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ultiple Orga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중화로년다기관질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5403
- 国内刊号: 11-478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 总则
文稿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创新性。文稿应表达准确、文字简练、重点突出、结论可信。论著、综述、讲座类文章不宜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不宜超过1500字;专家述评、专题笔谈、学术动态、医学论文写作类文稿视具体情况而定。
2 文题
简明醒目,能确切反映全文主要内容。尽量避免使用符号、简称、缩写及商品名等。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中英文标题内容应基本一致。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 作者和单位
作者姓名列于文题下。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并是工作的主要实施组织者;②论文的起草、修改者或提出关键性观点及主要内容的修改者;③能按编辑部的正确意见进行修改、并进行学术答辩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注明所有作者的单位全称(具体到科室)、城市及邮政编码。第一署名单位应是进行研究工作和提供研究条件的机构单位。若作者隶属单位与第一署名单位不一致,可在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现工作单位。列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姓名、学位、职称、职务、电话和手机号码、传真号、E-mail信箱和通过邮局寄收邮件的详细地址与邮政编码。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
4 摘要
专家述评、专题笔谈、论著、综述、讲座等栏目的文章,均须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稿件要求写成四段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有主要数据)和结论。述评、专家论坛、综述等采用指示性摘要。摘要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简洁、明了,高度概括全文内容,能独立成文。摘要中不引用文献,不进行评论和解释。论著稿件摘要字数不宜少于250字,述评、综述等不宜少于150字,能独立成文。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基本一致,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5 关键词
在中英文摘要下面标引3~8个关键词。尽量采用全国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术语,英文采用新版《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IM)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术语,如果医学主题词表中的术语不适合新出现的专业术语,则可直接采用新术语。关键词间用“ ; ”分隔。
6 中图分类号
请根据论文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得。
7 基金项目
若论文为基金资助课题,请在首页脚注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须中英文对照,英文内容置于英文关键词后,如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8 正文
论著文稿一般按引言、对象(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的格式撰写。
8.1 引言 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的目的。文字必须言简意赅,不能与正文中的其他内容重复。合理引用最新或最经典的参考文献,有效阐明论文的重要价值。
8.2 对象(材料)与方法 清楚地描述观察或实验对象的选择(患者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说明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介绍研究方法、仪器(在括号中注明厂家名称和地址)和实验步骤,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而得到类似的结果(提供已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提供已发表但尚不被熟知的方法的参考文献,并做简要描述;详述新的或进行重大改良的方法,说明采用以上方法的理由,并评估其局限性)。准确说明所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通用名称、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临床研究必须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对任何涉及人体的研究均应注明得到受试者知情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任何动物实验研究均应声明遵循《实验动物保护条例》。临床试验应报告所有主要研究要素,包括受试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化方法、干预措施和盲法措施等。
8.3 统计学 详细描述统计学方法(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以使具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能够通过原始数据检验所报告的结果。若可能,应定量描述结果,并给出测量误差的适当指标或不确定性(如可信区间)。
8.4 结果 综合使用文字描述、表格、统计图或典型照片对论文主题或引言中提到的问题依次分段叙述,可列小标题。文字描述和图表表达的内容避免重复,同时应注意图表表达符合统计学要求。仔细核对数据,结果中病例数应与入选时研究对象的例数相同,如有不一致,应描述剔除或失访的病例数和原因。不应简单罗列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需描述经过统计学分析的结果。如研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指明是否有临床意义。
8.5 讨论 着重强调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果的重要性,与引言相呼应。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而非重复引言或结果部分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列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在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或思路,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9 层次结构
各层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例如:“1”、“1.1”、“1.1.1”。
10 表和图
按表和图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应少而精,有“自明性”,表和图不要重复同一数据。表和图的标题用中英文双语表示,内容及注释用英文表示,英文缩写在注释中注明,可提供图表内容的中文对照。
10.1 表格 采用“三线表”。合理安排表格纵、横标目,应正确、易懂、符合统计学要求。量的名称或符号与单位符号采用“量(单位)”的形式,如time(min)。表格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采用以下形式,其顺序为*、#、△、▲、☆、★、**、##、△△等,在表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
10.2 图 要求冠有图题和相应的说明,说明性文字置于图下方注释中。组合图中的不同子图,用A,B,C注明。坐标图高宽比例适当,标目简明,且必须标注量的名称或符号和单位符号,如Age(years)。照片图要清晰,对比度好。黑白图和彩色图的分辨率不能<600dpi。图上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应该清晰、均匀且大小适中(7~12磅),以便出版时易于辨认。图片为TIFF或JPG文件。病理照片应标明放大倍数与染色方法,所需显示的部分置于照片中央或用箭头标示。对可辨认的患者照片,应征得患者的书面同意,并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如图、表引自他刊,应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11 名词术语
