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4-2009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李宏;郑奎城;黄文龙;洪荣涛;向建军

    目的 探讨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04-2009年丙肝月发病率用ARIMA模型拟合并与实际发病率比较.结果 2004-2009年福建省丙肝年平均发病率为2.51/10万,发病总体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趋势.莆田地区的发病数与发病率居全省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职业发病比例高的为农民.结论 福建省丙肝流行有扩大的趋势,流行原因复杂,应加强重点人群与高发地区的防控.

  • 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对北京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及持续效应研究

    作者:马宁;刘民

    目的 分析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对北京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的影响,预测奥运会后的持续效应.方法 描述2004-2008年北京城市API的时间分布状况,对2008年API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采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average model,ARIMA)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2008年12月空气质量.结果 2004-2008年月平均API以3、11月高,分别为120±66、116±72;7、8月低,分别为83±28、77±27.2004-2008年各年空气质量类别中"优"、"良"天数所占比例分别为9.56%(35/366)、54.37%(199/366),8.49%(31/365)、54.52%(199/365),7.12%(26/365)、58.90%(215/365),8.77%(32/365)、58.63%(214/365),16.67%(61/366)、58.20%(213/366),有逐年增加的趋势(X2趋势=11.397,P=0.001).建立ARIMA(1,0,0)模型可以较好拟合API时间序列,奥运期间干预措施可使API下降37.1%,用模型预测北京市2008年12月月平均API为82.结论 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提升明显,临时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奥运会后空气质量仍维持在较好水平.

  • 双酚A在染毒雄性大鼠血清中时间-浓度关系

    作者:陈刚;黄春妍;仲齐庆;鞠晶昀;潘少聪;王春;姚陈娟

    目的 探讨经口给予雄性大鼠双酚A(bisphenol A,BPA)后,血清中BPA时间-浓度关系.方法 66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0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6只.各实验组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300 mg/kg剂量的BPA后,在0.5、1、2、4、6、12、24、36、60、84 h时间点各采集一组大鼠血液,分离出血清,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游离型和总BPA浓度.结果 大鼠一次性经口染毒后,1 h血清中总BPA浓度高,达17.13μg/ml,2 h血清中BPA浓度急剧下降,24 h血清中总BPA浓度又上升到15.18μg/ml,持续观察84 h,血清中BPA仍有0.51μg/ml.游离型BPA含量较低,染毒0.5 h,血清中游离型BPA浓度为0.57 μg/ml,而后急剧下降,1 h下降到0.06μg/ml,4 h下降到0.03μg/ml,36 h仅有0.01μg/ml.在染毒0.5 h,游离型BPA在血清中所占的百分率高,为血清总BPA的4.15%(0.57/13.73),其他各时间点血清中游离型BPA所占的百分率均较低.结论一次性经口给予大鼠BPA后,血清中主要以结合型BPA存在,血清总BPA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出现双峰现象,可能与BPA代谢过程中肝肠循环有关.

  • 中国四城市中小学生每天不同时间段的饮水量

    作者:张倩;胡小琪;杜松明;潘慧;王晓君;张东;朱珍妮;罗圆;鞠勇

    目的 调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中小学生每天不同时间段的饮水量.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9-10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抽取了5914名中小学生,完成调查5868名.采用连续7d24h的饮水记录法,由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详细记录每天8个时间段,上午、下午、晚上,以及就餐时与非就餐时饮水的种类及量,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水和饮料的饮用量.结果 早餐前、早餐时、早餐后、午餐时、午餐后、晚餐时、晚餐后和夜间的饮水量分别为(99±101)、(130±106)、(191±155)、(96±107)、(246±172)、(90±101)、(188±135)、(50±81) ml(F=1679.77,P<0.01).按照3个时段划分时,上午的饮水量高[(420±242)ml],依次是下午[(341±199)ml]和晚上[(327±195) ml](F=325.23,P<0.01);上午、下午、晚上白水饮用量分别是(270±209)、(250±179)和(224±177) ml(F=84.89,P<0.01);饮料的饮用量在上午[(151±133) ml]高,其次是晚上[(103±122) ml],下午[(91±199) ml]低(F=373.56,P<0.01).就餐时与非就餐时的饮水量分别为(316±247)、(773±445)ml(Z=65.2,P<0.01).非就餐时,白水饮用量[(579±408) ml]高于饮料[(194±204) ml](Z=64.5,P<0.01);就餐时,白水[(165±194)ml]和饮料[(151±152)m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56).结论 中国4个城市中小学生每天不同时段的饮水量差别较大.

    关键词: 饮水 饮料 时间因素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择时初探

    作者:庞广赫;刘剑;张纾难

    从伏日、天干的历史源流可知,"三伏天"应该被理解为在气象学不够发达的古代,古人通过历法来推算一年中潮湿闷热时间段的方法;冬病夏治以天之阳补人体之阳,故在"三伏天"时节进行疗效佳,但中国幅员辽阔,环境多样,"三伏天"推算没能考虑地域差异,其天干五行说法亦不可取,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择时应因地制宜以提高疗效.通过对近10年"三伏天"与非"三伏天"时段贴敷比较的临床观察可发现,对于广东等华南沿海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时间窗更长;而东北地区夏季温度较低,常规治疗疗效难维持.通过比较2017年每日湿温指数推测,对于北京地区,在七月八月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在"三伏天"贴敷可能无明显差异,而选择特定节气治疗则可能收获更好疗效.

