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分析

    作者:张占丰;闵继康;钟建明;王丹

    目的:探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对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其中男15例,女43例;年龄75~87岁,平均83.2岁.根据Evans分型,Ⅰc型39例,Ⅰd型19例.所有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Evans分型、远端固定假体类型、辅助固定方式的患者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其髋关节功能.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5例,良38例,中13例,总分(83.51±6.40)分.75~80岁组Harris评分88.64±2.35,>80岁组Harris评分81.6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 Ⅰ c型组Harris评分83.64±6.53,Evans Ⅰ d型组Harris评分83.11±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3.63±6.15,不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2.41±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34±6.43,股骨矩重建型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92±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术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再脱位,接受手术切开复位.2例出现股骨近端骨溶解,无明显症状,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年龄>80岁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差,骨折类型、是否使用张力带固定骨折、远端固定假体类型对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股骨近端骨溶解是值得重视的并发症.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疗效评价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蓝旭;许建中;刘雪梅;葛宝丰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35~59岁,平均47岁.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20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19例.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置换4例.术后定期随访,通过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植入假体位移和活动度、颈椎生理曲度、异位骨化及假体融合情况.依照Odom's标准和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NDI(颈椎残障功能量表)评定术后临床症状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4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的上肢放射痛全部缓解.未发现假体前后位移大于2 mm的患者,术后置换假体前后屈伸活动范围(8.5±1.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5±1.2)°和(3.3±1.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3例发生异位骨化,2例出现假体融合.Odom's临床评定:优25例,良9例,一般5例.JOA评分由术前的(8.26±1.32)分增加至终末随访时的(15.71±1.89)分.NDI评分从术前的(43.7±3.8)分降低至终末随访的(20.1±2.9)分.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颈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但该手术有其特有的并发症,术后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手术操作规范.

  • 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田润;李越;王坤正;党晓谦;杨佩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本实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 (21/46);临床失败率23.68% (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 (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法可以显著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阻止股骨头塌陷.由于本手术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可能与其Steinberg分期有关,推荐将该方法应用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 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兔睑板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黄丹平;巩迪;顾建军;许诺

    探讨兔睑板重建中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植入替代睑板的组织相容性,观察其组织转归。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组和异体巩膜组,每组10只。去除兔左下睑8 mm×6 mm全层睑板后,分别植入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与异体巩膜。术后观察2组实验兔手术部位大体外观和对应结膜面的改变,术后2、4、6、8、12周行植片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术后4、8周植片组织行CD4+、CD8+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植入后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免疫组化显示,术后4周、8周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组植片组织CD4+、CD8+细胞计数均少于异体巩膜组[术后4周:CD4+:(9±4)个/视野比(30±5)个/视野,CD8+:(8±3)个/视野比(66±10)个/视野;术后8周:CD4+:(9±-4)个/视野比(61±10)个/视野;CD8+:(7±2)个/视野比(27±7)个/视野,均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引起的炎性反应轻微,植入初期机体新生纤维组织开始从周边融人植片,随后周边纤维组织转化成胶原纤维,外周新生血管长入,终其纤维走行类似正常睑板纤维束。结论 生物型硬脑膜补片在植入兔眼睑后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作为生物支架引导新生血管和胶原纤维长入,起到替代睑板的作用。

  • 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分析

    作者:李贵林;王立胜;王琳;徐东明

    目的:探讨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AF系统内固定后行横突、关节突植人工骨植骨治疗.结果:经10个月~6 a随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48%恢复到术后91%,植骨融合率96.8%.结论: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股骨柄假体致股骨干骨折31例分析

    作者:朱庆军;霍文玲

    目的:探讨钛镍(TiNi)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对31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经随访7~15个月均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良好,未发生再骨折.结论:钛镍(TiNi)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较传统方式固定能更方便有效地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

  • 隆鼻术后并发假体外露34例分析

    作者:官利民;方静;曹晓明;肖峰;曹媛媛

    目的:总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隆鼻手术效果.方法:本组34例隆鼻术后假体外露患者,33例取出假体,1例切除暴露部分,对假体露出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结果:本组34例假体外露患者中,33例取出假体,1例切口部外露患者,暴露部分切除.鼻部留下明显瘢痕和凹陷畸形者12例,1例引发医疗纠纷.结论:鼻尖部是隆鼻术后假体外露常见的部位,外露原因有假体雕塑不合适,创缘缝合不佳及愈合不良等.

