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

    作者:赵建宁;周利武;郭亭;吴苏稼;陆维举;张俊;施鑫

    目的 探讨一期关节置换手术选择性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 1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通过固定骨折、颗粒状松质骨植骨、金属钛网的使用等方式来重建髋臼.结果 治疗优良率达 75%,2例患者需要再次翻修手术,无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部分髋臼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假体置换手术,恢复关节功能,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关节病残及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与临床愈后关系的随访报告

    作者:赵晨;金礼斌;杨泉森;吴立东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后肢体不等长(LLD) 与聚乙烯内衬磨损的关系,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 42髋进行平均 76.6个月的随访,测量聚乙烯内衬的线性磨损大小及下肢不等长程度,并对患髋进行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近的随访中,4例患者因故排除,余 38例 38髋均未见临床松动和失败征象,绝对下肢不等长(9.8± 7.1) mm, 近一次随访 Harris评分 82.1± 14.6, 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 0.25 mm/y. 线性回归分析未发现 LLD与磨损率有明显相关关系 ,LLD与 Harris评分相关性分析有意义(r=- 0.3482, P=0.032),但直线性相关关系并不明确.在分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 LLD≤ 10 mm与 LLD >10 mm两组的 Harri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66),未发现两组磨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HA术后的肢体不等长对髋关节的长期功能有一定影响,同时可能会造成患者对侧髋关节的损伤,尤其是过度不等长更有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甚至假体不稳定.因此临床应通过术前、术后一系列测量评估尽量平衡肢体长度,以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CroweⅣ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神经并发症预防

    作者:范永前;刘志宏;王毅;冯建民;杨庆铭

    目的 探讨Crowe Ⅳ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肢体延长后神经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3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 39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Crowe Ⅳ有 8位(10例).均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所有髋臼假体均放置在真髋臼.髋臼侧有 1例采用骨水泥假体,5例选用小髋臼生物型假体(其中 1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4例采用普通生物型髋臼;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 2例,普通骨水泥假体 6例,长柄骨水泥假体柄 1例,S-ROM假体 1例.1例短缩超过 4 cm的患者除了软组织松解外还施行了粗隆下去旋转截骨.结果 1例患者采用髋臼内移技术,1例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卧床 3个月后进行功能锻炼.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的在术后 3周下床活动,有 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完全股神经麻痹,术后 3个月恢复.结论 术中牵引和术后的屈膝屈髋放松神经,避免放置拉钩和安置大粗隆再连接装置时的神经损伤,去除骨水泥突起或避免血肿压迫,骨水泥产热时注水降温,肢体延长超过 4 cm的患者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等措施可较有效地预防神经并发症.

  • 三明治式后交叉韧带重建的初期临床结果

    作者:赵金忠

    目的 介绍三明治式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方式,总结其初期临床结果.方法 对 18例陈旧性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 8股绳肌肌腱、以保留后交叉韧带残留纤维的方式进行 4隧道双束重建(三明治式后交叉韧带重建).采用 4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外侧束(主束),采用 4股股薄肌肌腱重建后内侧束(副束).移植物两端采用微型钢板纽扣进行悬吊式固定.随后对患者进行 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后 1年,17位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KT- 1000检查(屈膝 90°,30磅) 双侧松弛度差异小于 3 mm. 1位患者后抽屉试验 1度阳性,KT- 1000检查(屈膝 90°,30磅) 双侧松弛度差异为 4 mm. 根据 IKDC评分标准,15位患者为正常,3为患者为接近正常.按照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标准,结果从术前的 64.1± 3.3改善至近随访的 93.5± 2.9(P< 0.01). Lysholm评分从 58.6± 4.4改善至 94.3± 3.8(P< 0.01). 受伤前、术前和近随访,Tegner评分分别为 7.1, 5.6和 6.8. 结论关节镜下采用 8股绳肌肌腱以保留后交叉韧带残留纤维的方式进行 4隧道双束重建能够可靠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 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术修复股骨侧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查振刚;刘宁;姚平;林宏生;王国普;吴昊;王双利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及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 6月至 2005年 10月,采用颗粒骨或 /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 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 39个月,采用 Harris评分及 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 41.7分提高到术后 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 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 ;余 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 0.5~ 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 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孙俊英;郝跃峰;杨沛彦;杨玉生;朱伟;孙荣彬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采用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LTHA) 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共 16例 16髋 ,其中男 9例,女 7例.年龄 26~ 71岁(平均 45岁).首次骨折治疗 : 非手术 6例 (非手术组), 切开复位内固定 10例(手术组).LTHA术前诊断 : 创伤性关节炎(PA) 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NFH) 5例,PA合并股骨头脱位 5例.伤后至 LTHA的时间为 4个月~ 20年.假体选择与固定 : 采用陶瓷 -陶瓷假体 9例(陶瓷组),金属 -聚乙烯臼假体 7例(金属 -聚乙烯组).全部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结果 无感染、脱位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 X线片示臼杯覆盖固定以及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优良.随访 2年~ 10年(平均 6年) 后,优 12例,良 2例,尚可 2例(因原合并坐骨神经伤未恢复),至今无 1例假体翻修或需要翻修治疗.结论 ① LTHA是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法;②髋臼骨折经手术治疗失败后的 LTHA, 由于广泛瘢痕、异位骨化、以及内固定阻挡等原因,手术难度显著大于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③采用非骨水泥固定以及采用界面耐磨损材料假体是改善 LTHA远期疗效的关键.

