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肠胃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海旺;仇裕丰

    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对34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腹胀痛发生率为44.1%,对照组腹胀痛发生率为94.6%,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损伤后至第1次排便时间间隔,两组相比差异亦具极显著性.提示:针刺方法能有效预防或改善肠胃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

  •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误诊分析

    作者:戴春鸿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占整个胸腰段骨折的64%~81%[1].其损伤机制是轴向高能量冲击导致椎体向四周爆裂,碎骨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而引起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临床上爆裂性骨折易与压缩性骨折相混淆,导致诊断错误而耽误治疗.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胸腰段骨折90例,其中爆裂性骨折63例.本文对此误诊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分析

    作者:陆海健;沈智豪;顾小华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47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植骨,其中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45例获得较好恢复,2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47例患者椎体前缘、椎体后缘(中柱)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其中2例断钉.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植骨,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通过椎板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英英;于共荣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1例接受手术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结果 21例患者术后随访6~9个月,患者均能恢复简单的日常生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完善细致的护理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19例腹胀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文霞

    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是脊柱损伤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常精神紧张、烦躁.诉腹痛,恶心,进食困难,严重影响到骨折的治疗及恢复.我科对2010-08-2011-12收治的19例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腹胀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患者腹胀明显减轻,现总结如下.

  • 术中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

    目的观察术中脊髓造影对判定硬膜前方减压彻底与否的实用价值.方法 17例患者后路AF复位固定后,经切口下位椎板间隙穿刺将Omnipaque 10 ml注入蛛网膜下腔,当即透视,观察硬膜囊前方致压物向后突出程度(与椎管前后径比较).对其中经间接减压后,后突仍>1/3以上者施行后路的侧前方减压.结果 17例患者造影结果均与术中探查、术后CT复查结果相符合.其中16例神经功能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中脊髓造影可为术者提供判定椎管前方减压彻底与否的可靠标准.

  •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快速复位分期康复效果评价

    作者:王萧枫;张鸿振

    目的评价分析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快速复位、分期康复法.方法对9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3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采用快速复位、被动锻炼、对症治疗,中期严格督促腰背肌功能锻炼,后期继续康复锻炼,并根据3期特点辅以垫枕、中药调理为治疗组;27例采用单纯垫枕复位加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98.4%,对照组总优良率82.2%.结论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要争取早期充分快速复位,强调腰背肌功能锻炼,规范化分期康复.

  • 胸腰椎损伤患者应用AF椎弓根钉系统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

    作者:温曙荣;闵闽;周初松;刘健

    目的:观察应用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恢复伤椎高度纠正成角畸形的效应.方法:选取1997-07/2004-06南海市罗村人民医院骨科、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医院外科、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骨科收治的外伤性胸腰段椎骨骨折患者117例.患者麻醉后常规植入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如无神经损伤直接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路植骨融合术.若有神经损伤,则先行椎板开窗探查,若骨折块已复位,同上行后路植骨融合.骨折块未复位或复位不理想,则需进一步减压;若经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后仍有明显压迫,则需通过咬除一侧椎弓根行骨折脊椎次环状减压术.对减压后缺损较大者,同时行椎间融合加椎体内植骨,对骨折脱位者从后路经椎管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测量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17例,全部完成1年随访而进入结果分析.与术前比较,全部患者的椎高百分比于术后即刻、术后1年均明显提高[(58.32±7.82),(96.14±9.46),(92.65±10.48)%,P均<0.01],Cobb角均明显降低[(15.58±5.68),(4.26±2.85),(5.47±2.24)°,P均<0.01]. 结论: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力强,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的高度并纠正成角畸形,提示在良好复位基础上的坚强固定与确实有效的植骨融合是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所在.

