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涛;黄华扬;王庆;张余;李凭跃;郑小飞;沈洪园;区永亮

    目的:探讨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 O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13例;年龄60~76岁。16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1例1膝采用限制型假体。通过髌旁外侧入路Z字形错层切开关节囊、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进行软组织平衡,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采用Whiteside线和内外上髁轴线定位,确定股骨前后髁截骨外旋角度,术后屈曲缝合关节囊。以膝关节活动度、股胫关节外翻角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中内翻髌骨时出现髌韧带止点部分撕脱,采用锚线钉予以重建。全部病例随访2~6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松动、膝关节不稳定及外翻等并发症。术后股胫关节外翻角为(6.6±1.3)°,小于术前的(26.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0,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85.4±2.9)分,大于术前的(35.5±9.9)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99,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为(106.0±8.9)°,大于术前的(81.6±1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7,P<0.05)。结论通过精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技术,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马德思;曲铁兵;潘江;林源;任世祥;王志为;陈彤;温亮;张博;周磊

    目的:探讨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 TKA)中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B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C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50 ml。比较三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 Hb),红细胞比容( Hct),术后72 h的Hb、Hct,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术后24 h、72 h的Hb及Hct值A、B、C三组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Hb:F =37.13,术后24 h Hct:F =49.74,术后72 h Hb:F =50.10,术后72 h Hct:F =48.94,均为P<0.05)。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三组中以C组多,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量:F =58.31,隐性失血量F=4.05,总失血量F=42.98,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A、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7.87)、Hct(t =9.14),术后72 h的Hb(t=9.05),Hct(t=8.83),引流量(t=-10.00),总失血量(t=-8.75)以及隐性失血量(t=-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6.81)、Hct(t=7.83),术后72 h的Hb(t=8.04)、Hct(t=8.05),引流量(t=-8.31),总失血量(t=-6.84)以及隐性失血量(t=-1.8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B组有11.7%出现引流管近端血栓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失败,A、C两组为0.0%。三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均为0.0%;输血率C组为16.7%,A、B两组均为0.0%。结论同期双侧TK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血液丢失,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但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有较高的引流失败率。

  • 多模式镇痛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非甾体类抗生素使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晨;班文瑞;马骏;张二洋;党晓谦;王坤正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镇痛效果与非甾体类抗生素在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11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骨关节炎(OA)。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患者。实验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生素按需给药联合多模式镇痛治疗组(罗哌卡因注射液200 mg、酮洛酸氨丁三醇30 mg、地塞米松5 mg、肾上腺素0.3 mg),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生素按需镇痛。两组均于术后2d采用镇痛泵恒定速率镇痛,记录患者术后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NRS),术后关节活动度与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非甾体类抗生素使用剂量。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运动的N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静息N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在12、24、48、72 h与4 d时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TKA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前患者康复锻炼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綦珂;李甲;李全;张永进;薛晨晨;徐卫东

    目的:分析比较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其中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70例( A组),前外侧入路手术66例( B组),随访时间5~11个月,平均7.2个月。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日、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 HHS)、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对比发现:B组切口长度(11.6±1.8)cm,A组(21.5±3.2)cm,P<0.05;B组术中出血量(202.4±29.7)ml,A组(410.1±54.3)ml,P<0.05;B组术后引流量(89.6±19.8)ml,A组(115.8±21.7) ml,P<0.05;B 组下床行走时间(2.3±0.6) d,A组(3.9±0.7)d,P<0.05;B 组住院日(4.1±1.1) d,A组(5.7±1.9) d,P<0.05;B 组手术时间(120.4±10.7)min,A组(100.9±9.5)min,P>0.05;B组术后HHS评分(91.6±4.4),A组(89.4±5.8),P>0.05;B组未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及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A组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神经麻痹1例,P>0.05;B组发生术中发生大粗隆骨折1例、A组术中发生大粗隆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 P>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减少下床行走时间和住院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地手术入路,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促进作用。

  • Legg-Calve-Perthes 病非手术治疗效果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陈雷雷;洪郭驹;张庆文;陈镇秋;方斌;何伟

