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敏

    目的 探讨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CPC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为(1.2±0.3)h,术中出血量为(48.7±12.5)ml;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和切口皮肤坏死;经过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Maryland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 磷酸钙骨水泥的性能与口腔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肖琳

    目的 分析磷酸钙骨水泥的性能与口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院内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口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进行患者编号研究,将入组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49例,前者采用普通银汞合金材料,后者采用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在口腔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磷酸钙人工骨和自体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潘胜发;孙宇;李迈;王少波;张凤山

    目的:探讨磷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83例颈椎病须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磷酸钙人工骨和自体骨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成功随访6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9.7±7.9个月.JOA评分判定手术疗效,X线片判定融合效果、椎间高度变化和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应用磷酸钙人工骨的患者(32例)术后未见任何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高热及深部感染.应用自体骨的患者(32例)中2例取骨区伤口感染,8例有长期的取骨区疼痛、麻木.JOA评分两组患者的改善率分别为61.2%和58.4%(P<0.001).术后X线片未见人工骨及自体骨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或螺丝钉松动及折断.磷酸钙人工骨组48个节段中47个节段获得椎间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5.6±7.4个月,自体骨组47个节段完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9±1.8个月.结论:磷酸钙人工骨可替代自体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 磷酸钙骨水泥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作者:葛付涛;赵松;牛丰;张新

    目的:评估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31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60~89岁,平均(71.67±4.36)岁;病程0.5~7 d,平均3.2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疼痛和功能进行评定.通过X线对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 ~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1.20、3.22±1.12、1.92±0.83,ODI评分分别为40.00±1.15、17.00±2.12、13.00± 1.42,椎体高度分别为(18.21±3.21)、(23.82±3.10)、(21.85±3.24) mm,后凸畸形角度分别为(18.21±3.21)°、(7.42±3.13)°、(10.01°±3.1 1)°,术后24 h、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的恢复椎体骨折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 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东;尹玉姬;白人骁

    磷酸钙骨水泥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可塑性被作为骨缺损重要的修复材料,其性能的改进研究仍然是生物医学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热点课题.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较传统原位即时混合型磷酸钙骨水泥具有方便临床手术操作、节约手术时间、便于保存等优点,克服了即时混合不均匀、不充分的缺点,并能根据缺损部位形状不同而随意塑形,因而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 磷酸钙骨水泥载药研究

    作者:张海燕;邬伟魁;宋伟;李芳;芦乾;贺娅;杨明

    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载药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整理与分析.研究表明,CPC是一种优良的骨科药物载体,是近年国内外生物医学、材料学和药学领域共同的研究焦点.介绍了CPC载药系统所负载的不同药物,包括抗生素(如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等)和细胞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胶等);讨论了中药(如黄芪多糖、香丹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在骨水泥载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认为中药有望应用于CPC局部给药的临床研究,但目前相关安全性研究较少,有待加强.

  •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钱利海;黄相杰

    近年来,生物活性材料在医学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对骨缺损如何填充和修复一直是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简称CP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缓慢降解、在固化过程中放热量低,CPC适应了临床修复骨缺损的需要.随着对CP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展开,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就目前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体外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陈艺;白波;孙辉;田联房;叶劲

    目的 观察评价一种新型纳米级磷酸钙骨水泥(CPC)生物力学性能,以探讨该种材料能否在体外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PKP)中有效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方法 取6具老年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试骨密度后,游离成30个椎体,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个椎体.以1.5 mm/min的速度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前屈压缩,测得初始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造成压缩性骨折后,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恢复高度,向A、B两组分别注射填充CPC、PMMA,再次进行前屈压缩,测得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结果 初始骨折前,各标本的骨密度、高度、受力面积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椎体标本在初次骨折前极限载荷分别为(1.70±0.12)kN、(1.78±0.15)kN;抗压强度分别为(10.74±0.92)MPa、(11.35±0.78)MPa;刚度分别为(944.96±62.3)N/mm、(957.02±39.7)N/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后极限载荷分别为(3.02±0.19)kN、(3.97±0.32)kN;抗压强度分别为(12.47±1.87)MPa、(16.74±0.72)MPa;刚度分别为(1002.96±20.7)N/mm、(1256.31±33.5)N/mm.A组成形后极限载荷、抗压强度与骨折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刚度无明显增高(P>0.05);B组成形后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与骨折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椎体成形后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主研发的CPC可以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椎体的抗压缩破坏能力,且不会明显增强椎体刚度,可望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中用作PMMA的替代品.

