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作者:巴吾东-买合苏木;阿不都勒艾拉-沙依提;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单平联

    目的 探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晚期髋关节结核18例(18髋),男11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38.7±5.3)岁.根据Babhulkar和Pande髋关节结核分期:Ⅲ期6例,Ⅳ期12例.所有病例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平均(38.5±6.4)d,行一期病灶清除生物固定型THA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平均(13.4±1.3)月.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为(35.7±8.2)分.红细胞沉降率平均(82.4±7.3)mm/h;C反应蛋白,平均(33.6±2.7)mg/L.病理学检查确定为髋关节结核.患者平均随访(32.6±8.1)个月.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Harris评分为(81.4±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1).术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平均(20.2±3.4) mm/h;C反应蛋白,平均(4.6±1.3) mg/l.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THA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 儿童及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作者:李子祺;何伟;张庆文;陈镇秋;方斌;陈鹏

    目的 分析儿童及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58例儿童及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患者影像学资料.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包括:年龄小于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明确股骨颈骨折病史;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包括:大剂量激素使用史或酗酒史;诊断Legg-Calve-Perthes病、戈谢氏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症、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术后感染;已接受针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或影像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14.7±2.9)岁,均为单侧坏死(左侧31例,右侧27例).通过Steinberg分期评估疾病进展,Spearman相关性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坏死面积、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以及蛙位分型等影像学特点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结果 初次就诊时,根据Steinberg分期,Ⅰ期3例(5.2%),Ⅱ期21例(36.2%),Ⅲ期5例(8.6%),Ⅳ期25例(43.1%),Ⅴ期4例(6.9%).Steinberg分期与坏死面积(r=0.5,P<0.01)、JIC分型(r=0.5,P<0.01)以及蛙位分型(r=0.5,P<0.01)呈正相关.在已塌陷的29例患者中,19例出现髋关节失稳,表现为严重塌陷后头臼不匹配、关节半脱位.蛙位C2型失稳率为90.0%(18/20),蛙位C1型为11.1%(1/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位C2型失稳率为68.0%(17/25),正位C1型为50%(2/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极高,严重塌陷可导致髋关节失稳,尤其多见于蛙位C2型坏死.

  • 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加速康复策略探讨

    作者:郭仰丹;林涌生;陈松亮;林志斌;郑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策略(ERAS)在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肥胖患者共58例,其中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共32例(A组),采用加速康复策略的肥胖患者2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的术后血红蛋白(HGB)和白蛋白(ALB)、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恶心呕吐程度,术后首次下地进行锻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前术后3 d、1周和2周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前两组患者的HGB和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GB: t=0.388, ALB: t=0.216, P>0.05),术前B组的HGB和ALB显著高于A组(HGB: t=5.512, ALB: t=3.025, P<0.05),而术后24 h、7 d中B组的HGB和ALB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 HGB: t=7.246, ALB: t=5.538, P<0.05;7 d: HGB: t=2.331, ALB: t=2.296,P<0.05);B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t=5.453)、肛门排气时间(t=4.897)、肛门排便时间(t=3.912)显著少于A组(P<0.05),术后24 h的B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t=2.639, P<0.05),B组首次下地锻炼时间显著低于A组(t=7.939, 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t=3.658, P< 0.05),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ERAS可以促进肥胖患者行THA的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首次下地锻炼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股骨头坏死钽棒植入后中期随访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马金辉;孙伟;郭万首;李子荣;王佰亮;王卫国;史振才;岳德波;刘朝晖

    目的 评估钽金属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的生存率并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分析其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钽金属棒联合自体骨植入的101例患者(117髋)进行评价.纳入标准: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先前接受过任何其他类型治疗的病例、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病例.根据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49髋,Ⅲ期68髋;根据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L1型15髋,L2型59髋,L3型40髋,C型3髋.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手术前后及术后各组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采用分类变量的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影响影像学进展及转归至THA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有无骨髓水肿、单双侧、病因、ARCO分期、CJFH分型等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造成转归至THA和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终90例患者(104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6±21)个月,平均年龄为(39±8)岁.终末随访时,Harris评分自术前(76±13)分降至术后(69±1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9,P<0.01),终49髋转归至THA,根据多因素Cox风险比列模型分析年龄,CJFH分型和ARCO分期是全髋关节置换和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钽金属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欠佳,影响其临床结局的因素包括年龄(>40岁),CJFH分型(L3型),ARCO分期(Ⅲ期),应严格把握该手术适应证.

