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作者:何惠生;肖占宇;靳玉香;郭新明

    目的:探讨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3~81岁,平均63岁.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5例;粗隆间骨折Evans Ⅰ型14例,Ⅱ型21例,Ⅲ型6例.闭合复位,采用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未发现钉体松动、断裂、弯曲及股骨头坏死.参照Harris评定标准:优28例,良22例,可4例,差2例.结论: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及部分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简单,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充;周勇刚;马海洋;张卓;付华昊;吴文明;朴尚;杜银桥;王森

    目的:总结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内翻畸形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5年5月,34例(40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其中男8例(8膝),女26例(32膝);年龄55~82岁,平均(65.00±7.25)岁.每例膝关节使用的螺丝钉数为1~6枚,其中2例结合使用了延长杆(分别使用4、5枚螺丝钉).分别测量计算每例患者胫骨平台骨缺损面积百分比、骨缺损的深度并记录使用螺丝钉数量,经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胫骨平台不同缺损百分比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关系,同时分析骨缺损深度对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l~72个月,平均24个月.HSS评分术前(43.33±6.11)分(32~51分),术后改善为(92.15±4.64)分(83~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提高.所有患者获得稳定且力线正常的膝关节,胫股角由术前(167.00±6.39)°改善为术后(175.00±2.69)°;胫骨角由术前(78.09±4.51)°改善为术后(88.75±1.24)°.螺钉骨水泥技术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的面积和深度存在相关性,可据此构建相关性直角坐标图.结论:螺钉加强骨水泥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处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的方法,中短期效果可靠.临床实践中可利用缺损严重程度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相关性直角坐标图,根据术中的缺损面积百分比和深度,得到推荐使用的螺丝钉数.

  • CT引导经皮置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

    作者:胡勇;Ebraheim NA;徐荣明;薛波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方法:骶髂关节转移肿瘤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2~83岁,平均53岁.单侧转移5例,双侧3例.肺癌2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骨髓瘤1例,前列腺癌1例.试行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稳定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术前和术后通过Ennek-ing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9个月,平均18.2个月.均1周内疼痛缓解,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余5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能有效缓解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所致的疼痛.

  • 双头中空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张开伟;陈久毅;刘金华

    目的:观察双头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202例,男97例,女105例;年龄15~83岁,平均63.8岁.在闭合复位后,行2枚双头中空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手术,观察其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92例获得随访,平均38.2个月.按照梁雨田等制定的疗效标准:优76例,良99例,可9例,差8例,优良率为91.1%.股骨头坏死9例,占4.68%;骨折不愈合10例,占5.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8±0.5)个月.结论:使用2枚双头加压螺纹钉固定牢固,能明显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 经皮双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白立榜;陈新中;常建琪;刘世平;张文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10%~30%和20%~40%[1-3],骨折的部位和移位程度是影响股骨颈骨折预后的根本因素.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螺丝
  • 胸腰椎椎体骨-螺钉界面剪切载荷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江泽;丁真奇;沙漠;梁勃威;张峰;喻振兴;梁栋柱

    目的:在胸腰椎脊柱前路手术中,术中术后常见椎体钉切割椎体而松动或拔出,尤其是骨质疏松的病人。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讨胸腰椎椎体所能耐受前路椎体钉的大剪切力、相关螺钉位移值及其与椎体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获取32个单个椎体标本并测量骨密度值,椎体钉置于椎体中心点并穿透对侧皮质固定,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行剪切载荷,再行拔出载荷,对照组只行拔出载荷,记录大剪切力和大轴向拔出力,实验后观察椎体破坏和钉道情况。结果实验组钉道较对照组宽,以螺钉尖为顶点成扇形扩大,螺纹内只有少量骨屑。椎体能承受的大剪切力为(536.63±82.99)N,相对应的螺钉位移为(8.79±1.08)mm。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剪切力、螺钉位移值与椎体骨密度值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是0.958、-0.93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值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轴向拔出力,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椎椎体能承受椎体钉的大剪切力与椎体骨密度呈正相关,相应螺钉位移值与椎体骨密度呈负相关。胸腰椎前路手术行脊柱畸形的矫正力量也是影响骨—螺钉界面固定强度的重要因素。

