46±4.43)分、(15.92±2.47)分、(75.42±6.35)分,各指标及CMS总分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指标及CMS总分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组间比较,除肌力外,其它各指标和CMS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及CM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效果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对改善肩关节整体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前瞻对照研究

    作者:刘剑虹;陈宝旋;李之琛;张姝江;卢伟杰

    目的 评价发散型体外冲击波应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名经临床及核磁共振确诊为肩袖冈上肌肌腱病并排除冈上肌撕裂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及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组(rESWT组),对照组7例采用冰敷、按摩、中频治疗仪治疗,rESWT组9例采用冰敷、发散型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治疗前及随访期内评估运动员可视化疼痛评分(VAS),简明肩关节测试评分(SST),Constant 评分,治疗后复查肩关节MRI评价冈上肌肌腱的肌腱病分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rESWT组治疗后6周及12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t=3.757, P<0.01;12周:t =3.982,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RI复查未见冈上肌肌腱信号改变.未发生冲击波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发散型体外冲击波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冈上肌肌腱病的肩痛症状,远期效果尚不明确.

  •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肖健;崔国庆;王健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3~2006年对14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岁.左肩5例,右肩9例,涉及优势侧9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8例行B超检查,8例行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4例行肩峰成形术,6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个月,手术前、后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3.3±3.9)和(3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6,P<0.01).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3±0.7)和(8.7±1.3)分(t=-17.198,P<0.01),功能评分平均为(4.0±1.6)和(8.7±1.5)分(t=-6.600,P<0.01),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1±1.8)和(4.9±0.3)分(t=-3.617,P<0.01),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和(4.6±0.5)分(t=-5.078,P<0.01),优7例,良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许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 富血小板血浆在肌肉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梁大伟;卫小春;魏垒

    治疗慢性复杂性的肌肉骨骼损伤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骨生物活性材料是一种相对前沿的技术,如人类自身的细胞和血浆,为促进和加速骨与软组织的愈合提供了希望.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近来得到关注的骨生物活性材料.α颗粒是血小板的主要成分,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在疾病发展及组织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总结了PRP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其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文献.

  •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的关节镜治疗

    作者:吴桂勤;苏训同;蔡道章;方航;潘剑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科骨外科共收治13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患者。手术采用全麻、侧卧位,常规入路,找到钙化灶,用探针作探查即可以看到牙膏样的乳白色稠状物流出即可确定。对于小于0.5 cm的病灶仅作清除即可,不影响肩袖的完整性;对于较大范围的病灶,即损伤滑囊面直径超过1.5 cm或厚度超过1/2的患者进行扩大清理及肩袖修复术,包括周围变性硬化的组织一并切除,于前侧作一辅助切口,将近端肩袖组织拉回其止点处,作单排或双排铆钉缝合固定。术后肩部冰敷24~48 h,前臂悬吊胸前固定3周。分别于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测量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 UCLA评分)和拍摄肩关节X线正侧位片,记录手术并发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UCLA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经过3~12个月随访,UCLA评分由术前的(12.5±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35.2±4.0)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P<0.05)。术后复查X线片,示患侧肩关节钙化灶被清除。无1例发生肩关节僵硬、肩袖撕裂或新的钙化灶。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急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疗效肯定,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的范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缺失的部分进行肩袖的重建。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急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应用中的争议与研究进展

    作者:张长青;袁霆

    富血小板血浆( PRP)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现已被广泛用来修复骨与软组织损伤,包括创面,骨缺损,骨关节炎,肌腱病等等。 PRP在贫血供组织如肌腱、软骨的修复方面,目前存在争议较多。本文就PRP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进行讨论。

  • 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在体动物模型及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伟;刘志宇;陈振;王琳

    建立成功的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及客观可靠的诊断标准对于识别肌腱病的启动因素、病理生理特征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大都是通过自主运动和非自主运动建立,两种建模方式均存在不足.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的诊断多依靠肌腱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力学改变.增加自主运动实验动物的依从性和发展特定姿势下的自主运动,是建立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下一步的研究重点.高分辨小动物超声在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诊断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 肌腱病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周游;唐康来

    肌腱病是由过度使用造成肌腱微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表现为肌腱及腱周疼痛、功能障碍和影像学改变.关于肌腱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即炎症学说和退变学说,新近的研究多支持退变学说.由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确定,一个合适的临床前期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至关重要.鉴于其病因学及病理学上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模型能得到公认.本文从体外细胞模型、离体组织模型及在体模型三方面对当前的肌腱病模型研究作一综述,并探讨每一种模型的原理、应用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 肌腱病 模型
  • 氟喹诺酮类药物肌腱毒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邸秀珍;邹玥

    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引起肌腱组织病理变化(肌腱病),甚至是肌腱部分破裂、完全破裂等,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本文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肌腱毒性症状、诊断、危险因素和毒性机制等问题进行综述.

  • 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在腱病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作者:胡波;薛曼;李春宝;高奉;张贞;申学振;张柏青;刘雨丰;鹿鸣;刘玉杰

    二次谐波成像是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对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无需染色、空间分辨率高、穿透力强、成像亮度和信噪比高、光漂白性小、无光毒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肌腱组织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其组织特性非常符合二次谐波成像介质的条件.本文简述了二次谐波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当前腱病研究中的状况及遇到的闲难,并简析了其在腱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