    目的:总结Legg-Calve-Perthes病的非手术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1996年12月至2012年10月非手术治疗Legg-Calve-Perthes 43例(48髋),根据Waldenstr?m分期,初诊时坏死期、碎裂期病例予以Petrie石膏固定,每次固定时间为3个月,拆除石膏后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2 d,连续固定2次,之后更换为外展支具;进入修复期后拆除支具进行功能锻炼,治疗时长约12~18个月,定期门诊复查,直至骨骺完全成熟。分析比较病例的改良Stulberg结局,并将结局指标与发病年龄、Catterall分期、Herring分型和初诊时Waldenstr?m病理分期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Nemenyi检验分析。结果以改良Stulberg分型作为临床结局评价指标,总体显效率( I、Ⅱ型)为85.4%,优良率( I型)为56.3%。发病年龄≤8岁患者的优良率为80%,大于8岁为45.5%;Catterall Ⅰ&Ⅱ组的优良率为77.8%,Ⅲ&Ⅳ组为43.3%;Herring A型优良率为100%,B型为62.5%,C型为25%;初诊为Waldenstr?m坏死期的优良率为56.5%,碎裂期为0%,修复期为77.8%。经秩和检验,各个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Herring分型A与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ldenstr?m分期中坏死期与修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别与碎裂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gg-Calve-Perthes病非手术疗效可,发病年龄、Catterall 分期、Herring分型及初诊时Waldenstr?m分期均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且Waldenstr?m分期更适合疾病早期临床应用。

  •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体位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彭昊;鲁强;尹东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术后屈膝体位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集拟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者,将纳入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病例术后均屈髋抬高30°,其中A组术后72 h内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72 h内膝关节处于屈膝30°体位,C组术后72 h内维持屈膝60°体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袋48 h,记录各组引流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第3天、1周、6周膝关节活动度。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情况、输血人数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的情况。对于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 h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78.378,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694,P<0.05;F =23.557,P<0.05;F =21.594,P<0.05),其中A组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1周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5.030,P<0.05;F =29.013, P <0.05);三组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1.488,P>0.05)。术后各组伤口愈合情况可,无输血,所有患者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KA术后通过屈膝体位可以有效减少失血量,但屈膝体位减少失血量的作用并不和角度大小正相关。

  • 股四头肌肌力及骨质疏松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

    作者:刘康妍;胡海澜;陈勇;金晶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肌力改变、骨密度变化与膝骨关节炎( OA)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份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374例患者,分别登记病患的年龄、体重、身高,行双膝关节负重正位X线拍片检查,根据膝OA诊断标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将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174例)与膝OA组(200例)。膝OA组患者按照OA的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分为5级,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不同,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骨密度;运用肌肉功能测量分析系统和等长肌力测试仪测定股四头大肌力;将不同程度的膝OA与正常成人样本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Bonferroni法,探讨下肢肌肉衰减和骨密度与膝 O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重度组普遍存在骨质疏松、患肢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表现,较健康对照组( P<0.05)、轻度组( P<0.05)在患侧髋骨骨密度、股四头肌大肌力、平均肌力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退行性关节病患者常伴随有全身性的骨质疏松症( OP)、患肢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表现。膝OA的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与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呈负相关。

  • 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去除或保留腓肠豆的疗效比较

    作者:侯卫坤;刘林;许珂;杨治;许鹏

    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中去除或保留腓肠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对西安市红会医院200例(200膝)膝骨关节炎(OA)Kellgren &Lawrence分级( K-L分级)Ⅳ级、术前X线片显示均有腓肠豆的患者进行TKA,随机分为腓肠豆去除组和腓肠豆保留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术后1 d、2 d、3 d、1周、1个月及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评分(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以及术后膝关节后外侧疼痛和腓总神经麻痹等指标。在膝外翻病例中,比较两组术中对膝外侧结构的松解程度。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进行检验统计。结果术后200例(200膝)OA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各时间点VAS评分及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OA患者TKA后膝关节后外侧疼痛(6例)及腓总神经麻痹(1例)均发生在腓肠豆保留组。膝外翻病例,腓肠豆保留组10例均需松解后外侧关节囊,而腓肠豆去除组13例中只有8例需松解后外侧关节囊,腓肠豆保留组需对后外侧关节囊的松解更广泛(χ2=4.91,P<0.05)。结论 OA患者在TKA中去除腓肠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减少术后膝关节后外侧并发症的发生,对膝外翻病例有助于术中软组织的平衡。

