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作者:徐波;朱国平;高婷叶;彭飞;顾烨霞;蒋莉

    目的 分析导管消融术对房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消融术前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消融术后1年,所有患者PF、RP、GH、SF、RE、MH六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1年PF、RP、GH、VT、SF、RE、MH七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1年PF、RP、GH、SF、RE五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未复发组患者术后1年PF、RP、GH、VT、SF、RE、MH七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复发组患者术后PF、RP、GH、SF、RE、MH六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导管消融术可以改善房颤患者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不论术前是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术后有无复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 乳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初步研究

    作者:刘慧;张晶;韩治宇;梁萍;于晓玲;张冰松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8例患者的13个乳腺良性病灶,治疗前经皮穿刺组织活检行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病灶消融效果。结果13个病灶均径为0.7~4.9 cm,治疗微波剂量为30 W,120~1100 s,治疗后即刻静脉超声造影显示13个病灶均无造影剂灌注,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微波电极植入处皮肤表面均无明显改变。治疗中及治疗后无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6个月病灶缩小率为69.9%~75.9%。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能有效灭活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微小、安全,治疗省时,较适用于未婚未育年轻女性乳腺多发良性结节保守治疗。

  • 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邱原刚;张芙荣;陈君柱;朱建华;陶谦民;郑良荣;许毅;赵莉莉

    目的了解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25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拟行首次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随机进入术前详细谈话组及一般谈话组,手术前后分别用中国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 (1)术前焦虑和恐惧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各因子分恢复甚至低于常模水平;(2)手术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均分均较术前减低;(3)女性患者术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性;(4)详细谈话组手术前各因子得分与一般谈话组相比无差异.结论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症状,女性患者术前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应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及并发症的情况不会引起患者过度的心理负担.

  • 导管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9例

    作者:崔凤德;冯亮;龙新平

    目的: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9例符合纳入排出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关节内侧入路,利用穿刺针的导向作用准确置入导管于椎间盘突出部位,注射胶原酶行椎间盘溶解术.结果:按日本骨科学会腰腿痛疗效评分标准,总有效率为96.69%,优良率84.1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导管定向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方法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 超声消融球囊扩张联合动静脉瘘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李晓强;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段鹏飞;孟庆友

    目的:探讨超声血栓消融、球囊扩张联合动静脉瘘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严重的亚急性、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股静脉用Acolysis超声消融器进行血栓消融、球囊导管扩张髂静脉病变、股动静脉间临时性动静脉瘘术治疗.结果:30例消融顺利,造影见有髂静脉狭窄29例,用球囊导管扩张;11例置入永久性滤器,19例患者置入临时性滤器.25例获随访3~30个月,其中19例患肢肿胀消退,无血栓后综合征表现;另6例导管穿透血管壁治疗失败.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患者能耐受、效果良好;下腔静脉滤器以临时性为首选,放置时间越短越好.

  •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注治疗小肝癌

    作者:李旺;黄子林;张亮;赵明;吴沛宏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后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治疗对小肝癌的疗效.评价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43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RFA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21例,均完成4次以上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每次回输CIK细胞的数量为(1.1~1.5)×1010m,检测研究组患者在CIK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患者22例,未行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两组患者均每1~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结果 (1)对照组治疗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9.1%、22.3%和27.3%;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5%、81.8%和68.2%.研究组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9.5%、14.3%和19.0%;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85.7%和76.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2)研究组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 TACE序贯联合RFA和CIK细胞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小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水平,可能对降低肿瘤复发,延长小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