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未审定公布的名词则参照《英汉医学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外名词术语应使用全称,缩写首次出现时加括号注明。药物名称采用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应使用通用名,可标注商品名,并注明英文名。
12 计量单位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具体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2004年,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一书。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的表示中只可以采用1条斜线的形式,如mg/kg,mmol/L等表示,但若有2个以上单位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不能用“ng/kg/min”表示,也不能写为“ng/kg·min- 1” 。量和单位之间空1/4格。百分数起止前后均应加百分符号,如40%~60%。面积用长×宽表示,应写成 2cm × 3cm ,不应写成2×3cm2;体积用长×宽×高表示,应写成 2cm × 3cm × 4cm ,不应写2×3×4cm3。血压的计量单位使用mmHg,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或cm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1cmH2O=0.098kPa)。避免使用不规范单位符号,如“rpm”应写为“转/min”,浓度单位“M”应写成“mol/L”,避免浓度当量“N”单位符号。
13 数字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一致时,只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即可,如5,10,15,20mol/L。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值单位可以省略,如3~6kg。其他如60%~85%,4×109~7×109或(4~7)×109,(25±1)℃。以百分数表示的均数±标准差写法如(40.5±0.6)%。完整数字不移行。分数则横写,如2/6,4/7。数值的修约应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0看左数,左数奇进偶不进”。
14 统计学符号
统计学符号均用斜体,如P(概率)、(样本的算术平均数)、s(标准差)、(标准误)、t(t检验)、F(F检验)、c2(卡方检验)、r(相关系数)、v(自由度)等。
15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英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6 参考文献
应选用亲自阅读的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作者必须对照原文核查每一条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内引用先后编序,其序号标注于右上角方括号内。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连续两篇文献的序号,用“,”隔开,如[1,2]。文末按引文顺序列出,务必注意文献的准确性。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et al.”。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期刊,J;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集,C;汇编,G;报纸, 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和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标识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采用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PubMed数据库的刊名缩写形式。中文期刊用全名。中文文献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参考文献如有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编码,应著录,列于末尾。
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
著录格式:[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 年, 卷(期): 起页−止页. DOI.
示例:
[1] Williamson JD, Supiano MA, Applegate WB, et al. Intensive vs standar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in adults aged ≥75 year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6, 315(24): 2673-2682. DOI: 10.1001/jama.2016.7050.
[2] 李 葳, 邓雅丽, 卓 琳, 等. 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 15(12): 896-90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6.12.215.
Li W, Deng YL, Zhuo L, et al. Effect and safety of aspirin[JP]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rly, 2016, 15(12): 896-901.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6.12.215.
〔专著〕
著录格式:[序号]著者.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止页.
示例:
[3]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19.
Lu ZY, Zhong NS. Internal Medicine[M].7th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18−19.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著录格式:[序号]析出文献著者. 析出文献篇名[A]//专著编者.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止页.
示例:
[4] Curtis DH, Drew JW.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A]//Ronald WB, Goran KK. Transplantation of the Liver[M]. 2nd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05: 978−980.
〔电子文献〕
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5] 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 Policy statement on authorship[EB/OL]. [2010−10−16]. http://www. wame.org/resources/policies#authorship.
17 志谢
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志谢者本人同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发文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官网?
官网网址:http://jgc301.com/zhlndqgjbzz/ch/index.aspx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影响因子:0.72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怎么样?
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投稿?
投稿须知可以进期刊的官网http://jgc301.com/zhlndqgjbzz/ch/index.aspx进行查看投稿详情,也可以请咨询专业我们的老师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稿约?
