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文;顾红卫;马维平;李启珊;喻强;刘兴勤;刘世红;李文华;刘惠玲;戴美堂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 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文;谭敏;梁立安;翁泰来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TCD下取穴治疗脑供血不足66例临床研究

    作者:朱飞奇;张海燕;田有勇

    目的:研究在TCD下电针取穴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6例脑供血不足的病人依据TCD分为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组,针对不同的系统供血不足,选择不同的穴位,并与20例口服尼莫地平组比较.结果:(1)电针对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在改善程度上有显著的疗效,并且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2)电针对视物旋转和偏瘫等伴随症状亦有很好的疗效,在改善耳鸣方面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电针可以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头晕,并对伴随症状有好的疗效.

  •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作者:谭吉林;李国辉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观察

    作者:饶萍;周莉;茅敏;白杨;温天明;唐宇红;郭文莉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残障/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各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加常规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6个月随访时针刺组残障/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 贺氏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麟鹏;刘慧林;刘志顺;赵吉平;赵因;王桂玲;张晓霞;贺普仁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将列入统计病例3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158例),观察组以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采用放血、火针和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选穴手足十二针法,均每日1次,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93%,对照组为70.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急性期入组或恢复期入组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于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取穴,并且提示分期应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中风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 早期针刺为主综合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曹文胜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患儿早期综合干预的方法.方法:将148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后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予以按症取穴针刺加高压氧舱加康复训练的综合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急性期出院后,采用常规育儿措施,于3、6、12、18月龄时均进行智力测验.结果:6、12、18月龄时针刺组平均发育商比对照组分别高14.54分、21.46分、24.06分;18月龄后针刺组伤残率为7.2%,而对照组伤残率高达33.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针刺为主综合干预能有效地促进HIBD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头部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应差异

    作者:刘悦;凌方明;蔡高宁;林雪霞;龙目恒

    目的:对比头部不同穴位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双侧小脑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玉枕、完骨、风池,并与其他头针取穴印堂、神庭、四神聪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速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为61.6%,两组比较,P<0.05.结论:按小脑在头皮投影选取头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好于其它头部取穴.

  •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骆明军;程玲;刘胜洪;徐丽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机理.方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30 min再灌流6~24 h,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80只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电针取穴"水沟"和"百会",以疏密波刺激.切片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以蓖麻凝集素标记小胶质细胞.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未见显色.各模型组在缺血灶边缘可见大量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加.经电针治疗后,各治疗组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低.结论:电针治疗可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尤其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高峰,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 不同刺激参数及其组合对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效应的影响

    作者:杨静;熊利泽;王强;刘艳红;陈绍洋;徐宁

    目的:研究电流强度、波形、频率三种刺激因素对电针诱导脑缺血耐受效应的影响,寻求佳的刺激参数组合.方法:应用嵌套设计,将2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5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及33个电针组.后一次处理24 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 min)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后取脑,经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脑梗死容积:三种电流强度(1 mA、2 mA、3 m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波形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100 Hz各频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33个电针组分别与空白组梗死容积比较,除连续波1 mA+30 Hz、2 mA+30 Hz、1 mA+100 Hz、2 mA+100 Hz、3 mA+100 Hz,间断波1 mA+100/0 Hz、2 mA+100/0 Hz、3 mA+100/0 Hz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中疏密波2/15 Hz、2/30 Hz以及连续波2 Hz刺激时梗死灶小.各电针组NDS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重复刺激大鼠"百会"穴可诱导脑缺血耐受,刺激波形和频率是更为重要的刺激参数.频率为疏波2 Hz、密波15~30 Hz的疏密波电针刺激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效应好,而100 Hz的频率刺激则无此种作用.

  • 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SOD、MDA的影响

    作者:华金双;李丽萍;朱现民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7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48、72 h取脑.采用磺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艾灸预处理组术后SOD活性明显增高,尤以术后24 h升高明显;MDA含量下降,与缺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艾灸预处理可通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对缺血缺氧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Calbindin-D28k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京钟;施静;刘晓春;关新民;王才源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Calbindin-D28k与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阻塞-再灌注模型,应用TTC及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及电针后梗塞灶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内Calbindin-D28k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电针对该分布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电针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缺损体征;但缺血组及电针组Calbindin-D28k免疫阳性细胞在梗塞灶中心区几乎检测不出,缺血组在半影区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5);电针组Calbindin-D28k在半影区的表达与缺血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对Calbindin-D28k在半影区反应性表达增强可能用以缓冲胞内过多的游离钙;电针在脑缺血时对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但可能并不是通过调整Calbindin-D28k的表达而实现的.

  •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许能贵;易玮;马勤耘;许冠荪;朱舜丽;陈全珠

    选择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观察电针对缺血区各指标的影响.结果:①造模60min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类神经递质均显著下降;脑组织水含量、丙二醛(MDA)、兴奋性氨基酸(EAA)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明显升高.②电针10min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提示电针可升高rCBF、SOD活性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降低MDA、Glu、Asp和脑组织的水含量,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

  •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食指运动激活脑功能区的影响

    作者:何扬子;王丽娜;黄力;王秀河;刘斯润;付跃高;韩冰;李静铭;胡静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区的影响.方法:1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别在基础和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采集脑功能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图像,测量激活的区域、大小及信号强度.结果:基础状态下食指运动可见对侧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以及第一感觉区的激活,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除见上述区域激活外,还可见同侧初级运动区,病灶部位及对侧顶上小叶、颞上回、岛叶等部位的激活.针刺状态下激活面积及小信号强度方面均大于基础状态.结论: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康复与改善大脑皮层功能区血液循环有关.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作者:刘喆;赖新生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热凝闭法建立SD大鼠MCAO模型,电针"百会""大椎"穴,采用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MCAO可造成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及脑组织病理损害,但上述损害可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自愈趋势;电针可使不同缺血时相的各种损害减轻.结论:电针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缺血性病理损害程度的作用;研究还提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TGF-β1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裴海涛;郭壮丽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脑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大鼠TGF-β1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TGF-β1mRNA表达增强,针刺可明显缩小梗死的体积,明显增强皮层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强脑内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 电针对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利;张学勤;张勇;卢志达

    采用Wistar大鼠,线栓法制作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以原位杂交技术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观察电针对缺血侧额叶、顶叶及海马各区内c-fos、mRNA表达并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能显著增强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病灶侧额、顶叶皮层及海马各区c-fos、mRNA表达,并能减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上述各脑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结果提示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了c-fos、mRNA的表达有关.

  • 电针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黎;赖新生;雷娓娓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电镜观察鼠脑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未明显高于其余3个象限;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电针及尼莫通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3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异;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 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探讨

    作者:陈泽斌;袁芳;梁凤霞;王华

    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为针刺效应物质的探讨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先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在3个时间段F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C、D、E 3组(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光亭;高旭让

    目的:观察巨针巨剌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患者235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治疗组122例与毫针巨刺对照组62例、毫针患侧对照组5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又明显好于2个对照组(P<0.001).结论:巨针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等优点.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