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碧霄;孙瑜;丛爱明;姚军

    目的: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针刺组治愈率30.25%,显效率36.42%,好转率27.78%,总有效率94.4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 针刺治疗中风舌本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

    作者:

    对影响针刺效应的针刺手法、方向及深度、针刺刺激剂量、有效刺激量的维持时间进行了临床研究;利用上消化道造影对病人吞钡全过程进行针刺治疗前后的X线摄片和录像的静动态观察;观察咽缩肌、会厌肌等神经功能紊乱修复的客观变化.基本恢复:吞咽功能为44.4%,咯痰功能为41.7%,饮水功能为36.1%;有效率:吞咽功能为97.2%,咯痰功能为75.0%,饮水功能为97.2%.

  • "甲角"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勇;吴思平

    临床实践证明,针刺"甲角"穴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有明显改善作用,一般均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治疗147例,显效57例,好转76例,有效7例,无效7例.取"甲角"穴治疗,可贯通阴阳,调和阴阳经之经气,从而达舒筋活络之功效.

  • 电针头穴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立安;牟姗;贺鑫;李淑芝

    将60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进行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照组30例,进行语言训练治疗.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言语功能及言语相关症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的言语功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说明针刺是中风失语康复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刘志顺;刘保延;张维;孙书臣;王德文;刘军;刘元石;黄漫;杨涛;叶永铭;王映辉;郭玉峰;赵宏;黄石玺;乐扬;李以松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深刺睛明穴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守平

    运用深刺睛明穴治疗中风120例,与应用日本产冬菱克栓酶治疗100例作对照观察,两组均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在脑水肿消退、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情况方面,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1次后即刻疗效出现的时间,昏迷、嗜睡恢复情况和远期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陈兴华;赖新生;陈治忠

    目的:寻找针刺对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治疗1个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加西药组和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的临床积分疗效比较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的患者,其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疗效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有关.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王伯清;周平;祝玉朴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佳方案.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体针组(62例)、头针组(60例)、体针组(61例)进行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头体针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头针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24例,无效7例;体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9例,无效3例.头体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

    作者:张慧玲;张芬梅;樊锡风;曾奕

    目的:观察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辰巳时针刺(即7:00-11:00针刺)治疗,对照组用不定时或随到随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血凝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愈显率(53.3%)、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0%、78.3%);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G)明显降低(均P<0.01),其调脂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效果明显,通过提高降脂抗凝的作用而达到防治脑卒中的目的.

  • MRI定位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艳慧;江钢辉;潘文宇;陈秀芳;黄勇;林丛;李健萍

    61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MRI定位围针组31例,头针组30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RI定位围针组优于头针组.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照分析提示,经治疗后87.5%的病灶缩小,部分病灶完全吸收消失.

  •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利;闫德英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华;包飞;王道海;张云祥;王凤琴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作者:海英;于潇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 通关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观察

    作者:李继安

    目的:观察通关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通关开窍针刺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关开窍针刺法,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进行西部失语症AQ指数评价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见效快、疗效好,经统计对比15天(P<0.05),30天(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开窍针法结合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组.

  • 针刺督脉及舌体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观察

    作者:夏晨;王珏;吴旭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针刺督脉百会、水沟、哑门及舌体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失语症34例,观察针刺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结果:针刺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口语表达、听理解的积分值均显著增高(P<0.01);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针刺总有效率为53.0%.结论:针刺可以改善中风失语症的言语障碍,并能促进脑电功能的恢复.

  • 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作者:金建军;徐亚莉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小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组(Ⅰ组)113例和单纯针刺组(Ⅱ组)99例.Ⅰ组采用针刺加心理康复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Ⅱ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评定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平均上升17.57分(P<0.05,95%CI=14.87~20.27);精神状态评分平均下降5.86分(P<0.05,95%CI=5.38~6.34).结论: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作者:谭吉林;李国辉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观察

    作者:饶萍;周莉;茅敏;白杨;温天明;唐宇红;郭文莉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残障/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各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加常规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6个月随访时针刺组残障/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 针刺对中风继发脑-心综合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侯庆

    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继发脑-心综合征4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对照,观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性均有改善,针刺组SDNN,rMSSD,PNN50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 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及对患者血浆ET-1、NO的影响

    作者:赵艳玲;赵京伟;王华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44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根据患者处于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后遗症期选取不同的穴位,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取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临床综合疗效、促进康复进程及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结论: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浆ET-1、升高N0水平,为治疗中风病偏瘫的有效疗法.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