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展肌功能的变化

    作者:党晓谦;刘瑞宇;李永伟;王坤正;柏传毅

    目的 评估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外展肌的变化,为术后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THA治疗成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19例,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3、6、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 评分和Trendelenburg试验;并测定术后患侧与健侧髋关节外展长持续时间.结果 双下肢短缩差异值由术前平均29.2 mm(范围15.9~45.0 mm)缩小至术后平均2.5 mm(范围-6.7~8.8 mm),术后Harris 评分、患侧与健侧髋关节外展长持续时间数据比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且以1~6个月之内变化为明显,6~12个月变化趋势变缓;术后3个月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6例,术后12个月随访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4例.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外展肌功能在THA术后1~6个月之间恢复快,6~12个月恢复趋势变缓.

  • 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豆勇刚;黎健伟;余斌

    目的 观察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134例Ⅰ、Ⅱ度损伤的患者根据使用DARCO支具和石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踝关节U型支具固定,对照组用U型石膏托或石膏托固定.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3.0%、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56.3%、总有效率83.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6.5±6.6)d,对照组恢复工作时间为平均(22.3±8.3)d;观察组满意度92.1%,对照组满意度69.0%;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恢复工作平均时间、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RCO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效果优于石膏.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戴子勋;胡懿郃;汪龙;蔡碰德;李康华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71~87岁,平均(77.3±3.54)岁.内固定手术至行人工全髋置换时间为8~12个月,平均(7.5±1.69)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4.5)个月(6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感染的发生.末次随访Harris由术前的45~64分,平均(50±3.2)分,提高至83~92分,平均(87.6±1.73)分,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73,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于术前.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手段.

  • 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旭;段小军;杨柳;陈光兴;古凌川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本组采用踝关节牵引状态下使用关节镜检查及手术28例,其中15例行关节镜下结核病灶清除术,13例因关节破坏较重而行关节融合术,术后继续联合、规范、适量和全程抗痨治疗并注意营养支持.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快,一般情况可,平均随访12个月以上,28例患者的术后踝关节未肿胀,血沉下降,无窦道形成,无结核复发.按Baird评分标准,优16例,良7例,可5例,优良率为82%.术前McGuire踝关节评分(58±6.1)分,术后(88.9±5.4)分,提高(30.9±1.7)分 ( t=18.5,P<0.01).结论 踝关节镜可直接观察和处理踝关节内病变情况,明确诊断,处理病灶.选择镜下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肯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镜 结核
  • 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本强;郭卫;燕太强;唐顺;董森

    目的 探讨影响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统计DVT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75例成人膝部骨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75例患者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抗凝措施.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5.55±16.75)岁.其中,良性肿瘤39例,恶性肿瘤36例;2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或未植骨)内固定术,49例行肿瘤切除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或膝关节假体翻修术).术前及术后14 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5项临床因素与膝部手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为21例,总发生率为28%(21/7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2个:年龄≥ 40岁、术前存在深静脉返流.两者使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3.337、13.538倍(P<0.05).结论 年龄≥ 40岁和术前存在下肢深静脉返流是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本身因素、是否采取过抗肿瘤治疗(化疗及放疗)、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骨水泥或异体骨等因素与DVT的形成无显著相关性.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义重大;应对年龄≥ 40岁或术前存在深静脉返流的患者积极采取药物抗凝措施以预防DVT的形成.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作者:秦宏敏;殷光义;赵良虎;邹拥军;邢学红;张帆;刘洪全;黄金;甘华刚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本组采用THA治疗成人DDH患者33例(36髋)的患者进行手术疗效分析,术前术后肢体长度测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共30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0.5~4.0年,平均22个月.术前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5~4.0 cm(平均2.8 cm),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0~1.0 cm(平均0.25 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36~78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78~95分).结论 通过松解延长、采用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使用THA治疗成人DDH患者的手术效果稳定,手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 髋部骨折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和临床分析

