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超声测量用于等长收缩条件下修复跟腱应变的研究

    作者:郑永平;陈艳玲;吴嘉豪;丁赛君;李添捷;李曾慧平

    跟腱(Achilles tendon,AT)在人体运动中承受了巨大的应力,它的力学特性,尤其是撕裂后的力学特性,引起了大量的研究兴趣.在康复治疗中,运动的类型和强度是防止修复的肌腱受到再损伤的关键.治疗师通常根据肿胀、炎症反应等临床症状来定性评估病人的康复训练适当与否.本研究采用了7.5MHz的线阵型超声探头,对等长收缩下修复跟腱的应变进行了测量.实验中6名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的男性受试者的年龄介于28~51岁之间,撕裂距离跟腱附着点2~7cm.手术后12.8±1.3个星期进行测量,以受试者的健康脚为对照组.研究还对三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惯用脚和非惯用脚跟腱弹性特征的差异进行了测试.超声图像取自沿肌腱方向的撕裂处,采用Cybex 6000同时在体采集等长收缩条件下跟腱的超声图像以及腓肠肌-比目鱼肌产生的扭矩.定制的踝足矫形器可用于超声成像平面与肌腱位置的校准,以便由超声图像提取肌腱特定部位的应变信息.实验利用成像技术对离体猪肌腱的测量,证明了超声测量的有效性.我们发现跟腱撕裂修复位置的应变较对侧健康腿小14.8%±12.6%,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7).今后可进一步研究沿肌腱方向上应变的分布以及康复过程中分布的变化.本研究将有助于跟腱修复手术后病人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优化.

  • 低场MR对外伤性跟腱损伤的诊断及分级价值

    作者:张瑜;许德利;宋修恩

    目的:探讨低场MR对外伤性跟腱损伤的诊断及分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跟腱损伤MRI表现与骨科手术对照.结果:62例外伤性跟腱损伤,完全撕裂26例,表现为跟腱完全断裂,信号连续性中断,36例部分撕裂,表现为跟腱边缘毛糙,条索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和局灶的纤维增厚.损伤部位常见于跟腱狭窄处.结论:低场MRI能准确判断跟腱损伤的范围及程度,是跟腱损伤的佳检查方法.

  • 改良Bosworth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李冰;李润;游为军;王强

    目的:探讨改良Bosworth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急性跟腱断裂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改良Bosworth法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平均22个月;对照组的优良率73.3%,观察组的优良率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跟腱再断裂和术后粘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整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osworth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结合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不仅可有效促进功能的恢复,还可减少再断裂和术后粘连的发生,提高治疗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 低场磁共振对跟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秋莉;乔聚义;席彬;刘艳

    目的:探讨跟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跟腱完全性撕裂和部分性撕裂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完全性撕裂11例,部分性撕裂5例。完全性撕裂显示跟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分离,跟腱远端内见条片状等T1、稍长T2信号,肌腱断端交错呈“毛刷状”或回缩呈“杵状”改变,在T1WI、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部分性跟腱撕裂表现跟腱局限性增粗,宽径/前后径比例减小,在T1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性的。结论:低场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跟腱撕裂的位置、程度、周围软组织改变,以及是否合并骨髓水肿,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3例临床体会

    作者:冯大倡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AC)技术治疗跟腱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3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跟腱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16~26岁,均为瓷片割伤,3例均为跟腱修补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创面2cm×1.5cm~3cm×2cm,均选用VAC敷料和粘贴薄膜,敷料是一种白色泡沫型合成敷料,成分为聚乙烯醇,具有免疫活性,耐腐蚀,抗张力强,有良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粘贴薄膜为半透膜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透氧性能,同时能防水,防止细菌入侵.负压装置采用负压引流器及封闭负压引流瓶(VAC),维持40~60kPa负压.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翻转跟腱瓣早期修复小儿足跟部严重轮辐伤

    作者:温春泉;陈欣;于东宁;杜伟力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皮瓣联合翻转跟腱瓣修复小儿足跟部严重轮辐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采用腓肠神经皮瓣联合翻转跟腱瓣进行早期修复的小儿足踝部严重轮辐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10岁,平均5.5岁.术后跟腱功能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7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平均随访15个月,跟腱功能以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估,优15例(83%),良3例(17%),优良率为100%.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翻转跟腱瓣早期修复小儿严重轮辐伤可获得良好效果,并且有利于患儿早期功能锻炼.