  • 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志炯;高大伟;董月珍;桑莉莉;胡柏均;郑炜宏

    目的 探讨全髋型与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骨三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16 例18髋关节感染病例,按时间先后分成A、B两组进行治疗.A组7例7髋,术中制作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B组9例11髋,术中制作全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全部病例均进行髋关节感染的一期病灶彻底清理,假体或异物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置,感染控制后二期再植入翻修假体,比较两组占位器在一期旷置术前术后二周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旷置术后卧床时间、二次翻修术前并发症发生率、二次翻修术前、术后的感染控制率等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5~53个月.A组7例半髋型占位器一期旷置术后,脱位和继发骨缺损发生率42.8%;并发症发生率71.4%;感染控制率85.7%;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由一期手术前39分提高至50分.B组9例11髋全髋型占位器,并发症发生率18.2%,感染控制率100%;一期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由一期术前40分提高至75分.两类占位器在二期翻修术前并发症发生率(P=0.039<0.05)、卧床时间(t=2.15,P<0.05)、术后2周Harris评分(t=1.8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灶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两种类型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均有理想的感染控制率,全髋型较半髋型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减轻二次翻修手术的难度.

  • 血清学炎性因子在假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李章来;张宝庆;王启;陈逸凡;李儒军;柯岩;钟群杰;侯云飞;刘强;李虎;王辉;林剑浩

    目的 通过检测由于各种原因接受关节翻修手术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探讨其在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中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接受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160例,符合美国肌肉与骨骼肌感染协会(MSIS)制定的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为感染组,不符合者为非感染组,测量患者的血清中CRP、ESR、hs-CRP及IL-6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ROC-AUC)分析评估各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意义与价值.结果 血清学炎性指标CRP、ESR、hs-CRP及IL-6水平感染组较非感染组高(P<0.01),其AUC值为0.89(95%CI:0.83,0.94)、0.88(95%CI:0.82,0.93)、0.90(95%CI:0.84,0.95)及0.92(95%CI:0.89,0.96).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L-6与CRP或hs-CRP平行试验联合诊断PJI敏感性高(敏感性分别为100.0%(93.9%,100.0%)和98.3%(90.9%,100.0%)),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结论 CRP、ESR、hs-CRP和IL-6对于假体周围感染具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其中IL-6的诊断价值可能更高.联合诊断能提高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敏感性或者特异性.CRP与IL-6联合或者hs-CRP与IL-6联合对于排除假体周围感染临床意义更大.

  • 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二聚体警戒值

    作者:胡钦胜;聂涌;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斯海波

    目的 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的研究,确定术后D-二聚体浓度的警戒值,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预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108例初次THA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因骨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需行THA,术前均无深静脉血栓病史及家族史;无血液系统及严重肝、肾疾病;无出凝血机制异常;术前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均排除.根据术后5 d下肢彩超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8)和非血栓组(n=80).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3、5 d测定D-二聚体含量,并根据结果绘制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作图得到ROC曲线,算出不同临界点时ROC曲线下面积(AUC),选取AUC值大时曲线图中左上方的点对应的值为诊断佳临界值.比较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采用t检验;性别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于术后均显著升高,且于术后1 d达到峰值,非血栓组(4.94±1.27)g/L,血栓组(8.96±1.67)g/L (t=10.616,P<0.01);两组间比较,血栓组D-二聚体在术后1、3、5 d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其中术后第1天升高了81.4% (t=4.602,P<0.01),随后逐渐回落.根据ROC曲线,术后第1天AUC达到0.963,D-二聚体的排除警戒值为5.9 g/L (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7.5%).但当D-二聚体>9.8 g/L时,肌间静脉血栓检测的特异性达到100%.结论 THA术后第1天以D-二聚体5.9 g/L 作为预测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排除警戒值较为合适.高危患者术后3 d内,需应用抗凝药物使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存在对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作者:王春生;朱伟东;张子琦;杨佩;王坤正

