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可溶性Fas的体外表达

    作者:王良利;邹萍;胡中波;刘凌波;李爱香;马艳萍

    将含全长Fas cDNA的质粒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定片段删除,获得sFas cDNA.通过DNA重组技术,将sFas cDNA插入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LXIN,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XIN-sFas.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ⅪN-sFas.该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靶细胞COS-7,分别采用ELISA及凋亡抑制实验检测其蛋白表达量为(2.2±0.7)μg/ml,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能明显抑制抗-Fas(CH-11)介导的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的凋亡.这一结果为探讨Fas和FasL途径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Fa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苏艾云;杨秀珍;张梅花;狄正霞;李庆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Fas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5例再生碍性贫血患者纳入AA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组43例、慢性组52例,再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受试者免疫T细胞亚群变化及血清TNF-α、IFN-γ和sFas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另外,对9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iere生存曲线法分析不同指标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AA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慢性组(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P<0.05).AA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患者血清TNF-α、IFN-y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P<0.05),sFas水平显著低于慢性组(P<0.05).采用ROC曲线法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各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显示,CD4+/CD8+比值、TNF-α、IFN-γ及sFas水平对患者病情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763、0.853、0.857.Kaplan-Miere生存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表明,CD4+/CD8+比值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影响(P<0.05),TNF-α、IFN-γ及sFas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有明显的T细胞亚群异常,且血清TNF-α、IFN-γ以及sFas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各指标可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T细胞亚群改变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 卡维地洛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血清可溶性Fas的影响

    作者:杨模国;蒲晓群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可溶性Fas (sFas)的影响.方法 60例CHF患者在洋地黄、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0例和安慰剂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均为体检结果正常的人.卡维地洛组和安慰剂组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均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舒张末左室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和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d), D/T=LVEDD/(IVSTd+LVPWTd);并以ELISA方法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卡维地洛组与安慰剂组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sFas浓度.结果 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与安慰剂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卡维地洛组LVEDD[(60.5±6.7)mm vs (66.3±6.3)mm, P<0.05], FS[(23.8±6.4)% vs (17.8±6.1)%, P<0.05], EF [(49.4±9.8)% vs (41.3±6.2)%, P<0.05], D/T [(3.08±0.62)mm vs (3.69±0.79)mm, P<0.05]改善比安慰剂组更显著.治疗前两组CHF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sFas水平的降低比安慰剂组的降低更为显著[(0.94±0.26)μg/L vs (1.18±0.32) μg/L, P<0.05], sFas水平与EF呈显著负相关(r=-0.73, P<0.001).结论 [1]常规治疗加用卡维地洛对CHF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卡维地洛对CHF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表现在心脏重构得到改善.[2]血清sFas水平可能间接反映CHF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状态;卡维地洛对心脏重构的改善可能与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有关.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的影响观察

    作者:饶芝国;贺小旭;杨二静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鼻饲或口服,每日1次治疗.所有患者起病第1、2、3、4、5、6、7天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sFas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5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仍明显高于试验组血清sFas浓度(P<0.01);对照组血清sFasL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4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和试验组血清sFasL相比,血浆浓度相差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远期预后间关系探讨

    作者:王学忠;洪小苏;江建良;焦阳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sFas配体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并对其血浆sFas、sFas配体和TNF-α水平,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包括sFas、sFas配体和TNF-α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11例患者随访(32±8)个月,单变量显示血浆sFas和TNF-α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律失常类型与病死率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血浆sFas、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检验示sFas>3.01 ng/ml者比≤3.01 ng/ml者有明显低的生存率.结论:血浆sFas水平可能是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长江;胡申江;郑霞;武垚森;陈治奎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35例ACS病人(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SAP组)及2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平均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血清可溶性Fas配体平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γ=0.457,P<0.01).结论:研究表明ACS病人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有关.血清可溶性Fas可能通过维持自身免疫炎性反应而导致ACS的发生发展.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樊红光;洪小苏;江建良;单卫民;冯萍

    目的:探讨作为凋亡抑制因子Fas (sFas) 和凋亡诱导因子Fas配体(sFasL)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7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和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sFas、sFasL、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血浆sFas、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中sFas水平,心功能Ⅲ级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随心功能下降而上升,与心功能状态呈负相关,其水平与原发病无关.sFas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心功能Ⅱ级和Ⅳ级患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sFas和sFasL的水平显著升高,提示sFas和sFasL水平升高乃至整个Fas/FasL系统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可溶性Fas阻断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 途径触发T淋巴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平;卫立辛;张柏和;吴孟超

    目的通过阻断Fas介导T细胞凋亡,建立快速大量激活制备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方法.方法分离肝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选择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标本,在体外将两者混合,并在CD28单抗共刺激下,激活制备特异性CTL.应用可溶性Fas受体阻断肝癌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触发激活T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阻断凋亡作用,通过 3 H掺入法和 51 Cr释放法了解T细胞增殖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术仪检测未阻断组较阻断组和未阻断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升高,未阻断组凋亡率达47.82%±0.13%,静息性T淋巴细胞组为3.76%±0.25%,阻断组为8.22%±0.26%(P<0.01),DNA ladder显示未阻断组T淋巴细胞出现明显梯状条带,阻断组为阴性.51Cr释放法表明阻断后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增加,较未阻断组及未阻断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H掺入法检测证实可溶性Fas受体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后,细胞增殖明显升高,较未阻断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外实验可获得大量激活T细胞,并可杀伤肿瘤细胞,

