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腓骨延长及下胫腓联合融合术在外踝功能不全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作者:任宗凯;张同华

    目的 观察腓骨延长及下胫腓联合融合术在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32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外踝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腓骨延长及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有28 例获得随访,采用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28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前踝关节AOFAS评分17-90分,平均80.5分;优 8例,良13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76%.术后对18例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针并配合我院自配中草药外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有植骨病例均融合.有一例皮肤切口外渗一年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

  •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作者:任磊;沈生军;崔乃荣

    目的 评价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90例,A组患者术后切口皮下注射罗哌卡因10 mL,术后连续3 d肌注帕瑞昔布钠40 mg/d,并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而B组中的患者术后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在手术后6、12、24、48 h分别各组的不良反应、不同状态下的VAS分值以及镇痛泵追加次数.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各时段的平卧静止VAS分值分别为(3.3±1.2)分、(3.6±1.3)分、(4.0±0.6)分和(2.8±0.6)分,均低于对照组其VAS分值为(4.8±0.6)分、(5.2±1.6)分、(5.6±0.9)分和(4.9±0.6)分,主动活动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4±1.8)分、(6.6±1.6)分、(6.1±2.3)分和(4.8±0.4)分,低于对照组的(7.8±0.3)分、(8.6±2.9)分、(8.2±1.9)分和(5.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泵追加次数均少于B组(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应用安全有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磷酸钙人工骨和自体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潘胜发;孙宇;李迈;王少波;张凤山

    目的:探讨磷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83例颈椎病须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磷酸钙人工骨和自体骨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成功随访6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9.7±7.9个月.JOA评分判定手术疗效,X线片判定融合效果、椎间高度变化和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应用磷酸钙人工骨的患者(32例)术后未见任何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高热及深部感染.应用自体骨的患者(32例)中2例取骨区伤口感染,8例有长期的取骨区疼痛、麻木.JOA评分两组患者的改善率分别为61.2%和58.4%(P<0.001).术后X线片未见人工骨及自体骨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或螺丝钉松动及折断.磷酸钙人工骨组48个节段中47个节段获得椎间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5.6±7.4个月,自体骨组47个节段完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9±1.8个月.结论:磷酸钙人工骨可替代自体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 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解冰;田竞;刘欣伟;周大鹏;项良碧

    目的:探讨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年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副舟骨融合手术治疗35例(38足)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患者,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44岁,平均(32.4±7.3)岁;病程3~10个月.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影像学数据,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对足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除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全部获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53.5±14.7)个月.32例(35足)患者达到影像学愈合,术后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3.7±2.3)周.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x2=12.14,P<0.01).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9.4±3.5)°vs (8.3±2.7)°,t=0.736,P>0.05],跟骨倾斜角[(17.7±2.2)°vs(18.9±3.4)°,t=0.794,P>0.05],距舟覆盖角[(14.3±3.4)°vs (12.5±4.6)°,t=0.947,P>0.05]及第1跖楔关节高度[(14.8±3.1)mmvs (15.9±2.8) mm,t=0.81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45.6±5.3 vs 82.5±7.4,t=3.21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当副舟骨骨块较大,不伴有僵硬性扁平足时,副舟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手术疗效确实.

  • 寰枢椎不稳定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常保国;徐朝建;宋洁富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定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33岁.寰椎前弓骨折伴横韧带断裂5例,齿状突骨折7例,Hangman骨折6例,枕、寰枢椎发育异常10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18例有高位颈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及体征.手术方法:单纯改良Magerl术7例,齿状突中空螺钉内固定6例,前路C2,3间盘切除、植骨Zephir钛板内固定4例,经皮C2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2例,前路经口咽松解复位加改良Magerl术4例、加后路寰枢侧块钉板固定3例,经枢椎椎弓根的枕颈融合术3例.结果:平均随访17.2个月(11~38 个月),29例均达解剖复位,均获骨性融合或愈合.对其中18例术前有脊髓损害患者采用Odom标准评估疗效:优9例,良7例,可2例.本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和切口感染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准确判断造成寰枢椎不稳定的因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动态固定位置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红芳;鲁世保;康霓;刘志成

    目的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是一种临床上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器械,在置入时其U形底部与硬脊膜之间的距离是手术的关键,Coflex置入不同深度后对手术节段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体外实验评估Coflex的U形底部与硬脊膜的距离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新鲜尸体腰椎(L1-L5)标本6具.每个标本按照实验过程分为6组模型:完整组(A组)、失稳组(B组)、10 mm安装组(C组)、5 mm安装组(D组)、0 mm安装组(E组)、融合组(F组).对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测试,通过观察手术节段的运动角度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来分析其稳定性.结果 各实验组手术节段运动角度与完整组的相似性为E组>D组>C组>B组>F组;ROM的计算结果显示,E组的ROM值比其他组相对较小,刚度较大.结论 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方向运动时,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位置距脊柱较近时,术后手术节段性能更加接近正常腰椎.