  •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分析

    作者:陆海健;沈智豪;顾小华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47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植骨,其中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45例获得较好恢复,2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47例患者椎体前缘、椎体后缘(中柱)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其中2例断钉.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植骨,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通过椎板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介绍一种后踝内固定空心螺钉取出方法

    作者:房玉轩;孙喜山;李建明

    空心螺钉是后踝骨折的常用内固定器材,但由于后踝部位深在,骨折愈合后,空心螺钉取出相对困难,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后踝内固定空心螺钉的取出方法.1方法在使用空心螺钉进行后踝骨折内固定时,空心螺钉尖端指向内踝前上方,空心螺钉应完全穿出骨质,骨折愈合后,经内踝前上方做切口,此处软组织薄,只有一层皮肤,显露空心螺钉尖端,经空心螺钉的空心钻入细克氏针一枚,克氏针尖端经后踝部位皮肤穿出,在克氏针穿出部位的皮肤上做切口,长约1 cm,将空心螺丝刀经克氏针引导插入,拧出空心螺钉.

  • 胸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研究与新进展

    作者:齐登彬;张永刚

    自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胸椎内固定手术,因其固定和矫形方面的独特优势,如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胸椎解剖和比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胸椎置钉方法研究和改进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研究的重点,从早期的徒手置钉技术、X线影像辅助技术到现在的术中三维CT实时导航技术,极大提高了胸椎置钉准确率。本文就胸椎解剖特点、置入点选择及置入方法和相关的辅助技术进行综述。

  • CPC提高椎体钉固定强度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刘忠国;刘一;刘昌胜;付长峰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强化骨质疏松椎体钉后穿透单侧椎体皮质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段骨质疏松标本24个,实验组为骨水泥(PMMA)和磷酸钙骨水泥灌注后椎体钉穿透单侧椎体皮质固定;对照组为无骨水泥强化,螺钉穿透双侧椎体皮质固定.应用螺钉拔出实验,记录螺钉大拔出力并观察椎体破坏形态.结果三组拉出力值PMMA组(811.19±188.58 N)、CPC组(541.89±101.44 N)、对照组(374.21±77.66 N)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别增加122%±56%和50%±37%.对照组(8例)螺钉拔出破坏时均为螺钉抽出,在8例PMMA强化椎体中所有椎体均有不同程度骨折.而在8例CPC强化椎体中仅1例发生椎体骨折.结论应用CPC强化骨质疏松椎体钉简化手术步骤、增加手术安全性是可行的.

  •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结果与置钉密度关系研究

    作者:杨长伟;赵云飞;朱晓东;李明

    目的:探讨置钉密度是否影响 Lenk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患者冠状位和矢状位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同一中心手术治疗的31例采用后路全钉选择性融合的 Lenke1型 AIS 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随访结果。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置钉密度与冠状位 Cobb’s 角矫正率及矫正比率的关系,置钉密度与冠状面术后2年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及矢状位角度变化的相关关系。根据置钉密度的高低将患者分为高密度组(>0.7)与低密度组(≤0.7),统计比较两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平均年龄为15.3岁,术前主胸弯角度平均为(48.5±8.5)°,术后2周随访平均矫正至(16.0±6.9)°,冠状位平均矫正率为68%;手术即刻矫正率与植入螺钉密度的相关性为-0.19(P=0.315),矫正比率与植入螺钉密度的相关性为-0.10(P=0.589),冠状位矫正角度丢失与植入螺钉密度的相关性为-0.04(P=0.837);矢状位胸椎后凸术后角度减少与置钉密度相关性0.09(P=0.619)。高、低置钉密度两组平均植入物密度分别为0.85与0.61(P<0.01),其它参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否考虑柔韧性因素,Lenke1型 AIS 胸弯冠状面矫正率与置钉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矢状位胸弯生理曲度的变化与置钉比例无关。冠状面矫正角度2年丢失及矢状位角度变化与置钉密度也无关。