  • 改进的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叶劲;余楠生;白波;莫茅;陈伟明;钟志联;沈明;邓永高

    目的:评估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1例新鲜胸腰段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用X线及CT检查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全部病例X射线片提示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及器械失败,获得骨性愈合.受伤后的后凸Cobb角平均为18°(6°~22°),手术后复位为3°(0°~5°),取出内固定后为3.5°(0°~6°).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大部分患者重返工作.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为25例,满意为5例,不满意1例.结论:改进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近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的损伤二者有无相关性

    作者:白剑强;夏群;杜利清;霍洪军;张继东;苗军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CT断层扫描测得的椎管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2/2004-10天津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8例,均为T11,T12,L1,L2 4个节段中任-椎体的爆裂骨折.患者入院后进行①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法,分5级,A(5分)为完全损伤,B(4分)为仅有感觉,C(3分)为运动存在但无功用,D(2分)为有功用的运动,E(1分)为正常.②CT断层扫描的测量:测量骨折脊椎相邻上下位各一脊椎的椎管面积,取其均数作为受伤椎体正常椎管面积,选定自上而下出现椎弓根影的扫描层,椎管面积测量用透明的面积测算纸计数小方格(2 mm×2 mm)累积计算,取椎管面积缩小百分率记录.以测量的受伤椎管的有效面积与正常椎管面积的比率来反映椎管的狭窄度.将受伤椎体CT断层扫描椎管占位面积的百分比和脊髓功能的Frankle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Frankle评分和受伤椎体的CT断层扫描测量结果均纳入分析.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脊髓功能Frankle评分结果:L11,T12,L1,L2分别为1.95±1.24,3.14±1.46,1.82±1.19,1.90±1.20.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受伤椎体CT断层扫描椎管占位面积的百分比:T11,T12,L1,L2分别为(42.78±21.13)%,(48.24±24.96)%,(30.88±26.42)%,(44.00±26.71)%.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脊髓功能Frankle评分和受伤椎体CT断层扫描椎管占位面积百分比的相关分析: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块占位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以T12高(r=0.87),L2低(r=0.59).结论:①椎管内骨性占位形成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总体上存在相关性,在T12水平相关程度高,在L2水平相关程度低.②相同程度椎管狭窄致脊髓神经损伤危险性L11和T12水平较L1和L2水平大,说明椎管受压越严重,骨折部位越高,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王国旗

    目的 研究经伤椎单侧置钉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行椎体后外侧短节段椎弓根钉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38例,行经伤椎单侧置钉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明显增加,Cobb角、上位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下降,但对照组改善程度低于研究组,且术后对照组患者VAS、ODI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陈正形;吴琼华;徐国红;顾晓民;李杭;凌志恒

    目的:评估AF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术前按Frankel分级评定损伤程度。根据经验选定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行AF内固定。术后以上述分级方法再次对40例患者进行评定,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术前Frankel分级B~D级者均获1~2级的进步。全部病例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或断钉。X线随访示36例患者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有3例术后6个月后发生钉周脓肿形成。4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T随访示椎管容积均恢复至正常的80%以上。结论:AF内固定有多重的矫正力,能间接复位受伤脊柱,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AF系统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等优点。作者提出的进钉点操作容易、安全性高。

  • 胸腰椎爆裂骨折AF后路内固定手术配合

    作者:汪忠文

    脊柱内固定器(AF)治疗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方法之一.AF具有短节段三维固定,固定强度可独立完成的优点.固定精确、稳定,可提高复位效果,重建生理弯曲,防止脊柱慢性失稳导致的脊髓受压,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1].我院2005年1月~2007年4月采用AF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1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后椎体内空隙高度的CT影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克淼;李晶