  • 峡部裂性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选择及临床评价

    作者:朱晨;张文志;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黄炎;夏睿;徐玮

    目的:通过对120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病情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术式.A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融合加峡部植骨融合术57例,Ⅰ度33例,Ⅱ度14例,Ⅲ度10例;B组,退行性腰椎滑脱,行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63例,Ⅰ度45例,Ⅱ度18例,均合并腰椎管狭窄,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3%;B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0%.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峡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2例临床探讨

    作者:王继荣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娄底市中医医院104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2例行后路进入术式治疗,对照组52例行前路进入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32±0.29)h、(8.24±0.5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2.59) d、(18.71±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15%,对照组为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明显优于前路进入固定治疗。

  • 颈椎单节段融合术后相邻各节段运动补偿的规律研究

    作者:张睿;周文钰;顾洪生;刘伟强;白波;王大平

    目的 了解颈椎单节段融合术后上、下相邻及非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规律.方法 通过三维运动采集系统,捕捉到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单节段融合术前后C2~T1各节段的运动角度数据.结果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分析得出颈椎单节段融合术后各节段的运动变化规律,发现融合术后其他各节段运动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下相邻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单节段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代偿性运动幅度增加是导致其退变的重要原因.

  • 联合用药镇痛镇静方法用于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的研究

    作者:杨军;周友龙;孙飞;彭栋梁;李倩;张晓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1].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射频热凝穿刺针距离神经根较近,易对神经根产生较强刺激,注射臭氧时又会引起盘内压增高;二者均能引起患者剧烈疼痛,时常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应激反应,影响手术进程和患者安全.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清醒镇静镇痛方法对患者的影响,为此类手术探索适宜的镇静镇痛方法.

  • 1例经口腔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儿的整体护理

    作者:马殿群

    对于颈椎脱位患儿的治疗,多选用颈前入路或颈后入路行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而采用经口腔行齿状突切除、椎骨前方减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则鲜见报道.我院于2000年10月收治1例该病患儿,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

    作者:陈鸿;赵道洪;张俊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的微创技术特点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行踝关节融合术32例.结果 29例获得随访3~37个月,术后3个月螺旋CT均显示连续骨小梁通过融和界面,半年以上随访检查关节全部融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不仅创伤小,且并发症极少,融合率高,康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 经皮空心螺钉在跟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才;李书奎;刘广飞;王璐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跟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5例需行跟距关节融合术患者进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经6~29个月随访,15例(17足)跟距关节均得到骨性融合,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护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足踝部功能按AOFAS功能评分,平均85.5分,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跟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较小,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外科策略

    作者:陈亮元;曹奇;杨铁军;唐国军;陈小明;廖雄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例16例.结果 16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47±1.33)分改善至术后(2.76±0.98)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9.079±1.77)分改善至术后(1.059±0.28)分.结论 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而复发后进行再次手术治疗,需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改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

    作者:陈建华;王盛海;杨波;李维;张亚林;旦明清

    目的 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 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 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作者:刘晓岚;罗为民;周志宏;刘社庭;熊波;周江南

    目的探讨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10例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病例均实施改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1例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一例单侧关节突螺钉未经过关节间隙,未出现不良并发症;4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出现良好脊髓功能改善,术后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改良Magerl联合Gallie手术能起到良好的三点内固定效果,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损伤的恢复;只要手术操作正确、规范,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相当小.

  • 一种新型枕颈内固定技术在创伤性枕颈区失稳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岚;胡文军;谭震;彭振宇;童杰;周若舟;熊波

    目的 初步评价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创伤性枕颈区失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5例枕寰枢骨折脱位采用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实施枕颈融合.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脊髓及颅脑、椎动脉损伤,平均手术时间128 min,术中平均失血360 ml;随访6~24个月,全部达到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2例颅神经损伤3个月后均恢复了发声和吞咽功能;6个月后所有患者恢复工作.结论 应用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实施枕颈融合能够提供坚强的即刻稳定,是治疗创伤性枕颈区失稳安全有效的方法.

  • 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高海;钟斌;余雨;赵波;周永发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10月~2006年3月,笔者收治45例退变性脊柱侧弯,将病人随机分成2组.第1组行针对有神经、脊髓压迫症状的狭窄部位进行减压、植骨、原位固定;第2组通过充分减压,运用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的方法,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22个月.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5个月.术后Cobb角0°~29°.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充分减压,大限度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失状面的平衡,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27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扬;李锋;李振宇;闫洪印;颜滨;高明勇;周文玉

    目的 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本组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证实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15分以上,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有手术创伤小、无供区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 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及两种融合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鹏;叶君健;林建华;许卫红;张文明;朱夏

    笔者自1999年4月~2004年10月,利用RF脊柱系统进行手术复位、充分减压、内固定及采用不同植骨融合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现将获1年以上随访的47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9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