  • 几种常见物理消融方法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陆骊工;胡宝山;李勇;罗鹏飞

    目的 探讨射频、微波、高频介导的热治疗(HITT)、激光等4种消融方法固化的凝固范围.方法 对离体猪肝在不同条件下应用4种消融方法进行固化,观察并记录剖面状况和凝固范围.将12只猪分成4组,亦采用4种消融方法,使用离体实验所用的相同条件固化在体猪肝,观察并记录剖面状况及凝固范围.结果 在体猪肝实验中射频组,电极针开放至3cm及5cm,消融时间分别为5.5、10 min时,凝固范围分别是2.12 cm×1.83 cm×2.07 cm、2.59 cm×2.19 cm×2.19 cm及4.57 cm×2.58 cm×2.61 cm及4.64 cm×2.70 cm×2.76 cm.微波组,微波功率为80W,消融时间分别是3、5、6、10 min时,凝固范围分别是2.53 cm×1.84 cm ×1.23 cm、2.74 cm×2.08 cm×1.62 cm、2.85 cm×2.09 cm×1.59 cm及3.38 cm×3.34 cm×1.77 cm.HITT组,消融时间分别是5及10 min,消融温度为85℃时凝固范围分别是2.53 cm×1.70 cm×0.90 cm及3.03 cm×2.07 cm×1.53 cm.激光组,采用单针凝固及4针耦合凝固,凝固范围在功率为2.0、2.5、10,0、12.0 W时分别是0.95 cm×1.05 cm×0.85 cm,1.05 cm×1.10cm×0.90 cm及2.45cm×1.45 cm×1.95 cm,2.55 cm×1.55cm×2.05 cm.离体猪肝实验中,4种方法的凝固范围均比相对应条件下在体猪肝的凝固范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 通过对离体与在体猪肝的4种物理消融方法的实验研究,表明射频、微波及HITT凝固范围较大,其中射频消融效果更稳定,激光消融凝固范围较小,为临床治疗时物理消融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技术参数.

  • 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在复杂性肾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仰葵;黄金华;高飞;李文全;罗荣光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PEA)在复杂性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例复杂性肾癌患者,其中孤立肾肾癌2例,单侧肾肾癌5例,病灶数11个,肿瘤直径1.7~8.4 cm,在CT引导、局麻下进行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常规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平均每人2次PEA治疗,随访12~26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1例孤立肾肾癌患者经2次PEA治疗后,已随访1年9个月未见复发;1例孤立肾多发肾癌患者4次PEA治疗后肾衰死亡;2例肾癌伴腰痛血尿症状经PEA治疗后病灶消融完全,血尿症状缓解;其他3例肾癌患者分别随访1年6个月、2年2个月和1年,1例死于远处转移,其他2例CT复查未见肿瘤进展.全部患者无1例出现尿瘘、出血、肠穿孔或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对复杂性肾癌是一种微创、疗效确切、可供选择的局部治疗方法 ,但对于孤立肾肾癌,PEA治疗须谨慎.

  • 新型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TM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常栋;高连君;尹晓盟;夏云龙;张树龙;杨延宗

    目的 探讨应用新型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TM消融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方法 顺序入选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欠佳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华法林有效抗凝至少3周,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排除心腔内血栓,术前停用除胺碘酮以外抗心律失常药物5d以上.应用ColumbusTM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取点(≥20个)建立左房和肺静脉三维解剖模型,计算每点与相应CT影像的近距离,评价左房模型的准确性.所有患者行环肺静脉消融(CPVA)至肺静脉电隔离(PVI),同时行辅助线性消融.记录左房建模时间、PVI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随访1年,进行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7例.所有患者应用ColumbusTM系统成功建立左房模型,左房容积为(111.1±29.9)ml.ColumbusTM系统左房模型与CT左房模型配准误差为(1.99±0.51)mm.所有患者均完成CPVA、二尖瓣狭部和左房顶部消融,3例患者同时行三尖瓣狭部消融,术中所有患者均实现PVI、消融线双向阻滞.手术时间(185.9±42.1)min,左房建模时间(14.0±4.6)min,PVI时间(96.9±46.3)min,X线曝光时间(27.3±11.2) min.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房颤复发,6例患者稳定维持窦性心律,且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 应用ColumbusTM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准确建立心房三维解剖模型,指导消融持续性房颤安全有效.