  • 股骨距切除替代转子下截骨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史占军;金大地;景宗森;朱志刚

    目的 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切除股骨距安装假体柄的手术效果探讨及其手术风险.方法 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例 3髋,髋关节后天脱位并发育不良 1例 2髋,髋关节骨折脱位 19年 1例 1髋.采用外侧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所有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股骨侧则切除股骨距,使得假体柄于髓腔内下沉安装假体柄,因而对股骨进行相对的短缩,所有患者均未行转子下截骨.结果 6髋中,3髋股骨近端因为髓腔狭小而劈开 , 骨皮质安装小号的假体柄,并使用捆绑带或钢丝固定,其中 1例患者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延伸到了假体远端,但基本未影响术后负重.患肢长度增加 1~ 4 cm, 假体柄于髓腔内较正常位置下沉 1.5~ 4.0 cm. 所有患者均可于术后 2~ 3 d逐渐下地无限制负重,随访 4个月~ 5年,未见假体柄松动移位、断裂.结论 对于高位脱位且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采用股骨距切除使得假体柄下沉的方法替代转子下截骨,从而相对短缩股骨,从而达到减轻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和复位关节的目的,此手术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与验证.

  •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形态及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假体分析

    作者:王春生;王坤正;杨佩;党晓谦;时志斌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假体选择方法.方法 将24例(36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 组,所有纳入患者术前均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了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 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进行组间计量资料 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 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 , 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患者,应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按照关节翻修术的方法来处理;对于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可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 CAD技术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 弹性模量及有限元分析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安庆;肖德明;尚宏喜;鄢宏;岑景文;高明宏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时一种骨折断端间剪力小、加压力大的理论佳固定方法.方法 首先建立人体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和分析;在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弹性模量再建立股骨颈骨折模型及多种方法固定的有限元分析;后对股骨颈骨折的多种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结果 股骨的三维有限模型计算机理论应变和测定应变比较结果认为,二者趋势基本一致,模型的建立和实际情况十分接近,股骨颈处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是重要的承载结构;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中下 1/3处;股骨颈骨折时固定角度趋势为越低越好,2钉固定时竖放较斜放和横放好 ;3钉固定时为倒三角形好;生物力学实验与有限元分析基本相符.结论 三维有限元方法用于研究不规则物体是一种有效、准确的数值方法;股骨颈骨折采用的固定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讲应该采用低角度的倒三角形的三钉固定法.

  •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置换术前股骨近端形态评估

    作者:何川;杨庆铭;冯建民;陆勇;王毅;刘志宏;丁晓毅

    目的 探讨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运用 CT检查测定股骨近端形态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取 18具健康成人股骨标本进行 CT扫描,用层面叠加法测量出前倾角后与解剖法测量结果相比较,以检验该法准确性和相关性.然后对 18例 DDH患者 30髋进行前倾角检测,作为全髋置换手术前计划的参考,对 8例正常健康者行同样检测作为对照.探讨股骨两髁后缘连线、两髁高点连线、股骨小粗隆轴与股骨颈轴的关系.结果 CT测量与解剖法平均误差 (0.64± 1.71)°,配对 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O.05). DDH患者前倾角为 (25.8± 16.9)°,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 (P< 0.05), 而且前倾角增大与脱位程度有关,Crowe Ⅲ、Ⅳ级的患者前倾角明显大于Ⅰ、Ⅱ级患者 (P< 0.05); 在 DDH患者和健康人股骨股骨标本中,小粗隆轴线和股骨颈轴构成的交角 (FN-LTA)与前倾角仅有微弱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对成人 DDH患者术前采用 CT检查评估其股骨近端崎形情况,可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准备提供大量信息.

