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唑来膦酸钠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风晴;叶健;吴连国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的大鼠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唑来磷酸钠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及唑来磷酸钠组行右侧股骨植入聚乙烯颗粒和钛棒制备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鼠模型,术后唑来膦酸钠组每周皮下注射唑来磷酸钠0.1 mg/kg,连续用药8周后取血、处死并采集右侧股骨标本.测定各组股骨骨密度(BMD)、IL-13、IL-6、TNF-α及血清TRAP5b、CTX-Ⅰ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唑来膦酸钠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增高,IL-1β、IL-6、TNF-α含量均下降;唑来膦酸钠组大鼠血清TRACP5b、CTX-Ⅰ水平降低.结论:唑来膦酸钠组能够有效抑制聚乙烯颗粒诱导的大鼠假体周围骨溶解,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及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实现,为临床防治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提供理论基础.

  • 唑来膦酸钠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

    作者:王利;哈巴西·卡肯;殷剑;肖伟;袁宏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手术的108例(108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唑来膦酸钠组和单纯手术组),每组各54例(54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BMI等),分别于术后随访1年,并对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7个感兴趣区域的BMD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侧、BMI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各区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BMD测定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唑来膦酸钠组BMD丢失量较单纯手术组少。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该提倡假体周围 BMD 检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唑来膦酸钠可以减少假体周围的骨量的丢失。

  • 唑来膦酸钠治疗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一例

    作者:齐莉;张晓莉;王晓非

    患者女,22岁,因"双髋关节疼痛伴多关节粗大14年,加重4年"于2009年8月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患者14年前无诱因出现双髋关节疼痛,逐渐出现双下肢跛行,双手指间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粗大,无红肿热,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近4年肘关节伸直受限,双髋关节疼痛明显,身高逐渐下降,4年身高下降4 cm,于外院诊断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应用多种中药治疗无效,1年前应用来氟米特(爱若华)、柳氮磺吡啶(维柳芬)等慢作用药物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治疗,病情未见缓解.

  • 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作者:汪茜;黄明炜;廖勇敢

    目的 旨在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钙尔奇D600 mg+骨化三醇0.5μg设为A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唑来膦酸钠则为B组,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6月分别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 ananlogy scale,VAS)方法对患者疼痛疗效进行评估,同时测量骨密度(BMD).结果 A组治疗后3月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6月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01);B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同期A组比较差异性也有显著性(P<0.05,P<0.01);A组3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月改善更明显,差异更显著(P<0.01);而B组治疗3月及6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增加,较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 在单纯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基础上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可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骨转换.

  • 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

    作者:翟明玉;刘传慧;司文腾;施学忠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收集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平均67.6岁),给予钙尔奇+阿法D3+唑来膦酸钠;对照组(60例,平均66.4岁),给予钙尔奇+阿法D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以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判;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排除治疗中3例脱落患者后,治疗组(57例)骨痛缓解快,骨密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53例)(P<0.05).治疗组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95.2±11.2) vs(147.3士16.1)IU/L; P< 0.05].两组血钙、血磷及对照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唑来膦酸钠能显著缓解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

  • 唑来膦酸钠对高转换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鹏;王博;刘康;史晓林

    目的 分析高转换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状况,并探讨再骨折发生率与骨转换指标、骨密度、疼痛、生活质量四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282名女性患者,治疗组于术后3d开始在口服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的基础上静脉点滴唑来膦酸钠,(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用三个月,停半个月),共160名,脱落5名;对照组于术后3d开始口服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共122名,脱落7名;术前3d行骨密度测定、抽血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为了避免由于手术时机不同而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佳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术后1周后进行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于术后1年、2年回访记录患者唑来膦酸钠使用次数及再发椎体骨折情况,并再次行骨密度测定、血清检验骨转换指标、疼痛VAS、SF-36评估,统计数据并运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分析,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骨折、骨代谢、骨密度、疼痛、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中共脱落12名,8名出现骨水泥泄露、4名再次骨折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组中连续两年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并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者64例,为治疗A组;第2年由于静滴唑来膦酸钠出现肌痛,关节不适,费用等原因只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而未继续使用唑来膦酸钠者91例,为治疗B组;再骨折发生率,对照组术后1年内椎体再骨折12例,骨折率10.43%,治疗A组再骨折6例,骨折率降为9.38%,治疗B组再骨折8例,骨折率为8.79%,经卡方试验分析,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内治疗A组发生椎体再骨折4例,骨折率6.25%,治疗B组再骨折9例,骨折率9.89%,两组比较A组可显著降低骨折发生,P<0.05;对照组再骨折12例,骨折率10.43%,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可显著降低骨折;组间自身比较,治疗A组在第2年内降低骨折3.13%,治疗B组增加骨折1.10%.于骨转换指标,t-P1NP在实验各组中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β-CTx在1、2年后治疗组相较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骨密度1年后治疗A组可提高1.61%,治疗B组可提高1.29%,对照组提高0.32%,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年后,治疗A组骨密度可增加3.53%,治疗B组增加1.61%,对照组提高0.64%,治疗组间比较骨密度的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在1、2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能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连续使用疗效更佳;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骨密度在观察时间上有相关性,可能是通过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密度而降低骨折的发生,从而缓解疼痛、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 唑来膦酸钠应用近期安全性观察