    目的 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参与是否与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相关.方法 前瞻性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中国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无正在使用阿片类及非甾体抗炎类药物(NSAID)的8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盲法利兹评分(LANSS评分),连续2周应用塞来昔布200 mg/d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分析,对比不同疗效患者间LANSS评分的差异,结果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和功能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84例接受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LANSS评分 ≥ 12分的高分组17例(20.24%),< 12分的低分组67例(79.76%),2组间年龄及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LANSS低分组患者与LANSS高分组患者间视觉模拟评分(F=25.24,P<0.01)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关节评分(F=17.62,P<0.01)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接受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后患者满意58例,不满意26例,2组间在年龄和性别上无差异,满意患者中LANSS评分≥ 12分患者3例,不满意患者中LANSS评分≥12分者14例,两组间高LANSS评分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26.35,P<0.01).结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参与,并影响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的效果.

  • 直接前路与微创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陈朦村;杨述华;叶树楠;田洪涛;王晶;冯勇;张波;刘先哲;许伟华

    目的 回顾性观察采用直接前路和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常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2例,排除复杂关节置换,关节翻修,感染,结核及肿瘤病例.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11.3)岁.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MP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1~70岁,平均(57.4±7.5)岁.记录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及术后3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患者术后髋关节大活动度,镇痛药物和助行器械使用比例.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t=8.50,P<0.01),术后住院天数较微创后外侧入路缩短约5 d(t=9.99,P<0.01),术后1周Harris评分(t=2.19,P<0.05),WOMAC评分(t=2.45,P<0.05)及VAS评分(t=6.93,P<0.01)均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临床评分差异消失,然而,术后一月随访,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口服镇痛药物(x2=13.75,P<0.01)及使用助行器的患者比例(x2=10.10,P<0.01)均少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而术后关节大活动度始终大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1周t=23.63,4周t=26.71,3月t=24.14,P<0.01).结论 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使得患者更早回归日常生活,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消耗.

  • 无症状菌尿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永成;牛啸博;张新宇;李华;徐永胜;吕龙

    目的 分析术前无症状菌尿(ASB)与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相关性,探讨ASB患者发生PJI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接受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82例,其中髋关节559例,膝关节423例,所有患者均行尿常规检验及培养尿液样本鉴定ASB,排除既往有泌尿系统疾病或者术前有尿道感染症状的患者,以术后发生PJI为临床结局,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和Log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ASB患病率为14.15%,女性118例(17.33%),男性21例(6.98%),女性显著高于男性(OR=1.94,x2=19.82,P<0.05).ASB组的PJ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SB组(OR=4.18,x2=6.35,P<0.05);ASB治疗组(4.51%)和非治疗组(3.92%)发生PJI无差异(OR=0.62;x2=1.21,P>0.05).革兰阴性菌PJI发生率ASB组(2.88%)与非ASB组(0.3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8.30,x2=7.46,P<0.05),但PJI中分离的微生物与所有ASB患者术前尿培养物中的微生物均不一致.ASB对PJI的发生有显著影响[OR=4.18,95%CI: (1.59,11.02),P<0.05],是PJI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SB是PJI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术前抗生素治疗ASB并无获益.

  • 金葡菌所致假体关节感染的免疫研究进展

    作者:谈佳琪;王津;杨闯;朱崇尊;沈灏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量的不断上升,假体关节感染(PJI)也日益增多.PJI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紧密相关.假体的植入所导致的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增加了感染的几率.PJI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包括生物膜在内的各种途径干扰机体免疫,使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感染,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本文试阐述金葡菌所致PJI的机体免疫反应及相关研究进展.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策略选择

    作者:朱戈;李甲;徐卫东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关节功能甚至远期生活质量.目前,假体周围感染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清创灌洗+保留假体,一期置换和二期置换.本综述旨在总结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进展以及适应证,为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策略选择提供参考.

