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关节感染后继发性骨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初步探讨

    作者:许杰;黄晶;马若凡;蔡志清;李登;李亮平

    目的 探讨关节感染后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有关节感染史的15例初次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化脓性感染5例,结核性感染10例.全髋关节置换7例,全膝关节置换8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3.5±7.7)岁,感染平均静止(41.5±35.8)个月.行关节置换术前常规进行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检查,并穿刺取关节液、滑膜组织等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活动状态.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关节液、滑膜组织细菌培养阴性,组织学检查明确关节无活动性感染.采用一期关节置换,无论膝关节还是髋关节,均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随访(2.6±1.6)年,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 关节感染后继发骨关节炎病例,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关节液、滑膜组织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排除活动性感染,保持静息状态相当一段时间后行一期关节置换,可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感染
  • 半髋关节置换与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Meta分析

    作者:钱东阳;严广斌;白波;卢永辉;刘琦;何河北

    目的 对半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5/2012-05)、Pubmed(1995/2012-05)、SPINGER(1995/2012-05)、John Wiley(1995/2012-05)、Science Direct(1995/2012-05)、EBSCO(1995/2012-05)、CNKI(1995/2012-05)、万方数数据库(1995/2012-05),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文献检索无语种限制.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共5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组比DHS组手术时间更长[RR=-5.18,95%CI(-7.88,-2.48),P<0.01].两组患者术后内科并发症都有发生,DHS组较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率更高[RR=2.66,95%CI(1.57,4.50),P<0.01].两组患者术后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DHS组发生率较半髋关节置换明显增高[RR=5.09,95%CI(2.49,10.41),P<0.01].术后两组Harris评分都增高,半髋关节置换组增高明显[RR=-8.19,95%CI(-9.45,-6.93),P<0.01].结论 DHS内固定组较半髋关节置组换时间短,DHS内固定组术后内科并发症较半髋关节组发生率高,DHS内固定组术后内植物并发症较半髋关节组发生率高.术后Harris评分半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分较DHS内固定组高.

  • 非骨水泥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钦胜;杨静;沈彬;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骨水泥全涂层长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的53例患者(53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62岁.股骨假体采用强生(Depuy)公司全涂层长度为165 mm的直柄AML假体10例、全涂层165 mm的Solution假体19例和203 mm带弧度分左右侧的Solution假体24例.比较髋关节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片评价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及应力遮挡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8年,平均4.7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37分,后随访时增加至8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后随访时,有45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并发症:术后脱位1例,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术后感染1例,假体柄明显下沉1例,后两例患者行再次翻修术,末次随访假体柄稳定.随访X线片显示多数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连续亮带及假体柄下沉的患者.结论 复杂的股骨侧翻修手术,应尽可能选择非骨水泥长柄假体.特别是股骨干骺端骨质条件差,中段有骨缺损,近端不能获得牢固固定的病例.术中结合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处理股骨中上段中重度骨缺损,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 术前血沉值对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

    作者:张志奇;刘进;何爱珊;黄广鑫;康焱;杨子波;张紫机;方淑莺;傅明;廖威明

    目的 研究女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围手术期输血量和输血需求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本组严格病例筛选标准的59例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这些患者均为接受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共71个膝关节).评估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假体厂家、术前血红蛋白值及血沉值等临床因素对围手术期出血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结果 术前血沉值异常患者较血沉值正常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量更大(Z=-2.015,P<0.05),血沉值对输血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值与围手术期输血量呈正相关(r=0.347,P<0.01).在年龄≥65岁患者中,术前血沉值异常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比血沉值正常患者明显增多(Z=-2.915,P<0.01),血沉值(P<0.01)与血红蛋白值(P<0.05)对输血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血沉值与输血量的正性相关有高度显著性(r=0.489,P<0.01)结论对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术前血沉值可能是预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量的指标之一.

