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瓣填塞术治疗慢性脓胸

    作者:李伟;高志刚;周凤

    目的探讨慢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肌瓣填塞术治疗8例慢性脓胸.结果 6例治愈,1例未愈,1例复发.结论肌瓣填塞术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方法,具有胸廓形状不改变或轻度改变的特点.对肌瓣不能填满脓腔者应附加胸廓成形术.

  • 齐齐哈尔市1836名体检成年人骨骼肌量及其与年龄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颖;宋永丽;孟丽苹;陈志刚;张莹;陈禹含;林丽荣;张玉伟;高巍;石岩萍

    目的:分析齐齐哈尔市体检成年人的骨骼肌含量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参加体检的18~87岁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患有冠心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高血压、贫血、癌症、肝肾疾病者及体内配带心脏起搏器者后,共计纳入1836名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调查对象四肢骨骼肌量(ASM),计算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ASM、RSMI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调查对象身高、体重、BMI、腰臀比、总肌肉量、体脂百分比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各年龄组间四肢骨骼肌量及骨骼肌总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各年龄组肌肉下降率的差异。结果男性总肌肉量为(52.22±6.65) kg,高于女性[(38.05±4.39)kg](t=28.20,P<0.001)。18~29、30~39、40~49、50~59、60~69、70~87岁组男性四肢骨骼肌总量分别为(24.64±3.23)、(24.00±3.12)、(24.35±3.03)、(23.33±2.97)、(22.54±2.91)和(21.40±3.36)kg(F=16.12, P<0.001);女性分别为(16.48±3.14)、(16.72±1.93)、(16.75±1.93)、(16.84±2.28)、(16.52±2.35)和(14.70±2.37)kg(F=4.38,P=0.001)。男性四肢骨骼肌总量为(23.72±3.16)kg,高于女性[(16.65±2.25) kg](t=55.97, P<0.001)。50岁以后,男性ASM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28.31-0.09x(P<0.001),而女性在60岁以后ASM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27.69-0.18x(P<0.001)。女性骨骼肌肉量下降率为16.85%(124/736),高于男性(8.73%,96/1100)(χ2=27.57,P<0.001)。结论男性50岁以后,ASM与年龄呈负相关,而女性ASM在60岁以后与年龄呈负相关,且女性骨骼肌量下降率高于男性。

  • 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对TGF-β1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盟;赵亚鑫;国伟;李慧;田宝成

    目的 研究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GF-β1组,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20 μg/L的TGF-β1进行干预,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加入25、50、100 mg/L的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干预.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myc、c-Fos蛋白表达.结果 与 TGF-β1组比较,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剂量组吸光度值[(0.457±0.046)比(0.975±0.049)]降低(P<0.01);TGF-β1+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高、中、低剂量组 S 期细胞[(15.87± 2.47)%、(15.23±1.69)%、(17.02±2.87)%比(38.58±2.68)%]比例降低(P<0.01),c-myc[(48.65±3.65)、(50.69±4.16)、(55.29±3.67)比(68.21±3.25)]、c-Fos[(38.78±4.25)、(43.56±3.69)、(46.58±3.57)比(66.54±4.09)]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钩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G0/G1期向S期转化及下调c-myc、c-Fos蛋白表达有关.

  • 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唐龙;杨波;尹飚;王簕;章波;丁强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肌内血管瘤(intramuscular hemangioma,IMH)的诊断价值,及其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12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5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IMH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35例;年龄11~59岁,平均33.6岁;病程2.5~15年,平均5.2年.3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4例行MRI检查.所有患者证实后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型的情况,并采用IMH疗效评定标准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3例获得随访,时间7~49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时间(53~187) min,平均76.3 min;术中出血量(70~350) ml,平均223.6ml;术后无伤口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35例(92.12%);MRI检查确诊13例(92.86%).术后Brown病理分型:毛细血管型20例,海绵状血管型22例,混合型12例.根据IMH疗效评价标准,优29例,良8例,不满意4例,差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对肌内血管瘤的确诊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手术治疗肌内血管瘤疗效好,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彻底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复发率低.

