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我国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及输血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本刊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血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本刊设有专论、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方法介绍、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标准与讨论等栏目,以广大血液学研究人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 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 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基金项目需双语著录,中、英文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下。
3. 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具体要求可参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
(1)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2)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3)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 版。
(4)文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 年12 月24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 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 年10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 年3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5)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6)数字出版信息:标注数字对象标志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DOI可标注于论文首页地脚,以“DOI”作为标志。参照IDF 编码方案(美国标准ANSI/NISO Z39.84—2000)规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标注规则如下:“DOI:统一前缀/学会标识.信息资源类型.杂志ISSN××××-××××.年.期.论文流水号”。即:“DOI:10.3760/cma.j.issn. ××××-××××.yyyy.nn.zzz”。
(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 人全部著录;超过3 人只著录前3 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DOI号著录在该条文献最后。
4. 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需双语著录,排印在中、英文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机构名称和注册号间用“,”间隔。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
5. 统计学方法:尽可能详细描述,建议补充有关统计研究设计、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等具体要求。
6.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7. 投稿方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需经中华血液学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hematoline.com)或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http://www.cma.org.cn/ywzx/index.html)投送,注册为作者后选择目标期刊,阅读本刊稿约,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寄至本刊编辑部。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已在学术会议交流,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8.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①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④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血液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血液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官网网址:http://www.hematoline.com/
影响因子:1.17
中华骨科杂志投稿要求请在网站的期刊详情页,也可在杂志官网阅读http://www.hematoline.com/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国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商品名:依尼舒)二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湖北省CML协作组成员医院收治的二线服用国产达沙替尼的CML-CP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时佳反应率、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累积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纳入83例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4~45)个月,达沙替尼治疗3、6、12个月佳反应率分别为77.5% (54/71)、72.6% (61/75)、60.7%(51/69).至随访截止,累积CCyR率、MMR率分别为65.5% (55/80)、57.1% (48/73),达CCyR和MMR的中位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时间内,PFS率为94.0% (79/83),EFS率为77.4% (65/83).国产达沙替尼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水肿(32.5%),其次为皮疹瘙痒(18.1%)、乏力(13.3%),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31.3%)、白细胞减少(19.3%)和贫血(6.0%).结论 国产达沙替尼二线治疗CML-CP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作为CML-CP患者的治疗选择.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首疗程诱导治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MRD1)检测对自体造血于细胞移植(auto-HSCT)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行auto-HSCT的87例有流式细胞术MRD1检测结果的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RD1与ALL患者auto-HSCT后复发、生存的关系.结果 26例(29.9%)ALL患者MRD1阳性.高危免疫表型比例在MRD1阳性组显著高于MRD1阴性组(34.6%对14.5%,P=0.038),初诊时年龄、性别、谱系(T/B)、免疫表型(标危/高危)、高白细胞计数(B-ALL> 30× 109/L或T-ALL> 100× 109/L)比例、伴高危染色体/基因比例、第1次完全缓解到移植的时间、预处理方案在MRD1阴性组和阳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MRD1阴性患者、MRD1阳性患者的5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75.7%、29.6% (P< 0.001),总生存(OS)率分别为72.7%、47.3% (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D1阳性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07,95% CI 1.256~ 7.200,P=0.013),MRD1阳性和高危免疫表型是影响患者LFS的危险因素(HR=3.986,95% CI 1.813~ 8.764,P=0.001;HR=2.981,95% CI 1.373~6.473,P=0.006).结论 auto-HSCT不能逆转MRD1阳性患者的不良预后.MRD1阴性且在强化治疗中持续保持阴性患者可选择auto-HSCT治疗.
