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并手法治疗跟骨痛30例

    作者:杨城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腰骶部穴位并结合手法治疗跟骨痛30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小36岁,大78岁;病程短3天,长10余年.临床表现为足跟痛,部位多为一侧,开始着地时痛重,稍稍活动后又略有减轻,走路过久又加重;休息时也有轻度酸胀或刺痛.

  •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油膏治疗跟痛症

    作者:林定坤;陈海云;陈博来

    我院自1997年始应用高能震波治疗骨骼肌腱病引起的骨科痛症疗效较好,现将治疗跟痛症的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骨科门诊选择跟痛症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用高能震波治疗):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2岁~60岁,其中X线照片有跟骨骨刺者18例.B组(高能震波加双柏油膏治疗):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0岁~62岁,其中X线照片有跟骨骨刺者22例.1.2 病例选择标准①疼痛病史在3个月以上;②患病后曾在本院外敷双柏油膏,并曾接受封闭、按摩、理疗和中药内服、外洗及西药等疗法中的一种或数种治疗,疗程在两周以上;③排除老年跟骨内压增高症引起的跟骨痛;④排除严重的心脑等内脏疾病.

  • 足跟痛综合治疗体会

    作者:郝玉峰

    跟骨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跟后痛和跟下痛的总称.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长期慢性劳损,尤其是持久站立、行走刺激,易引发跟骨周围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1].

  • 跟骨痛灵治疗跟骨痛140例

    作者:李国胜

    笔者用跟骨痛灵治疗跟骨痛14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 小针刀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跟骨痛48例

    作者:汪永福;邹永安

    48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均以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就诊,足侧位X片上显示跟骨结节跟腱膜和趾短屈肌附着部位有大小不等的骨刺顺跖筋膜方向生长.跟骨骨刺仅仅是一个X线片所见,并不是跟骨疼痛的常见原因.

  • 推拿及中药外敷治疗跟骨痛60例

    作者:黄文念

    跟骨疼痛是以症状命名的常见疾患,临床上以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是一种足跟部及跟骨退行性病变.笔者于2008年9月~2012年9月间,运用手法推拿、点穴及中药外敷治疗足跟痛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足跟痛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0±18)岁;病史短1周,长3a,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跟骨疼痛进行性加重,疼痛呈针刺样,久站久行明显加剧,有压痛,履步艰难.X线摄片示:跟骨骨质退行性病变或轻度增生.

  • 手针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菲菲;张殿银

    跟痛证又称跟骨痛或足跟痛,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尤以形体肥胖者多见。足跟痛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诱因多为外伤、劳损、感受寒湿等。该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多发于一侧,也有双侧,主要症状是足跟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休息后缓解,一般晨起时疼痛较重,活动后稍减,但行走或是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治疗大多采用内服药、中药薰洗、理疗、局部封闭及手术等方法,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临床上采用手针针刺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穴位敷贴治疗跟骨痛26例

    作者:格日乐其大格;朝鲁

    足底后部疼痛,多来源于跟骨疾患,简称“跟骨痛”,多见于老年人.西医多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我科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外用熏洗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6例跟痛症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10例,年龄4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60.5岁.其中x光片长骨刺的11例,无骨刺的15例.

    关键词: 穴位敷贴 跟骨痛
  • 整脊法治疗脊柱源性跟骨痛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林颖超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整脊法对脊柱源性跟骨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0.03-2012.08期间我院采用腰骶部整脊法治疗胸椎疾患引起的腰骶部神经卡压而致的足跟痛19例患者,并与采用药物综合治疗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率:整脊组为84.2%,药物治疗组为89.5%,两组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半年巩固率:背部整脊组94.7%,药物治疗组21.1%,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源性跟骨痛的治疗,整脊法优于药物综合治疗.

  • 镰形棘豆外敷治疗跟骨痛21例

    作者:尕贝

    高原豆科植物镰形棘豆外敷治疗跟骨疼痛,具有取材方便,作用较强,没有副作用,镇痛效果好等优点.笔者用镶形棘豆全草治疗21例跟骨痛患者效果满意.

    关键词: 跟骨痛 藏药 外敷
  • 矾芎散内服跟骨散外敷治疗跟骨痛52例

    作者:单强;杨金和;陈连坤;单亦璞

    跟骨痛属祖国医学足跟痛、足痹范畴.临床可单侧或双侧发病,以足跟疼痛求诊,好发于中老年人.我们在单亦璞名老中医指导下,应用其家祖传矾芎散内服并跟骨散外敷治疗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引起的足跟痛52例,79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微创法祛除足跟骨骨刺治疗顽固性跟骨痛

    作者:金成万;严威;王雨露;周荣博;尤涛

    足跟骨痛多来源于跟骨疾患,多见于老年人.在传统的顽固性跟骨痛治疗中,多采用跟骨刺切除术,即腰麻下跟骨内侧缘切开暴露跟骨跖面,切断跖腱膜,凿除骨刺[1,2].但随着对跟骨痛认识的加深及手术器材的创新,开展微创技术治疗成为可能.自2002年5月~2004年7月,笔者设计微创手术方法祛除跟骨骨刺治疗老年跟骨痛17例,平均随访5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密集型圆利针针刺治疗跟痛症80例疗效观察