  • 植入物与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作者:丛超;宫庆月;张新芝

    植入物是指在体内留存时间大于30 d植入型物品[1].外来器械是指经销商提供给医院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它是在普通手术器械基础上增加的局部专项操作器械,这类器械具有手术针对性强、组织创伤小,省时、高效、预后好等特点[2].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偏心距的试验研究

    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偏心距的方法.方法 收集51根干肱骨标本、50根肩关节防腐湿标本,行16层螺旋CT扫描,用厚层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偏心距,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肱骨头向内侧偏心距MPR测量值(4.42±1.27)mm(1.00~8.50 mm),VRT测量值(4.36±1.43)mm(0.50~8.80 mm);向后偏心距MPR测量值(3.32±1.38)mm(-1.00~7.50 mm),VRT测量值(3.59±1.42)mm(0.00~7.20 mm).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测量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偏心距是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

  • 骨科内植物植入术后局部软组织病变的超声应用价值

    作者:袁宇;高金妹;郭林;谷超

    目的:骨科手术后,进行CT或MRI检查时金属内植物的伪影常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局部软组织病变显示受限,本研究旨在探讨金属内植物植入术后超声检查对局部软组织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0例各种骨科金属内植物植入术后手术区域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包括病灶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情况、有无包膜及钙化、血流情况等声像图特征。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平片、CT、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比较超声检查与其他影像检查的敏感度。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血肿20例,脓肿5例,假性动脉瘤5例,骨化性肌炎3例,骨肿瘤复发15例,周围神经损伤12例。超声诊断对内植物植入术后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4%、75.0%、88.6%,明显高于X线、CT、MRI检查(χ2=78.642、46.596、61.371,P<0.01)。血肿为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的低至无回声区。脓肿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囊腔内脓液点状回声可浮动,彩色多普勒显像示中心区无血流信号。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动脉周围囊性包块,囊内血流旋转流动,颈部可探及典型的双期双向频谱信号。骨化性肌炎表现为肌肉内出现不规则的强回声伴声影。骨肿瘤复发时可见低回声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多可探及血流信号,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外周神经损伤时可致神经肿胀增粗、回声减低。结论超声检查在对金属内植物植入术后的软组织等结构观察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首选方法。

  • 人工髓核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海容;于莹;齐滨;池迎春;郭晓菊;李宏伟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DN)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0例PDN置换术病人术前进行体位练习和健康指导,术后注意正确翻身,仔细分析各种疼痛的原因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肢体感觉,早期指导康复锻炼,讲授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术后平均2~3d下床,应用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评定,临床成功率88.9%,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PDN置换术能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正常生理运动,相对减少机体损伤,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喉全切Ⅰ期安装低阻力型Groningen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术后护理

    作者:田梓蓉;陈晓红;杜晓霞

    报告了10例喉全切除患者Ⅰ期安装低阻力型Groningen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测量造瘘口直径,保持气管通畅,防止发音管阻塞、脱落、感染、漏液,指导和训练患者正常发音,进行出院指导等.经发音评估,本组患者总平均分为4.6分,发音效果良好.

  • 多节段颈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手术与杂合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何玉宝;任龙喜;刘波;徐林

    目的 评价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间盘切除融合(ACDF)联合颈椎间盘置换(CDR)的杂合手术与单纯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5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CDF组(n=29)和杂合手术组(n=24),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1、3、6个月门诊复查随访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dom分级和术后并发症,通过X线平片评价颈椎活动度(ROM)和邻近节段退变(ASD)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K)秩和检验.结果 杂合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81.0±15.4) min]和术中出血量[(69.0±38.4) ml]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7,1.065;P=0.154,0.301).术后并发症相比,ACDF组出现吞咽困难19例(65.5%)明显高于杂合手术组5例(20.8%),但是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9.759,P=0.082).两组患者VAS、NDI评分及JOA评分术后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内=31.225,70.358,32.412,P=0.000,0.000,0.000;F组同=1.258,2.451,0.914,P=0.277,0.135,0.352).两组患者手术效果Odom分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260.500,P =0.077).ACDF组C3~C7的ROM显著下降,而杂合手术组C3~C7的ROM下降不明显(t=2.514,1.776;P=0.022,0.093).两组ROM相比,术后6个月C3~ C7的ROM明显不同(t=2.353,P=0.030).尽管杂合手术组随访期间没有发现放射学ASD改变,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32,P=0.105).结论 多节段颈椎病杂合手术方案与以往的ACDF手术相比,能够有效保留颈椎ROM,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及术后吞咽不适感的发生.

  •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向阳;尹培荣;许光耀;刘尚礼;杨华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Link SB Charité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4、5 4例,L5S1 2例.结果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陆晓涛;王宇飞;王少飞;杨克敏;杨云平;李光全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5月以来应用后路PDN置换术治疗L4-5单一间隙椎间盘突出症3例,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6、10分,平均7分.结果:随访率100%,截止2002年12月,平均随访6月(4月~8月),术后JOA评分分别为28、28、29分,平均28.3分.结论:PDN置换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结合和未结合浓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汪亮;刘蜀彬;刘耀升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和未结合骨髓单个核细胞(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 )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骨循环研究协会(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 )分期 II B 期、II C 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34例(53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27例,女7例。手术时年龄28~42岁,平均38.1岁。手术方法: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BMMCs 移植组加入5 ml 浓集后的 BMMCs,单纯植骨组未加入 BMMCs。采用 Harris 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标尺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进行临床疼痛测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 Harris 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64.1±4.6)分vs (78.8±4.8)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 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 Harris 评分较术前提高幅度更明显(28.6±0.5)%vs (18.4±1.7)%,(P<0.0001)。两组患者整体术后终末随访 VAS 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6.3±0.9)分vs 2.6±0.7)分,(P=0.0000)。与单纯植骨组相比,BMMCs 移植组术后终末随访 VAS 评分较术前降低幅度更明显(-66.3±1.4)%vs (-51.7±2.9)%,(P<0.0001)。BMMCs 移植组临床成功率(21/26)高于单纯植骨组(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MCs 移植组放射学成功率(23/26)高于单纯植骨组(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创扩大髓芯减压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在选择合适的中早期非创伤性 ONFH ( ARCO 分期 II B 期、II C 期)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结合浓集 BMMCs 移植可提高保留关节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作者:陈汇浩;赵良瑜;郭兴峰;尹刚;雷德桥;侯春林