  •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小磊;谭加群;李建赤;吴春辉;徐自强

    目的 探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76例新鲜髌骨骨折的患者,手术采用膝前纵行直切口,复位骨折端,然后选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再用可吸收缝线修复髌前筋膜以及股四头肌扩张部.术后均用石膏托外固定膝关节4~6周,拆除石膏托后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有7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膝关节功能屈伸恢复理想,优良率95.8%.结论 可吸收螺钉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理想,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减少了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风险,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282例患者住院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康鹏德;王浩洋;杨静;沈彬;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流行病学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以期对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提高股骨头坏死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整体水平.方法 设计相关调查表格,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2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期间共收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82例,其中男210例,女72例,年龄19~80岁,平均42.6岁.股骨头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50例,平均激素(强的松)摄入10 mg/d,平均持续4年;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02例,平均酒精摄入量2413 ml/周,饮酒时间平均20年.双侧发病 142例(50.5 %).初次诊断股骨头坏死分期,Ficat Ⅰ期17髋占4%,Ⅱ期79髋占18%,Ⅲ期123髋占29%,Ⅳ期215髋,占49%.双侧同时发生股骨头坏死142例占50.5%.78例( 28%)患者既往曾接受过药物治疗;其中27例(27髋)为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结论 四川地区股骨头坏死男:女为2.92:1;发病年龄在42.6岁.酒精摄入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诱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除关节置换术外,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是常采用的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措施.此股骨头坏死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分析,将对更好的认识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情况疾病因研究,对股骨头坏死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 桡骨远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不同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探讨

    作者:鲍飞龙;刘涛;胡义明;高伟;万连平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乙状切迹背侧移位骨块的不同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2009年1至2012年12月通过对40例桡骨远端Frykman分型Ⅶ-Ⅷ型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分为可靠内固定和未可靠内固定(未固定或固定发生移位)两组进行随访,骨性愈合后患腕拍正位片并作2 mm层厚的CT平扫,检查下尺桡关节恢复情况,应用握力计及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GW评分)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观察桡骨远端乙状切迹背侧移位骨块不同固定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时间为3~22个月,平均7.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无感染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无腕背侧肌腱磨损疼痛或肌腱断裂者.通过Gartland-Werley评分可靠内固定组预后优良率明显提高.与未可靠内固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骨远端乙状切迹背侧移位骨块给予可靠内固定术,可以增加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恢复.

  • 大量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翻修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

    作者:黄强;杨静;沈彬;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翻修大面积髋臼骨缺损的技术要点,并随访其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 随访2004年9月~2009年8月之间连续收治的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非骨水泥多孔髋臼杯翻修髋臼骨缺损面积大于整个髋臼关节面50%的27例(27髋)患者.按AAOS分类标准均为AAOS Ⅲ型骨缺损.按Paprosky分类标准,Paprosky Ⅱ型19例(19髋),Paprosky Ⅲ型8例(8髋).髋臼假体与宿主自体骨接触面积均小于50%;其中有19例患者的髋臼杯全完与异体骨接触.评价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在X线片上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髋臼侧透亮线、以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判断髋臼有无松动和移位.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4~9年).术前Harris评分为(14.9±4.4)分(6~34分),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5.6±8.1)分(67~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t=22.181,P<0.01).术前肢体短缩(14.7±5.1)mm(6~24 mm),术后肢体短缩(0.2±3.4)mm(-9~12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e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术后1~1.5年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假体松动或失败.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为100% (95%可信区间为0.95~1.0).结论 髋臼AAOS Ⅲ型、Paprosky Ⅱ型甚至部分Ⅲ骨缺损,只要髋臼顶及前、后柱3个方向均存在大部分的骨皮质及一定的支撑作用,即便骨缺损面积大于髋臼关节面的50%,仍可采用同种异体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重建术进行修复,并可取的满意的中期疗效.

  • "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6年后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常安;陈晨;刘邦忠;陈云苏;阎作勤

    目的 回顾性比较研究"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两切口"微创置换组15例、后路小切口置换组17例于手术后6年进行Harris评分,并于Cybex 2000检测设备上行髋关节屈曲、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肌力测试,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两切口"微创置换组(91.2±4.3)分(n=15),后路小切口置换组(93.5±4.8)分(n=1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所有患者髋关节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的肌力测试,"两切口"组(n=15)分别平均是:(41.7±8.2)Nm,(17.6±5.2)Nm,(36.2±2.8)Nm,(12.9±4.1)Nm,(1.4±1.3)Nm;后外侧小切口组(n=17)分别是:(38.4±4.1)Nm,(18.4±2.6)Nm,(5.3±3.4)Nm,(14.8±3.7)Nm,(1.7±0.5)N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屈曲肌力,"两切口"微创置换组是(21.2±4.3)Nm,小于后路小切口置换组(33.3±5.9)Nm (P<0.05).结论 "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中期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旭东;赵金忠;皇甫小桥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对8例踝关节PVS患者应用关节镜进行治疗.男3例,女5例,年龄15~46岁,平均27岁;左踝6例,右踝2例.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应用Kofoed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8例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踝关节评分(51.2±7.5)分,术后3、6和12个月的评分分别为(79.2±7.1)分,(86.1±5.3)分和(92.3±7.8)分,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87,P=0.0016).本组病例经 2年以上随访未见疾病复发,患者对手术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关节镜技术能够很好的治疗踝关节PVS.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佳的特点.