有关期刊的“稿约”可以在官网首页中进行查看。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3b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3b(miR-23b)、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张家口市中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滴注,1次/8h.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miR-23b水平变化,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miR-23b表达量分别为(0.87±0.10)和(0.86±0.09)ng/μl,治疗7 d后依次为(1.73±0.21)和(1.91±0.26)ng/μ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miR-23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iR-23b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2,P=0.03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及APACHEⅡ、SOFA、MO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24/32)和90.6%(2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18).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调控miR-23b表达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与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s)患者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植入CIEDs(单腔或双腔永久式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三尖瓣反流是否加重分为三尖瓣反流未加重组146例和加重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心脏彩超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配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未加重组比较,加重组患者男性、术前肌酐清除率、高脂血症及植入时间>12个月的的患者比例升高,术前右心房内径较小、二尖瓣及三尖瓣存在反流的患者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时间(OR=1.000,95%CI 1.001~1.003;P=0.013)和高脂血症(OR=2.024,95%CI 6.728~22.360;P=0.022)可能是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存在轻度三尖瓣反流(OR=0.018,95%CI 0.049~0.133;P<0.001)可能是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起搏器植入时间、高脂血症可加重三尖瓣反流,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加重相关,应注意随访观察.
-
针刺对主观认知下降人群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调和气血,补心益智"针刺法对主观认知下降(SCD)人群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公众号广告平台以及北京地区多个社区义诊招募的SCD者2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n=14)和空白对照组(n=12).2组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均予内科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调和气血,补心益智"针刺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针刺治疗,空白对照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等待治疗.观察2组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主观认知下降量表(SCD-Q)、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动物词语流畅性量表(AFT)、听觉词语学习测验量表(AVLT-H)、形状连线测验A和B量表(TMT A-B)评分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综合Z分数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SCD-Q[(7.35±1.32)vs(3.46±1.63)分]、MMSE[(27.00±1.66)vs(28.32±1.56)分]、AVLT-H即刻回忆[(14.85±2.03)vs(19.14±2.31)分]、AVLT-H短延时回忆[(4.28±1.58)vs(6.64±1.15)分]、AVLT-H长延时回忆[(4.14±1.56)vs(6.57±1.08)分]、AFT[(15.64±4.19)vs(19.36±3.75)分]和综合Z分数[0.03(-0.22,0.24)vs 0.04(-0.30,0.49)分]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MMSE评分[(27.16±1.40)vs(26.16±1.52)分]有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的SCD-Q[(3.46±1.63)vs(7.20±1.33)分]、MMSE[(28.32±1.56)vs(26.16±1.52)分]、AFT[(19.36±3.75)vs(15.33±5.17)分]、综合Z分数[0.04(-0.30,0.49)vs-0.06(-0.37,0.30)分]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调和气血,补心益智"针刺法能够明显减少SCD人群对自身认知功能的抱怨,对SCD人群的记忆和言语功能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但对执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
不同目标导向治疗对脓毒症低灌注患者脑氧代谢和S100β蛋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目标导向治疗方法对脓毒症低灌注患者脑氧代谢和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脓毒症低灌注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2组(n=30):改良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M组)和标准治疗组(S组),M组根据2016年拯救脓毒症国际治疗指南结合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前6 h时内达到以下目标:每博变异度(SVV)≤13%、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乳酸清除率≥10%或者乳酸值(Lac)<2.0 mmol/L.S组以收缩压(SBP)和休克指数(SI)为导向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前6 h时内使SBP≥100 mmHg和SI<0.8.比较2组患者复苏前(T1)、复苏后6 h(T2)、24 h(T3)、48 h(T4)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血流动力学指标、Lac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48 h内静脉补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的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 与T1时比较,2组患者T2-T4时rSO2、SjvO2均升高,Da-jvO2、CERO2、S100β均降低(P<0.05);与S组比较,M组T2时rSO2[(66.7±2.6)%vs(63.4±1.8)%]升高、S100β[(0.29±0.04)vs(0.34±0.04)μg/L]降低(P<0.05),T3-T4时SjvO2[(68.5±2.5)%vs(65.7±1.2)%]、[(71.3±2.3)%vs(68.0±2.6)%]均升高,Da-jvO2[(51.8±3.8)%vs(54.3±2.6)%]、[(44.5±2.6)%vs(48.3±3.9)%]、CERO2[(31.7±2.2)%vs(33.2±1.4)%]、[(27.6±1.6)%vs(33.0±2.5)%]均降低(P<0.05);与T1时比较,2组患者T2-T4时MAP、CVP均升高,HR、Lac、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M组T2时CVP低于S组[(8.5±1.0)vs(10.0±1.3)cmH2O],M组在T2时补液量少于S组[(2783±307)vs(3087±382)ml,P<0.05];2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标准治疗相比,基于SSV和乳酸清除率的改良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更能优化脓毒症低灌注患者脑氧代谢平衡,并且在复苏早期改善脑灌注和减轻脑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老年人贫血状况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贫血的状况及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年龄≥60岁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03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进行分层,对各年龄段患者贫血发生率进行分析.考察性别、年龄、人员类别、就诊方式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依据患者临床诊断及各指标情况,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 贫血患者总发生率为23.4%(2412/10307).随着年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P<0.001).就诊方式对贫血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01).人员类别对贫血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贫血病因构成方面,居于首位的是不明原因性贫血,占46.4%(1119/2412),其次为慢性病性贫血,占34.6%(835/2412),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比例小,占19.0%(458/2412).结论 老年人易发生贫血,且病因复杂,需要临床医师特别注意.