  • 关于古医籍对腧穴干预次序论述的思考

    作者:黄冬娥;郭健红;林莺

    文章针对当代针灸忽视穴位下针先后次序这一针灸效应影响因素的问题,一方面从古代医籍有关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及气血等中医理论,另一方面从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阐释穴位针刺次序存在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 从生活质量角度探讨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效应

    作者:李黄彤;黄冬娥;刘建华;赖晓玲

    目的:从生活质量角度对比观察时间因素在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效应.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伏天组、三九天组和日常天组,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结果:3组患者疗效无区别,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敷贴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疗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药物及经穴,时间因素从本研究看来并无影响效应,适宜全年开展此疗法.

  • 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沈特立;曹莲瑛;张伟;李艳;吴庆红;姚美金;顾露燕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宜军;周友龙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临床常规针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灸法.

  •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刘德荣;郝淑芳;刘哲源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 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

    作者:张慧玲;张芬梅;樊锡风;曾奕

    目的:观察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辰巳时针刺(即7:00-11:00针刺)治疗,对照组用不定时或随到随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血凝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愈显率(53.3%)、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0%、78.3%);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G)明显降低(均P<0.01),其调脂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效果明显,通过提高降脂抗凝的作用而达到防治脑卒中的目的.

  • "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子臣;王声强;武连仲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临床观察

    作者:许伟

    目的:观察针剌治疗周围性面瘫(Bell's麻痹)开始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78例面神经炎所致Bell's麻痹的病人,按开始针刺治疗的时间分为3组: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175例,2+~4周开始针剌治疗97例,1+~6个月开始针刺治疗45例.每组病人均根据病程分期治疗.结果:病程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痊愈率高(77.2%),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且早期针剌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结论: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 逢时针灸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张慧岭;薄丽亚

    目的:探讨时间因素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逢时(辰时,即上午7~9时)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对照组41例,采用除辰时外的任何时间随到随针治疗本病.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3.2%(P<0.05).结论:逢时针灸治疗的方法疗效较好,可以避免出现口服降糖药物导致的毒副作用,同时具有治疗或预防并发症的特点.

  •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伏晓虎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佳疗效的关键.

  • 火针疗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时点与效应观察

    作者:伍若男;王茵萍

    目的:观察在月经周期特定时点进行火针干预对子宫微环境的影响,以评价其在辅助生殖中的效应.方法:将6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生殖中心微刺激方案进行IVF-ET和移植后黄体支持.对照组采用针灸序贯疗法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排卵后(排卵后第1 d,时点1)及经前期末期(月经前3 d,时点2)分别进行火针干预,时点1穴取肾俞、命门、腰阳关;时点2穴取肾俞、次髎,针刺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观察两组患者备孕期中医证候的改变,并比较两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移植后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月经周期特定时点火针干预可以改善不孕患者月经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进而辅助胚胎着床.

  • 不同治疗频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蔡红

    目的:对影响针灸疗效时间因素之一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比较.方法:将4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针灸疗法,分别每周治疗1次,2次,3次,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3组之间对骨密度的改善程度.结果:每周1次治疗组骨密度无变化,每周2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均能提高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而且两组之间疗效无差异.结论:在使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每周2次和3次的治疗频率即能提高骨密度.

  • 不同病程针刺风池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叶飞;董军立;席刚明;岳炫烨;周少华;庄凤娟

    目的:观察假性球麻痹患者不同病程针刺疗效.方法:240例患者按发病后不同时期分成4组,发病10天内为第1组,发病10~30天为第2组,发病1~3个月为第3组,发病3~6个月为第4组,分别给予针刺风池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第1组有效率达100.0%,第2组为96.7%,第3组为83.3%,第4组为76.7%,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风池穴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任何时期均有效,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三伏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作者:唐春林;戴德纯;朱伟芳;金悠悠;梅麟凤;赵桂凤

    目的:观察三伏天针刺、龟板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针刺中极、子宫、尺泽等穴,并于神阙穴施行龟板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采用盆底肌训练方法.观察两组症状疗效,并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治疗前后进行积分评估,并与正常组(35例)进行SF-36积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F-36各维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均明显降低,SF-36积分明显升高;在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方面,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能存在生活质量低下;三伏天针刺、龟板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改善尿失禁症状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时间因素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效应的影响

    作者:黄冬娥;郭健红;林木南;李黄彤;郑良朴

    目的:观察时间因素在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效应.方法:将7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伏组(30例)、三九组(21例)和日常组(20例),穴取大椎、肺俞等,采用隔姜灸加中药贴敷.三伏组在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灸贴1次;三九组在冬季一九、二九、三九各灸贴1次;日常组在除三伏、三九以外的时间灸贴,每隔10天1次,共3次.观察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结果:三伏组,三九组、日常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61.9%(13/21)、65.0%(13/2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存质量及血清IL-13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血清IL-13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贴敷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疗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药物及经穴,时间因素似乎影响不大,适宜全年开展.

327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