    作者:袁元杏;李青;张非;赵成毅;梅治;张爱明;姚海燕

    目的 了解唑来膦酸钠用药后的近期副反应.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对15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观察患者自用药1个月以来的临床表现,重点包括疼痛、发热及其他不良事件.同期观察因脊柱骨折行椎体成形术而未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的患者107例,比较两组相应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得到随访,结果显示唑来膦酸钠组疼痛发生率17.3%,发热发生率12.8%,对照组疼痛发生率1.87%,发热发生率0.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01).另外唑来膦酸钠组出现1例皮肤过敏,1例心肌缺血、心绞痛.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加重.1例出现肺炎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唑来膦酸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应用中,有疼痛加重、发热等副反应,甚至可能有致皮肤过敏,心绞痛、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加重、肺炎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建议在用药当天密切监护下使用,并加强用药后2 w内的随访.

  • 硬骨素与 OPG/RANKL 在注射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浓度的早期表达

    作者:曹燕明;李兴;陈勇;何敏辉

    目的:探讨在运用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OP)患者中硬骨素、骨保护素( 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基( RANKL)在治疗前后浓度水平变化,从而探索唑来膦酸钠的药物作用与骨转换表达的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收集本组60~88岁诊断为绝经后OP患者22例,测定静脉注射唑来膦酸钠第0、2、7、30天患者血清中硬骨素、RANKL、OPG、CTX(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及PIN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的浓度,并运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分析硬骨素、RANKL、OPG与CTX、PINP的相关性。结果(1)在注射唑来膦酸钠后,骨吸收指标CTX在第2、7、30天明显降低,并与注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骨形成指标PINP在第2、7、30天降低,但只在第7、30天与注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注射唑来膦酸钠后,硬骨素在第2、7天急剧上升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30天后慢慢下降;硬骨素的变化与CTX的变化在第2天(r=-0.518;P<0.05)、第7天(r=-0.571;P<0.01)、第30天(r=-0.484;P<0.05)呈负性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与PINP变化在第2天(r=-0.927;P<0.01)第7天(r=-0.562;P<0.01)、第30天(r=-0.451;P<0.05)呈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3)在注射唑来膦酸钠后,RANKL在第2、7天上升,在第30天后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OPG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在运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OP患者中,硬骨素的浓度早期急剧升高,而硬骨素对骨的形成起负性调节作用,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可尝试将硬骨素单克隆抗体与唑来膦酸钠联合用药,增强患者对药物抗骨质疏松的能力,减轻患者病痛,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唑来膦酸钠在抑制钛颗粒诱导骨溶解中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茂林;丁悦;张驰;李长川;傅光涛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钠( ZOL)对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的影响。方法分离6~8周C57BL/6J小鼠长骨中的前体破骨细胞( OCP)并分为6组,A组:OCP+细胞培养液,B组:OC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NF-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细胞培养液,C组:OCP+钛颗粒+细胞培养液,D组:OCP+上清液(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上清液)+细胞培养液,E组:OCP+M-CSF+RANKL+ZOL+细胞培养液,F组:OCP+上清液+ZOL+细胞培养液。每组细胞分别接种在玻璃盖玻片、皮质骨磨片和含骨检测表面的96孔板上,10 d后检测玻璃盖玻片上细胞抗酒石酸磷酸酶( TRAP)的表达及皮质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并以骨检测表面的骨吸收面积为指标比较各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结果 B组、D组、E组和F组的OCP均能分化为能被TRAP染色成阳性的破骨细胞并形成骨吸收陷窝,其余组均未发现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和骨陷窝。加入ZOL的F组骨吸收面积(5.54%±1.25%)较D组(10.34%±1.69%)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1)。结论在体外实验中钛颗粒并不能直接刺激前体破骨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唑来膦酸钠可以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作用。