    作者:匡光志;梁淑玲;许锦文;吴焯鹏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23例年龄在40~90岁,平均(67.3±7.2)岁之间因髋部骨折行髋部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4、7天清晨空腹抽血6 ml左右,用zl 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全血粘度切变率、全血相对指数、血球压积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1、3天低于正常值(P<0.05),术后7天上升到正常水平;血浆粘度、血沉、血沉K值、纤维蛋白原于手术前1天,术后1、3、7天均高于正常值(P<0.05);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P>0.1).结论 髋部骨折手术前后全血粘度术前和术后3天低于正常,7天后上升至正常;髋部手术不影响红细胞本身的聚集性和变形能力;髋部手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浆的粘度增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聚集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

    作者:张晨;李苗;王坤正;党晓谦;王春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3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根据患者症状开始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组.观察各组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图像特点,通过血栓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半定量评估不同分期血栓的弹性特征.结果 急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红色为主;亚急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稍增强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绿色为主;慢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强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蓝色为主.慢性血栓组及亚急性血栓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急性血栓组(P<0.05),慢性血栓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血栓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春生;张永涛;杨佩;王坤正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162例(162髋)转子间骨折,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由于患者原因造成35例失访,按要求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27例(127髋);其中动力髋螺钉(DHS)44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40例、半髋关节置换43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三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按 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优良率分别是77.3% (DHS组)、77.5% (PFN组)、95.3% (关节置换组);三组间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54,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优良率高.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为18% (DHS组)、11% (PFN组)、2% (关节置换组);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805,P>0.05);术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 (DHS组)、17.5% ( PFN组)、13.9% (关节置换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57,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对于转子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在术后1年时是明显优于内固定的.

  • 异体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10年随访

    作者:林博文;黎伟凡;王华;吕猛

    目的 探讨异体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长期效果.方法 自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进行15例15髋髋关节翻修术,得到随访13例13髋,男9例9髋,女4例4髋;左侧8髋,右侧5髋;平均年龄53岁(45~65岁);初次置换术后至翻修时间4年8个月~11年9个月(平均9年2个月);骨缺损情况:髋臼和股骨缺损均按AAOS 分类,髋臼缺损Ⅰ型6髋,Ⅱ型5髋,Ⅲ型2髋;股骨缺损Ⅰ型5髋,Ⅱ型4髋,Ⅲ型3髋,无明显缺损1髋.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髋臼侧用髋臼锉打磨修整,将异体骨粒植入骨缺损区,打压塑形;2髋安放加大的生物型髋臼假体,11髋安上钛网杯或加强臼杯,螺钉固定后行骨水泥固定臼假体.股骨侧,假体应长于原假体的长度;尽可能保存股骨结构,以颗粒骨填入髓腔以获得重建;如缺损严重采用1~3块异体骨块放置于缺损区,骨块应长于缺损区2~3 cm.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后每年一次摄X片观察假体的变化.结果 本组13例13髋随访时间10~12.5年(平均11年5个月).Harris评分由翻修前43分(41~47分)提高至87分(85~89分).影像学,2髋股骨柄假体术后两年出现垂直移位,1髋10 mm,另1髋20 mm,以后没有继续发展,11年后假体仍然稳定,无松动;宿主骨与颗粒骨的骨整合血管化,术后6个月出现并不断进行至2年左右完成,但宿主骨与块状骨的整合血管化时间要在5年以上,有5例在术后8年仍可辩认出骨块;2例在术后10年,1例在术后12年仍可清晰地辩认出部份骨块,而其余骨块己完全整合血管化.结论 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可靠的、充分的支撑,已成为必要的技术手段.骨的改建过程,视乎个体的特性,宿主骨的保有量,植入骨的多少等条件而定,一般在术后1~2年,部份患者超过10年.