  • 聚磷酸钙纤维和左旋聚乳酸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软骨

    作者:同志超;王坤正;同志勤;杨团民;石宗利;李毅;郭雄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软骨.方法 制备三维多孔软骨支架材料 CPP/PLLA, 体外诱导兔 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将诱导细胞与软骨支架材料 CPP/PLLA复合,体外培养构建人工关节软骨,1周后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的微观结构;同时将构建人工软骨移植于兔大腿皮下,3周后处死动物,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该复合材料 CPP/PLLA为高孔隙率的网状、连通、微孔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孔径大小为 300~ 400 μ m之间;兔 MSCs经体外软骨表型定向诱导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诱导后的 MSCs可在支架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细胞被分泌的胶原基质包裹;从体内获取的培养物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生成,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结论 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 MSCs与 CPP/PLLA复合培养可以构建自体软骨移植的替代物,为应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和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材料,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发展

    作者:丁悦;马若凡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hip surface replacement,THSR)的原理是用髋臼帽及股骨头杯覆盖和重建髋关节疾病患者股骨头和(或)髋臼表面已被破坏而切除的关节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

  • 髋臼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张亮;周乙雄

    概述 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 (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术中和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折严重影响人工关节假体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及时加以处理.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相比,髋臼侧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一般并不会涉及髋臼柱的结构稳定性,因而对于假体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预后相对良好 [1-3]. 与 THA相关的髋臼侧假体周围骨折主要见于 THA术中以及术后远期,我们将根据表 1中的分类标准分别予以阐述.

  •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人工关节外科

    作者:白波

    自从上世纪 60年代 Charnley开始人工全髋关节的假体设计和临床实践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 ,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是解剖学、材料学、工程学、生物力学、电子机械、遥感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综合体现 , 其中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 .

  • 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杨庆铭;范永前

    概述 半个世纪以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取得极大成功与发展,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后假体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不论骨水泥固定假体或生物学固定假体,术后 10年优良率可达到90%左右.

  • 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

    作者:刘璠;朱建炜;茹江英;王友华;曹毅;王洪;周振宇

    目的 介绍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方法 从 2004年 9月~ 2006年 12月 ,对 28例 (35髋)患者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 (Conserve Plus, Wright),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例、骨性关节炎 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 3例.平均年龄 42岁 (28~ 54岁),平均体重指数 (RMI)27.3(20.5~ 44.8).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术前术后 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 X线分析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18个月 (6~ 30个月). 25例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 40(32~ 51)分提高到术后 93(75~ 97)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 ,1例中度疼痛 ,无严重疼痛.X线显示 :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 10° ,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该手术的操作要点为准确的股骨颈中心定位;切忌股骨颈切迹的发生;股骨头病灶的清理必须干净彻底,决不姑息;股骨侧假体不应内翻位植入及增加股骨头高度;臼杯的安装必须真正紧密压配.结论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等年轻患者及大运动量患者的过渡性手术,近期随访结果满意.但该术式技术要求高,如不掌握要点极易产生并发症.

  • 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严世贵;颜瑞健;戴雪松;吴立东;何荣新

    目的 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5例(26髋) 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 16例,初次置换患者 9例;女性 14例,男性 11例,平均年龄 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 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 Ⅰ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 < 50%.平均随访时间 5.2年(1.2~ 7.4年).采用改良 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 X线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 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 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 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 50分提高到 88分.结论 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 < 50% 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0例报告

    作者:董伟强;白波;谢诗涓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 患者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的疗效.方法 在 2004年 5月 -2006年 1月对 50例患者(男 3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 53.8岁) 行关节镜外科治疗 :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包括刨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清理关节软骨剥脱区创面和软骨碎片,切除破裂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和磨削骨赘.结果 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化的关节清理术创伤轻和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随访 3个月 -1年,术后优良率达 80.0%.结论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程的发展.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杨庆铭

    关键词: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髌骨脱位的手术处理

    作者:廖威明;杨子波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1岁,双膝疼痛、活动受限10余年,加重6年.就诊时双膝于负重活动情况下即出现剧烈疼痛,仅能维持基本室内生活活动,完全不能上下楼梯,连续步行距离小于10米.

  • 持续被动关节活动仪在软骨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卢世璧;郭全义

    人体软骨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区别在于:软骨组织没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软骨细胞稀疏分散于由水和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基质中,而且软骨细胞所占的体积不足总体积的5%.软骨细胞被包裹在大量的基质中,因此曾被认为是休眠的细胞,但Mankin[1]研究发现:软骨细胞是活跃的细胞,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软骨细胞,如与生长密切相关的骺软骨细胞就特别活跃.另外,软骨细胞的活跃性还表现在,当软骨受损伤时,软骨细胞的代谢明显增强.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