  • 唑来膦酸钠静脉注射导致低钙血症一例

    作者:王颖轶;管梅;白春梅;陈书长

    患者男,42岁,2008年2月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胃中-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T1N2M0,Ⅱ期,术后行6个疗程化疗.2009年4月骨扫描证实全身多发骨转移,B超(BUS)提示可疑颈淋巴结转移.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X线片示肋骨、锁骨、胸腰椎、双肩关节和骨盆未见明显骨破坏.颈椎MRI示椎体信号稍欠均匀,腰椎MRI示腰椎骨质信号不均匀,S1可疑片状长T1信号,转移可能.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评价

    作者:侯健;姜华

    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缓解骨痛方面疗效显著,在预防非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常为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结论: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开发进展,其药物强度越来越高,疗效更持久,不良反应更低,给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松;岳鸿丽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108例,唑来膦酸钠组52例,阿仑膦酸钠组56例。治疗前后测定骨密度、进行Roland-Morris和VAS评分,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L1~4、双髋及股骨颈的骨密度测定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1~4及双髋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Roland-Mo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治疗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障碍显著减轻,其疗效明显优于阿伦磷酸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海峰

    目的 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59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31例治疗组为应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28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钠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8周内疼痛缓解、体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31例患者中骨痛呈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改善例数(KPS评分)多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够明确缓解患者骨痛,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 唑来膦酸钠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下颌骨坏死一例

    作者:秦铁军;杨舟;徐泽锋;肖志坚

    患者,男,43岁.因乏力、腰酸2个月,腰痛1个月于2005年8月入我院.

  • 唑来膦酸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术后骨量丢失的影响

    作者:鲁秋东;张翠菊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术后骨量丢失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均口服钙剂及阿法骨化醇胶丸,研究组术前3~5 d再给予唑来膦酸钠5 mg滴注,监测两组术前与术后早期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变化,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血清P1NP均呈上升趋势,术后12周均达1.5倍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8周β-CTx值达高峰,约3倍术前水平,研究组术后6周即达高峰,约2倍术前水平;术后12周对照组β-CTx仍高于术前水平约50%,研究组已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研究组骨折正常愈合率分别为91.7%、92.3%,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02±8.54,对照组为69.31±10.55(P<0.01).结论:术前应用唑来膦酸钠可显著抑制术后早期骨质吸收速度,预防骨量丢失,改善髋关节功能,且不影响骨折愈合.

  • 唑来膦酸钠治疗高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晓红;杜磊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对高龄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80 例高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两组均服用钙尔奇 D 片 600 mg/ 次,1 次/ d;骨化三醇胶丸 0. 25 μg/ 次, 1 次/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钠注射液 5 mg 静脉滴注,1 次/ 年;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 70 mg/ 次,1 / 周,两组疗程均为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腰椎和髋部总骨密度(BMD)、血钙(Ca)、血磷(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血清 I 型前胶原 N 端肽(PINP)、β 胶原降解产物(β - Crosslap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 01);治疗后 6 个月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 05),治疗后 12 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P < 0. 05).治疗后两组各部位 BMD 均有明显或显著改善(P <0. 05或 P < 0. 01);观察组腰椎 BMD 治疗后 12 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 < 0. 05),髋部 BMD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 PINP 水平明显升高(P < 0. 05),TRACP、β - Crosslaps 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 01);组间比较,治疗后 6个月时观察组 TRACP、β - Crosslaps 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 05),治疗后 12 个月时观察组 PINP、TRACP、β -Crosslaps 水平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 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 32. 5% ,对照组放弃治疗 5 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0. 0%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高龄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 唑来膦酸钠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朱红霞;王敏哲;李英;邓晓龙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DOP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钙尔奇+阿法D3+唑来膦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阿法D3治疗,疗程均为1年.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髋骨和腰椎骨密度(BMD),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疼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3.3%,低于治疗组的90.3%(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和髋骨BMD均高于对照组,AK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钠能缓解DOP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

  • 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梁玲;汤涛

    目的:研究唑来磷酸钠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7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治疗,5mg/次,一日一次;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钙尔奇D片治疗,口服1片,1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骼疼痛程度明显缓解,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骨骼密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主要并发症有流感样症状,短时间缓解.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但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用药期间需加强护理.

  • 两种双膦酸盐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畅;戴筱君;曲琨;施克新;杨梅;贺颖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区别。方法选取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型糖尿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三组,随访一年,观察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痛改善情况、骨密度( BMD)的变化及新发骨折发生率的区别。结果治疗 A组、治疗B组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治疗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确切有效。

  • 骨质疏松病人应用唑来膦酸钠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颜叶超;陈亚梅;王西英;沈新艳

    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1]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家庭及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2].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较多,如降钙素、双膦酸盐和雌激素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骨质疏松症病人需坚持长期治疗[3],药物依从性不佳,导致治疗效果欠佳.200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第三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钠(密固达)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每年静脉注射1次,注射3次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