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下肢骨肿瘤采用保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

    作者:罗毅

    目的:研究并探讨恶性下肢骨肿瘤采用保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入治疗的32例接受保肢治疗的恶性下肢骨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与研究组(18例,采用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研究分析患者接受两种保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结果:在随访的5年中,对照组肿瘤肺转移率28.6%,死亡率42 9%,伤口重度感染率7.1%,肿瘤停止扩散生长率42.9%.研究组肿瘤肺转移率22.2%,死亡率44.4%,伤口重度感染率3.6%,肿瘤停止扩散生长率50%.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恶性下肢骨肿瘤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与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两种保肢治疗法效果均达到良好水平,患者术后肢体恢复程度良好.

  • 孩子的个头儿受什么影响

    作者:素灵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身高主要取决于下肢骨的长度,在中医的观念里,肾是主骨的,而肾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先天父母的遗传,所以骨的长短,主要靠先天父母的遗传,因此父母的身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父母的肾能量多少)就很重要!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在婚育方面,如果想生育高个的孩子,夫妻双方的选择也可以全球化,比如东西方的结合,不同民族的结合、不同地域的结合.除了父母遗传,地域也是身高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南方人身高一般低于北方人.

  • 水痘并发下肢骨关节病变2例

    作者:巨晓东;卢静平;彭学巧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一方面可以引起病毒血症,另一方面病毒可沿感觉神经纤维进入感觉神经节,呈潜伏性感染[1-2].

  • 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术后骨性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亦杨;沈立锋;张春;郭峭峰;林炳远;黄凯;张展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术后出现骨性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8例下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20~56岁,平均36.5岁;股骨5例,胫骨33例;受伤至骨搬移时间2~19个月,平均7.4个月;骨缺损长度4~12 cm,平均7.3 cm;术后均经过1周"待机期"开始骨搬移,搬移方向由近端向远端30例,由远端向近端3例,双向搬移5例;并及时调整力线及骨搬移速度,患者坚持负重.定期随访,拍摄X 线片,观察是否存在搬移间隙矿化成骨不良,对合端不愈合以及再发骨折等并发症;并采用Paley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38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1个月.骨髓炎无复发,但出现多种骨性愈合不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骨搬移过程中发生搬移间隙矿化成骨不良3例,对合端不愈合17例,发生搬移间隙骨折5例,尚未拆除外固定架时发生骨折1例, 拆除外固定架后发生骨折4例.带架时间9~27个月, 平均16.3个月; 外固定指数为1.7~2.7个月/ cm, 平均2.24个月/ cm;根据Pa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骨性结果 优12例,良16例,中3例,差7例;功能结果 优14例,良18例,中3例,差3例.结论:骨搬移技术有效解决了长骨干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临床难题,但治疗周期长,对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此,应严格适应证选择,同时应细致操作,全程监控,及时随访,并积极指导患者相应的预防策略,以期得到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 下肢骨疾病患儿应用外展支具固定的护理

    作者:黄云英;吴昊;梁剑敏

    目的 探讨外展支具应用在患儿下肢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下肢骨疾病患儿应用外展支具代替传统的石膏固定,并进行使用中及使用后的随访.结果 所有患儿均随访2个月至其停用支具,X光片显示患儿股骨截骨处均有新生骨痂形成、使脱位的股骨头回纳至正常位置、促进股骨头的生长发育,达到去除外固定的标准,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外展支具应用在患儿下肢骨疾病治疗中替代了传统的石膏固定,可以使患儿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的僵直,并能很好地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同时该支具的透气性及可适度调节松紧性,方便了护理工作.