  • 915MHz与2450MHz微波在活体与离体猪肝实验中温度曲线与消融范围的比较

    作者:孙媛媛;梁萍;董磊;张国明;程志刚;王洋;高永艳;邵秋杰

    目的 比较水冷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在活体与离体猪肝实验中温度曲线和消融区的差异.方法 使用915和2450 MHz微波消融和热监测系统,共获得58个消融区和180个温度数据.输出设置为915 MHz 50 W,70 W和2450 MHz 50 W,70 W,并设置时间为600 s.每个温度点的温度曲线在天线旁开5、10、15 mm处,对消融区的宽径和长径进行测量.结果 在活体与离体实验中,除旁开5 mm,915 MHz水冷微波其余点的峰值温度[活体50 W 10 mm:(59±4.26)℃;70 W 10 mm:(67±9.01)℃]均高于2450 MHz微波[活体50 W 10 mm:(54±4.09)℃;70 W 10 mm:(57±6.13)℃](P<0.05).在相同条件下,离体肝脏的消融区宽径和长径[活体50W宽径:(3.13±0.76)cm;长径(4.95±0.87)cm]均显着大于2450 MHz微波[活体50 W宽径:(2.34±0.49)cm;长径(3.43±0.96)cm](P< 0.05).结论 在离体和活体的肝脏实验中,915 MHz水冷微波比2450 MHz可以形成更大的消融区和达到更高的温度.

  • 三维电磁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进展

    作者:范雪华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人群中总患病率为0.5% ~1%[1].目前在我国患者已超过1 000万[2],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经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3],其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近年成功率可达到50%~80%[4].

  • 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血气胸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王瑞红;朱静静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心悸10个月加重1周,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于2008年3月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6.3℃,呼吸19次/min,脉搏91次/min,血压131/74 mm Hg(1 mm Hg=0.133 kPa),颈软,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1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双下肢不肿.

  •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疗效

    作者:丁明岩;朱芳;刘莹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40例HOCM患者行PTSMA,在消融术前及术后2周内行RT-3DE定量评价消融血管所供应的左心室壁相应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普通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LVOT)宽度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结果 40例术后2周内消融血管所供应的局部心肌(前室间隔基底段及后室间隔基底段)收缩力(EF)明显减低[(62.16±8.76)% vs (21.25±6.43)%;(53.69±8.24)% vs (24.58±5.63)%,P<0.001].平均室间隔厚度无明显改变[(24.1±5.9) mm vs (23.8±6.0) mm,P>0.05];平均LVOT宽度无明显变化[(11.1±2.4) mm vs (12.8±2.1) mm,P>0.05];静息时LVOTG 减低[(39.50±12.27) mm Hg (1 mm Hg=0.133 kPa,下同)vs (10.01±7.36) mm Hg,P<0.001].结论 RT-3DE对PTSMA术后疗效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PTSMA术可即刻或短期内通过降低梗阻部位室间隔的收缩力来缓解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

  • 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郝力丹;陈金玲;江洪;周立明;周青;郭瑞强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2例,于手术前后监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冠脉室间隔支血流显像.结果 12例患者成功实施PTSMA,术后1周及1个月各项监测指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筛选病例,监测评价PTSMA治疗效果,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技术.

  • 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5 cm肺癌

    作者:王健;佟小强;宋莉;文静;高福生;刘建新;窦砚彬;王霄英;邹英华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较大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 2008年5-11月我科共收治4例肺癌患者(肿瘤大径均>5 cm,大肿瘤为10 cm×8 cm×8 cm).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中2例介入治疗前曾接受系统化疗+靶向治疗(NP方案+恩度),2例曾接受普通化疗,均因无法耐受化疗反应转而寻求介入治疗.对4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侧TACE,术后3~7天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均于局麻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 4例患者均接受2次TACE+RFA联合治疗,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第2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均未见残存肿瘤组织征象.经2次TACE+RFA联合治疗后随访至本研究结束6~12个月,影像学随访示局部射频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 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直径>5 cm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 CT引导下经皮化学消融术治疗腹、盆腔乏血供转移瘤