    作者:方自华

    [目的]观察密集型圆利针针刺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治自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80例跟痛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别将由髂翼外三肌和内收肌或髌下脂肪垫或内外踝部软组织损害等不同部位引起的跟病症患者行密集型圆利针针刺,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治疗周期为1~2疗程,针刺后以跟痛症状缓解程度和患足行走功能情况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80例,治愈70例,治愈率87.5%;显效4例,显效率5%;有效2例,有效率2.5%;无效2例,无效率2.5%,总有效率95%.脱落2例(1例因惧针中途放弃治疗,1例治疗3次后疼痛缓解因出国而中断治疗).1个疗程治愈者50例(其中1次治疗疼痛消失3例),2个疗程治愈者20例.随访1年未复发者68例,复发者2例,仅在天气变化时仍有轻度不适感者6例.[结论]密集型圆利针针刺治疗跟痛症具有针法独特、安全、见效快、远期疗效确切的特点,作为一种常规治疗跟痛症的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 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

    作者:熊慧夷;聂达荣;彭美玉

    跟骨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刺性跟痛症,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麻木、肿胀,行走困难,查体压痛明显,可触到骨性隆起或僵硬组织.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共50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刺痛

    作者:段文球

    跟骨刺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笔者近10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刺痛,通过50例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性10例,女性40例;单侧45例,双侧5例;年龄在50岁以上占90%.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跟骨疼痛进行性加重,疼痛呈针刺样,久站久行明显加剧,有压痛,履步艰难.X线跟骨摄片显示跟骨骨质退行性病变或轻度增生.

  • 新兵训练中如何防治足跟痛

    作者:张天雨

    足跟痛亦称"跟骨痛",是指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疼痛,多见于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着力不当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这种疼痛的特点是站立时疼痛,行走片刻后症状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时疼痛又加重.局部检查无红肿,跟骨部有压痛,足跟处疼痛较明显,X线检查无异常.足跟痛有时可能伴有功能障碍等,不仅会给患者本人造成痛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和工作.

  • 中药外敷为主治疗跟骨痛

    作者:王蓉蓉;潘洪杰

    跟骨痛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笔者使用中药外敷加内服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介绍如下.

  • 冲击波由碎石到治疗骨科疾病基础研究概述

    作者:郭征;郭霞;邝适存;郑振耀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于20年前被引入医学领域用于肾结石的碎石治疗,由此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手段,使其成为当今肾结石和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并不是冲击波医学应用的唯一领域,目前,冲击波已被用于矫形及创伤外科,用其治疗骨不连、跟骨痛、钙化性肌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其它骨病,冲击波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目的在于刺激和加速肌腱、肌腱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愈合过程.

  • 中西药结合治疗跟痛症

    作者:曹永林;张海涛;曹伟;曹健;张灵敏

    跟骨痛临床常见,治疗方法也比较多.作者自1997-2003年采用中药外敷配合刃针封闭治疗该病1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中草药熏蒸滚动按摩法治疗跟痛症256例小结

    作者:刘建业

    自1989~1998年,作者采用中草药配合局部滚动按摩法治疗跟痛症2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56例中,男102例,女154例。年龄38~50岁58例,51~60岁128例,60岁以上70例。左足发病118例,右足102例,双足36例。病程短6个月,长6年,平均16个月。2 治疗方法 药用川牛膝30g、独活30g、透骨草20g、丹参30g、威灵仙30g、生乳香20g、僵蚕20g、蝉蜕20g、当归30g、红花20g、川芎40g、细辛20g、杜仲30g、续断30g、骨碎补30g、鸡血藤30g。足跟部红肿热痛去独活、细辛,加大黄30g、黄柏30g;寒湿甚者加川草乌各30g、生南星30g、苍术30g。将上药放入盆内,冷水浸泡30分钟后上火煎,将沸前加入陈醋或醋精250ml,盆上放2根木条,将患足放在木条上熏蒸,待足耐受不了时,地面上放一面杖或啤酒瓶,以疼痛明显处与之接触,并用力滚动(以耐受疼痛为限),稍凉后又将患足放在木条上熏蒸。如此反复。30分钟后,撤去火源,浸泡患足(注意不要烫伤),然后再进行滚动按摩,直至药凉为1次治疗。每日1次,每剂3天(下次熏蒸加入冷水照上方法治疗),5剂为1个疗程。3 疗效分析3.1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压痛点消失,行走负重不痛,恢复工作。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压痛点不明显,行走时有隐痛。③有效:症状大部消失,压痛点不明显,行走时有隐痛。④无效:行走负重与治疗前后无改变。3.2 疗效评定结果本组256例,经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142例,显效76例,有效36例,无效2例。4 讨论 跟骨痛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跟骨痛,有压痛点,晨起尤重。X线片提示有骨刺形成。其病因多与慢性劳损有关,当体重增加,过度劳累时,跖腱膜起点产生不正常的张力,组织渗出有害物质,产生无菌性炎症和水肿刺激跟骨结节而形成骨刺。骨刺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与跖腱膜纤维平行生长,从而引起拇展肌趾短肌及跖腱膜内侧部位张力紧张,影响其功能,行走时疼痛。另外跟骨位于人体低处,受重力影响,动脉血注入容易,静脉血回流较难,足部的活动都依赖跖腱膜的连续收缩和放松来完成,所以易产生疲劳而发病。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跟骨痛(跟骨骨刺)多为肝肾气衰,筋脉失养所致,而作者认为除肝肾气衰外,“通则不痛”是此病的根本,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之剂,药力直达病所引起“局部充血和红细胞浸润等生理性防御反应”,促进血液流通,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控制炎性反应而达到止痛目的。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