  •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顾新丰;何杰;张琥;郑昱新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HA)治疗膝骨关节炎( OA)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关节科门诊就诊的膝 OA患者作为研究队列,纳入标准:按美国风湿病学会OA诊断标准诊断的原发性膝OA患者;年龄在40~75岁;按疗程完成关节内注射HA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继发性膝OA和无法联系到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该队列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膝关节的肿胀分级、X 线的Kellgren&Lawrence分级( K-L分级)、胫股角,采用患者自身主观综合评价有效、无效作为评价指标,衡量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 BMI )、居住状况、关节肿胀分级、累及关节间隙、K-L分级及胫股角对治疗疗效的影响。年龄、BMI、胫股角等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居住状况、累及关节间隙、肿胀分级、K-L分级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并计算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共303例(348膝)纳入研究,有效240膝,总有效率69.0%。X线K-L分级≥3级、累及胫股关节间隙、存在关节积液≥Ⅱ级的患者关节内注射HA后的有效率分别为58.7%、62.1%、52.5%,与对应的其他患者的有效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52、1.795、1.644。结论关节内注射HA治疗膝OA时,对于累及胫股关节的中重度膝OA、存在Ⅱ度以上关节积液、骨挫伤患者,应慎重选择。

  • 生物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

    作者:何平;龚翰;陈东峰;卢伟杰

    目的:探讨生物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紫金县人民医院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4例(206髋)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排除合并髋关节感染、恶性肿瘤、患肢神经肌肉疾病者,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9年,临床观察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并发症、影像学检查评估假体稳定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翻修作为随访终点。结果共116例(126髋)获得完整随访。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0.3±1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6.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24,P<0.001)。其中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7例7髋)、脱位(3例3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异位骨化(11例11髋),手术部位浅表感染(3例3髋)。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的假体翻修作为随访终点,髋臼假体13年累计生存率为88%,股骨假体13年累计生存率为100%。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的中期生存率满意,并发症少,临床结果好。

  • 骨关节炎兔软骨细胞传代后膜电位的变化

    作者:王晓峰;武文婷;傅世祥;孙静磊;陈康;师晨霞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 OA)与正常兔软骨细胞传代后静息膜电位( RMP)的变化。方法采用经典Hulth法,制作兔双腿OA模型。手术后12周,体外酶解分离膝关节软骨细胞,并传代培养。采用qRT-PCR技术,观察对照组和OA组5代软骨细胞(P1~P5)的Ⅱ型胶原(COL2A1)、聚集蛋白聚糖(ACAN)和Ⅰ型胶原(COL1A1)mRNA表达的改变;同时采用膜片钳技术,测定5代细胞的RMP,并初步分析RMP变化机制。方差齐的OA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的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对照组和OA组的P1~P3代细胞相似,呈卵圆形或多角形,P4~P5代细胞以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为主。与对照组P1代细胞相比,OA组P1代细胞COL2A1和ACAN的mRNA表达减少(t=5.90,P<0.01;t=3.46,P<0.05);两组间软骨细胞RM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P<0.01);电压依赖性氯通道ClC-3(CLCN3)的mRNA表达增加(t=-17.7,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与同组的P1代细胞相比,两组动物的P2~P5代软骨细胞的COL2A1和ACAN的mRNA表达逐渐减少,而COL1A1表达逐渐增多,对照组P1~P3代细胞RMP数值相似,P4代和P5代细胞数值减少( F =47.75,P<0.01);而OA组前三代细胞RMP数值相似, P4代和P5代细胞数值增加( F =15.41,P<0.01)。结论 OA时软骨细胞RMP降低,可能与氯通道CLCN3的表达升高有关。正常和OA软骨细胞传代后均会发生去分化现象,RMP可以作为描述去分化的指标;正常和OA软骨细胞培养前3代可以保持各自的生物学特性,适合软骨组织再生修复及OA疾病研究使用。

