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常宝;高敏娟;沈维勤;冯荣感;王燕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偶测血压,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血压变化.氨氯地平起始剂量5mg,1/d,药物治疗2周后未达标者增至10mg,1/d.结果氨氯地平不仅对偶测血压可降低外,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也证实可明显降低平均压、白天及夜间血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24h血压.

  • 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作者:许凤芝;张卫卫;汪荷;李竖;高京红;张瑶

    目的探讨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的AMR-4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对60例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h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比,非杓型与杓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非杓型组24h高收缩压、昼夜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收缩压昼夜比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24h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等参数明显高于杓型组.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相对较低,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及血压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张玉萍;马春梅;荆丽敏;张莉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及血压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明确诊断高血压的患者65例行颈动脉超声、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询问病史,体检,将上述检查参数、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65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3例(35.4%),正常者42例(64.6%);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60.1%±16.2%/51.8%±14.2%)、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72.7%±13.4%/56.5%±12.1%)、血压节律异常者(43.5%)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24 h 48.2%±12.6%/40.3%±16.7%、夜间45.9%±12.8%/35.2%±11.1%、节律异常31.0%),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及血压节律异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多;高血压伴血压节律异常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检查.

  • 拜心通抗老年高血压病的谷峰值效应

    作者:郑军;李放;鲍小玲

    目的评价拜心通(Adalat gits)-一种Nifedipine缓释剂的抗高血压效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分组,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Adalat gits的降压均值及降压谷峰值比率.结果Adalat gits治疗组的24h、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下降,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30mg,次/d的Adalat gits治疗,其SBP和DBP的谷峰值比率分别为90.1%和76.6%.连续观察23例具有36h动态血压资料的患者,服药后30h时SBP和DBP的谷峰值比率大于50%,超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30h应为50%的要求.36h SBP仍明显高于这个标准.结论Adalat gits是一种有效、平稳的抗高血压药物,适用于老年人.

  • 24h动态血压监测缬沙坦降压效果分析

    作者:张士文

    缬沙坦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新型降压药,是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通过临床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稳定、可靠,谷/峰(T/P)比值较理想.

  • 服药时间对硝苯地平缓释片(Ⅱ)降压作用的影响

    作者:杜辉;范英鲜

    1 临床资料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8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Ⅱ)(伲福达)20mg,2/d(8:00,18:00),观测动态血压,结果:血压晨起服药前(6:00~7:00)147±8/72±5mmHg,服药后(9:00)128±7/63±4mmHg,动态血压监测见服药后8~10h血压开始明显升高.遵医嘱将2例服药时间改为10mg,1/8h(6:30,14:30,22:30);6例服药时间改为20mg/早(6:30)、10mg/午晚(14:30,22:30),7~10d后再次观测动态血压,服药前血压138±7/70±5mmHg,服药后128±8/64±5mmHg,晨平均收缩压降至正常范围,服药后收缩压降幅明显低于调整前.

  • 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学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春玲

    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要考虑血压昼夜模式和潜在服药时间对降压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特别是显著降低早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快速上升相,使白天、夜间和24 h血压均值恢复正常,使异常昼夜血压模式转为正常杓型模式.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可以通过择时服用常规降压药来实现[1].因此,我们利用时间治疗学观念,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不同时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对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血压的影响.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暄;王颖

    代谢综合征(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并发症.我们对我部151例伴有或不伴有MS的高血压患者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肝脏超声检查和血脂、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多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程度.

  • 动态血压监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宝凤梅

    目的:使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的降压疗效、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首诊或就诊前2周内未用降压药物治疗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安慰剂两周后,改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1片/d,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各行动态血压监测1次.结果 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87.7%(58/65例),显效63.1%(41/65例),有效24.6%(16/65例),无效12.3%(8/65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h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分别为80.7%和77.1%,△24hSBP、△24hDBP的降压平滑指数分别为1.37和1.14,且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每日口服1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效果可持续24 h以上,而且患者的耐受性及安全性较好.

