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析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孔明

    目的:本文分析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之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中盲选100例作为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规组50例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麻醉前后指标变化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感觉维持时间、运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中应用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值得推广.

  •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王建华

    目的:探究临床外科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6例外科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外周神经组织麻醉,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时间为5.5h(s=1.1),临床有效率为98.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麻醉镇痛时间4.2 h(s=0.9)和临床有效率83.6%(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产生较为显著的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应广泛推广.

  •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临床进展

    作者:廖飞;黄青青;思永玉

    外周神经是相对中枢神经而定义的,广义的外周神经阻滞也属于局部麻醉的范畴,麻醉学中的神经阻滞是把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神经丛旁,从而暂时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以达到麻醉无痛的目的.神经阻滞麻醉可保持患者神智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便于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和出院在诊疗过程中患者更多的参与了医疗活动,尤其适用于某些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并且对于儿童围术期的镇痛依然可以采用外周神经阻滞技术[1].

  •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前

    目的 分析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过麻醉的患者13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n=68)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照组(n=67)采用传统常规性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 对照组平均镇痛时间(3.24±0.74)小时明显低于实验组平均镇痛时间(4.98±0.96)小时,实验组VAS评分(1.25±0.23)明显低于对照组(4.22±0.19)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共1例(1.47%)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7例(10.4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3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预后比较

    作者:阮侠;徐仲煌;唐帅;张秀华

    目的 总结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比较不同麻醉方式患者的预后及治疗费用.方法 回顾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5岁以上单侧髋关节骨折患者,排除多发伤或先后行两次以上手术者,平均年龄(78.8±7.2)岁.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121例)、椎管内麻醉(215例)和外周神经阻滞(147例)3组.重点关注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及手术完成情况,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 与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组比较,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ASAⅢ级患者比例较多,更多患者术前合并冠心病、COPD、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5);在预后方面,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椎管内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更短(P<0.05),总住院费用更低(P<0.01).结论 对于高龄、ASA分级较高、合并心肺疾病的单侧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时更倾向选择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此种麻醉方法可使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缩短术后ICU停留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 头皮神经阻滞联合芬太尼降低切皮时交感神经反应的低肺泡有效浓度

    作者:王立新;王保国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前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芬太尼在开颅期间减轻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有效性.方法将43例行额颞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加芬太尼组(F组)、异氟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和芬太尼组(B组),通过"上下法"观察3组阻断切皮时交感神经反应的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结果I组、F组、B组阻断切皮时交感反应的肺泡浓度分别为2.0%、1.8%、1.0%,MAC-BAR分别为1.7MAC、1.55MAC、0.8MAC,B组比I组、F组降低(P<0.05).结论手术前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开颅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 头部神经阻滞对术中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王立新;王保国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中异氟醚呼出浓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额颞部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克泽普(复方长效利多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C组);麻醉诱导后进行眶上、耳颞、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血压在基础平均动脉压(MAP)的-20%~+10%之间.当持续出现MAP>基础值的10%,升高异氟醚浓度但不超过2倍小肺泡气浓度,必要时静注0.5 mg佩尔地平;当HR>100次/min时,静注艾司洛尔50 mg.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记录术后2 h、第1天和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切皮、分离骨膜、钻孔、锯骨、缝皮下、缝皮时间点,A组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高于B组和C组;在切皮即刻、切皮后、分离骨膜时,A和B组的心率和MAP增加,C组增加不明显;术后2 h 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 P<0.05).结论在额颞部颅脑手术中,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可以降低异氟醚浓度,减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减轻手术后疼痛.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危老年病人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宇;罗晓华;刘健;张敏

    目的:高危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58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91岁,ASAⅢ~Ⅳ级,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NER,n=30)和硬膜外麻醉(EA,n=28)两组.NER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EA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结果:NER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EA组平稳;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NER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A组(P<0.01).结论:NER用于高危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铭

    目的 探究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4例60岁以上的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HR、SBP、DBP在麻醉后与插管时相比较均有所降低;对照组在插管时和手术中的HR明显增快;手术中与拔管时的HR、SBP、SDP明显高于麻醉后的;试验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的静脉全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何金乾

    目的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药剂量.结果 术中及拔管时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药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能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术前患者基础状况与并存疾病对外周神经阻滞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查鹏;王天龙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常常合并重要脏器的病变,呼吸和循环功能下降,其麻醉和手术风险显著增加[1].应该尽可能选用对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效果确切而且便于管理的麻醉方法,寻求以少的药物剂量达到佳的麻醉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在80岁以上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琳;杨勇;王国林

    随着神经刺激器的问世,既往无法精确定位的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成为可能.我们对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的80岁以上危重患者接受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

  • 多模式镇痛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李洪星;毛新展;吕国华

    骨关节手术特别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主观体验,也是人工关节手术无法回避的问题,疼痛制约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重构,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止痛机制不足以达到理想镇痛,近年来,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临床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 神经刺激定位器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邵益萍;王新强;王建明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临床麻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镇痛机制的角度而言,区域麻醉特别是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面得到充分重视.为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2001年9月~2002年10月,我科使用神经刺激定位器行外周神经阻滞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应用

    作者:马宇;万小健;熊源长;邓小明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战伤手术麻醉和战伤疼痛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实施条件要求不高、不影响患者神智意识、舒适度较高、镇痛效果完善等优点,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探讨了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应用趋势.

  • 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用于剖腹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书玉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纯左旋对应体化合物.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低心脏、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浓度时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成人和儿童的硬膜外麻醉、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但能否应用于临床蛛网膜下腔阻滞一直存有争议.本文旨在观察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腹产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高血压病患者下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苏丹晨;黄希照;何健珊

    目的:对比观察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腰-硬联合麻醉对高血压病患者下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下肢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68例)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67例)。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水平,麻醉起效、神经阻滞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从术中10 min开始,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及术后,2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既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又能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头部神经阻滞联合曲马多PCA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王立新;王保国

    目的 观察比较开颅前行头部神经阻滞和(或)联合术后曲马多PCA(患者自控镇痛)对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额颞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①生理盐水对照组(n=20); ②长效利多卡因组(商品名克泽普)(n=20);③罗哌卡因组(n=20).麻醉诱导后根据手术切口部位进行眶上、耳颞、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选用复方长效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后采用曲马多PCA镇痛,检测术后2 h、术后第1天和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 术后2 h对照组、长效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2.0±19.7)mm、(25.2±16.4)mm和(38.6±24.5)mm,长效利多卡因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天VAS评分较术后2 h 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术前行头皮神经阻滞可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联合术后曲马多PC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 局部麻醉药伤口浸润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婷;王天龙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近年来在术后镇痛领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包括阿片类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连续硬膜外镇痛、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等.然而这些镇痛技术均有其不良反应,如阿片类药物可能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连续硬膜外镇痛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局部感觉异常.并存在硬膜外血肿及不可逆性神经损伤的风险;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失败率较高,同时也存在神经损伤的风险.

  • 超声在麻醉领域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吴安石

    超声引导可以在很多方面替代盲目、有创的方法,获得解剖学层次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诊疗。在超声涉及的麻醉领域检查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开展为广泛。近年来,在疼痛治疗方面、床旁肺部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测量、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胃部超声在手术室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准确诊断。尽管超声专业医生可以进行床旁会诊,但是当遇到急诊、急危重症和需要反复检查监测的情况时,只有麻醉科医生自身掌握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快速明确诊断、引导有创操作、指导药物使用和评估治疗效果。

11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