  • 丹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俐;鲁力;李楠;陈伯仪

    目的:检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mRNA表达、红细胞聚集、变形指数和骨骼肌肿胀系数的变化,探讨丹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环境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左侧提睾肌主滋养动脉夹闭造模,66只SD大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和丹参组各30只,此两组造模后分别取10、20、40、60、90 min 5个时点进行观测.取双侧提睾肌称重,计算肿胀系数.造模侧提睾肌液氮速冻,用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由腹主动脉取血1 ml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观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丹参组HIF-1αmRNA的表达在各时点均弱于对照组,与正常组相比,各时点的HIF-1α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红细胞变形指数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各时点及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红细胞聚集指数10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则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丹参组各相应时点的肿胀系数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能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组织的缺氧状况,调整组织细胞能量缺乏状况,并能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红细胞聚集率,降低血黏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利于肿胀的消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 大鼠脊髓损伤后腓肠肌GDNF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陈坚;陈哲宇;沈强;史建刚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肌GDNF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脊髓损伤时间随机分为5组,即伤前、伤后3、7、10及21天组.采用Allens方法致大鼠脊髓T13段不完全性损伤,以β-Actin为内参照物,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腓肠肌在脊髓损伤前、后不同时间GDNFmRNA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前GDNFmRNA在大鼠腓肠肌微量表达,脊髓损伤后3天表达上调至3倍,7天上调至10倍,10天上调至4倍,21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骨骼肌GDNF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元通过"胞体-轴突-靶器官”途径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用GDNF治疗脊髓损伤时应长期用药.

  • 针刀干预对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骼肌NOS及NO的影响

    作者:李金牛;乔晋琳;郭长青;汲广成;马广昊;付本升;向东东;陈裔英;路平;刘灿坤

    目的:研究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损伤局部软组织NOS活性及NO含量与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并观察针刀干预后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针刀组,每组32只.建立L3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造模后14 d,对造模局部软组织的硬结和条索状物无茼条件下用一次性针刀行纵行切割3 刀,横行切割1刀,随即出针刀.氨基胍组从造模14 d开始,按50mg/kg剂量经腹膜内给药,2次/d,直至处死前一天为止.通过针刀、氨基胍干预后在1、3、7、14 d检测各组L3横突周围软组织NOS活性、NO含量及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模型组iNOS活性及NO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升高(F=522.860,P<0.01),针刀组、AG组比模型组明显降低(FiNOS=28.894,P<0.01),且各组iNOS活性及NO含量与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相一致.②模型组、针刀组eNOS阳性表达增强,7 d达到峰值,针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NOS=3.454,P<0.05).③模型组、氨基胍组、针刀组nNOS阳性表达较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nNOS=0.962,P>0.05).结论:针刀干预后可明显抑制高浓度NO的生成,减轻损伤软组织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改善微循环,防止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 姜黄素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FENG Ya-gao;冯亚高;邓素雅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骨骼肌99m锝亚甲基二磷酸钠(99mTcMDP)吸收量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于再灌注1 h后测定血浆CPK、LDH、MDA含量和腓肠肌99mTcMDP吸收量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姜黄素干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CPK(7 296.18±1 086.53,5 168.49±975.39,3014.26±963.78)、LDH(1 203.66±282.53,726.56±203.65,463.85±75.32)、MDA(10.36±2.65,6.78±2.12,3.54±1.89)含量明显增高(P<0.01),99mTcMDP吸收量(16.69±3.14,11.45±2.35,9.12±1.96)明显升高(P<0.01);腓肠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姜黄素组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指标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腓肠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降低血浆CPK、LDH、MDA含量,减少骨骼肌99mTcMDP吸收量,减轻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坏死程度和坏死范围,改善骨骼肌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说明姜黄素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联合注射外源性IFNγ和IGF-1治疗小鼠骨骼肌损伤

