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走近转基因产品

    作者:逯文娟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其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前不久,我国公布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名单,一直备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问题又回归到人们的视野。
      什么是转基因
      我们所说的转基因是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使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并使其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作者:牛艳来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其他物种中,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由这些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马铃薯问世以来,目前各国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在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包括棉花、西红柿、番木瓜和甜椒。

  • 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

    作者:王冬雪

    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或经修饰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这类转基因生物可以在产量、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进行改善.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孔冬伟

    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即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产生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rtified organisms),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 反义LeETR1转基因番茄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外源基因转移试验

    作者:卢觅佳;李峰;周国亮;房国坚;沈敏;陈浩;陈颖;杨红忠;宣尧仙

    目的 评价反义LeETR1转基因番茄(ETR1)向动物肠道菌群和子代动物转移外源基因的能力及对小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和ICR小鼠连续饲喂ETR1、非转基因番茄(B1)和蒸馏水30 d后,分别进行大鼠盲肠菌群培养物的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及小鼠生殖毒性试验,提取耐药阳性菌、亲代和子代小鼠的基因组进行外源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结果 肠道菌的耐药性和小鼠生殖发育情况无明显改变,在耐药菌和两代小鼠体内均未发现由受试物引入的外源基因.结论 ETR1对小鼠无生殖毒性,其携带的外源基因不能向动物体细胞、肠道菌及子代动物转移.

  • 裸露DNA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中瞬时表达研究

    作者:李前;宋晓菲;李凤珍;张瀚;孙曼霁

    目的医学预防是军事医学课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预知可能遭遇神经性毒剂伤害的战前进行医学防护,将会大大提高战时作战人员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我们采用裸露DNA直接注射法进行医学防护,是基于战时医学防护的特点及此种基因转移方法的优点而进行的尝试

  • 市售即食食品中非致病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转移的研究

    作者:韩蓓;梁欢;付桂明;张瑞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即食食品中的非致病菌的耐药性分布、耐药程度及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分析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方法 对西安市的几家大型超市零售的熟肉、果盘、凉拌菜3大类即食食品样品进行食源性非致病菌的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分析、耐药基因转移、菌株16 S rRNA序列测序鉴定等.结果 42.5%的分离株具有不同程度的红霉素耐药性,47.5%的分离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氨苄青霉素耐药性,21.2%的分离株同时具有2种抗生素耐药性;11.3%的红霉素耐药株耐药性高达160 mg/L,6.3%的氨苄青霉素耐药株耐药性高达500 mg/L.随机挑选的部分耐药株在无抗生素培养基中连续传代1000代以后,60%的氨苄青霉素耐药株和45%的红霉素耐药株的耐药性消失.部分耐药株的耐药基因可水平转移至非耐药株中.这些耐药株多为肠球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结论 即食食品中的非致病菌有潜在的风险,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转移可能对人体敏感肠道菌群和致病菌有一定影响.

  • 耐药基因的流动及耐药性的传播

    作者:李娟;阚飙

    细菌耐药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人群、动物、环境多重危险因子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今天极为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刻地理解细菌耐药性获得、维持和传播的机制.在人类发现抗生素之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已经在自然界存在,但数量非常少.人类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尤其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生态平衡,加速了耐药性的传播.其中,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转移是耐药性全球播散的主要遗传基础.在耐药性风险管理中,耐药基因的多样性和可流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大公共卫生理念出发,阐述耐药基因的存在、流动及耐药性在环境菌株、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中的传播,以期深入理解细菌耐药性综合防控的复杂性和严峻形势.

  • 转基因食品(transgenic food)

    作者:方福德

    从狭义上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叫做转基因食品。这里所指“外源性基因”,通常指受者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指受者生物体中存在这种基因但不表达。因此,转移了外源基因的生物体会因产生原来不具备的多肽或蛋白质而出现新的生物学性质(表型)。一种生物体新表型的产生,除可采用转基因技术外,也可对生物体本身的基因进行修饰而获得,在效果上等同于转基因,这便是广义上的转基因食品。 自1993年以来,转基因食品已广泛地进入市场和百姓生活中。由于涉及基因工程操作,转基因食品也引发出一些伦理和安全性评估的争议。

  • 基因疗法在骨科运用的可能性

    作者:朱建民;金宗达;王萍花;吴驿

    基因疗法是指将外源性基因转移到个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早期设想是将基因疗法作为一种补偿机制治疗遗传性疾病.近年来,采用基因转移方法将基因疗法作为一种药物转移系统(drug-delivery system)可治疗获得性疾病[1].