  • 24 小时动态血压记录仪常见故障的解决

    作者:蔡添丁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让受检者佩带动态血压记录仪,回到日常生活环境中自由行动,记录仪会自动按设置时间间隔进行血压测量,提供24小时期间多达数十次到上百次的血压测量数据,为患者提供全天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信息,以捕捉偶尔测血压所不能检测到的血压信息,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 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影丽;李悦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HDCP)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P)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孕妇分为4组,A组GDM合并HDCP 30例,B组HDCP30例,C组GDM 30例,D组正常妊娠孕妇30例.进行ABMP同步监测,分析各项血压参数.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A组24 h血压昼夜收缩压(SBP)均值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24h昼夜舒张压(DBP)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平均动脉压、SBP、DBP压负荷值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昼夜血压变化节律A组、B组、C组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MP同步监测GDM合并HDCP患者,可及时发现血压异常,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在老年性高血压治疗中复方厄贝沙坦的降压作用

    作者:邵晓婷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复方厄贝沙坦降压药的降压作用.方法 选取在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来我所就诊的4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复方厄贝沙坦降压药,每日一次,总疗程为七周,并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动态以及生化指标.结果 4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58.1%,舒张压谷/峰比值则为57.9%;患者24h的昼夜血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6.7/12.0mmHg和25.4/10.5mmHg;所有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显著的变化.结论 复方厄贝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其降压效果能够维持24h,可靠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妊高征预测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宋岚;尤佳

    目的 研究与分析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妊高征预测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正规产检的孕妇共14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预测组(71例,妊高征预测系统检测)与联合组(70例,妊高征预测系统检测+动态血压仪24 h监测).比较两组的检测阳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检测阳性率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妊高征预测系统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管理中,具有更高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观察

    作者:杨丽萍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采用伟伦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白天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及其血压负荷分别为(145±13)mmHg与59.6%、(85±7)mmHg与62.5%、(151±8)mmHg与58.2%、(84±9)mmHg与57.3%、(140±15)mmHg与61.8%、(78±10)mmHg与65.9%,对照组分别为(108±15)mmHg与10.3%、(58±5)mmHg与14.2%、(118±8)mmHg与10.3%、(70±4)mmHg与12.0%、(104±7)mmHg与12.0%、(66±5)mmHg与15.5%,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掌握患者24 h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实现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提供了积极的意义.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患者血压影响的探讨

    作者:邹外龙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4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患者,计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并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血压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相关,P<0.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升高,夜间血压下降减少,P<0.05.结论:患者的血压高于正常人,OSAS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引起"非杓型"血压的原因.

  • 正常血压的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及分析

    作者:齐跃;常志文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55例健康人与45例正常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脉血压监测.结果:冠心病组全天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全天脉压、全天平均动脉压、全天收缩压负荷均值明显高于健康组.结论: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存在异常变化,而这种改变在血压正常时即已出现.

  • 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路秀芳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以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原发性高血压性左室肥厚( LVH)患者作为研究组,以20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常规组。使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对比两组患者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发生SMI的概率比常规组高,研究组共有14例SMI患者,占比70%,对照组共有9例SMI患者,占比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性LVH患者在SMI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有利于提升SMI的临床诊断能力,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郭瑞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134例,分析4种不同高血压类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杓型血压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46.5%,超杓型血压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33.3%,非杓型血压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0.7%,反杓型血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5%.其中杓型血压组、超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24 h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越高,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高.

  • 隐匿性高血压临床诊治中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杰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临床诊治中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隐匿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情况及其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24 h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高于诊室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血尿酸、血糖、血清肌酐和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高血压临床诊治中动态血压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动态血压监测鉴别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雷琳;赵芝琴

    目的:对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日间和夜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病因将其分为观察组(继发性高血压)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各24例;对这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日间与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夜间负荷压力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大多日间与夜间节律呈减弱或消失趋势,对照组患者大多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该特点可作为鉴别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1030 条记录 1/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