  • 腰椎脊柱侧凸矫正中电钻驱动与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精确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闫煌;刘臻;伍伟飞;朱泽章;邱勇

    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 lumbar pedicle screw,LPS )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 CT 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 LPS 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 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小磊;谭加群;李建赤;吴春辉;徐自强

    目的 探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76例新鲜髌骨骨折的患者,手术采用膝前纵行直切口,复位骨折端,然后选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再用可吸收缝线修复髌前筋膜以及股四头肌扩张部.术后均用石膏托外固定膝关节4~6周,拆除石膏托后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有7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膝关节功能屈伸恢复理想,优良率95.8%.结论 可吸收螺钉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理想,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减少了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风险,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合并关节盂唇前后延伸撕裂的严重SLAP损伤

    作者:黄华扬;郑小飞;张余;李凭跃;张涛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合并关节盂唇上部从前到后的损伤(SLAP)的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09年,结合体格检查、MRI和关节镜诊断为关节盂唇前后沿伸撕裂的SLAP损伤患者12例,关节镜下采用缝线锚钉治疗.其中SLAP-Ⅴ型损伤(Bankart损伤+SLAP Ⅱ型损伤)7例,SLAP-Ⅷ型损伤(SLAP Ⅱ型损伤合并后下方盂唇撕裂)3例以及一种新的SLAP损伤类型2例,即SLAP Ⅲ型损伤+前后盂唇撕裂并脱位.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及终末随访ASES评分为(77.4±3.7)分 vs (94.3±2.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5);Constant-Murley评分为(78.1±4.6)对(93.9±3.7)分(t=28.9,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现再脱位,且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 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肩关节盂唇严重损伤的修复更加有效、微创及简便.

  • 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钟树栅;白波;陈艺;吴梅祥;吴景明

    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AS)、双螺钉(TS)及双股锚钉(DS)三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新鲜冰冻肩关节标本9对,去除皮肤、肌肉、韧带、肩胛骨、锁骨,保留冈上肌、肱骨干20 cm,以薄刀片的往复锯与肱骨轴底部成50°切割,制作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1)AS固定组;(2)TS固定组;(3)DS固定组。每组标本均牵拉冈上肌,模拟肩关节0°外展动作,在材料试验机上分别测量骨折块刚发生屈服、位移3 mm、5 mm三种状态时承受的拉力,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骨折块刚发生屈服、位移3 mm、5 mm时三种固定方式所受拉力均数分别为:(1)AS组:(287.78±20.22) N、(348.67±12.62) N、(374.69±13.68) N;(2)TS组:(146.03±13.73) N、(206.67±23.74) N、(250.42±22.27) N;(3)DS组:(256.26±5.21) N、(337.59±6.18) N、(367.92±9.67) N。三种状态下,TS组拉力值均小于AS组和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S与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效果与锚钉固定相当,两者均明显优于双螺钉固定,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能有效恢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 具有可扩张翼的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曹燕明;何敏辉;张美超;金晶;郑聪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具有可扩张翼的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基于正常成人股骨及动力髋螺钉的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3.0、Freeform、Ansys 14.0软件建立具有可扩张翼的动力髋螺钉和普通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4.0,模拟70 kg正常人缓慢行走单腿站立状态的轴向压缩试验及在股骨近端加载一定扭转力矩的扭转实验,比较两组内固定和股骨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在轴向压缩试验中,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应力分布情况相似,两组股骨模型的总体应力分布较均匀,两组内固定模型在拉力螺钉与侧方钢板套筒连接部位可见应力集中;在扭转试验中,具有可扩张翼的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限元模型可抵抗25 N·m以上、50 N·m以下的扭矩,而普通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限元模型只能抵抗5 N·m以上、10 N·m以下的扭矩.结论 具有可扩张翼的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普通动力髋螺钉更具优势.

