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角"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勇;吴思平

    临床实践证明,针刺"甲角"穴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有明显改善作用,一般均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治疗147例,显效57例,好转76例,有效7例,无效7例.取"甲角"穴治疗,可贯通阴阳,调和阴阳经之经气,从而达舒筋活络之功效.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电针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佩浩;顾国山;许乐宜;沈知彼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电针组42例,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电针治疗,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30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电针治疗.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电针组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早期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 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偏瘫麻木症疗效观察

    作者:刘华;刘仲杰;施土生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对中风偏瘫麻木症的疗效,寻找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中风偏瘫症患者9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华佗夹脊穴配合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刺络放血,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四肢穴常规针刺方法,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与对照组的77.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法是治疗中风后偏瘫麻木的有效方法.

  • 影响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莉;沐榕;李菁

    目的:寻找影响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方法:3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选择10个可能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影响的因素,对48例治疗后肢体功能未改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与性别、病变部位无关,与年龄、病程、中风类型、言语障碍、心理障碍、合并疾病有关(P<0.05),与病灶特点、认知障碍关系大(P<0.01).结论:在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时,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

  • 针灸防治中风后偏瘫肩痛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邓柏颖;李扬帆;周恩华;粟胜勇

    目的: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单纯针灸组(A组)、针灸加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B组)和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C组)各30例.A组针灸用穴以阴经为主;B组在针灸基础上(用穴同A组),配合内科常规中西药治疗;C组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同B组.在对其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时,对3组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肢体疼痛缓解程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3.3%,均明显高于C组的46.7%(P<0.01);而A、B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单纯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脑梗死手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作者:范刚启;蔚志刚;王辉;吴旭

    目的:优选脑梗死手功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方法:以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以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积分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脑硬死针刺疗效的4因素3水平搭配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在脑梗死病程3天内,采用头穴加阴阳经体穴交替的针刺方法,可以获得相对佳的手功能Fugl-Meyer积分效应.结论:对于所考察的因素和水平来说,前述方案即为脑梗死手功能障碍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 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作者:米建平;张洪来;樊莉;蒙昌荣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与常规针刺组(头针+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上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针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 不同针刺方案对偏瘫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雷龙鸣;庞军;陈家兴;彭德辉;王泽涛

    目的:观察两种针刺方案对中风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2次分别针刺健患侧腧穴,对照组每日1次针刺患侧腧穴.以简式的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分级达Ⅳ级以上为6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良好率为74.3%;对照组分别为31.4%和42.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方案相比,每日2次健患侧腧穴交替应用的针刺方案更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MRI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艳慧;江钢辉;潘文宇;陈秀芳;黄勇;林丛;李健萍

    61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MRI定位围针组31例,头针组30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RI定位围针组优于头针组.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照分析提示,经治疗后87.5%的病灶缩小,部分病灶完全吸收消失.

  • 三步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晓刚;张丽;王国华

    目的:探讨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三步针法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5%,与对照组的3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华;包飞;王道海;张云祥;王凤琴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作者:海英;于潇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 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炜;王丽平

    目的:探讨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佳针刺组穴配方.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腹针组及体针组各30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腹针组患者痉挛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体针组患者痉挛也有改善,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腹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作者:尚艳杰;马程程;蔡玉颖;王东升;孔令丽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各40例.针康组取肩髃、肩前、肩髎等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以康复训练;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针刺组的67.5%和康复组的65.0%(P<0.01);针刺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汉梁

    目的: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神经反射弧的原理,结合康复学的有关评定措施,分不同阶段、不同屈肌伸肌取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良好.

  • 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

    作者:谭朝坚;李金香;刘智;娄必丹

    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佳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西药组各40例.刺络组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西药组采用口服利尿药,分别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刺络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肢体瘫软、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

    作者:王晓燕;李静茁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2例和对照组64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及对患者血浆ET-1、NO的影响

    作者:赵艳玲;赵京伟;王华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44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根据患者处于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后遗症期选取不同的穴位,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取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临床综合疗效、促进康复进程及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结论: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浆ET-1、升高N0水平,为治疗中风病偏瘫的有效疗法.

  • 药氧针刺法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康国喜;苏庄员;许萍

    将150例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药氧针刺组、针氧组、针刺组3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药氧针刺组总有效率98%,针氧组84%,针刺组66%.疗效对比,以药氧针刺组高,针氧组次之,针刺组低,3组相互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 温针治疗偏瘫性肩痛疗效观察

    作者:俞国桥

    方法:采用温针治疗本病,并设电针治疗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治疗组有效率为92.8%,电针对照组有效率为77.O%,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