  • 367电针刺激对大鼠跟腱血流的影响

    作者:

  • 双小切口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作者:石波;李宗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切口新方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保留跟腱断端皮桥、2个微创切口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1~57岁,平均44.3岁.观察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1年踝关节运动范围、双侧小腿大周径、跟腱断裂平面周径、恢复工作及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再断裂等并发症,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术后1年AOFAS评分94.3±5.5较术前65.1±6.9提高(t=7.672,P=0.013);患足踝关节活动范围(55.4±6.5)°与健足(5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25).21例均恢复伤前工作与学习,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0周(6~15周);15例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时间平均21周(18~24周).小腿大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减少0.45 cm(0.3~0.8 cm),跟腱断裂平面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增粗0.4 cm(0.2~0.7 cm).结论:采用2个微创切口技术保存跟腱及其断端皮桥区软组织血液供应,并发症少.

  • 关节镜下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Inlay技术同种异体跟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张磊;刘劲松;孙晋;李智尧;马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验证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Inlay技术重建P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采用经深低温冷冻及γ射线照射处理后的异体跟腱对10例P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PCL重建术.手术方式股骨端为双束双隧道重建,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为Inlay固定.通过物理检查、Lysholm及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8 d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免疫排斥轻,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6~23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终末随访时10例患者术膝胫骨下陷征(Sag sign)阴性,后抽屉试验(PDT)及Lachman征均为阴性或I度.疗效评定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中交锁、不稳、疼痛、肿胀、爬楼、下蹲和总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优7例,良2例,中1例;IKDC评分中疼痛频率、疼痛程度、规律活动量、活动影响程度、功能自评和总分等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史,术后IKDC评分A级7例.B级3例.结论:同种异体跟腱是重建PCL的可靠替代物,双束双隧道和Inlay技术固定可靠,可减少移植物损伤,是PCL重建的理想技术.

  • 缝线锚钉与传统钢丝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谢秉局;王伟良;杨国敬;林光锚;潘展鹏;刘良乐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缝线锚钉与传统钢丝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5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锚钉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52岁,平均35.5岁;采用缝线锚钉对其进行修复.钢丝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53岁,平均37.6岁;采用传统钢丝缝合法对其进行修复.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记录锚钉与钢丝置入的位置,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跟腱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所有患者获随访.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锚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均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P=0.00;x2=5.42,P=0.02);锚钉组的术后跟腱功能优于钢丝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P=0.02).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与传统的钢丝缝合法比较优势明显,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46例跟腱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袁波;王邦荣

    跟腱断裂治疗中手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是临床治疗的目标.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跟腱完全断裂46例,术中均应用跖肌腱编织缝合法或带蒂腓肠肌膜及跟腱反转缝合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畸形

    作者:彭程;孙大川;黄淮;胡春林

    目的:分析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性地采用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27例(31足),男11例,女16例;年龄3~65岁,平均35.5岁;右足13例,左足10例,双足4例;病程1~5年,平均2.3年.挛缩原因: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7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后遗症11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3足(双足4例).手术前患者行走跛行,足跟落地困难,跖屈畸形成15°~50°,平均35.5°.术前股四头肌肌力Ⅴ级27足,Ⅳ级4足;小腿三头肌肌力Ⅴ级24足,Ⅳ级7足.结果:27例全部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3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9足,良2足.随访期间未发现跟腱挛缩复发,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跟腱延长术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跟腱挛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彻底康复.股四头肌肌力或者小腿三头肌肌力经过术前康复治疗仍然低于Ⅲ级的患者不选择该手术.

  • 陈旧性跟腱断裂严重瘢痕化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传秀;何盛为;方旭;米立东;杜广宇;孙雪刚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移植加锚钉修补陈旧性严重瘢痕化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移植加锚钉修补陈旧性严重瘢痕化跟腱断裂MyersonⅢ型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2~47岁,平均32岁;手术时间为伤后3~12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患足跖屈力量减弱、单足提踵试验阳性.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术后观察其并发症,并采用ArnerLindholm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11例.结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移植加锚钉修补陈旧性严重瘢痕化跟腱断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小切口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作者:陈滔;郑鑫;安洪宾;黄杨;陈方虎;阮建伟;王海宝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行微创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14例14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修复跟腱,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8d.在跟腱断裂处正中偏内侧行1.5~2.0 cm小切口,用卵圆钳导入缝针,微创缝合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常规康复锻炼.结果:14例中2例创口局部持续渗出,经换药好转,其余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92.71±6.58(82~100分).结论:小切口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间断开窗技术在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修复中的使用体会

    作者:车永琦;赵建强;翟伟;王文亮;王军成;亢向辉

    目的:总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促进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跟腱大面积外露创面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7~65岁,平均43岁.重物擦挫伤致皮肤坏死4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皮肤坏死3例,车轮夹伤致皮肤坏死3例,糖尿病致皮肤坏死1例.跟腱外露面积6 cm×3 cm~14 cm×5 cm,均无跟腱断裂及骨质外露.清创后于跟腱表面以尖刀片和跟腱纵轴平行间断开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果:所有创面经1个VSD周期(5~7 d)吸引后,均有丰富新鲜肉芽组织生成,Ⅱ期植皮后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片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破溃.术后3~4个月皮片下即有皮下脂肪生成,皮肤滑动满意,踝关节活动良好.无迟发型跟腱断裂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间断开窗技术修复大面积跟腱外露创面,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大程度减少患者行皮瓣修复创面所带来的副损伤.