    作者:陈疾忤;陈世益;李宏云;尚西亮;吴子英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注射外源性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hIGF-1)和人γ干扰素(human interferon γ, hIFNγ)对于小鼠急性钝挫伤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再生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4只8周龄雄性C3H小鼠,制作右侧腓肠肌钝挫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A组(注射hIFNγ)、B组(注射hIGF-1)、C组(联合注射hIFNγ和hIGF-1)、D组(注射生理盐水).挫伤后第10天,A、B、C、D组小鼠,腓肠肌损伤处分别注射不同药物进行干预.于干预前(伤后7d),和干预后4、18、32d,各组随机抽取4只小鼠进行损伤腓肠肌取材,以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时点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Ⅱb, MHC-Ⅱb)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1]干预后各时点,B、C组小鼠损伤骨骼肌局部MHC-Ⅱb表达较A、D组明显高;[2]干预后各时间点A、B、C组小鼠损伤骨骼肌局部Vimentin表达较D组低,其中以A组和B组更明显.结论:[4]骨骼肌急性损伤后,局部注射hIGF-1有明显促进骨骼肌纤维再生,和一定程度抑制纤维化的作用.[2]局部注射hIFNγ仅表现出抑制纤维化的作用,且比hIGF-1更加明显.[3]联合应用hIGF-1和hIFNγ,能够同时促进骨骼肌再生和抑制纤维化,有效地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愈合.

  • 小针刀减张法对大鼠股薄肌受压迫后肌张力和神经末梢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永志;董福慧;钟红刚;王德龙;王萱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肌张力的变化及肌组织内神经末梢形态学改变,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 kPa受压2h模型,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压迫组和针刀组.除空白组6只外,其余54只大鼠左侧设为压迫组,右侧设为针刀组,分别给予单独压迫,压迫后小针刀针刺处理.于处理后第1、2、3天每组随机处死9只.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在不同拉伸比率下观察股薄肌张力曲线变化情况,同时,对肌组织病理及神经末梢的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肌组织的张力在长时间临界压强下逐渐增加,压迫组股薄肌能量消耗比率与针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组织形态学发生相应病理改变,神经末梢形态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针刀减张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肌组织的张力增高,对整个肌组织材料持续集中的力学负荷起到了改善作用.

  • 丹参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俐;洪振强;鲁力;陈伯仪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探讨丹参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9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84只行左侧提睾肌主滋养动脉夹闭造模,在缺血2.5 h时,丹参组腹腔注射丹参(42只),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42只),两组分别设缺血再灌注10、20、30、40、50、60、90 min观测点(每个观测点6只).观测结束后,迅速切取提睾肌,放入电镜固定液.电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健康对照组正常情况下,组成肌原纤维的粗、细2种肌丝沿其长轴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均可见明暗相间的带,肌浆内见有较多糖原颗粒及少量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肌浆网纵向分布于肌原纤维周围,线粒体膜及嵴清晰可见,基质着色深,无肿胀、空泡形成等改变,在肌丝之间分布有较多糖原颗粒;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10、20、30、40、50、60、90 min的2组各观测点,其病理变化较相似,肌丝模糊、凌乱,部分溶解、消失,甚至完全消失,肌浆网不同程度扩张,线粒体变大变圆,基质变淡,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部分线粒体极度肿胀,呈空泡状.丹参组,其病理变化大体相似,肌纤维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线粒体极度肿胀,肌纤维紊乱.丹参能有效地消除线粒体的水肿,恢复肌纤维,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机制及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臻博;张俐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尽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血管功能障碍起主要作用.H2O2是引起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管机制的研究及防治进展加以综述.

  •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信号通路及蛋白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高权;刘雪云;徐守宇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是临床常见问题,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认为废用性萎缩的发生是通过一条或多条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但也有研究指出废用性萎缩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活化而导致蛋白大量分解的结果.目前对于废用性萎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F-KB、IGF-1/PI3K/Akt、TGF-β/Smad及MAPK信号通路对上游信号分子MuRF1和Atroginl/MAFbx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条信号通路激活或抑制及其相互作用,进而通过泛素-蛋白酶体来影响蛋白质代谢.但对于MuRF1和Atroginl/MAFbx表达的调控机制还有待研究,参与废用性萎缩基因的确认和功能验证也需要深入研究.

  • 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家兔血清CK和LDH含量观察

    作者:武震;刘晓化;张军;唐东昕;孙树椿

    研究证实,肌肉损伤或慢性疼痛可以引起血清中一些与骨骼肌有关的酶的变化,这种酶活力的变化可以作为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细胞损伤的标志[1-2].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生化指标[3].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中.