  • 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合并关节盂唇前后延伸撕裂的严重SLAP损伤

    作者:黄华扬;郑小飞;张余;李凭跃;张涛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合并关节盂唇上部从前到后的损伤(SLAP)的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09年,结合体格检查、MRI和关节镜诊断为关节盂唇前后沿伸撕裂的SLAP损伤患者12例,关节镜下采用缝线锚钉治疗.其中SLAP-Ⅴ型损伤(Bankart损伤+SLAP Ⅱ型损伤)7例,SLAP-Ⅷ型损伤(SLAP Ⅱ型损伤合并后下方盂唇撕裂)3例以及一种新的SLAP损伤类型2例,即SLAP Ⅲ型损伤+前后盂唇撕裂并脱位.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及终末随访ASES评分为(77.4±3.7)分 vs (94.3±2.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5);Constant-Murley评分为(78.1±4.6)对(93.9±3.7)分(t=28.9,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现再脱位,且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 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肩关节盂唇严重损伤的修复更加有效、微创及简便.

  • 自体骨-股四头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佳;郭林;杨鹏飞;陈昊;叶嗣宽;赵攀;蔡三;杨柳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髌骨块-股四头肌腱植入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效果.方法 17例PCL损伤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64.5±5.8)分;IKDC分级:C级11例,D级6例.术中探查后切取股四头肌腱移植物进行修整,建立后外侧辅助通道,再制作胫骨与股骨隧道,然后植入股四头肌腱,两端隧道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6~12周,3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8(36~84)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移植物失败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轻微活动时疼痛,2例患者剧烈活动或长时间行走后关节疼痛,1例患者偶感患膝不稳,均无伸膝受限,后随访时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平均为132°(120°~140°).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89.5±5.6)分,明显高于术前(t=0.020,P<0.01);IKDC分级:A级10例(58.8%),B级6例(35.2%),C级1例(5.8%).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技术行股四头肌腱重建PCL可以使手术更加顺利完成,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供区无不良影响,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疗效

    作者:杨轶;张弛;邵云潮;夏庆;姚振均

    目的 探讨对合并帕金森病的股骨颈Garden Ⅲ或Ⅳ型骨折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29例,除2例70岁以下的Ⅱ期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以外,其余27例均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所有病例均采用后方入路进行手术,其中17例行内收肌切断术.结果 29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9个月死亡.17例帕金森病Ⅱ期和Ⅲ期患者术后站立时间平均为11 d,而Ⅳ和Ⅴ期平均下地站立时间为术后21 d.并发症中肺部炎症多见,有8例出现咳痰无力和肺炎等.发生脱位1例.术后Harris评分优5例,良13例,可7例,差4例.结论 对于合并帕金森病的股骨颈Garden Ⅲ或Ⅳ型骨折患者来说,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此类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康复难以配合,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率较高.

  • 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精确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脱位

    作者:涂强;丁焕文;曹露;王虹;沈健坚;刘辉亮;王楠

    目的 评价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精确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脱位的价值.方法 对12例12髋成人发育性髋脱位患者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前模拟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3~31个月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0.8月.术前Harris评分为(35.2±4.5)分,随访时评分为(89.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P<0.01).优5例,良7例.术后患肢短缩畸形、跛行步态明显改善.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假体下沉.结论 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精确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脱位,疗效优良,能达到个体化治疗水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

    作者:李冬松;蔡波;刘建国;王苹;齐欣;冯卫;杨晨;李叔强

    目的 探讨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s)分化成骨的转录活化机制.方法 脂肪干细胞来自大白鼠腹股沟处脂肪,脂肪内干细胞的分离根据JM Gimblel所描述的方法获取,培养鉴定后以BMP-2修饰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 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在不同诱导条件下Cbfa1和Osterix表达的差异.结果 BMP-2重组蛋白组的Cbfa1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VEGF诱导组(P<0.01),两者联合应用未见Cbfa1基因转录增强;在以VEGF为诱导因子的ADSCs组,Osterix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BMP-2组(P<0.01),与Cbfa1基因转录模式不同,VEGF联合BMP-2共同诱导ADSCs成骨分化组,Osterix基因的mRNA水平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通过Cbfa1和Osterix在ADSC成骨分化的不同时间的表达差异,本研究认为在ADSCs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Cbfa1启动和激活Osterix转录,仍是主要的信号传导途径.VEGF具有一定的诱导ADSCs成骨分化能力,但其作用主要是非依赖性Cbfal通路调控的Osterix表达.