  •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疗效分析

    作者:李书振;陈跃平;崔伟;高辉

    目的 探讨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2例,女54例;年龄71~98岁,平均83.4岁.Evens-Jensen Ⅲ型50例,Ⅳ型36例.57例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受伤至入院时间1 h~8 d,平均1.5 d,入院至手术时间3~9 d,平均4.2 d.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置换65例,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置换21例;术中重建股骨距52例,未重建股骨距34例.结果 终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8 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股骨柄假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2.1%,其中死于心肺疾患占56.0%.单因素与多因素均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通过双极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获得良好疗效.骨折分型及术中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假体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高龄及合并心肺疾患患者死亡风险更大.

  • 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初步观察

    作者:周驰;何伟;王海彬;唐立明;庞智晖;张庆文;陈镇秋;陈群群;董路珏;霍少川

    目的 探讨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 采用同种异体腓骨植入股骨头前外侧,并以两枚AO空心钉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结果 经临床应用40例40个髋关节,初步随访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15例出现坏死症状,5例晚期塌陷,塌陷率12.5%,3例塌陷进展行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92.5%.结论 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以下优点:(1)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预防骨不连及股骨颈短缩;(2)增加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分散传导局部应力,提供有效的头内稳定性,利于坏死修复,尽早预防股骨头坏死后塌陷或塌陷进展;(3)增加固定稳定性,可早期下地活动.该手术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尤其适用于中青年股骨颈移位或粉碎性骨质缺损骨折.

  • 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小军;杨静;康鹏德;沈彬;周宗科;裴福兴;黄强;马俊;胡钦胜

    目的 分析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使用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2型12例,B3型20例,C型3例,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股骨柄下沉情况.结果 3例行单纯长柄假体翻修,10例行长柄假体翻修+钢丝环扎固定,22例行长柄假体翻修+同种异体颗粒骨压配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治疗,平均随访4.5年,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周,Harris评分平均86.5分,2例股骨柄分别下沉3 mm和4 mm,均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32例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3例获得稳定的纤维固定,未发现骨溶解、感染以及再发骨折.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选择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根据骨缺损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王浩洋;康鹏德;杨静;沈彬;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患者于切皮前10 min静脉单次使用10 mg/k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术后第5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如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0 g/L或患者有贫血表现时予以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血容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等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输血量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总失血量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14例(46.7%,14/30),对照组26例(86.7%,26/30)需要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10 mg/kg氨甲环酸术前静脉单次用药为主的多模式控制血液丢失方案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翻修手术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该方案是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缪晓刚;吴超;赵巍;哈巴西;阿里木;王利;袁宏

    目的 探讨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本组12例患者自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年龄24~61岁,平均(42.5±1.0)岁.其中临床上均有疼痛,血沉偏高.其中3例有髋部皮肤窦道,手术时候皮肤完好.均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获得随访,随访观察6~24个月,平均(8.0±0.5)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周围有无松动,结核有无复发,评价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结核复发髋关节.术前Harris评分20~38分,平均(25.0±2.0)分;术后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 ± 0.4)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系统治疗结核基础上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活动期髋关节结核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可明显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复杂髋关节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预防下肢周围神经损伤

    作者:陈艺;叶劲;白波;张姝江;吴景明

    目的 探讨在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和自发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EMG)联合监测预防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自2012年3月~2013年4月对10例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例初次手术,1例翻修;下肢短缩短3 cm,长6 cm,平均4.25 cm)术中利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自发肌电图实时监测术侧下肢周围神经包括股神经、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静脉麻醉+少剂量肌松剂泵注(顺阿曲库铵0.1 mg/kg/h).结果 术后下肢延长短3 cm,长4.5 cm,平均4.1 cm.4例患者坐骨神经支配肌肉产生连续爆发EMG波形;9例患者术中全程均能引出所有靶肌TCeMEPs波形,术后未出现医源性下肢神经损伤;1例初次复位时胫前肌和踇长伸肌波形消失,停止手术操作5 min,再脱位等待约10 min后波形才逐渐恢复,截骨处理并再次复位,术后术侧下肢麻木1周.结论 联合运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自发肌电图实时监测能及时反映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周围神经受激惹情况和运动功能状态,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尤其对于需要延长下肢或翻修的患者,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山地藏区成人大骨节病功能量表的制定