  • 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1例

    作者:罗德新;张宗美

    孕妇,28岁,孕3产0.本次妊娠16周自觉腹部不适而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既往有2次自然流产史.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清晰居中,颅内结构正常,双顶径3.9cm,脊柱排列规整,无胎心搏动.无胎动,胎儿双上肢回声正常,胎儿颈部未见压迹,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Ⅰ级,羊水透声好,羊水深度为3.6cm,双下肢骨回声正常,股骨长径为2.1cm,双下肢未见胫腓骨及足部回声,见胎儿四周被膜状物包绕;胎儿下肢周围呈多网状回声连于大腿部,部分呈网状呈漂浮状(图1).胎儿心、肝、肾及胃肠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宫内死胎,胎儿畸形(双下肢缺如);2、羊膜带综合征.3天后在本院妇产科引产下一死胎,见胎儿肿涨,双下肢缺如,被羊膜包裹,胎儿表面皮肤无明显异常.病理诊断:胎儿畸形,胎盘符合羊膜带综合征.

  • 坐位、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在下肢骨关节术后康复效果的比较

    作者:梁敬红;鲁旖;佟剑平;肖琴

    目的 比较坐位和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CPM)训练对下肢骨关节疾病术后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100例下肢骨关节疾病术后存在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50例进行坐位CPM机训练,50例患者进行卧位CPM机训练.两组患者同时进行中药烫疗、关节松动及肌力训练.结果 坐位进行CPM训练优秀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坐位进行CPM训练可提高CPM机的康复效果.

  •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何金乾

    目的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药剂量.结果 术中及拔管时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药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能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小腿骨烧伤原位再生修复成功

    作者:周鹏翔;罗成群;杨军;杨元华;贺全勇;李高峰;谷永红;彭长缨;彭浩;李萍;姜冰;陈铁夫;朱颉

    骨烧伤后常规的治疗是在烧伤的外露骨表面钻孔,等长出肉芽后再植皮修复.今年1~6月间我科成功原位再生修复(未经植皮愈合)1例左胫骨严重烧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 双下肢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对外伤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作者:朱月峰;岳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外伤骨折患者是LDVT高发人群,下肢挤压伤的LDVT发生率高达50%~55%[1].本病起病急骤隐匿,常导致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 venography,MSCTV)作为一种可靠的微创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评估双下肢直接法MSCTV在下肢外伤骨折患者LDVT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DR拼接技术在儿童双下肢全景摄影中的应用

    作者:杨锦元;黄穗;刘帆;杨绍伟;张穗;胡向群

    双下肢站立位是生理功能位,能够反映负重骨骼生物力线的改变,其站立位全景像可以提供双下肢的病变征象及相关角度和长度等丰富的影像资料.但是,由于目前IP及平板探测器的大长度为17 in(约43 cm,1 in=2.54 cm),要实现双下肢全景摄影就必须采用拼接技术.笔者回顾性分析19例由我院新引进的飞利浦Dagital Diagnost单平板DR采用自动拼接技术拍摄双下肢站立位全景像的患儿的影像学资料,介绍DR在双下肢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 下肢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效果的临床初步观察

    作者:朱微积;唐敏

    目的:对下肢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文对我院就诊的下肢骨关节术后病人的疗效进行全程观察,出院后并随访3~6个月。结果就诊的54例病人均已出院,跟踪观察未见异常,整体效果良好。结论持续被动活动具有帮助下肢骨术后快速恢复功能的作用,且具有相对无痛,促进代谢,操作简单,易调节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肢骨 关节 术后 CPM
  • 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孙海帆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7例麻醉液为0.25%罗哌卡因,对照组37例麻醉液为0.25%布比卡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分钟后观察组心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同时间点的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8.1%(呕吐2例,呼吸窘迫1例)低于对照组29.7%(呕吐7例,呼吸窘迫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采用0.25%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替代0.25%布比卡因,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术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15例随访报告