  • 骨关节炎膝关节原位软骨细胞自发性钙离子信号的变化

    作者:谢文斌;龚啸元;杨柳;刘宝荣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 OA)膝关节正常及退变区域原位软骨细胞自发性[ Ca2+] i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信号特征与差异。方法以西南医院关节外科提供的OA患者膝关节置换软骨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软骨区域分正常组与OA组。使用Fluo-8 AM钙离子探针以及荧光显微镜观测法对组织中原位软骨细胞在不同Ca2+浓度环境下自发性[ Ca2+] i 信号进行观测;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与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与OA软骨细胞在0 mM与4 mM Ca2+环境中均产生自发性[ Ca2+] i 信号,且具向相邻细胞传递特性。正常组处于4 mM Ca2+浓度中,表层及中层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 信号各项指标与深层软骨细胞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1)表层vs.深层,峰值量级:(1.73±0.13) vs.(2.90±0.25);响应率:(15.08%±8.29%) vs (69.65%±5.21%);峰值数目:(0.17±0.09) vs(0.95±0.08),P<0.05。(2)中层vs 深层,峰值量级:(2.03±0.76)vs(2.90±0.25);响应率:(36.75%±6.73%)vs(69.65%±5.21%);峰值数目:(0.61±0.10) vs (0.95±0.08),P<0.05。但该差异在0 mM Ca2+环境中不存在。 OA组在0 mM或4 mM Ca2+环境中各层软骨细胞[ Ca2+] i 信号均不存在差异;但其中层与深层软骨细胞[ Ca2+] i 信号易受胞外Ca2+浓度影响。(1)中层,4 mM vs 0 mM:峰值量级:(2.3±0.11) vs.(1.86±0.11)、响应率:(53.88%±8.21%) vs.(26.50%±8.89%)、峰值数目:(0.84±0.94) vs.(0.28±0.07), P<0.05;(2)深层,4 mM vs 0 mM:峰值数目:(0.59±0.11) vs.(0.21±0.06),P<0.05。在4 mM Ca2+环境中,OA组表层与中层细胞[Ca2+]i信号明显强于正常组:(1)表层,OA vs 正常:峰值量级:(2.62±0.51)vs(1.73±0.13),P<0.05;(2)中层,OA vs.正常:峰值量级:(2.3±0.11)vs.(2.03±0.76),P<0.05。但深层区域中没有此差异。结论正常软骨组织内各层细胞[ Ca2+] i 信号特征具有差异,且依赖于胞外Ca2+浓度调控;OA软骨细胞[ Ca2+] i 信号相对于正常细胞存在差异,OA软骨组织内环境的异常是其可能原因。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在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阳春;肖建红;杨兴;余世明;盛璞义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骨科住院患者30例,术前诊断明确,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30例患者分为OA组及对照组,其中OA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或(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共15例为非OA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IRAK-4的表达,以及收集关节液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患者IRAK-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A患者中滑膜组织IRAK-4蛋白呈100%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中15例只有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显示OA患者关节液中IL-1与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 OA患者滑膜组织高表达IRAK-4,作为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 TLR/IL-1R)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胞内激酶连接体,IRAK-4可能参与调控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

  • 姜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兔骨关节炎标志物的作用

    作者:王健;王祥;马捷;岳冰;尚修帅;陶海荣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 IL-1β)体外诱导兔关节软骨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环氧化酶-2(COX-2)、Ⅱ型胶原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转导。方法分离兔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用IL-1β不同时间点刺激软骨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MMP-13、COX-2的表达。将IL-1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共育于兔关节软骨细胞不同时间点,Western Blot检测MMP-13和Ⅱ型胶原的表达,以期获得佳的作用浓度和时间。使用姜黄素和(或)特异性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抑制剂SB203580共培养IL-1β刺激的软骨细胞,RT-qPCR 检测细胞MMP-13、COX-2、Ⅱ型胶原;Western Blot检测p38、p-p38的表达。结果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鉴定,IL-1β上调软骨细胞的MMP-13、COX-2的表达,姜黄素能够抑制p38的磷酸化,p-p38表达有统计学意义( t=11.22,P<0.01);姜黄素下调IL-1β刺激软骨细胞的MMP-13、COX-2的表达,同时上调Ⅱ型胶原的表达,与IL-1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MMP =15.79,tCOX =10.27,tⅡ胶原=5.00,P值均小于0.01)。结论姜黄素能够通过减少p38的磷酸化抑制p38 MAPK途径,显著抑制IL-1β刺激兔软骨细胞分泌MMP-13和COX-2,减少软骨基质的降解,增加Ⅱ型胶原的含量,延缓软骨退变,并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 采用激素联合内毒素建立兔中期股骨头坏死模型

