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涛;赵建国;田桂杰;张蓝;刘淑君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甘露醇、心痛定、罗氏芬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9天加用针刺,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10天(1次/日),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0%,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 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作者:黄凡;姚国新;黄小丽;刘映娜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配合口服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CRP、TC、TG、LDL含量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及HDL升高,临床证候积分及单项症状疗效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降血压效果明显,同时逆转或延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其机理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关.

  • 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NO、ET、SOD、MDA的影响

    作者:彭丽辉;冯玲媚;陈筑芳;蔡伟;杨春英;张军;谢敏;杨丹

    目的:探讨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以艾灸百会穴治疗48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清NO、ET、SOD和MDA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O及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艾灸治疗后可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清NO及SOD水平明显上升(P<0.01);血清ET及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艾灸治疗高血压病在使患者血压下降的同时,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和调节氧自由基(OFR)产生与清除的酶系统.

  • 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及对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

    作者:张艳玲;李创鹏;彭敏;杨慧珊

    目的:寻找能提高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的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针刺加药物组(治疗组)45例及药物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及NPY含量(P<0.01),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NPY实现的.

  • 据人迎寸口脉法实施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作者:高建芸;赵京生;董煌

    运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实施针刺补泻手法治疗Ⅱ期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依照人迎寸口脉法辨别阴阳虚实.治疗1组20例,针剌以补虚泻实;治疗Ⅱ组20例,无论虚实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Ⅲ组20例,针刺以补实泻虚.于针刺前后分别观察3组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简称TCD)指标与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疗Ⅰ组针刺疗法明显优于治疗Ⅱ组及Ⅲ组,P<0.01;治疗Ⅱ组与治疗Ⅲ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人迎寸口脉法可以用于指导针灸临床辨证与针刺补泻手法的实施.

  • 针刺耳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作者:

    将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体针、耳穴贴压为治疗组,内服降压药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降压、稳定效应.结果:降压有效率治疗组为77.8%,对照组为81.5%,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意义.在1月内,其稳定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9.1%,经统计学处理,差别非常显著(P<0.01),提示针灸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有稳定效应.

  •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朝晖;周洁;王强;马翔

    目的:探讨针刺降压效果及机理.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风池、行间穴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复方降压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血压并进行TC、TG、ET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TG和ET降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降压效果明显,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内分泌有改善.

  • "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作者:廖辉;李丹萍;陈强;易莉

    目的:观察"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泻南补北"法治疗组(治疗组)59例和服用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泻南补北"针刺法的降血压效果与口服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相仿,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临床研究">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国湘;吴清明

    目的:观察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合谷、太冲、百会;西药组,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每组各30例,治疗1个月.结果:降压疗效针灸组总有效率(80.0%)略高于西药组(73.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针灸组显效率较西药组高(53.3%、40.0%),无效率较西药组低(16.7%、33.3%),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83.3%、6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EH有效,尤其对改善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效果良好.

  • 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观察

    作者:陈华德;方针;王翀敏

    目的:探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有效治法.方法:90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耳尖放血组、络活喜组、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组,对3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血压变化进行评估.结果:3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人的主要症状,以耳尖放血组和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组的治疗效果较好;3组均能降低血压,但以两种疗法合用组效果佳.结论:耳尖放血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症状,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耳尖放血或单用络活喜.

  • 针刺曲池与药物即时降压的对比观察

    作者:张红星;张唐法;刘悦平

    目的:探讨针刺单穴降压的起效时间.方法:将针剌曲池与舌下含服心痛定对高血压患者的即刻降压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针刺曲池即时降压效果显著,针刺后3分钟血压开始下降,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曲池穴降压起效时间明显早于舌下含服心痛定者.