  • 峡部植骨修复拉力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

    作者:谭军;贾连顺;徐建伟;周许辉;吕宏;左金良;袁文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的治疗中直接峡部植骨修复拉力螺钉张力带固定手术方法及其价值. 方法共12例,年龄范围12.0~26.0岁,平均18.4岁.术中暴露峡部并清理缺损区的纤维组织,分别切除两侧1.0~2.0 mm骨质,暴露新鲜骨界面,间隙内植入髂骨块,以椎板下缘中线旁开8 mm为进钉点,向头端和外侧各30°倾斜安装长度35.0~45.0 mm,直径3.5 mm钛质拉力螺钉,穿越峡部缺损和植骨块直至穿透椎弓根的外上缘皮质并紧固.峡部缺损表面植入条状植骨条,采用高强度尼龙线在螺钉尾部和横突基底部间形成张力带结构,关闭切口并留置负压引流.手术后石膏腰围固定2个月. 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10±55) min,失血量为17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修复的22个峡部均在术后3个月愈合. 结论峡部植骨修复拉力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青少年下腰椎峡部裂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术式,结合了生物力学和生物学过程,具有创伤小和保留病变节段运动功能的优点.

  •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黄鹏博;王奇才

    目的 分析探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04月-2013年05月在河南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固定方式(试验组),17例患者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方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Cobb角变化、头侧椎体前上缘至尾侧椎体前下缘距离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治疗方式吗,可以有效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矫正后凸畸形,维持骨折部位的矫正效果.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翻修椎弓根螺钉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祥善;鲍朝辉

    目的 评价新方法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翻修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方法 选用10个新鲜的人的腰椎,先用直径6.0mmCD-Ⅱ型螺钉行拔出实验,然后在用新方法对椎体进行处理并注入PM-MA,1h后再行拔出实验.结果 CD-Ⅱ型螺钉的拔出力为(1 270±323),PMMA组的拔出力为(2 380±323).两次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并与传统方法应用PMMA翻修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方法翻修椎弓根螺钉可具有显著的效果,更适用于螺钉松动和拔出的修复固定.

  • 腰椎经皮椎弓根置钉中小关节角与关节突关节破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正宽;陈刚;李方财;钱胜君;陈其昕

    目的 探讨腰椎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小关节角对关节突关节破坏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115例腰椎骨折或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59例;年龄15~77岁,平均(53.71±12.19)岁.测量腰椎节段和椎弓根平面上的小关节角(facet angle,FA),并对术后关节突关节破坏进行诊断及分级.双因素方差分析上腰椎组、下腰椎组及L1~L5节段不同FA对关节突关节破坏率的影响,评价FA与关节突关节破坏和破坏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上腰椎组和下腰椎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476枚,其中L1为144枚,L2为136枚,L3为64枚,L4为72枚,L5为60枚.共145枚(30.46%)存在关节突关节破坏.其中,上腰椎组344枚(72.27%),关节突关节破坏率为28.78% (99/344);下腰椎组132枚(27.73%),关节突关节破坏率为34.85%(46/132),两组关节突关节破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P=0.20).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当FA> 35°时,关节突关节破坏率明显增加(F=20.12,P< 0.001),L1~L5不同腰椎节段对关节突关节破坏率的影响并不显著(F=0.93,P=0.45).FA与关节突关节破坏率之间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r=0.25,P< 0.001).FA与关节突关节的破坏等级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相关性(r=0.27,P<0.001).结论 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下的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存在较高的关节突关节破坏率,椎弓根平面上小关节角大小明显影响关节突关节破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275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