    作者:黄思俊;白志强;张弛;刘伟;傅光涛;李长川;张彦;李仕勋;丁悦

    目的:探索激素联合内毒素建立兔股骨头坏死( ONFH)国际骨循环研究会( ARCO)中期(Ⅱb~Ⅲb期)模型的佳时间,为进一步研究治疗中期ONFH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周龄为28周的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雌雄各半,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 n=30),对照组( n=6)。实验组予耳缘静脉注射1次低剂量的脂多糖(LPS)后,以24 h为间隔给予肌肉注射3次高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 MPS)。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9周行MRI检查,观察股骨头影像学改变,并通过病理切片明确ONFH改变。根据MRI检查结果,算出各周ARCO中期ONFH的发生率,卡方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动物注射MPS与LPS后出现3只动物死亡,B组则无死亡。注射后实验组股骨头ARCO中期坏死率:第4周为22.2%,第5周为57.4%,第6周为75.9%,第7周68.5%,第8周42.6%,第9周20.3%。对照组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实验组第6周的ARCO中期ONFH率与第4、8、9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出现ARCO中期ONFH的股骨头在光镜下表现为:空骨陷窝,骨小梁塌陷断裂,微血管的分布密度减少。结论用MPS联合LPS造模的ONFH发生率高,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非创伤性模型。本实验中ARCO中期发生率在第5~7周期间高。

  • 膝骨关节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及免疫抑制能力

    作者:杨睿;欧阳毅;陈仲;宋斌;侯景义;邓海权;谭伟权;李卫平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 OA)患者膝关节滑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SMSCs )多向分化能力以及免疫抑制能力。方法无菌环境下通过关节镜取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0例O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分离培养出SMSCs,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对 SMSCs 诱导分化,于诱导第21天分别行茜素红、甲苯胺蓝和油红O染色。将SMSCs和CD3、CD28抗体刺激后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进行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对PBMC的增殖率进行检测,组间比较通过方差分析总体差异后再通过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OA患者SMSCs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增长期,第7天细胞增殖进入平台期。 SMSCs经过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后,茜素红、甲苯胺蓝和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 SMSCs和CD3、CD28抗体刺激后的PBMC进行共培养5 d后,阴性对照组PBMC增殖率为(3.8±0.4)%,几乎不增殖,阳性对照组PBMC增殖率为(80.9±8.1)%,实验组PBMC的增殖率为(52.3±5.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7,P<0.01)。结论 OA患者SMSCs同样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抑制能力,可作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综述

    作者:王一鸣;王琦;张先龙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在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结果,使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UKA)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但在进行UKA时,有几个主要问题仍困扰着我们,比如:不同类型的UKA假体有何区别,并如何进行选择;UKA手术适应证如何,何时需行胫骨高位截骨术( HTO)术或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UKA手术的远期效果如何。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做一文献综述,来阐述目前学术界对于这几个问题的认识。

  • 脂肪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王瀚;马敏;尹峰

    骨关节炎( OA)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随着医学及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再生医学利用干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发挥治疗效应,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OA的手段。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成为了焦点问题,然而脂肪干细胞( ADSCs )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种子细胞选择的问题,有望在脂肪组织工程方向发挥重大作用。 ADSCs是在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成分( SVF)中发现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取材、多方向分化潜能(成骨、成软骨、成脂等)、细胞免疫原性低及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等功能。本文旨在介绍ADSCs在治疗OA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应用前景。

  • 保骨量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杨太明;高先亭;许兴柏;孔祥如;朱爱祥;杨光辉;陈浩;王博;钱玉;刘祥