  • 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和NO的影响

    作者:吴清明;冯国湘;汤雪飞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和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效应机制.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刺合谷、太冲加百会穴温针灸和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30天,前后各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 1次.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减少,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NO含量都有增多,但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T/NO比值下降明显,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EH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

  •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越峰;钱红;李兰;茅敏;钱伟华;何兴权;白杨;张敏

    高血压病Ⅱ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针刺组)及口服硝苯地平组(对照组)各35例.经两周治疗,针刺组有效率65.7%,对照组有效率85.7%,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ET)水平,P<0.01,治疗后两组E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对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降压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拮抗ET的升压反应和促内皮细胞增殖效应,达到治疗目的.

  • 人迎寸口脉法及其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建芸;赵京生

    目的:研究人迎寸口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TCD技术观察正常人与高血压病人的人迎寸口脉动情况和以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结论:人迎寸口脉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现代针灸临床上可以为针刺补泻方法的运用提供一种新的、较为客观可靠的定量指标.

  • 针灸降压机理的研究概况

    作者:靳聪妮;张天生;冀来喜;田岳凤

    就近10年有关针灸降压作用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外周血管阻力调节等不同起效途径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3个方面:降压穴位筛选与组合的机制研究、针灸降压时效和量效关系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的机理研究.

  • 针刺降低血压变异性

    作者:李会娟;申鹏飞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的血压,观察针刺对降低血压变异性的情况.方法:对2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血压变异型为观察指标,对针刺效果做出评价.结果:针刺后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针刺前,针刺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并由此减少了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 针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高血压患者眼部血流影响的研究

    作者:付明举;孙建西;金庆文;夏洪生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高血压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寻求改善眼血流的新途径.方法:检测针刺前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视网膜中央动脉(CRA),鼻侧和颞侧睫状后动脉(PCAs)及眼动脉(OA)血流的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针刺组AngⅡ含量及血压较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O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略有提高(P>0.05),CRA及PCAS血流速度针刺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高血压患者的眼部血液循环,为它们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辅助方法.

  • 高血压病患者血中ACE、ET对危险分层的影响及针刺干预作用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文君;欧阳泠星;吴帮启;苏红梅;舒遵华;钟秀燕

    高血压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是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冠心病的易发因素.在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重要的和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探讨简便易行的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不同经穴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应的观察

    作者:周慧;杨雅媛;陈月婷;肖双凯;黄超凡;林咸明

    [目的]探讨不同经穴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将105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内关组、太冲组、光明组、太溪组、蠡沟组,每组15只.各针刺组以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3、7、15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7、15d时,太冲组、内关组、光明组S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d时,太冲组SBP降幅显著优于内关组、蠡沟组、太溪组、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DBP、MBP降幅显著高于太溪组、光明组(P<0.05),与内关组、蠡沟组大鼠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1、3、7、15d时,太冲组SBP、DBP、MBP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15d时SBP降幅优于针刺1d、3d、7d,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对SHR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针刺内关、太冲、光明、太溪、蠡沟等单穴和“非穴”,且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

  • 针刺手三阴经原穴对高、低血压模型大鼠经穴特异性的影响

    作者:杨路;吴春晓;陈莹;赖新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手三阴经原穴和非穴对高、低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代表不同经脉的原穴对血压影响的特异性及针刺作用的双向性.[方法]研究分为高血压部分和低血压部分.2部分均分为手三阴经原穴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除了模型组和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针刺治疗,连续7d.治疗结束后所有动物均进行血压(BP)检测,每只大鼠连续测量5次,取平均血压值.[结果]①原穴降压作用特异性的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中神门组与太渊组降压效果较大陵组和非穴组显著(P<0.05),神门组与太渊组降压效果相仿(P>0.05),大陵组降压效果与非穴组相仿(P>0.05).②原穴升压作用特异性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显著低于空白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具有一定的升压作用.其中,非穴组血压显著低于手三阴原穴组(P<0.05),神门组与大陵组升压效果相仿,但高于太渊组(P<0.05).[结论]针刺对高、低血压均有良性调整作用,手三阴经原穴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非穴,且神门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表明原穴具有一定特异性作用.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