-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处方精简干预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处方精简干预对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检索数据库公开发表有关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处方精简干预及相关结局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利用I2衡量文献研究内容的异质性,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处方精简干预对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终纳入18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总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显示,处方精简干预不能降低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全因死亡率[OR=0.86,95%CI(0.67~1.09)].不同干预方式比较:特异性处方精简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因死亡率[OR=0.68,95%CI(0.51~0.92);P<0.05].随访时间长短比较:随访时间较长(>6个月)相较于随访时间较短(≤6个月)的处方精简干预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OR=0.58,95%CI(0.39~0.86)vs OR=1.02,95%CI(0.76~1.36);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进行精简干预,全因死亡率没有变化[OR=0.63,95%CI(0.40~1.02)vs OR=0.95,95%CI(0.72~1.25);P>0.05].认知状态比较:对不同认知状态患者进行精简干预,全因死亡率不发生改变[OR=0.63,95%CI(0.37~1.07)vs OR=0.93,95%CI(0.71~1.22);P>0.05].处方精简干预不能减少跌倒患者的数量[OR=0.98,95%CI(0.74~1.27)],但可以显著降低年人均跌倒次数[MD=-0.11,95%CI(-0.21~-0.02)],缩短患者住院时长[MD=-0.49,95%CI(-0.76~-0.22)].结论 现有数据分析表明,处方精简干预不能降低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特异性或长时间随访的处方精简干预在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方面有一定优势;处方精简干预不能减少跌倒患者人数但可以减少患者跌倒次数;处方精简干预有缩短住院时长的趋势.特异性处方精简干预在减少不适当的多重用药方面是安全可行的.
-
老年关节假体周围慢性感染病原菌特点调查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细菌谱及细菌耐药特点,为临床防治老年慢性PJI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初次和翻修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PJI患者76例,通过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感染细菌及其耐药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初次置换术后感染64例,翻修术后感染12例.18例为混合感染(至少合并两种细菌感染),58例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行膝关节置换术51例,髋关节置换术23例,股骨头置换术2例.共分离出细菌10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72.22%(78/10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27.78%(30/108),以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有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耐药率>6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奎诺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5%.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耐药率>7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15%.结论 老年慢性PJI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慢性感染细菌谱与急性感染不同,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早期肝素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早期肝素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后,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 U;对照组患者在导管室置入鞘管后,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 U.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2组患者肝素给药时间、术前活化凝血时间(ACT)、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情况、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血管开通时间、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峰值、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峰值、住院期间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天数.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肝素给药时间[(7.5±1.8)vs(47.4±8.6)min]、造影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0级比例(28%vs 38%)、D-to-B时间[(58.4±13.0)vs(63.9±12.9)min]、血管开通时间[(29.2±5.9)vs(32.5±5.4)min]、高血栓负荷比例(30%vs 52%)、hs-TnT峰值[(2915.4±1845.9)vs(3987.4±2018.8)ng/ml]、pro-BNP峰值[(3096.4±1965.2)vs(4770.5±2073.5)pg/ml]、住院泵衰竭比例(4%vs 16%)、住院天数[(9.0±1.8)vs(10.1±2.0)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CT[(213.2±13.7)vs(67.7±5.1)s]、TIMI 2~3级比例(40.0%vs 18.0%)、LVEF[(56.5±7.7)%vs(51.3±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肝素化可提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开通时间,改善心功能.
-
早前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及其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点的比较
2016年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分为2个阶段: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前期(Pre-PMF)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明显期(Overt PMF).血小板增多是Pre-PMF患者较常见的表现,起病时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十分相似,但Pre-PMF和ET在存活率、白血病进展率和明显骨髓纤维化进展率方面均不同,因此对二者的鉴别至关重要.Pre-PMF的诊断主要是根据骨髓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纤维化等级以及临床参数(白细胞增多症、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和脾肿大).本文总结了Pre-PMF诊断的新进展,并比较了其与ET的临床特点、骨髓形态学改变、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
-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强度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老年人中,年龄越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多个临床试验显示,目前华法林仍是治疗房颤的主要药物.欧美国家的房颤指南建议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但亚洲和欧美人群之间存在种族差异,应适当降低华法林抗凝强度,尤其是对于有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INR控制在1.5~2.5是安全有效的,但这一结论仍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依据.