    目的:探讨成人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合并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及骨量保存。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10髋女性Crowe 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55岁,平均(46±8)岁。其中Crowe Ⅳ型DDH、大粗隆内翻合并骨关节炎是必备入选条件。对肢体延长、股骨大粗隆内翻、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等问题,采用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矫正其内翻,以避免咬除大粗隆顶端内翻骨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矫正肢体延长和前倾角过大,以国产S-R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保留截骨块的肌肉附着以保持骨块的血运,同时取股骨近端及股骨头松质骨、髋臼锉磨的骨泥植于截骨处以促进愈合。两处股骨截骨大限度保存了患者骨量。对该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6年的随访,平均(39±12)个月。结果该组病例术后双下肢等长,无血管神经症状,截骨及保存骨处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5±1.5)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5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90.6分。结论股骨近端双截骨S-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能一次性解决患者的术中多个问题,并保存自身骨量。

  • 骨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热点

    作者:徐卫东;李全

    自从20世纪80年代人工关节出现以来,骨关节炎( OA)的治疗策略一直没有大的变革。针对早期或中期OA患者,目前还缺乏有效干预病程进展的治疗手段。近10年来,关于OA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有望从根本上改变OA治疗的策略。而临床现有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革新改进,诸如单髁置换手术、氨甲环酸控制围手术期出血的应用等等,这些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OA的全程有效治疗还有待于深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探索。

  • 综合分析法诊治一例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作者:祁伟仲;李奇;林荔军

    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non-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 , NMO)是一种良性的软组织病变,可在肢体任意部位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但相较典型的骨化性肌炎,其大的特征是无明显诱因及外伤史。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类似肿瘤的临床表现,因此NMO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1,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在2014年5月中旬接诊1例骨化性肌炎患者,早期虽对肿物进行局部活检,但依然高度怀疑为恶性骨肿瘤,直到手术完整切除后病理确诊。

  • 第四届亚洲人工关节年会(ASIA)暨2016年度中国关节外科学术大会

    作者:

    第四届亚洲人工关节年会(ASIA 2016)暨2016年度中国关节外科学术大会(CAS 2016)将于2016年9月1~3日在中国广州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CAOS)携手亚洲人工关节学会( ASIA)联合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承办,共同回顾与见证全亚洲乃至世界关节领域一年内做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会议将邀请AORecon、美国髋膝关节协会( AAHKS)两大世界知名组织加入,并同时开设中文、英文会场。届时,多名国际泰斗级专家受邀来华,以髋膝、肩肘、足踝关节作为切入点,在大师讲堂、中青秀场、报告发言、壁报展示多个环节中深入浅出,集中探讨髋膝关节外科先进的理念、临床技术及热点课题,为参会者打造出学术精进与人脉交流的优质平台!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于2007年4月创刊,以CN 11-9283/R和ISSN 1674-134X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以DVD光盘与纸质导读本配套发行,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号:G691-2014)、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 CA )等数据库收录;并先后于2010、2015年被评为“中华医学会优秀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 白细胞介素1

    作者:严广斌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 IL-1)包括11种细胞因子,组成了促炎细胞因子的复杂网络,他们通过在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上整合素的表达,启动和控制炎症反应。

  • 更正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刊2016年第10卷第2期119-124页周胜虎,甄平,沈伟伟,等作者的论文《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的图片因印刷排版有误,现更正为如下版本。编辑部在此对给作者和读者带来的不便深感歉意!

  • 脂肪干细胞

    作者:严广斌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出的能够贴壁生长、具有可塑性、黏附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中胚层来源的成体干细胞。
      2001年,Zuk等通过脂肪抽吸术,在吸出的人体脂肪悬液中第一次分离得到了多向分化的干细胞。传代后培养的ADSCs,多角细胞逐渐减少,传代至第三代时基本消失,大多为梭形细胞,胞浆核仁十分丰富,与骨髓间充质细胞基本没有区别,多次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也无减慢趋势,显示出ADSCs具有易获得、易扩增、不易衰老的明显优势。 ADSCs表面的免疫标识会随传代的次数而发生改变,其中CD166、CD106、CD90、CD73、CD63、CD44、C29在初表达量较低,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CD34一直持续较高的表达水平。 ADSCs一般不表达CD62、CD56等。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