    作者:陈秉耀;韦兴;李南;马云青;张增亮;宋光泽;王硕

    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孔圳;孙永建;李华龙;左睿

    目的:总结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42例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的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36.4岁。共有骨缺损部位43处,病种包括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慢性骨髓炎、骨折术后骨不连、骨肿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等,经去除硬化骨、死骨后骨缺损4~21 cm,平均8.7 cm。对软组织较好患者行一期清理或截除骨段+Orthofix 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对伴有感染或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控制感染后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一期或二期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或者直接短缩-延长法治疗。于截骨术后第7~10天开始骨搬运,1 mm/天,均匀分4次。术前术后拍患肢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骨搬运长度、外固定架佩戴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根据X线片计算骨痂直径率( callus diameter ratios,CDR ),根据Paley评分标准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根据肘关节Mayo、膝关节HHS、踝关节 Baird-Jackson 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16.5个月。本组患者经 Orthofix 重建外固定架骨搬运平均延长8.6 cm,平均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5.4个月。41处骨缺损获得满意愈合,2处骨髓炎患者术后复发,经敞开持续冲洗、换药愈合。经Pale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结果,骨性结果评价:优40处,良3处。功能评价结果:优40处,良2处,差1处。拆除外固定后平均CDR值88.3%。治疗前肘关节1处Mayo评分63分、膝关节HHS评分平均(60.89±8.87)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64.12±6.21)分;治疗后肘关节1处Mayo评分88分、膝关节HHS评分(87±5.45)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87.67±5.32)分,各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伴有或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大段骨缺损的骨支架重建,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治疗方法应具有个性化,不可千篇一律。

  • 老年患者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作者:陈小纯

    总结了36例老年患者下肢骨牵引的临床护理经验,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找出影响其康复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对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床上活动、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为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牵引手术成功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LISS治疗下肢粉碎性骨折3例

    作者:吴立君;刘岩

    近年来,外科技术趋向于微创化,即将医源性的创伤尽可能减小到低限度,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1].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吸取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系统[2].

  • 小块海绵垫在下肢骨牵引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孙景芝

    取废弃的海绵床垫之两头较厚部分裁成60cm×40cm×7cm,用双层纱布包裹垫于骶尾部,将海绵床垫之间较薄部分裁成30cm×20cm用双层纱布包裹,用于足跟部.

  • 脑卒中后下肢功能与骨密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侯东哲;张颖;李毅

    目的 研究卒中后偏瘫患者健侧与患侧股骨颈及腰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与下肢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165例,男95例,女70例,其中脑梗死129例,脑出血36例.于患者发病14天内及病后6个月及12个月,应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nmetry,DEXA)分别对其腰椎度双侧股骨近段进行骨密度检测.同时评定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功能性运动量表评分(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评估下肢功能,应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评估平衡功能.结果 发病14天内、6个月及12个月BI(43.7±13.2)分、(59.4±29.0)分、(75.9±42.3)分;FAC(1.7±0.6)分、(2.7±0.9)分、(3.3±1.8)分及Berg(29.8±13.8)分、(42.8±10.3)分、(46.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4天内股骨颈骨密度患侧与健侧(0.817±0.161)g/cm2、(0.812±0.157)g/c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6个月股骨颈骨密度(0.711±0.179)g/cm2、(0.789±0.169)g/cm2及12个月(0.710±0.1670)g/cm2、(0.796±0.183) g/cm2患侧骨密度较健侧减低(P<0.05);患侧股骨颈不同阶段骨密度比较:发病14天较发病6个月及12个月,患侧骨密度均有减低(P<0.05),发病6个月较12个月骨密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健侧不同阶段股骨颈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骨密度与BI、FAC及Berg评分相关,即各时期骨密度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相关(P<0.05).结论 偏瘫后腰椎及健侧与患侧股骨颈骨量均减少,主要发生在6个月内,患侧较健侧严重,且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平衡能力相关.

  • 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下肢骨关节僵直的探讨

    作者:成述昌;王秀媛;刁建华

    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s passive motiomCPM)是关节外科的一大进展,CPM可以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能力,刺激多能间质细胞分化成软骨,加速钙质的沉积以及周围组织的愈合.通过临床应用,证实了CPM对减少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直这一并发症,恢复关节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