    作者:黄强;周宗科;李勇;杨晓波;沈彬;康鹏德;杨静;裴福兴

    目的 制定一个适合山地藏区成年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的功能量表,用于评价阿坝藏区KBD患者的功能状态和KBD综合防治措施效果的研究.方法 由多名骨外科、风湿免疫科及地方病专家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参考国际上常用的系列功能评分系统,结合当地KBD特点及居民生活文化特点,设立了16个量表条目.2009年6~9月对阿坝洲壤塘县294名KBD患者进行现场量表调查.通过条目答案分布考察、离散度分析、条目-总分相关性分析、内部一致性Cronbach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结果 获得量表268份,应答率为91.2%,完成率为100%,完成量表平均时间为6.4 min.条目答案选项的相同率均未超过80%,没有呈过度集中的趋势.各条目得分的标准差均在0.7以上.各条目得分与总得分之间均有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均大于0.2.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只有去除条目"穿袜子和鞋子"后,α系数有轻微上升.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公因子,分别代表"下肢功能"和"上肢功能",解释了量表总变异的68.1%,除条目"穿袜子和鞋子""跨过门槛"、"立正"和"便后拭净"外,其余条目均有较理想的因子载荷.通过条目筛选结果,去除条目"穿袜子和鞋子""跨过门槛"、"立正"和"便后拭净".结论 通过本研究初步制定的KBD功能量表有较好的可行性、区分能力、敏感性、代表性和内部一致性,且符合设计结构,旨在为大骨节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提供一套功能评价标准.

  • 股骨偏心距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力水平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郝思春;蒋建农;陈俊;王勇;王继锋;朱和平;王以进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素法评估不同股骨偏心距(FO)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应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一例正常双髋关节CT图像进行影像学测定,参数包括股骨偏心距、颈干角和颈长.建立三维有限元素模型(3D-FEM)对THA中人体股骨杆不同颈长、颈干角和偏心距的变化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假体上应力随着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44 mm范围内,假体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特别指出降低假体上的应力与提高股骨上的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与股骨偏心距密切相关.分析结果与实验应力分析和临床统计结果相一致.结论 研究不同股骨偏心距对THA应力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利于恢复外展肌力臂、重建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 骨水泥固定内衬矫正髋臼外展角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之琛;卢伟杰;陈东峰;陈艺;徐海中;吴梅祥

    目的 探讨将聚乙烯内衬以骨水泥固定于金属髋臼并矫正髋臼过大的外展角对内衬内表面应变的影响.方法 对3具尸体骨盆6个髋关节髋臼行生物型髋臼固定,髋臼假体右侧45°外展,左侧65°外展,前倾均为15°,放置聚乙烯内衬后,在SANS生物力学机上施加一组大值为500 N的垂直载荷,通过电阻应变片测定内衬应变值,再把左侧髋臼的内衬取出,以骨水泥固定外径小4 mm的聚乙烯内衬于外展45°,施加同样的垂直载荷,再次测定内衬应变值.结果 随着载荷增加,外展65°时的内衬应变明显增加,其上升速度较快,在3个标本均高于右髋外展45°内衬的应变值;骨水泥固定聚乙烯内衬于外展45°后,其应变值接近于正常45°外展的内衬应变值.结论 髋臼外展角过大导致内衬应变增加,骨水泥固定内衬矫正外展角可减少内衬的应变.

  • WOMAC用于阿坝州成年大骨节病患者关节病损评价的研究

    作者:黄强;周宗科;马俊;沈彬;康鹏德;杨静;裴福兴

    目的 检验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能否真实反映阿坝州成年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的多关节病损情况.方法 2010年9月~12月对阿坝州壤塘县成年KBD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各个大关节的疼痛、畸形和活动受限情况,并用WOMAC对患者进行评分.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WOMAC得分与患者各受累关节病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成年KBD患者426例,完成调查表414份,应答率为97.2%,完成率为100%.有92.7%的患者都存在上下肢多个关节受累.受累关节的频繁程度依次是:膝、腕、肘、踝、肩、髋;而受累关节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膝、肘、踝、腕、肩、髋.WOMAC得分主要与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度的相关性较好(R=0.515,P<0.001;R=0.478,P<0.001);而与其他关节尤其是上肢关节的相关性较弱或无相关性.结论 阿坝州成年KBD患者具有上下肢多个关节受累的病损特点,而WOMAC只能反应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情况,不适合用其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多关节病损程度和整体的功能状况.

