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平;张丽娜

    目的 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南昌市第五医院收治的49例(62条)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积极纠正休克,切除损伤的动脉血管及静脉血管段,其中37例(47条)采用自身血管移植修复治疗,12例(15条)采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管损伤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截肢2例.其余47例肢体存活,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血管通畅良好,没有发生肾功能衰竭、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人工血管移植患者中有2例发生感染,后行股浅-腘静脉原位置换.术后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修复后,患肢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44例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例周围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1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结论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肢采用血管移植方法治疗的保肢成功率高,能较好的恢复患肢血运,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在明确血管移植指征后,应尽早行血管移植修复治疗,并做好血管防感染工作,积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 四肢大动脉损伤8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文学;赵奋伟;房子强;朱庆生

    目的:分析总结86例大动脉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直接吻合,血管移植、人造血管等方法修复大动脉损伤86例.结果:78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肾衰死亡,3例截肢,4例肌肉部分坏死.结论:四肢大动脉损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泊疗,根据不同部位,肢体缺血的不同时间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 血管束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西迅;诸葛天瑜;陈旭辉;孙捷;袁浩;李恩典;郑高伟

    目的:评价血管束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的远期疗效.方法:LCPD患儿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治疗分为两组,Ⅰ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8~12岁,平均10.4岁;行多条血管束植入术合改良Chiari骨盆截骨延长术治疗.Ⅱ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9~12岁,平均10.6岁;单行改良Chiari骨盆截骨延长术治疗.均于术后3个月后戴外展支架下床承重行走,同时行患髋被动旋转推压疗法治疗.结果:随访5~8年,平均6年3个月.治疗后两组的髋臼-股骨头指数(AHI)均恢复正常,Ⅰ组出现的并发症较多.疗效评定采用Stulberg标准:Ⅰ组12例中优4例,良2例,中2例,可2例,差2例;Ⅱ组15例中优13例,良1例,中1例.经Fisher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效果优于Ⅰ组.Ⅰ组的平均恢复时间(25.0±1.6)个月,Ⅱ组(14.0±0.9)个月,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LCP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利用血管束植入术不能缩短LCPD的恢复时间,并且并发症多.对于包容不好的患者,手术包容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 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根强;张志军;戴雪松;张浩;朱家骏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4例(52条)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14~58岁,平均27.3岁,分别采用自体血管(42条)和人造血管(10条)移植.结果:截肢3例,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行股浅-胭静脉原位置换2例,肢体缺血挛缩6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7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循环良好.结论:血管移植治疗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治疗中须注意早诊断、早修复、严格显微外科原则、积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 旋股外多条血管束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建伟;马勇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往往并发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采用旋股外多条血管束移植、加压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在与带肌蒂骨瓣、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加螺钉内固定及单纯加压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优越(P<0.01).多条血管束移植改善了骨折处及股骨头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预防.

  • 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实验研究

    作者:张超纪;杜振宗;马国涛;任华;苗齐

    目的 通过体外构建、体内培养的方法 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并将其植入动物的股动脉,探讨利用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进行血管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首先用Brdu标记所有种子细胞,将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PGA的复合支架表面;然后将细胞和支架的复合体种植于动物皮下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并移植到股动脉;后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等相关检查,了解移植后血管的特点及细胞来源.同时以移植物为单纯支架在皮下培养所形成的管状结构作为对照组.结果 移植后组织工程化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HE染色见血管壁和正常生理性血管壁的结构相似.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种植2周后Brdu标记细胞的免疫荧光观察证实血管壁细胞来源于所种植的种子细胞.结论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种子细胞和胶原包埋的PGA支架可以构建组织工程化小口径血管,而且可以移植入动物体内.

  • 断指再植术20例临床报道

    作者:王曦;程云飞;王中伟;戴滨;刘晓辉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血管吻合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断指再植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术已不再是手术禁区.我科从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0例56指挤压旋转撕脱伤患者,采取血管移植技术进行再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延长两种皮瓣蒂长度的切取方法

    作者:王谦军;孙海燕;王成琪

    在利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时,常遇到蒂短需血管移植的情况,而血管移植增加手术难度、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血管危象发生率,如何减少血管移植情况发生,是显微外科较实际的问题.股前外侧皮瓣和胸脐皮瓣经理论、实践和解剖研究等证明是应用多、较理想的两种皮瓣.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和参考有关论著,分别设计了延长这两种皮瓣蒂长度的切取方法,供同行参考.

