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的再认识

    作者:彭心宇;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亦称肝囊性包虫病;另一种是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前者多见.目前药物治疗肝囊性包虫病尚不确切,确诊后需手术治疗.在外科实践中发现,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性囊壁中,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间还存在着一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外囊与此膜之间有一新的潜在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摘除包虫囊肿及外囊,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通过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证实了这层新的膜样纤维结构的存在,并初步对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病理结构形成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

  • 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黄英;蒋米尔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A)是动脉全层破裂的一种病理表现.动脉瘤壁由动脉周围组织与机化血块组成,动脉瘤经动脉壁破裂处与动脉腔沟通.PA是由动脉外伤、感染、血管炎或血管外科术后各种并发症导致的吻合口分离或破裂引起.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医源性PA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共性是动脉壁完整性破坏伴血液外渗至周围组织,随动脉压增加终导致瘤体纤维囊壁形成及进行性增大,甚至破裂.PA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破裂口修补术、补片修复术、血管移植重建术及单纯缝扎或结扎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凝血酶、超声及各类血管腔内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对PA的一些选择性病例,如医源性PA、脏器动脉PA、手术解剖困难或高危患者的治疗,已从传统的手术发展到介入治疗.

  • 颞颌关节区滑膜囊肿2例

    作者:欧阳奇明;陈泽辉;曲延征

    病例1,女,37岁。主诉右耳屏前无痛性缓慢增大肿物一年余。在当地医院行抗菌素反复治疗无效。行CT摄片检查示:髁突、关节凹区域骨质正常,在髁突外侧有一1cm×1cm圆形软组织团块影像,与髁突紧密相连。临床检查:右耳屏前有一明显隆起肿物,约1cm×1.5cm大小,质地中等,境界清楚,与表面皮肤无粘连,皮肤外观色泽正常,肿物活动度欠佳,但可随髁突运动而活动,轻微压痛,张口度、张口型正常,口内无异常。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在局麻下行“右髁突区肿物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为附着于关节囊内、表面似有一包膜的囊性肿物,破溃后有白色胶冻样物质流出,颞颌关节骨质未见异常。术后病理报告:送检“包膜”镜下显示为纤维囊壁,符合滑膜囊肿。

  • 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刘桂生;彭心宇;吴向未;赵瑾;张永国;张示杰;孙红;张宏伟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包虫囊肿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50例肝包虫囊肿中的表达.结果 在肝包虫囊肿外膜及周围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出现阳性表达.结论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包虫囊肿的病理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小儿急性脓胸的手术治疗

    作者:段志金;崔新民

    笔者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对56例12岁以下小儿急性脓胸患者行病灶清除、脓腔纤维囊壁剥脱术治疗,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本组56例,大12岁,小2岁10月,其中4~8岁40例(71.4%).男44例,女12例.一侧全脓胸52例,一侧局限性脓胸2例,两侧脓胸2例.56例中脓气胸8例(14.3%).作脓培养47例,其中乙型链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1例,无生长18例.本组有45例患脓胸前或同时出现的疾病:肺炎27例(60%),干性胸膜炎4例(8.9%),败血症6例(13.3%),多发性脓肿3例(6.7%)胸外伤5例(11.1%).

  • 误为畸胎瘤的卵巢出血性囊肿一例

    作者:杨刚

    患者女,70岁.腹胀、腹坠伴尿频、尿急5天,排尿困难2天,院外就医,予留置导尿管后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下腹部偏右可扪及10cm×8cm包块,无压痛,质硬,边界不清.妇检:宫颈萎缩,后穹隆消失,宫体后位萎缩,盆腔内可扪及13cm×12cm大小包块,表面尚规则.B超示:卵巢畸胎瘤.CT示:膀胱充盈欠佳,子宫及附件显示不清,盆腔内见约12.2cm×10.4cm大小类圆形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其内可见脂肪-液体平面(图1),CT值-129~28.9HU不等(低密度含脂液体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图2),壁可见弧形钙化;其内1.9cm×2.6cm大小密度稍高影.CT诊断:卵巢畸胎瘤.手术所见:盆腔巨大包块约13cm×14cm×8cm大小,嵌顿于子宫直肠窝,包块与盆腔组织广泛粘连,分离发现包块来源于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蒂,钝性分离后剥出.术中冰冻病理:卵巢囊腺瘤?术后病理示(图3):卵巢出血性囊肿,纤维囊壁,局部伴大量含铁血黄素及胆固醇结晶沉积,异物巨细胞反应,壁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未见内衬上皮.病理诊断:卵巢出血性囊肿.术后追问病史:盆腔可扪及包块10余年,且逐渐增大.

  • 1例乳腺裂头蚴病治疗感悟

    作者:王娜;黄明

    患者女,56岁,农民,湖北省咸宁市崇阳镇人,以“发现右乳肿块2年余”为主诉入院治疗。患者2012年6月自己触摸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约鹌鹑蛋大小包块,因无明显不适一直未处理,2014年10月20日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乳腺 B 超示:右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灶。后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甲乳外科就诊。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小约3.0 cm ×3.0 cm,质地稍硬,活动度可,无明显红肿、疼痛,无乳头内陷,无发热,无酒窝征,无橘皮痒改变,双侧腋窝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术前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7.75%,余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表面横行切口,长约5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乳房外上象限一大小约3.0 cm ×1.5 cm 肿块,色白,质硬,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提示:良性肿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下肿块包膜表面附有少许淡黄色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囊肿壁,切开囊壁后可见一白色活扁虫蠕动寄居。将标本送至湖北科技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活虫体长约25 cm ,白色,长带形,头部膨大,虫体不停伸缩蠕动,前端中央有一宽大的椭圆形凹陷,凹陷周围体壁有唇状突起,虫体前端无吸槽,体不分节但两侧体表有明显不规则横皱褶(图1),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赏鉴定为曼氏裂头蚴。术后石蜡病理切片提示:右乳寄生虫病伴组织隧道形成,其周边为纤维囊壁样结构,囊壁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术后颅脑CT及粪便化验均未见寄生虫感染,患者亦未行进一步驱虫治疗,2年来行回访患者亦无明显不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