-
增龄相关的肌肉数量减少及功能下降相关研究进展
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增龄相关的肌肉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总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本文将对增龄相关的肌肉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增龄过程中肌肉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以期增进我们对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研究的了解,促进进一步研究的开展.
-
干细胞源外泌体——心肌细胞损伤修复的新工具
外泌体是胞内来源的胞外小泡,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通过富含的多种蛋白质及miRNA等遗传物质调控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过程发挥生物学作用.干细胞(SC)疗法在功能性心肌细胞损伤修复中表现了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源外泌体可以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生存能力,这表明MSC在心肌细胞损伤恢复中发挥的有益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外泌体有关.因此,外泌体疗法可能是心肌细胞损伤修复的一个无细胞治疗策略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对SC源外泌体在心肌细胞损伤修复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巨噬细胞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检测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小鼠39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行单侧输尿管分离术,n=9)、模型-3d组(UUO-3d,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n=10)、模型-7d组(UUO-7d,n=10)、模型-14d组(UUO-14d,n=10).分别于UUO术后3、7、14 d收取小鼠肾脏.病理染色观察假手术组及3个模型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假手术组及3个模型组小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巨噬细胞亚群(CD86和CD206)的比例变化.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 假手术组小鼠肾小管结构完整,肾间质清晰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3d、模型组-7d、模型组-14d小鼠肾间质胶原蛋白沉积面积[(7.8±1.5)%vs(14.1±2.7)%,(27.4±3.1)%,(39.3±2.7)%]及炎性细胞浸润[(169±16)vs(1068±164),(2159±432),(3536±318)]均增加(P<0.05).随着UUO时间延长,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多[(20.8±2.7)%,(31.1±1.3)%,(49.5±2.1)%,(69.6±1.8)%;P<0.05],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表达增高[(3.2±1.9)%,(34.1±2.1)%,(52.6±1.6)%,(76.7±2.3)%;P<0.05],而各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表达无明显差异[(76.4±3.6)%,(81.8±2.8)%,(80.6±4.4)%,(85.5±2.6)%;P>0.05].结论 在肾纤维化发展过程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能促进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纤维化.
-
腹膜假黏液瘤1例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PMP)是一种少见病,其特征为大量黏液胶状物质分散种植于腹膜和大网膜表面,其发病率为2/100万[1]. 以往研究人员认为其是良性肿瘤,随着研究深入表明它是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 国外病理学家将 PMP 分两类,即播散性腹膜黏液腺瘤(disseminated peritoneal adenomucinosis,DPAM)和腹膜黏液癌病( peritoneal mucinous carcinomatosis,PMCA) ,其中PMCA预后较差. 本病常见于老年患者,病史较长,可迁延数月或数年.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进行性增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因患者食欲下降,体质量进行性减轻,亦可出现腹部包块,从而导致肠梗阻甚至腹膜炎等并发症.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PMP患者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
老年患者嵌顿性股疝伴肠坏死的局部麻醉手术临床体会
股疝发病率较低,约占腹外疝的3%~5%[1] ,多发生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嵌顿率较高,一旦发生嵌顿需要手术治疗.老年患者一般伴有多种疾病,越是高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越大,往往因凝血功能异常或伴心肺功能异常,不适宜接受硬膜外麻醉,若采取全麻则术后患者恢复慢,增加死亡的风险[2]. 采取局麻可以相应减少麻醉带来的副作用,患者应激小,术后利于恢复,相对安全. 随着我国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股疝的发病例数也随之增高[3] ,相应的股疝伴嵌顿的数量也在增加,本文就嵌顿性股疝伴肠坏死的患者行局麻下疝修补加小肠切除的临床效果予以归纳分析,为嵌顿性股疝伴肠坏死的患者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1月份投的稿件,4月10日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历经一次大修一次小修,专家指出了十几条意见,都很有建设性,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文章的质量,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之后还会投稿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选择周期:12月16日投的稿件,31号外审返回,文章被拒了,但是效率还是很高的,审稿指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给我指引了方向,很感谢,以后有文章肯定还会投稿的。
审稿速度很快,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审稿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有针对性,编辑校稿也很仔细,对文章修改的很细致,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