  • 关节置换术在关节结核感染应用中的争议

    作者:马丽云;宋旻恺;王健

    关节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重要难题之一,到晚期一般会导致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被广泛用于关节结核的治疗中,且取得显著的疗效,但对于关节置换术的运用,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将针对关节置换的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思路.

  • 多灶性骨坏死

    作者:孙伟;闵红巍;高福强;李子荣

    多灶性骨坏死(MFON)定义是指同时或相继累及三个及以上独立解剖部位的骨坏死,MFON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骨坏死人群的3%,多数MFON典型表现为6个关节受累.引起MFON的主要原因为应用皮质类固醇.MFON常累及股骨头,其次为膝关节、肩关节和距骨等,对有高危因素的骨坏死患者,应警惕MFON的存在,必要时增加其他关节的影像学筛查,以期实现MFON的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骨坏死 病因 诊断 治疗
  • Jumbo臼杯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田雷;边瑞祥;孙水;李伟;王坤正

    目的 评估运用大号生物型臼杯(Jumbo臼杯)翻修髋臼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外科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经治的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存在不同程度髋臼骨缺损的33例患者(33髋),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平均(60±7)岁.31例患者为单侧初次翻修,2例患者为单侧二次翻修.翻修原因:不同程度骨溶解伴假体松动3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髋臼骨缺损按Paprosky分型,其中ⅡA型6例,Ⅱ B型8例,Ⅱ C型7例,ⅢA型6例,Ⅲ B型6例.其中7例采用双锥面螺旋臼(63~72)mm进行翻修,26例采用大号(52~68)mm钽金属臼杯联合颗粒性打压植骨、螺钉固定进行翻修.术后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翻修术后功能,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假体位置、有无假体周围骨溶解及移植骨愈合情况,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包对手术前后计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1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7±7)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4±4)分;不同Paprosky分型患者末次随访和手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X线检查未发现臼杯松动或内固定移位,植骨愈合良好,仅有一例出现轻微骨吸收现象.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无假体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于髋关节翻修术中存在髋臼骨缺损的患者,根据其缺损情况应用Jumbo臼杯联合打压植骨可为髋臼假体提供早期稳定,其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 采用可活动性间隔物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转归

    作者:王津;王俏杰;沈灏;张先龙

    目的 探讨采用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感染的控制与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六院关节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行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患者,排除浅表感染和深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一期翻修患者及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记录并统计患者微生物学培养结果,感染的转归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期翻修或仅行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共32例,平均随访时间(39±24)月.其中,2例患者感染复发,感染治愈率93.8%,无感染5年累积生存率91.8%;除感染外并发症,观察到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间隔器脱位,再翻修后假体脱位患者1例,骨水泥间隔器断裂患者1例.结论 采用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 保留假体碘伏冲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作者:李甲;邵正海;童文文;刘德琳;朱戈;徐卫东

    目的 评估清创灌洗+碘伏浸泡,保留假体的手术策略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自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28例急性PJI的患者,纳入标准: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关节液培养或术中病理确诊为PJI,且发病时间小于4周,未发现窦道形成,排除标准:患者自诉对碘过敏.治疗方法采用在传统清创灌洗,保留假体的基础上,增加碘伏浸泡,时间不少于20 min,术中更换假体可动组件,术后给予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采用SPSS 20.0软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手术前后的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包括Harris髋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

  • 二期髌骨置换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膝前疼痛

    作者:李梁;张传昕;吴海山

    目的 探讨二期髌骨置换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持续性膝前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对9例因骨关节炎行初次TKA术(未行髌骨置换)后存在持续性膝前疼痛、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二期髌骨置换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9.1±3.7)岁.排除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位置不良、对线异常等明确原因导致术后持续性关节疼痛的病例.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术前及术后功能、疗效进行评价,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23.4±12.2)个月,末次随访时KSS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61.7±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75.6±8.8)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63,P<0.05);疼痛VAS评分从术前平均(4.6±1.3)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平均(2.6±1.3)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5),术后效果患者满意率77.8%.结论 二期髌骨置换术对于多数初次TKA术后髌股关节源性持续性膝前疼痛的患者,能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

