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极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疗效分析

    作者:罗仁瀚;陈秀玲

    方法:采用"三元牌"磁极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总有效率达90.79%,并与普通毫针治疗对照组131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即用磁极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用普通毫针对照组的疗效.

  • 头穴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活血与致瘀正相干效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胜修

    目的:研究头穴为主及体穴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活血和致瘀的正相干效应.方法:以头穴为主和体穴分别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6项、D-Dimer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4项、D-Dimer的变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头穴为主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同时有活血和致瘀的作用,两者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起正相干效应.

  • 隔姜隔盐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刘慧林;王麟鹏

    目的:探讨隔姜隔盐灸法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神阙隔姜隔盐灸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实际完成试验75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隔姜隔盐灸法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于预防泌尿系感染,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隔姜隔盐灸法是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 腹部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

    作者:王东升;王顺;孔令丽;王威岩;崔晓梅

    目的:比较腹部电针和西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中风后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电针组用电针刺激大横、腹结、天枢、水道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药物组口服西沙必利10 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2.5%(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电针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5).结论:腹部电针对于促进中风后便秘患者的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 针灸防治中风后偏瘫肩痛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邓柏颖;李扬帆;周恩华;粟胜勇

    目的: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单纯针灸组(A组)、针灸加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B组)和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C组)各30例.A组针灸用穴以阴经为主;B组在针灸基础上(用穴同A组),配合内科常规中西药治疗;C组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同B组.在对其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时,对3组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肢体疼痛缓解程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3.3%,均明显高于C组的46.7%(P<0.01);而A、B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单纯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针刺"下极泉"穴对中风后手指肌力的疗效观察

    作者:户玫琳;张克旭;张润萍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恢复的佳方法.方法:将123例手指肌力为零级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针刺曲池、手三里、外关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取"下极泉"穴.治疗10次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4.6%,对照组为40.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极泉"穴对手指肌力的引出有较好的疗效.

  • 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作者:米建平;张洪来;樊莉;蒙昌荣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与常规针刺组(头针+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上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针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王寅;赵志付;伍昱;赵阳;李以松;张维;赵宏;杨涛;刘元石;彭唯娜;张翠彦;刘晓清;刘军

    目的: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三才"配穴、联合针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安定类药物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及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总有效率为79.4%,其失眠症的总有效率达97.0%;药物对照组仅为40.0%与73.3%,两组间差异存在着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1).结论:"三才"配穴、联合针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作者:张雅丽;李倜;蔡玉颖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佳方法.方法:随机将9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为透穴刺法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足部穴位透刺和常规下肢穴位针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透穴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恢复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透穴针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显著.

  • 不同针刺取穴方法结合系统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王寅;杨涛;郭玉峰;刘元石;郭宝娟;邢文台;孙书臣;赵宏;刘军;叶永铭;黄漫

    方法:将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52例,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结果:①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0分左右.②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亦较明显(P<0.01).结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针灸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 三步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晓刚;张丽;王国华

    目的:探讨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三步针法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5%,与对照组的3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作者:申鹏飞;孔莉;石学敏

    目的:探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2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口服西药对照组(76例)和醒脑开窍针法针刺组(18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血浆中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为指标探讨治疗机制.结果: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血液中相关单胺类递质含量提高,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以通过改善疾病相关因素来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 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薛立文;李群;孙敬青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作者:尚艳杰;马程程;蔡玉颖;王东升;孔令丽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各40例.针康组取肩髃、肩前、肩髎等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以康复训练;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针刺组的67.5%和康复组的65.0%(P<0.01);针刺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 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

    作者:谭朝坚;李金香;刘智;娄必丹

    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佳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西药组各40例.刺络组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西药组采用口服利尿药,分别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刺络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肢体瘫软、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张自茂;冯崇廉;皮周凯;范小艳;陈惠琼;张洁

    目的:观察根据康复医学理论选穴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患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及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等穴;电刺激组采用痉挛肌电刺激.2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抗痉挛康复运动训练,疗程为3周.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1),其中针刺组MBI改善优于电刺激组(P<0.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电刺激组为86.7%,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适宜的针刺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有效方法,对上肢轻、中度痉挛疗效较显著.

  • 推针手法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疗效观察

    作者:王东升;王顺;尚艳杰;崔晓梅

    目的:比较推针手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取合谷、后溪、外关.推针手法组42例,针刺得气后施以推针手法,带力向下插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重插轻提,留针30分钟;常规针刺组38例,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和掌指关节活动度为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30天、6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推针手法组的总有效率81.0%,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57 9%(P<0.05);推针手法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和掌指关节活动度变化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推针手法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后中重度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卞金玲;张春红;李金波;张艳;丁淑强;贺军;石学敏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中重度吞咽障碍住院患者68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6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与该疗法强调整体治疗、调神导气及严格的手法量学有关.

  •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作者:赵大贵;穆敬平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作者:董建萍;孙伟义;王顺;武志全;刘飞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分别对3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电针透穴组有效率为86.84%,明显优于非透穴组的63.89%和西药组的67.65%(P%0.01,P<0.05).电针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中5-HT含量,与非透穴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血浆中5-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