    目的:探讨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症的效果,并介绍该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2006年至2012年,共治疗10例14根跖骨短小,其中双侧第四跖骨短缩4例,单侧第四跖骨短缩5例,第一跖骨短缩1例,女9例,男1例,年龄13~30岁。纳入标准:跖骨短缩>20 mm。术前跖骨X线测量:短缩2.0~2.7 cm,平均2.3 cm。本组10例中双侧第四跖骨短缩4例,单侧短缩5例,第一跖骨短缩1例;女9例,男1例;年龄13~30岁。第一阶段:足背侧入路,用微型摆锯在跖骨中部横行截骨,截骨后安装Orthofix单边外固定支架,术中牵开5 mm。术后第2天开始延长,每次0.5 mm,早晚各1次。此后2周改为早0.4 mm,晚0.35 mm各1次。第二阶段:延长至预期长度后取下外固定支架,取髂骨植骨,用微型钢板行内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术后X线12周时14根跖骨中13根达到骨性愈合,18周时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平均延长22.5 mm,平均延长百分比为39.5%,跖骨得以抛物线恢复。按照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 the aln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的功能评判标准,术前与术后12周采用配对t检验,差值的样本均数-50.2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AOFAS评分为84.71分,8只足优,6只足良。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对延长结果、外形、前足功能恢复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症能使短小的跖骨恢复到满意的长度,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 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力线分析

    作者:耿磊;王臻;郭征;范宏斌;栗向东;李靖;陈国景;付军;石磊;孙畅宁;王玲

    目的:探讨矢状位下股骨与假体力线匹配的关系,寻求假体早期松动原因,为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安装和设计制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1例膝关节肿瘤型人工假体取出物建立3 D 数学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理论数据;结合86例患者术后冠状位、矢状位 X 线片股骨与假体偏倚角度,分析冠状位、矢状位股骨与假体力线偏倚对假体松动的影响;测量矢状位下股骨生理曲度,统计各年龄阶段股骨弧度。结果(1)假体髓内柄4个方向偏移角度对股骨髓腔松质骨形变的影响,偏倚3°时大形变均值为(0.590±0.001) mm,偏倚6°时大形变均值为(1.163±0.002) mm,偏倚角度>3°,就超过了松质骨形变容许的上限0.58 mm,偏倚度数大小对髓腔骨质强迫形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6例术后2、5年,分别有78、67例获随访。冠状位术后2年偏倚角度>3°者2例,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5年偏倚角度>3°者4例,占4.7%,2例出现无菌性松动,占2.3%;矢状位术后2年偏倚角度>3°者8例,占9.3%,4例出现无菌性松动;术后5年偏倚角度>3°且出现松动者13例(含术后2年出现无菌性松动的4例),占15.1%。通过冠状位与矢状位偏倚角度对假体松动影响的构成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位偏倚角度对假体松动影响明显;股骨矢状位生理弯曲远端弧度较近端弧度小。结论(1)肿瘤型假体髓内柄与髓腔力线偏倚角度超过3°,对股骨髓腔松质骨的应力就超过了松质骨变形容许的上限,矢状位股骨与假体力线对线不良是影响假体早期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力学因素。(2)矢状位股骨弧度存在差异,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假体,有顺应股骨矢状位弧度的髓内针可能是今后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的佳选择。

  • 肿瘤假体置换在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永贵;刘江涛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置换在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10例,尤文氏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癌5例,软骨肉瘤4例。肩关节功能重建的方法是采用定制的人工肩关节肿瘤假体,术后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1~5.3年(平均4.2年),32例中2例死亡,2例复发,1例发生假体周围慢性感染,2例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所有患者肘、腕关节和手的功能基本正常,肩关节外展60°~90°(平均75°),前屈35°~55°(平均45°),后伸40°~60°(平均50°),内收15°~20°(平均17.5°)。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系统对32例进行评估,低11分2例,高28分2例;其中24~30分14例,18~23分9例,12~17分7例,12分以下2例,优良率为71.9%。结论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不仅能保留患肢完整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上肢的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金平;何沛恒;黄帅;李兴;张娟;徐栋梁

    目的 探讨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特点、疗效和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方法 追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3例28膝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其疼痛且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置换后均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X光片,各时间点的疗效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F=31.76,P<0.01),KSS评分(F=106.54,107.85,P<0.01)、膝关节活动度(F=104.78, P<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置换后X射线片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全面规范处理、快速康复及系统的功能锻炼,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282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