目的 观察溶血性疾病相关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讨HbA1c与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发掘其对溶血性疾病的提示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192例HbA1c降低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类疾病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数据,分析HbA1c和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HbA1c降低病例的诊断主要包括红细胞膜病(8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2例)、血红蛋白病(4例)和红细胞酶病(5例),其中HbA2和HbF正常者与HbA2和(或)HbF异常升高者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1.7%对22.0%,x2=5.574,P=0.018)和血红蛋白病(0.7%对7.3%,P=0.031)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非溶血性疾病患者,溶血性疾病患者显示出HbA1c降低和网织红细胞比值(Ret)、间接胆红素(IBIL)、游离血红蛋白(F-Hb)升高的趋势,Ret、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平均红细胞体积(MCV)、IBIL、F-Hb在不同溶血性疾病之间表现出了水平的差异,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不一致.在红细胞膜病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HbA1c与其他各项实验室指标均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 溶血性疾病可导致HbA1c假性降低,但不同病种对其影响程度的差异不显著.HbA1c与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具有密切关系,对红细胞膜病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具有潜在的提示意义.
目的 采用多重PCR方法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多种疱疹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HSCT患者多种疱疹病毒感染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移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行HSCT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预处理至移植后90 d内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标本共734份,Lab-Aid824核酸提取Mini试剂抽提DNA,应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扩增8种人类疱疹病毒,分析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移植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至随访终点,中位随访时间为192(35~ 308)d.移植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35.6% (32/90),其中1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12.2%(11/90),多种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23.3%(21/90).移植后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77.8% (70/90),其中1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0.0% (18/90),多种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57.8% (52/90).在多种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中,2种病毒感染30例(57.7%),3种疱疹病毒感染18例(34.6%),不同时间点样本检测的4种疱疹病毒感染4例(7.7%).移植后多种疱疹病毒感染中,HHV-6和HHV-7感染存在相关性(OR=13.880,Q=0.026),EBV和HHV-7感染也存在相关性(OR=0.093,Q=0.044).25例患者移植后出现疱疹病毒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肠炎、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移植前HHV-1感染与年龄、HHV-2感染与发病时间、CMV感染与原发病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移植后EBV感染与HLA不全相合、供受者ABO血型不一致及Ⅱ~Ⅳ度急性GVHD呈正相关;多种疱疹病毒感染与HLA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及Ⅱ~Ⅳ度急性GVHD呈正相关.结论 HSCT前后存在多种疱疹病毒感染,HLA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和Ⅱ~Ⅳ度急性GVHD与移植后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白细胞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干白沙”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例(17例来自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例来自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处于血液学完全缓解但MRD阳性的AML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干白沙”方案,监测其MRD水平变化.结果 18例患者接受常规剂量“干白沙”方案1~2个月,7例患者MRD转阴,3例患者MRD水平明显下降,3例MRD水平升高,5例复发.MRD水平升高的3例患者接受加量的“干白沙”方案,2例MRD转阴,1例MRD水平下降.“干白沙”方案干预治疗MRD阳性AML总有效率为72.2%.根据治疗前MRD水平分组,MRD≥1.0%的患者有效率为57.1%(4/7),MRD< 1.0%的患者有效率为81.8%(9/11).结论 “干白沙”方案可使血液学完全缓解但MRD阳性的AML患者MRD转阴或下降,增加方案药物剂量后疗效增加,疗效与治疗前MRD水平可能呈负相关.