  • 高仿真股骨头坏死的数字化表达

    作者:杨彬;何伟;魏秋实;余嘉;庞智晖;周广全;陈镇秋;刘允

    目的 探讨获取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的股骨头坏死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 同时基于个体股骨头坏死患者的X-Ray、CT和MRI图像,采用图像配准和融合技术对包含坏死股骨头的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选择1例中年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获取X-Ray、CT和MRI三套图像,采用Mimics 13.1、Geomagic-Studio 11和Pro/E 5.1软件分别基于这三套数据建立相关三维实体模型,经图像投影转换后,确定图像之间的匹配点,进行二维图像配准.结果 建立了具有良好几何相似性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三维仿真模型,包括正常皮质骨、松质骨、关节软骨和股骨头坏死区、断裂骨小梁等六部份,可清晰显示双侧股骨头坏死区域的空间结构,在虚拟环境中应用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以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的手术模拟和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平台.

  • 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童;凃意辉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大限度保留骨量、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合适的病例选择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因素[1-4].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缺陷一直被多数学者视为单髁置换术的禁忌证.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多伴有ACL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选择适合单髁置换的病例,术前如何判断,对于ACL缺陷的病例采用何种方法治疗,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临床医师.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文献回顾.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问题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大河;徐卫东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累及髋关节是AS的重要特点之一,AS患者大约5%~50%出现髋关节受累,而且其中50%~90%出现双侧髋关节病变[1].早期髋关节出现活动性的炎症造成骨质破坏,继而出现修复性的增生并伴有韧带骨化发展为纤维性强直,后出现髋关节骨性强直.发生髋关节骨性强直的AS患者,病变多处于中晚期,常伴有脊柱、骨盆畸形,严重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目前改善AS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很好地解除关节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大限度地重建关节功能[2-3].

  • 摩擦学原理与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邱裕生;靳忠民

    一、临床问题人工关节置换是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用人工关节替代患者病损的关节面可以帮助患者免除病痛,改善关节活动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人工关节的置换已经非常普遍,每年全世界大约有超过100万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而膝关节置换例数也已超过髋关节置换的数量.以美国为例,到2030年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将高达髋关节置换例数的7倍[1].中国目前每年人工关节的置换术约20万例,且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继续增长,而根据测算结果我国年人工关节的总体需求量目前已高达200万.

  • 关于当前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的焦点与展望

    作者:黄菲;曲铁兵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假体设计的进展,比较各类假体及假体各种设计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假体设计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对于TKA 假体设计主要争议有:是增加假体的功能还是保留自然功能;改善髌骨轨迹设计的利弊与问题;高屈曲假体的利弊与价值;性别、种族假体的研究与价值.各类假体在早中期随访中均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尚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TKA 中假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类假体的优缺点尚需长期随访.

  • 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延长应用利伐沙班预防VTE的随机比较研究

    作者:王琪;刘宪民;刘松波;毕岩;刘贵堂;张敬东;韩文锋;祖启明;项良碧

    目的 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延长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一2011年3月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延长应用利伐沙班预防VTE的情况,与短期应用利伐沙班抗凝进行比较,观察术后VTE的发生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出血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利伐沙班不增加术后出血量,延长应用利伐沙班组与短期应用利伐沙班组VTE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1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长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无明显的出血倾向,并可有效预防术后VTE的发生.