  • 血管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作者:尹太;徐迎新;吴仕和;王金晶;鄂玲玲;李荣;李瑞新;张西正

    目的 获得血管组织工程的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大鼠血管内皮(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培养扩增,然后接种到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上;将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大鼠活体和组织病理反应.结果 培养的细胞符合血管种子细胞的形态特征;VSMCs接种到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上获得成功;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体内10 d后,支架被纤维组织包裹,支架内见VSMCs生长,支架中央管腔存在,但与正常血管结构有很大差别,而且不具备血管功能.结论 利用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大鼠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皮下是可行的;人工构建血管具有类似血管雏形,但尚不具备血管的正常结构.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

    作者: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郝晨光;聂春磊;何志娟

    目的 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 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去除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支架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去除情况.结果 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材料不含有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没有明显的改变,保留了脱细胞前动脉的空间结构;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DNA含量小于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内表面完全去除了内皮细胞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 结论 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生物酶消化法制备的猪颈总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中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的空间结构保持良好,制备的支架材料符合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生物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 关于如何提高内瘘的成功率

    作者:许昕

    血液透析挽救/延长了无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近40年血液透析已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规替代治疗.自从1966年, Brescia,M.J.,Cimino,J.E., 等采用外科技术将动静脉吻合建立了血管通路,自此有了永久性的通路,使得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成为了现实,挽救/延长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这也是透析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近40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改进又设计出各种短期、长期的血管通路,以及血管移植搭桥术,但积20余年的实践,仍认为自身的动静脉内瘘仍是首选的、理想的血管通路.如何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涉及多学科的问题.要从内科角度充分认识尿毒症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损害,其有别于普通外科患者,就其手术技术而言又属外科的血管吻合技术,内科与外科情况混于一体,要间而顾之才可周全.

  •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治分析

    作者:张成作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诊治过程.结果 9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经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治疗后,7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术中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人脱细胞脐动脉支架与兔骨髓内皮祖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川;李京倖;辛毅;李娜;刘硕;张帆;白辰

    目的: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生物血管并观察移植于兔颈动脉后的通畅情况.方法:制备人脐动脉脱细胞支架,随机分为三组:Ⅰ.实验组:将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下肢动脉平滑肌细胞和骨髓内皮祖细胞依次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血管支架上;Ⅱ.对照组:血管支架未经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种植细胞种类同实验组;Ⅲ.裸支架组:未经处理的脱细胞裸支架.行HE染色观察种植细胞情况;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种植细胞的表型;电镜下观察人工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状态.将人工血管分别移植于兔颈动脉,术后0h、2h、1d、2d、3d、7d、14d及30d后行血管超声检查,对三组移植血管通畅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植入细胞后的人工血管动态培养2w后,Ⅰ组血管在倒置显微镜可见管腔内大量细胞附着、细胞呈密集环绕生长,HE染色结果显示:血管管腔内层均匀覆盖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其结果显示:管腔内层细胞高表达成熟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扫描电镜观察血管腔内较为均匀的覆盖细胞,血管壁较为光滑呈膜性结构.Ⅱ组血管在倒置显微镜下和HE染色均未见附着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管腔内层细胞不完整;扫描电镜观察血管腔内少量细胞覆盖,血管壁为不规则的纤维状结构.兔颈动脉移植术后立即行血管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的内径为(3.97±0.2)mm,血流通畅,与裸支架组的(3.88±0.2)mm及对照组的血管内径(4.14 ±0.6)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h血管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3.81±0.7)mm与对照组(1.89 ±0.2)mm的血管内径有显著性差别(P<0.05),后者明显狭窄,出现血栓.30d后实验组血管内径(2.50±0.2)mm与移植0h比较显著狭窄(P<0.05).结论:人脐动脉脱细胞支架与兔骨髓内皮祖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生物血管移植于兔颈动脉可长期通畅.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合并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昌伟;李守军;张浩;高华炜;晏馥霞;刘晋萍;王旭

    目的: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合并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至2016-04,我院小儿外科中心采用冠状动脉再植治疗ALCAPA合并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30%] 24例,男性13例,中位年龄7.0(5.0,17.8)个月,术前中位LVEF值为21.0%(17.3%,26.5%).结果:24例患者院内死亡2例(8.3%),体外循环中位时间109 (95,128) min,主动脉阻断中位时间65 (48,87) min,呼吸机辅助中位时间94.5(48.3,165.5)h,住重症监护病房中位时间176.5(101.0,305.3)h,2例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并成功脱机,二次气管插管2例.22例患者出院时LVEF为26.0%(20%,3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3±14.9)个月,长随访63个月,随访期间无再次入院、再次手术和死亡,心功能分级均为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后一次随访LVEF 60%(50%,69%)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5),4例患者LVEF<50%.结论:对于ALCAPA合并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外科治疗仍具有满意的近中期效果,其围术期处理强调外科、麻醉、体外循环以及术后监护室的综合努力.