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初治年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 ≥2分的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R-CHOP组(32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增强免疫化疗组(2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EPOCH、Hyper-CVAD/R-MA或ESHAP方案化疗)和auto-HSCT组(33例,增强免疫化疗序贯auto-HSCT),进行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①90例患者中男40例(44.4%)、女50例(55.6%),中位年龄43(18~60)岁,中位随访时间42(3~ 110)个月.②R-CHOP组、增强免疫化疗组、auto-HSCT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33.5±10.7)%、(55.3±10.1)%、(65.8±13.6)% (P=0.012),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9.7±9.0)%、(61.6±10.2)%、(78.6±7.8)%(P=0.035).R-CHOP组与增强免疫化疗组比较,5年P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9,P=0.437);auto-HSCT组5年PFS率高于增强免疫化疗组(P=0.042).③auto-HSCT组IPI分层高危患者(26例)、R-CHOP组低危患者(12例)、增强免疫化疗组低危患者(8例)的5年PFS率分别为(62.3±14.3)%、(58.3±18.6)%、(51.4±18.7)%(P=0.686),5年OS率分别为(69.2± 13.9)%、(62.5±15.5)%、(58.3±18.6)% (P=0.592).④高危患者比较,auto-HSCT组(26例)较R-CHOP组(20例)、增强免疫化疗组(17例)有更高的5年PFS率[(62.3±14.3)%、(41.1±13.5)%、(21.9±11.6)%,P=0.002]和5年OS率[(69.2±13.9)%、(51.5%±14.0)%、(35.4±13.6)%,P=0.019].⑤R-CHOP组生发中心来源(GCB)亚型(16例)患者3年PFS、OS率均高于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患者(16例)(P=0.030,P=0.041);增强免疫化疗组GCB亚型患者(12例)3年PFS、OS亦高于non-GCB亚型患者(13例)(P=0.044,P=0.047);auto-HSCT组GCB亚型(15例)、non-GCB亚型患者(18例)3年P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9,P=0.093).⑥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细胞来源(GCB/non-GCB)是影响R-CHOP组[PFS:HR=0.274 (95% CI 0.094~0.800),P=0.018;OS:HR=0.408 (95% CI 0.164~1.015),P=0.045]和增强免疫化疗组[PFS:HR=0.423 (95% CI 0.043~ 1.152),P=0.048;OS:HR=5.758 (95%CI 0.882 ~ 6.592),P=0.035]PFS率、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不是影响auto-HSCT组PFS率、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增强免疫化疗序贯auto-HSCT可改善年轻初治高危DLBCL患者(特别是non-GCB亚型)的预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一种特殊类型,年发病率约(2~ 8)/100万[1],包括遗传性(Upshan-Shulman综合征)和获得性TTP,后者占大多数,可继发于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妊娠等.TTP属于血液系统少见病,合并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极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合并急性红系造血功能停滞的难治性获得性TTP患者,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困难,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文献报道,老年AML患者积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助于改善远期生存[1].但是,移植后复发患者通常难以耐受强化疗,很难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近期我们采用BCL-2抑制剂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成功治疗1例allo-HSCT后复发的老年AML患者.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属于人疱疹病毒β-疱疹病毒科,大多数3岁以内的儿童会感染HHV-6,且在初次感染后进入潜伏期.HHV-6可在免疫受损的宿主中再活化.一般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HHV-6再激活的发生率为30% ~ 70%[1],脐血干细胞移植(CBT)后的发生率会更高.大部分患者移植后HHV-6再激活表现为HHV-6血症,仅少数患者发生HHV-6相关脑炎.CBT患者HHV-6脑炎的发生率为4.9% ~ 21.4%,在非CBT患者中发生率为0~11.6%[2].目前国内单倍型HSCT(haplo-HSCT)蓬勃发展,但haplo-HSCT后HHV-6脑炎具体发生率缺乏相关数据.我们报告2例haplo-HSCT后HHV-6脑炎诊治经过,对移植后HHV-6脑炎进行文献复习.
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显著影响移植疗效.急性GVHD是由于供者T细胞识别不匹配的宿主多态性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T细胞活化和增殖所造成的组织损伤,主要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和肝脏[1].供者T细胞是介导GVHD的主要效应细胞,阻断或抑制T细胞活化,能减轻移植排斥反应或诱导耐受,使造血干细胞移植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我国MDS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结合近年来MDS领域的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7 | 02 |
5月5日投的稿件,6月25日退修,7月15日小修返回,8月21日收到录用函,前后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期间没有催过稿件,整体而言效率还是可以的,推荐大家投稿。
7月投的稿件,初审、复审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历经两次的而修改后被收录,10月收到录用函,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之后有合适的文章还会投稿的。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我是4月2日投的稿件,13号初审结束送外审,5月底外审返回,经修改后送复审,6月下旬被收录,历时两个多月,效率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