  • 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宇军

    目的:探讨CTA和MRI在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以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至2011年2月,采用手术切除或密集环形缝扎方法治疗18例四肢骨骼肌内血管瘸患者.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5~28岁,平均12.5岁;病程1~5年.主要症状为易变性肿物和疼痛,部分有多次破渍出血史.18例行MRI检查,11例同时行CTA检查,证实为骨骼肌内血管瘤.据肿块变化、疼痛、复发3方面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8例分布情况:上肢6例,下肢12例.病理分型均为血管畸形,其中毛细血管型畸形13例,静脉型畸形4例,动静脉瘘型畸形1例.18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8.8个月.术后显效15例,有效2例,不满意1例.结论:CTA和MRI对四肢骨骼肌内血管瘤诊断符合率高,CTA三维立体解剖成像,对确定佳的手术入路、保护重要血管以及处理瘤体供应血管有重要的价值.在肌肉侵犯的术前判断及手术方式决策上,MRI较CTA更有价值.

  • 手针与电针对急性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

    作者:高明;杨华元;刘堂义;蒯乐

    目的:研究手针和电针对急性游泳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抗氧化酶活性、Ca2+含量、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针组和电针组在急性游泳运动前运用手捻针和电针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刺激,运动后处死取材;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游泳组在急性游泳运动后处死取材,测定有关指标.结果:急性游泳运动后游泳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Ca2+-ATP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Ca2+含量明显上升(P<0.01).手针组可以明显提高急性游泳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手针组与游泳组比较,GSH-Px活性、Ca2+-ATP酶活性有显著性升高(P<0.05).游泳组、电针组Ca2+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保护细胞免受急性运动所致的损伤,维持线粒体的某些功能,从而延缓疲劳,延长肌肉工作时间,预防骨骼肌损伤.而电针的作用似乎不明显.

  • 针刺对大鼠骨骼肌力量耐力的调节效应

    作者:高明;杨华元;刘堂义;杨旭明;顾训杰;胡银娥;徐刚;蒯乐

    目的:探讨针刺作为赛前辅助训练方法,对骨骼肌力量耐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针刺组针刺"大椎""后三里"穴等,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20 min.对照组直接麻醉并进行肌肉力量检测,模型组直接麻醉造模并进行力量耐力检测,针刺组针刺后麻醉造模并进行力量耐力检测.以骨骼肌力量耐力平均值变化百分比(Pm)、力量耐力大值变化百分比(Pmax)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①模型组10Pm 下降幅度比针刺组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模型组20P、30Pm、40Pm与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针刺组10Pmax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0Pmax、30Pmax、40Pmax、50Pmax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针刺组比较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方法能延缓力量耐力下降点的过早出现,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 黄芪注射液体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进宇;单江;程刚;翁少翔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以黄芪注射液刺激体外培养的SD大鼠VSMC,Zymography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MMP-2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观察MMP-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黄芪在体外抑制大鼠VSMC分泌MMP-2的活性,且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芪在体外抑制大鼠VSMC分泌MMP-2的活性,此作用为转录后调节.

  • 右归丸对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贾锡莲;徐灿坤;周阳;曲竹秋

    目的:研究温阳补肾中药右归丸对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丙基硫氧嘧啶灌胃给药造成实验性甲减大鼠模型,然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甲状腺功能,取肌肉组织检测GluT4 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显著降低,约相当于正常表达水平的14.37%.治疗后右归丸中剂量组、右归丸高剂量组、中西药合用组GluT4 mRNA表达明显提高,大致恢复正常范围;而西药组、右归丸低剂量组、自拟方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右归丸能上调甲减大鼠骨骼肌GluT4mRNA表达水平,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转运,从而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这可能是中药能有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 生化颗粒对动物子宫平滑肌和子宫内压作用的研究

    作者:吕春英;梁秉文;陈新国;邓青林;方泰惠;许惠琴;金胜娥

    生化颗粒是根据古代验方生化汤,采用先进工艺研制而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效,经临床应用该药能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宫缩痛,且效果良好[1,2],为进一步探讨生化颗粒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015 条记录 1/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