    [目的]通过测量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内因骨质缺遗留的空隙大小在CT影像上的变化,探讨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程度与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对骨折椎体内空隙大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40例患者均采用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术前和术后均行胸腰椎CT扫描,选取正中矢状位或旁正中矢状位CT片用来测量出手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小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Pre-VBH)、手术复位后骨折椎体恢复的大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Po-VBH)以及骨折复位后椎体内垂直方向上空隙的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GH).分析GH与Pre-VBH、Po-VBH的关系.同时对15例椎体骨折不愈合而导致的内固定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因为复位后椎体内空隙过大导致骨折不愈合的椎体压缩百分比的临界值.[结果]手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小高度(Pre VBH)为20.8%~60%,平均为48.2%;手术后骨折椎体恢复的大高度(Po-VBH)为71.5%~127.3%,平均为93.3%;Po-VBH与Pre-VBH的差值为21.4%~79.1%,平均为45.7%;手术后骨折椎体内实测的空隙高度(GH)为19.3%~76.7%,平均为45.3%.经统计学分析Po-VBH与Pre-VBH的差值数值与GH数值无显著性差异.15例骨折不愈合导致内固定失败病例测算出的骨折椎体复位后椎体内GH为44.5%~67.5%.[结论]伴随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骨折椎体内在垂直方向会出现骨缺损空隙,空隙高度的实测数值近似于“术后骨折椎体恢复的大高度减去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小高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GH≌“Po VBH”-“Pre-VBH”.如果复位后椎体内空隙的百分比大于骨折椎体复位后高度的44.5%,很可能会导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不愈合.

  • 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波;邱晓文;李萌;王栋;秦杰;张峰

    [目的] 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技术诊治的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s 角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为1.1(0.75~1.5)h;出血量20~100 (40.5±10)mL;术后随访时间10~36(19.8±5.6)个月.术后4周、术后1年与术前1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治疗4周、治疗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明显高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1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3例(8.1%),均系椎弓根螺钉置入不正确穿破外壁,无硬脊膜破裂及血管损伤患者.随访无明显后凸畸形和高度丢失,骨折全部获得愈合.12个月随访时发现2例患者共3枚螺帽松动;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5.4%),其中l例见于术后6个月,1例见于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椎弓根螺钉退出1例(2.7%).[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可大程度地减少对病椎稳定性的破坏,既能到达稳定脊柱的目的,又可减小术中创伤.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其将会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广泛应用.

  • 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仕林;倪诚;杜亮;李国庆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 =36)和对照组(n =31),对照组行短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长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8.7±33.9)min,明显长于(113.6±24.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86.4±122.9)mL,明显多于对照组(183.7±57.8)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度、椎体前缘压缩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节段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有效预防远期矫正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后入路两种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马木提江?买买提;潘如克?吾斯曼

    【目的】比较经前路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经前、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的17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采用钛网内固定80例,B组: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并采用钛网内固定90例,采用ASIA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分级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评级和椎体前缘高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术后B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组,且VAS 评分则明显低于A组;术后1年复查,B组Cobb角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能有效减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痛苦,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小,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金平;谢文伟;李再学

    【目的】观察胸腰段单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单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后路腰椎椎板切除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前Frankel分级:A级3全,B级7例,C组11例,D级9例。分析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相关的因素。【结果】30例患者均随访24个月,均无继发性脊髓损伤发生。治疗后Frankel分级A级3例(100.%),B级1例(33.%),C级3例(100.%),D级10例(33.3%),E级13例(4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患者年龄、是否压疮、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下肢血栓及呼吸道感染为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P <00.5)。【结论】患者年龄、是否压疮、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下肢血栓及呼吸道感染为胸腰段单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

  •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普光民;苏联春;杨正才;高祥;邱晓波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不稳定上胸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节段为T3~T8,均为高能量损伤。所有患者实施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处理,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手术前后患者的①基本情况;②影像学评价(包括椎弓根螺钉位置、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度);③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 );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4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78±6.25)个月。术后48 h及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均较术前降低( P <0.01),但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则均较术后48 h有所增加( P <0.05)。术后48 h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无明显变化。随访时,50.0%病例的脊髓损伤ASIA分级得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在随访时得到显著提高( P <0.05) ,平均提高(22.11±9.64)分。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 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作者:何志勇;汤敬武;杨立军;曾驰;杨普

    [目的]探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均行AF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手术,术后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术后X线拍片复查,骨折椎体前缘高完全恢复,椎体后缘骨块复位,随诊6~26个月,X线拍片、CT扫描显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