  • 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L水平的检测

    作者:林向阳;陈艳;陶志华;陈晓东;沈关心;吴健民

    目的检测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参与肝细胞凋亡的价值. 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8例重症乙型肝炎和1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结果血清sFas在急性乙型肝炎中高,其次是重症乙型肝炎正常对照;sFasL水平依次为重症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正常对照;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症乙型肝炎中sFas和sFasL均升高,但sFas/sFasL比值反而有所下降. 结论血清sFas和sFasL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情密切相关,CTL细胞通过Fas系统活化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凋亡方式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是机体抗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重症乙型肝炎中sFas和sFasL水平均升高,sFas水平可能存在相对不足,不能有效拮抗sFasL介导Fas阳性靶细胞的凋亡,而导致广泛肝细胞坏死,可能是其死亡的原因之一.

  • 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兵;肖毅军;罗素霞

    目的 检测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0例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Fas水平,并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sFas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 肺腺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Ⅳ期肺腺癌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Ⅱ期(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1).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清sFas与肺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检测血清sFas有可能成为肺腺癌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化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重组可溶性Fas偶联PKC抑制剂对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杀伤作用

    作者:魏晓军;李世拥;于波;安萍;左富义

    目的 探讨重组可溶性Fas偶联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在裸鼠中对人体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多次裸鼠传代的FasL阳性人HR-8348肿瘤组织约0.01g接种于4~5周BALB/c-nu/nu裸鼠盲肠壁,瘤体生长1周后,用随机数字法将裸鼠分为4组,每组12只.实验组(Fas偶联PKC抑制剂+5-Fu)于第0、4、8、12、16天腹腔注射100μl(3mg/ml)Fas偶联PKC抑制剂+0.5mg 5-Fu.单纯Fas偶联PKC抑制剂治疗组除不给予5-Fu外余同实验组.单纯5-Fu治疗组除不给予Fas偶联PKC抑制剂外余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于第0、4、8、12、16天注射生理盐水100μl.肿瘤种植后1个月拉颈处死各组裸鼠,测量原位种植肿瘤的重量,计算瘤重抑制率、凋亡指数(AI)、肝转移发生率并了解腹水出现情况.结果 对照组、单纯5-Fu治疗组、单纯Fas偶联PKC抑制剂治疗组、Fas偶联PKC抑制剂+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0、43.1%、79.9%、86.3%,腹膜转移率分别为100%、45.5%、16.7%、8.3%,肝转移率分别为75.0%、36.4%、16.7%、0,与对照组比较,后三组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尤以Fas偶联PKC抑制剂+5-Fu组明显.结论 重组可溶性Fas偶联PKC抑制剂对裸鼠结直肠癌移植瘤具有较强的靶向杀伤作用,且与5-Fu具有协同作用.

  • 海洛因依赖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Fas及Fas配体的变化

    作者:唐建良;李国荣;李婷;谢文婷;朱婉儿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Fas配体(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清中sFas和FasL水平,与正常人群作对照研究,并比较不同方式依赖者的sFas和FasL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中sF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Fas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例注射依赖者血清FasL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血中FasL水平异常,提示海洛因滥用增加了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且与用毒的方式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是海洛因依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Hcy的水平及相关分析

    作者:杨兆颖;李金梁;吴绥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和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了血清sFas和血清Hcy检测并与加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与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水平与Hcy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6,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与Hcy水平密切相关.

  • 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水平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维红;宋卫青;王梅珍;张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sFasL)水平及其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1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2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sFas、sFasL水平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及致重症化有关,改变血清sFasL水平可能有利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新思路.

  •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国平;王连稳

    目的 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3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sFas水平,并与其它实验指标做相关性比较.结果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5.9±2.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0.8)ng/ml(t=3.87,P<0.01);患者血清sFas与肝炎活动程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中sFas水平异常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受体检测及意义探讨

    作者:袁宇宁;杨勤;陈永振;朱绮文

    目的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A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血清sFas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临床类型无关(P>0.05),AL缓解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sFas受体水平的增高可能与AL的预后有关,调节AL患者血清sFas水平,可能成为治疗AL的一条新途径.

  • 急性髓性白血病血清可溶性Fas和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文忠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AML)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ICAM-1(slCAM-1)水平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疲吸附实验检测20例对照者和27例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Fas与slCAM-1的水平.结果 化疗前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获得骨髓缓解的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但未获缓解者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与化疗前无差异;不论是化疗前还是化疗后、获得缓解或未获得缓解的AML 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ICAM-1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水平升高是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重要机制,其可作为AML患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 恶性黑素瘤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静;王永晨

    并可能作为临床判断恶性黑素瘤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可溶性Fas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和内皮素-1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兆颖;李金梁;吴绥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和ET-1的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sFas水平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5398,P<0.01);血浆sFas水平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5282,P<0.01);血浆sFasL水平与ET-1水平也呈正相关(r=0.5484,P<0.01).结论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水平的研究

    作者:杨建峰;魏经汉;董建增;陈庆华;魏太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水平.方法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3组:Ⅱ级组20例,Ⅲ级组20例,Ⅳ级组22例;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Fas、及sTNFR-Ⅰ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Fas及sTNFR-Ⅰ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Ⅰ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它们的含量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12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