  • 微小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IX因子小基因的离体表达

    作者:高啸波;侍鼎;王飞;卢大儒;邱信芳;薛京伦

    将带有内源内含子的人凝血IX因子cDNA(hFIX小基因)构建到不含腺病毒基因而只带有反向末端重复顺序(ITR)和包装信号ψ等顺式元件的微小腺病毒(mini-adenovirus)载体GT2073上,得到载体GTi' IX.将该载体与带有lacZ报告基因的微小腺病毒载体pRP1001分别转移入腺病毒包装细胞293Cre4中,随后再转染辅助病毒AdLC8,从而包装出微小腺病毒AdGTi' IX和AdRP1001.经超离心纯化后对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毒颗粒浓度分别为2.4×1012/ml和2.2×1012/ml,辅助病毒所占比例均小于0.8%;用AdRP1001以感染复数(MOI)为50的比例转染3T3细胞,X-gal染色后发现细胞蓝染率在90%以上;用AdGTi'IX以MOI=50的比例转染3T3细胞,ELISA结果表明,其瞬时表达为1.4μg/106细胞.24h.此结果显示出该载体系统在血友病B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动物试验及免疫原性研究等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足叶乙甙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何冬梅;张洹;刘革修;曹佐武;余卫

    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入Raji细胞后足叶乙甙(VP-1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重组的hTERT基因转入Raji细胞,G418筛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hTERT蛋白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姬姆萨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凋亡.结果发现:转染hTERT入 Raji细胞后,其表达hTERT的蛋白及端粒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10μmol/L VP-16作用转染hTERT的Raji细胞48h、72h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如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明显(P<0.05).10μmol/L VP-16作用转染hTERT的Raji细胞72h,光镜下仅可见到很少量的细胞出现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凋亡率(4.34±1.03)%显著降低,分别与转染空载体组(33.21±3.12)%及未转染组(31.63±3.06)%比较,P<0.05.表明端粒酶活性过表达可使Raji细胞对VP-16产生抗凋亡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新型肝癌靶向性基因转移

    作者:马春红;孙汶生;田培坤;刘素侠;王晓燕;高立芬;王振光

    如何使得外源基因稳定地从吞噬溶酶体中释放,是提高受体介导基因转移系统转移效率的关键.本文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为报告基因,合成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应16肽配体寡肽和流感病毒血凝素HA20寡肽,并与多聚赖氨酸连接,连接物与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按1∶1混合,构建新型肝癌靶向性转移系统,命名为四元复合体.分别以四元复合体和脂质体在体内外进行基因转染,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四元复合体介导基因定向转染至肿瘤细胞,其转染率为44.95%,显著高于脂质体转染组(33.09%,P<0.05),动物实验证明,四元复合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表达于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进展

    作者:李黔;汤健

    载体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限速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两年来基因运载体系,基因转移方式,新的基因治疗策略的进展以及它们在心血管中的应用.

  • 多聚乙酸亚胺介导基因转移

    作者:赵春礼;王珂;田竟生;郑少鹏;徐群渊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多聚阳离子化合物--多聚乙酰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作为将外源性基因转入骨骼肌细胞的介导物. 方法骨骼肌细胞取自新生SD大鼠,经胰酶消化后培养,将LacZ基因DNA-PEI复合物导入骨骼肌细胞内,后用X-gal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已转染的细胞. 结果 PEI可作为介导剂使LacZ基因在培养的骨骼肌细胞中表达,其表达率可达到30%. 结论 PEI在真核细胞中实施基因转移是一种有效方法,为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 新型非病毒载体聚乙烯亚胺介导基因转染参数的研究