  • 采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成林;曹开学;杨俊忠

    目的:观察采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治疗1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7~56岁,平均37.5岁.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束间缝合法修复跟腱,术后6周石膏制动,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时间9~17.5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疗效,术后6个月(93.3±3.5)分.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平均1.6个月,返回至原工作岗位时间平均4.7个月.所有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病例,无跟腱再次断裂,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结论:利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跟腱吻合修复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涛;江华基;梁祖儒;贺飞林;廖小卿;任玉香;张文涛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腱骨愈合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培养原代跟腱干细胞,取第3代跟腱干细胞用于实验.向大鼠跟腱干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0、0.1、1、10 ng/ml)骨碎补总黄酮处理,14d后分别检测ALP、Runx2、OCN、VEGF、P-S6和P-4E/BP1表达的变化.选取40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行大鼠关节外骨隧道-游离肌腱移植造模,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灌胃骨碎补总黄酮(100 mg· kg-1· d-1),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腱骨愈合强度,组织学切片观察腱骨愈合情况及新生血管数目.结果: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处理后,ALP染色及活性指标检测提示0 ng/ml组(0.55±0.11)、0.1 ng/ml组(0.87±0.08)、1 ng/ml组(1.18±0.11)、10 ng/ml组(1.48±0.1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14d后提取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提示,随着骨碎补总黄酮浓度的增加,mTOR下游标记蛋白P-S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P-4E/BP1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P<0.05),成骨相关蛋白Runx2、OCN,VEGF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3周时,对照组(0.51±0.02) N/mm和实验组(0.78±0.05) N/mm力学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时实验组(1.36±0.09) N/mm的力学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08) N/mm (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实验组3周和6周时腱骨界面细胞成熟程度更高,Sharpey纤维生长更加密集,间质钙化程度更高,新骨和血管发生明显增多.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肌腱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活体可以加快腱骨愈合速度,提高腱骨愈合质量.

    关键词: 骨碎补 黄酮 大鼠 跟腱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一例

    作者:毛瑞君;关家文;牛其昌

    患儿,男,11岁.因双下肢行走步态异常4年余,于1997年6月收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儿,出生时无缺氧窒息史.1周岁时能独立行走,幼儿期生长良好.长至8岁时,患儿行走逐渐出现双下肢痉挛步态,症状下午较上午为重,双足内翻逐渐加重,为了矫正畸形入院.查体:智力发育正常,独立行走,呈双下肢痉挛步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以跟骨内翻为主,双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的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

  • 外伤性腓肠肌内侧头肌筋膜挛缩致马蹄足2例

    作者:李占良;郭志刚

    1995年至1998年间,我科收治因外伤造成腓肠肌内侧头肌筋膜挛缩致马蹄足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46岁.2年前曾被牲畜踢伤左小腿,在当地治疗后肿痛逐渐消退.1年来左足跟不能着地而来诊.查体:左足呈马蹄畸形,左小腿较右小腿稍细.屈膝位被动背伸踝关节时左小腿内侧可及一硬而宽的条状带,上至窝,下至跟腱.踝关节活动度,屈膝时10°~0°~45°,伸膝时0°~45°.手术取左小腿后内侧直切口,见腓肠肌内侧头被苍白的纤维板包裹,质硬,上起窝,下连跟腱,内连胫骨内缘,外稍越过中线,厚处0.9cm,切除17cm×5cm肥厚组织,见腓肠肌与其粘连.切除后获充分松解.术中伸膝位踝关节活动度30°~0°~45°.术后一周开始被动活动.随访3年功能良好,足跟着地行走如常.切除组织病理报告为增生纤维组织,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 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致跟腱断裂2例

    作者:

    例1,男,56岁,入院前5d在下台阶时,自感“嘭”的一声,即感觉右跟部疼痛,行走不稳.查体所见:皮肤无破损,跟骨结节上2cm处触及空虚感,跟腱连续性中断,压痛(+),Thompson试验(+),提踵试验(+),X线片示骨质无异常改变,诊断为"跟腱断裂".既往于4个月前患者右跟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跟腱滑囊炎",行氢化泼尼松注射液封闭治疗,7~10d1次,连续注射7次.

    关键词: 跟腱 误诊 治疗失败
562 条记录 1/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