    作者:陈志明;吕梁;齐佳;张家成;龚海峰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化学消融术治疗腹、盆腔乏血供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8月20例在我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化学消融术治疗腹、盆腔乏血供转移瘤患者的资料.选用18~22G千叶针、PTC针或酒精针,在CT引导下直接穿刺病灶.将超液态碘化油、奥沙利铂、无水乙醇按1∶2∶2的比例制成混合乳剂缓慢注入病灶,尽量使之充满病灶.术后随访1~46个月.结果 术后6例患者影像学示恢复正常或仅留有纤维条索或钙化影,14例患者病灶体积较治疗前缩小≥50%,总有效率100%.10例伴会阴部、臀部、下肢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中,6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疼痛消失.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化学消融治疗腹、盆腔乏血供转移瘤创伤小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作者:方辉;唐海林;赵博文;黎鹏;傅国胜

    目的 观察经皮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二尖瓣反流(MR)的影响.方法 对28例HOCM患者实施PTSMA.所有患者于术前3天及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LVOTG),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及MR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28例HOCM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LVOTG[(42.95±14.87) mmHg]较术前3天[(91.73±18.25) mmHg]明显下降(P<0.01).术后6个月SAM评分(1.32±0.81)较术前3天(2.23±0.71)明显下降(P<0.01).术后6个月MR评分(0.63±0.41)较术前3天(2.37±0.66)明显下降(P<0.01).LVOTG下降与MR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 实施PTSMA能减轻HOCM患者MR,有利于血流动力学改善.

  • 影像学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

    作者:刘昕

    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已成为外科手术和TACE以外的另一有效治疗方法,消融后的疗效评价问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影像学是目前常用的评价手段.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评价RFA治疗PHC疗效中的价值及有关的新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 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灌注型射频消融的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宋莉;佟小强;王健;杨敏;吕永兴;邹英华

    目的 观察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灌注型射频消融的影响.方法 中华小型猪10头,随机分为栓塞组与对照组.对栓塞组先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再行灌注型射频消融,对照组仅行灌注型射频消融.消融后即刻行CT、MR扫描,之后处死实验猪取肝脏观察,比较凝固性坏死灶的形态、体积.结果 栓塞组与对照组均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凝固性坏死灶,栓塞组消融灶小径为(31.76±3.43)mm,对照组为(27.23±3.49)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5);栓塞组消融灶平均体积为(54.47±9.98)cm~3,对照组为(20.90±5.68)cm~3.栓塞组消融灶体积为对照组的2.6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4,P<0.05).结论 灌注型射频消融前行动脉栓塞可有效地扩大射频消融灶的范围.

  • 超声导管肾去交感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查才环;黄晶;钱俊;姚沅清;张登庆;黄玉文;邓昌明;刘地川

    目的 探索自行研发10.0 MHz超声导管以不同参数组合消融肾动脉周围神经时温度场的分布,并观察在体条件下不同剂量声能产生的去交感神经效果.方法 超声导管消融犬离体肾动脉,以针式热电偶检测不同声功率消融不同时间时距肾动脉内膜不同距离处的温度.选择温度≥51℃的组合行活体消融.测量消融前及消融后1周的血压,取肾动脉及周围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肾动脉周围温度与消融功率及时间呈正相关,各组温度均在5 mm处达峰值.1.5 W×30 s消融组、3.0W×15 s消融组及3.0W×30 s消融组在5 mm、7 mm处达有效消融温度.消融1周后消融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8.77±0.78)mmHg/(6.44±0.60)mmHg,(9.78±1.86)mmHg/(6.36±1.49) mmHg,(13.34±1.75)mmHg/(12.20±2.44) mmHg(P<0.05).肉眼观测肾动脉周围无损伤,HE染色见肾周围神经空泡样变.结论 10.0 MHz超声导管消融肾周围神经,在距内膜5~7 mm处达有效温度;在体实验初步证明其应用于肾去交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536 条记录 1/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