    作者:李经忠;王青青;余海

    聚乙烯亚胺是一种新型阳离子多聚物基因释放载体,可结合浓缩DNA,通过粘附内吞,进入细胞,使携带的质粒表达.本研究目的通过对聚乙烯亚胺各种转染参数的测定,为合成以聚乙烯亚胺为骨架的人工载体积累数据.方法:本研究利用聚乙烯亚胺分别结合含β半乳糖甙酶报告基因的pSVβ表达质粒、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EGFP质粒转染Cos-7细胞,通过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抽提产物中β半乳糖甙酶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比例,来测定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各种参数.结果:在培养液中,6μg/ml聚乙烯亚胺作用24h,NIH 3T3细胞生存率为64.2%,7μg/ml聚乙烯亚胺细胞生存率为54.4%.电泳阻滞试验,聚乙烯亚胺在N/P比在3.0以上方可完全结合DNA.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可增加聚乙烯亚胺的转染效率.培养液中的白蛋白、血清可降低转染效率.作为配制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的溶媒,HEPES缓冲液优于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优于5%葡萄糖.配制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的溶媒中加入Mg2+降低转染效率.聚乙烯亚胺转染效率优于SuperFectTM(断裂型树突状多聚物),而毒性低于SuperFectTM.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聚乙烯亚胺与DNA结合配伍的N/P比计算公式,N/P=7.75×b/c,这里b是PEI的质量(μg),c是质粒的质量(μg);PEI的工作终浓度应≤6μg/ml.通过体外细胞试验证明,聚乙烯亚胺是一种有效的真核细胞转染剂和人工合成基因载体的骨架.

  • 腺病毒介导的hVEGF165基因转移促进小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作者:仲照东;游泳;刘凌波;邹萍;陈智超;黄士昂

    本研究探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重组腺病毒AdEGFP/hVEGF165经尾静脉注射给同基因骨髓移植BALB/c小鼠;在移植后10、20和30天时检测hVEGF165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同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对分离移植后30天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脾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成功介导了hVEGF165在骨髓移植小鼠各脏器和血浆中的长期表达;移植后各时间点,接受hVEGF165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数虽然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移植后30天时hVEGF165治疗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的脾集落数(21.4±2.67)恢复正常水平(19.50±2.46)(P>0.05),较其它实验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转移具有促进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

  •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可溶性Fas的体外表达

    作者:王良利;邹萍;胡中波;刘凌波;李爱香;马艳萍

    将含全长Fas cDNA的质粒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定片段删除,获得sFas cDNA.通过DNA重组技术,将sFas cDNA插入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LXIN,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XIN-sFas.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ⅪN-sFas.该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靶细胞COS-7,分别采用ELISA及凋亡抑制实验检测其蛋白表达量为(2.2±0.7)μg/ml,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能明显抑制抗-Fas(CH-11)介导的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的凋亡.这一结果为探讨Fas和FasL途径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逆转录病毒介导p16基因转移引起K562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抑制

    作者:武莎莎;曹国栋;陈德喜;潘秀英;王申五

    为探讨p16基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为白血病发生机理的研究和p16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我们构建了p16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MSN,新型双嗜性包装细胞PT67和单嗜性包装细胞ψ包装后,体外转导p16基因缺失的K562细胞.用RT-PCR与荧光免疫法检测外源性P16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活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进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转导后K562-p16细胞中可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增殖明显减慢,G0-G1细胞数增多,RB蛋白去磷酸化,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能力下降.以上结果提示p16编码序列体外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Rb抑制途径实现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p16基因转移对白血病的基因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傅建新;王玮;卢大儒;岑建农;陈子兴

    逆转录病毒载体被广泛用作对造血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的工具,转导方法的改进有赖于应用可快速分析并被高效选择的基因标志.为此,我们克隆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并构建可表达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GSN,通过脂质体转染和交互感染方法建立高滴度的逆转录产病毒细胞,用以分析对造血细胞标记EGFP基因的可行性.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EGFP病毒转录的GP+envAm12细胞和K562细胞均可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阳性率可分别达97%和86%;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示LGSN转导细胞内有原病毒的整合.上述结果提示,作为新一代选择性标志,EGFP是适于研究对造血细胞基因转移与表达的报告基因,对促进人类基因治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406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