  • 妥布霉素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作者:黄粤;刘昌胜;邵慧芳;刘壮峻

    本文研究了载有妥布霉素的磷酸钙骨水泥体系的应用性能,包括体系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及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药物的引入并未影响材料水化产物的组成.随着药物含量的提高,凝结时间延长,抗压强度下降,这是由于药物的存在导致了骨水泥颗粒间的反凝聚.但材料在模拟体液中静置一周后,强度比缓释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趋于36MPa,同时呈经沉淀-溶解-再水化过程形成的针状水化产物生成.这些结果将对该体系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 复合同种异体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张志鹏;闫冰;闫景龙

    目的观察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双侧桡骨中段12 mm骨缺损模型,40只兔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植入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C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A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新生骨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力学测定均优于B组,C组无骨愈合迹象.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佳.

  •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志鹏;闫冰;闫景龙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为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为对照组和不植入任何物质的为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比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组织学观察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生成的骨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生物力学测定证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加优异.

  • 磷酸钙骨水泥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郑治;王剑龙;赵自平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叫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是80年代中期由Brown和Chow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自固化型人工骨替代材料[1].它是由固相的磷酸四钙(TTCP)、磷酸三钙(TCP)、二水磷酸氢钙(DCPD)、无水磷酸氢钙(DCPA)及磷酸二氢钙(MCPM)等磷酸钙盐之中的至少两种在液相(稀酸、蒸馏水、血清、血液等)中发生水化凝固反应,并且能在人体环境和温度下自行固化并准确塑型终转化为与人体骨组织无机成分相近的羟基磷灰石(HAP).其固相中还可以加入氟化物、硫酸钙等以改变其物理性能.

  • 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叶向阳;甄平;汤立新;赵玉果;王华磊;程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PCs)联合常规方法与单纯常规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报道采用CPCs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组:CPCs局部注射+骨折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行骨折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患侧手部握力;次要观察指标:骨折复位失败率、术后感染率.结果 纳入4个研究,均为RCT,共491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早期可以加快患者手部握力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组间握力差异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甚至趋于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复位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组未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结论 常规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端注射CPCs可以明显加快患者手部握力恢复,但并不能提高骨折复位成功率,但也不会增加骨折部位感染概率.

  • 内固定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衡立松;朱养均;张军;张堃;段虹昊

    目的 评估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5-07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术中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确定骨缺损位置及范围,调配磷酸钙骨水泥为可注射状态,注射至骨缺损处,等待10~15 min,在磷酸钙骨水泥完全凝固前给予压实.后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于干骺端.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5~14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6.6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及血管损伤.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并肩关节外展<90°.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59~100分,平均87.3分.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Hardegger评价标准评定:优20例,良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1%.结论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代宇;何慕舜;叶俊强;史玉朋;林绵辉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CPC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平均年龄68岁.所有病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注射CPC治疗.结果 23例平均随访12个月,以Sait0及Shibata为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后随访的平均分值<2.6分,结果为优.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结合CPC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磷酸钙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福恒;陈德喜;郎继孝;邢志军;刘桂东;张洛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应用2种不同充填材料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PVP治疗OVCF 78例,分为充填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A组)42例,充填材料为新型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组(B组)36例.比较A、B组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结果 术后A、B组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A组对疼痛改善程度要优于B组(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A、B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PMMA与CPC均能够有效缓解OVCF引起的疼痛,但使用PMMA组近期止痛效果略优于CPC组.

  • 可吸收螺钉配合骨水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崔新刚;高元国;秦德安;刘峰

    自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BIOFIX)配合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3例,取得满意疗效.

  •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辉;倪才方

    磷酸钙骨水泥(CPC或CPB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1].它是一类以各种磷酸盐为主要成份,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自固化能力及降解活性、成骨活性的无机材料.它还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可任意塑型,固化过程等温性等特点,是目前唯一既能自行固化又能产生骨传导效果的骨修复材料.1991年CPC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同意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CP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展开,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对其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量对椎体机械性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云虎;刘亚;邵连芹;朱兵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不同用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强度和硬度的影响,明确恢复椎体强度及硬度所需的小骨水泥用量.方法取5具老年女性(65~73岁)48个脊椎标本(T6~L3),分解后压缩并测量其强度和硬度,将3、5、7 ml PMMA和CPC注入压缩后的椎体,再测其强度和硬度,并与原来的强度和硬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椎体注入骨水泥后强度都得到恢复,注入5 ml、7 ml骨水泥后强度明显增加;注入PMMA后硬度都得到恢复,而注入CPC 5 ml、7 ml才能恢复椎体硬度.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注入骨水泥可有效恢复椎体的强度和硬度,此结果可有利于指导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 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磊;闫景龙;胡春杰

    目的 探讨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s,CPPF)、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72只,双侧桡骨制成1.5 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植入.A组:CPPF/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B组: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C组:单纯微小颗粒骨;D组:CPPF/CPC复合材料;E组:单纯CPC;F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在2、4、8、12周各时相点,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照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力学测试.结果 A组在12周可使骨缺损修复,在骨缺损修复各时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好于其他各组.结论 CPPF/CPC/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297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