  •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的应用进展

    作者:万齐;李新春;周嘉璇

    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从分子水平评价组织病理生理变化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方面均有较多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扩散加权成像的原理以及近年来其在骨肌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与前景.

  • 冷敷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占洪;李素香;苏厂尧;余颖锋;谢文伟

    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后急性期存在着疼痛、肿胀、失血等不良反应[1-2].不仅加重患者术后痛苦,还影响康复进程.冷敷疗法(cold therapy)是利用寒冷刺激皮肤或黏膜以治疗疾病的物理方法,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某些医疗机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冷敷疗法已成为护理常规,但在其他机构,冷敷疗法还没有广泛的应用[3-4].现对冷敷疗法在临床的应用疗效及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松;符培亮;吴海山

    关节软骨一旦损伤将很难修复,运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愈后较好,但由于细胞来源不足以及供体部位病变等缺点,使其运用受到了限制,因此运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修复软骨损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理想的MSCs应具有强大的成软骨能力,且不易向肥大细胞分化.本综述将归纳相关文献,通过比较滑膜和软骨的解剖位置和功能结构,对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MSCs)和其他MSCs的生长特性及成软骨能力,评估SMSCs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以及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证明SMSCs是具有很强的软骨分化潜能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软骨损伤修复中具有很好的运用前景.

  • 全髋关节翻修术的相关问题

    作者:裴福兴;康鹏德;石小军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多种晚期髋关节疾病有效的方法,全世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的数量正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髋关节翻修术的数量逐步增多.2005年美国髋关节翻修术数量为40 800台,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96 700台,增长率137%[1].随着我国关节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数量的逐年增长,各种原因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需要翻修的患者数量也在同步增加.髋关节翻修术是关节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大,感染风险高.如何完美地完成手术、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以及获得良好的功能,是翻修手术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 第四代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陶瓷头碎裂翻修

    作者:曾建春;曾意荣;樊粤光;易春智;李杰;李飞龙

    在各种髋关节疾病的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缓解髋部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界面磨损、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假体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更新和假体设计的改进使界面磨损和无菌性松动率显著降低.陶瓷是目前人工关节中抗磨损的佳材料,但脆性成为其致命的缺点,经过不断改进,第三代陶瓷-陶瓷关节陶瓷破碎发生率已显著降低.第四代陶瓷具有坚硬、湿润性、液体润滑膜、惰性的特点,作为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界面更能抗摩擦和具备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更高的长期生存率[1].然而,陶瓷是脆性材料,陶瓷碎裂仍然是我们关注的影响陶瓷关节寿命的主要因素.本文报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例36 mm第四代陶瓷股骨头碎裂病例,通过文献复习,总结陶瓷头碎裂相关因素及翻修措施.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十五)肩关节前上后入路

    作者: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

    一、主要适应证(1)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切开复位术.(2)外斜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3)肩关节习惯性脱位修复术.(4)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5)人造肱骨头置换术.(6)肱骨头良性肿瘤切除术.

  • 骨质疏松诊疗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作者:张超;吴斌;陈懿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我国于1986 年开始开展骨质疏松的研究(国家七·五公关项目),至今已有21 年,但主要工作仍集中于大城市.全民及非专业医师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并不高,需要临床医生给予更多关注.

  • 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对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Botticelli DVT剂量范围研究的结果

    作者:H. BULLER;D. DEITCHMAN;M. PRINS;A. SEGERS

    目的 阿哌沙班是一类强效的可逆性活化X因子直接抑制剂,经口服给药,已在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中显示出可靠作用.本小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中开展了一项剂量范围研究.方法 连续招募症状性DVT患者,随机分别接受阿哌沙班5 mg/次(2次/d)、10 mg/次(2次/d)、20 mg/次(1次/d)或先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后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VKA)联合治疗,疗程为84~91 d.主要有效性终点为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复发和双侧加压超声或肺灌注扫描显示无症状性恶化的复合终点,主要安全性终点为严重出血和临床相关非严重出血的复合终点.结果 520例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62%为男性.在所有可评估的患者中,阿哌沙班组358例中有17例[4.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2.8%~7.5%]以及LMWH/VKA组118例中有5例(4.2%,95% CI为1.4%~9.6%)发生主要终点事件.3个阿哌沙班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相当,且无证据显示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阿哌沙班组中28例患者(28/385,7.3%)和LMWH/VKA组中10例患者(10/126,7.9%)发生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未观察到阿哌沙班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上述观察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阿哌沙班的Ⅲ期临床评估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药出色的固定剂量用药方案将满足VTE确诊患者简化抗凝治疗方案的需求.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