  • 旋股外动脉降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阳;罗新锦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血流适应性和近中期通畅率.DBLCFA是下肢重要侧支血管,但其长度、走形等解剖学特点变异大,目前缺乏可靠的术前评估策略,因此在CABG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使DBLCFA的术前筛查、评估更加安全有效.DBLCFA增加了CABG术中移植血管的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作者:杨健;王明民;崔瑞耀;徐万群;于文钢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索一种理想的血管再狭窄的基因疗法.方法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兔,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实验组行腺病毒介导的P21cDNA溶液浸泡和反义c-fos聚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数及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是一种有效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 经外膜缓释雷帕霉素抑制兔同种异体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

    作者:毕铭霞;朱彬;王小平;李冀军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抑制血管移植后再狭窄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随机选取其中18只切取腹主动脉,经20%甲醛浸泡48 h去除抗原活性.另18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腹主动脉移植去抗原同种异体腹主动脉后给予不同处理.A组:血管移植后不予处理;B组:在移植血管外膜及吻合口周围涂抹20% pluronic F-127多聚凝胶0.5 ml;C组:在相同部位涂抹含0.5 mg雷帕霉素的20% pluronic F-127多聚凝胶0.5 ml.术后4周获取移植血管,HE染色观察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血管α-actin、PCNA和p27kip1的表达.结果:术后4周,A、B组较C组内膜增生明显(P<0.05).增生的血管内膜均可见类似于血管平滑肌的α-actin阳性表达.各组移植血管增生的内膜均可见不同程度的PCNA、p27kip1阳性表达.C组α-actin和PCNA的表达较A、B组明显降低(P<0.05),而p27kip1的表达较A、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对20% pluronic F-127多聚凝胶携带雷帕霉素涂抹移植血管外膜可有效抑制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雷帕霉素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的机制与其上调移植血管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而使细胞增殖周期受抑有关.

  •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后股骨头塌陷的危险因素

    作者:向富州;殷文靖;朱振中;李春晓;盛加根;张长青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FVFG)治疗股骨头坏死(AVN)的随访资料,探讨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的高危时间窗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进一步优化FVFG术后随访和康复锻炼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筛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FVFG治疗的AVN病例共307髋.入组标准:①年龄18~55岁;②AVN Ficat-ArletⅡ ~Ⅲ期;③按计划进行随访且抵达随访终点.排除标准:①术后继发感染、排异等严重并发症;②未按计划随访、随访资料不全或抵达随访终点前失访.记录入组病例的年龄、性别、AVN诱因、AVN单双侧、AVN分期及术后股骨头有无塌陷并对以上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215例307髋病例,平均随访时间(51±26)个月,其中股骨头塌陷未进展率为84.7%(260髋),股骨头塌陷进展率为15.3%(47髋).股骨头塌陷发生在术后3~24月,其中25%发生在术后3月内,50%在术后6月内,75%在术后15月内.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40岁(P=0.021)和Ficat-ArletⅢ期AVN(P=0.003)是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FVFG是一种有效的AVN保髋治疗方法.术后15月内是FVFG术后股骨头塌陷的高危时间窗,年龄较大和Ficat-ArletⅢ期是其风险因素;此类病人在FVFG术后应缩短随访时间间隔,减轻锻炼强度.

  • 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黄英;蒋米尔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A)是动脉全层破裂的一种病理表现.动脉瘤壁由动脉周围组织与机化血块组成,动脉瘤经动脉壁破裂处与动脉腔沟通.PA是由动脉外伤、感染、血管炎或血管外科术后各种并发症导致的吻合口分离或破裂引起.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医源性PA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共性是动脉壁完整性破坏伴血液外渗至周围组织,随动脉压增加终导致瘤体纤维囊壁形成及进行性增大,甚至破裂.PA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破裂口修补术、补片修复术、血管移植重建术及单纯缝扎或结扎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凝血酶、超声及各类血管腔内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对PA的一些选择性病例,如医源性PA、脏器动脉PA、手术解剖困难或高危患者的治疗,已从传统的手术发展到介入治疗.

  •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移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薛冠华;张纪蔚;张柏根

    血管系统的基因治疗已从1994年的3%增至2000年17%,其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备受关注[1].主要因为:NO的功能异常与许多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移植或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等都有密切关系.但直接给予NO又因半衰期短、易产生耐受性、副作用明显等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NOS基因转移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就NOS基因转移在血管疾病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161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