  • 强直性脊柱炎拟行关节置换患者的心脏损害分析

    作者:潘小民;王春生

    目的 了解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心脏损害情况.方法 42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AS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42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和/或心脏超声异常的患者共25例(59.5%),其中16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改变(38.1%),心脏超声异常22例(52.4%).结论 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AS患者半数以上有心脏功能异常,有必要对拟行关节置换手术的AS患者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

  • 空心螺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建华;崔青;王拴池;赵玲;李浩然;吴世栋;陈彦平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俗称赫氏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空心螺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对2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2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优19例,良3例,可1例,无差级病例.优良率95.65%.结论 空心螺钉钢丝环扎加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应证广泛,固定牢固,可早期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生物力学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骨水泥或生物型固定方式的比较

    作者:王坤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中老年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外科技术、假体设计和材料的日益完善,影响人工髋关节长期效果的因素将较多地涉及人工关节的固定技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固定分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学固定两大类,前者是假体与骨床之间充填骨水泥,形成假体-骨水泥-骨两个界面;后者是假体与骨床直接接触,仅有骨-假体一个界面[1].如何选择固定方式,更有效地提高假体与髓腔之间的结合强度,以获取植入假体的长期稳定性,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 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评估

    作者:陈懿;尹知训;李之琛;余楠生

    骨质疏松症是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骨折,又被称为脆性骨折,常发生于低于站立体位跌倒之后.骨质疏松骨折直接导致患者急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精神受挫,与髋部骨折相关联的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了大约20%[1].因此,以减少骨折发生风险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由于骨量丢失通常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生,甚至2/ 3的脊柱骨折不伴有临床症状,在诊疗中通常被忽视[2].显然,评估患者个体骨折风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期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评估进行综述.

  • 择期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的AAOS指南

    作者:余霄

    本临床实践指南是对2007年已发表的一个类似指南进行撤换.我们根据现有的文献,对患者的筛选,危险因素的评估,静脉血栓疾病(VTED)的预防性治疗,鼓励患者术后活动以及使用椎管内麻醉和下腔静脉过滤器等各方面进行了评估.我们建议对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病史但没有其他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患者应评估是否患有某些已知的出血性疾病以及是否存在活动性的肝脏疾病.没有VTED或出血高风险的患者也应接受药物及机械压缩装置来预防VTED的发生,但我们并没有推荐具体的药物和/或机械装置.我们建议,行择期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应进行早期活动.采用椎管内麻醉有助于减少失血,但没有发现椎管内麻醉会影响VTED发生的证据.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对有药物预防禁忌和/或已知VTED的患者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能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 实施概要:抗血栓治疗及血栓预防——骨科手术病人的静脉血栓预防部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ACCP第9版)

    作者:张姝江

    2.0 骨科大手术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髋部骨折手术(HFS).2.1.1 进行THA或TKA的病人,较之无抗血栓预防而言,我们推荐采用一项以下措施至少10~14 d: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葵钠, 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调整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VKA),阿司匹林(均为1B级),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1C级).

  •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系列讲座(四)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行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术中处理

    作者:张志奇;何爱珊;廖威明;傅明;杨子波;康焱;孟繁钢

    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是骨性关节炎晚期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 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push.plasty, TKA )是此类患者恢复关节活动能力和减轻患者疼痛的重要的治疗方法.膝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行TKA手术治疗术中除了准确截骨外,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我们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相关专家共识在本期膝关节置换视频中着重于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行TKA术中的软组织松解技术讲解.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八)髋臼骨折的髂腹股沟入路

    作者:陈学袖;阮玉婷;李鉴轶;欧新发;王灵晓;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髂腹股沟入路是由Letournel开展的显示髋臼前柱和髂骨体的内侧面的入路.它可由骶髂前面至耻骨联合范围内显露内髂骨的全部和骨盆入口.也可进入髂骨体部的四边形面和上下支.也可进入髂骨外侧面.所有骨盆前面和前柱的骨折均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八)肩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郑卓肇

    肩关节(盂肱关节)是人体具有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发育性因素、外伤、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可定义为活动过程中,肱骨头出现相对于肩盂的过度移位,且合并有恐惧感或肩部"滑进滑出"不稳定感等症状[1].一般,按照有无外伤,将肩关节不稳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大类.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