  • 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官方学术期刊PAIN在2011年元月首期发表了由21家单位署名的"NeuPSIG神经病理性痛评价纲要"一文,并明确确定了NeuP(神经病理性痛)的定义:"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

    关键词:
  •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先龙;沈灏;王加兴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PJI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缺陷,肥胖,糖尿病等.PJI的临床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主要方法包括组织培养,血清标记物,组织病理和滑液穿刺分析等.PJI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药物治疗;清创保留关节假体;一期翻修;二期翻修等.PJI的致病机理主要在于早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假体/组织界面宿主免疫能力的缺乏.本专栏聚焦PJ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以促进PJI诊治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 褐黄病性全身多发骨关节病1例

    作者:陈墅;陈宜;王波;钱齐荣

    患者男性,70岁,因全身多关节疼痛20年,左膝加重1年入院.患者自述近20年来相继出现背痛、僵硬感和驼背,双膝、双髋、双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需拄拐行走.1年前患者感左膝关节疼痛加重,活动明显受限,口服西乐葆等消炎镇痛药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珍菊降压片,血压控制尚可.体格检查发现全身皮肤及巩膜可见黄褐色素沉着(图1),脊柱侧弯,后凸畸形,颈胸腰椎活动度差,左膝呈屈曲畸形,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 30°~85°,右膝ROM: 0°~90°,左髋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右髋活动稍受限,双肩关节前屈、外展受限.化验血、尿常规正常,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指标均正常或阴性.术前X线片显示患者双膝、双肩关节面骨赘增生,关节间隙狭窄,大量游离体形成;左侧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狭窄;脊柱侧弯畸形,椎体周缘骨赘增生,椎间隙狭窄(图2).完善入院检查后,初步诊断全身多发性骨关节炎(重度).在全麻下行"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中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关节囊表面黑褐色改变,进一步切开关节囊发现髌骨及股骨滑车软骨、游离体均呈黑褐色,可见大量黑色颗粒沉积,近煤炭状(图3).予以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德国LINK-PS).左膝滑膜、股骨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破碎滑膜上皮增生,小片的片状骨沉积,软骨增生,骨小梁稀疏.术后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图4).收集患者晨尿后静置24 h后颜色变深,呈褐黄色(图5).术后6月随访患者左膝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左膝活动度良好,建议其进一步行左髋关节、右膝关节手术,患者因经济条件原因拒绝.

    关键词:
  • 氨甲环酸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徐亦鹏;孙绍婷;李晓飞;张海宁;冯青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TH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全面检索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类型、干预措施及研究对象等因素筛选出其中高质量的文献,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材料,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Meta分析结果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质量文章11篇,共3 0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能够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总失血量[MD=-333.93,95% CI(-425.91,-241.96),P<0.01],术后引流量[MD=-167.27,95% CI(-223.34,-111.21),P<0.01],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MD=-11.58,95% CI(-13.47,-9.69),P<0.01],能够明显降低输血率[OR=0.33,95% CI(0.25,0.43),P<0.01]和输血量[OR=-80.50, 95% CI(-150.65,-10.35),P <0.05],而在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症(PE)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局部应用TXA可明显减少THA手术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发生风险,应用在THA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骨关节炎的退变进程及其诊断分期

    作者:刘康妍;凌龙;胡海澜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关节疾病,亦称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常见症状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休息后缓解、久不活动有僵硬感等,可怕的是呈现年轻化趋势,因而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1].骨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关节,然而常见的以膝关节、髋关节、手部关节及脊柱小关节为主.根据2005年的统计,美国成人骨关节炎的患者达2600万[2],有15%有严重症状,其中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达240人/万人年,手部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达100人/万人年,髋部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达88人/万人年[3].本文将以膝关节结构为重点,从生理、病理、影像学退变进程及其诊断标准简述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诊断分期.

    关键词: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