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vWF、β2-MG、slCAM-1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鸿丽;周跃华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2微球蛋白(β2-MG)、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本院确诊的HDCP孕妇120例(其中尿微量蛋白阳性67例为观察组A、阴性53例为观察组B),同期本院正常妊娠妇女120例(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检测对早期诊断HDCP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结果:3组对象的Scr、UA水平未见差异(P>0.05);血清vWF、β2-MG、slCAM-1水平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P<0.05);血清vWF、β2-MG、slCAM-1联合检测诊断HDCP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6.7%、ROC下面积为0.930.结论:血清vWF、β2-MG、slCAM-1联合检测对诊断HDCP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冠心丹参滴丸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及血清相关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曲华;郭明;柴华;梁芳;高铸烨;史大卓

    目的 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4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口服,均每次0.4g,每日3次,连续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sVCAM-1)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纳入统计108例,对照组纳入统计10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血清sVCAM-1及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血清sVCAM-1及sICAM-1水平治疗后均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冠心丹参滴丸可有效的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作者:刘忠玉;黄榕;周亚丽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07-2012-07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保二科的老年ISH患者110例作为ISH组,年龄65~95(74.2±7.3)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0例作为EH组,年龄65~94(72.3±7.3)岁;并选择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血压人群80人作为对照组,年龄65~92(73.3±5.5)岁.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浓度,Griess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运用超声技术测定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sICAM-1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老年ISH组、EH组sICAM-1[(191.52±37.59)、(137.28±27.70)比(88.84±20.31)μg/L]、AGE[(285.48±46.60)、(176.69±22.42)比(108.76±17.46)μg/L]、cfPWV[(1798.3±58.4)、(1548.8±105.2)比(975.4±101.6) cm/s]水平升高(均P<0.05),一氧化氮[(7.30±1.78)、(8.45±2.75)比(16.04±2.70) μmol/L]、FMD[(11.95±5.07)%、(12.25±3.34)%比(21.40±6.32)%]降低(均P<0.05).相关分析得出,sICAM-1与AGE、cfPWV呈正相关(分别r=0.728,0.752,均P<0.05);sICAM-1与一氧化氮、FMD呈负相关(分别r=-0.794,-0.669,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ICAM-1、一氧化氮是影响FMD的主要因素(分别β=-0.438,0.315,均P<0.05).结论 老年IS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FMD呈负相关.

  •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sICAM-1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李海利;陈济铭;陈仲武;陈一平;郑山;黄永昇;林秀华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探讨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第1次TACE术前、术后3 d、7 d及术后1个月血清ICAM-l的水平.结果 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1的水平(647.94±95.6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201.07±68.8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sICAM-1水平在不同甲胎蛋白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 sICAM-1的水平(567.85±99.79 )μg/L与术后7 d sICAM-1的水平(542.84±89.94)μg/L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并且术后7 d低于3 d的slCAM-1水平(P=0.022),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减少率在碘油沉积良好组(16/18)中与碘油沉积不良组(2/10)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活性密切相关,对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尤其在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再次TACE的指征及评价TACE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赵慧新;李晓芳;王楚涵;张泽明;张杏红

    目的: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依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4例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给予口服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均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 [(2.549±0.441)、(2.854±0.444)mmol/L]、TC [(2.865±1.035)、(2.992±0.991)mmol/L]、LDL-C[(1.778±0.486)、(1.827±0.527)mmol/L]、hs-CRP[(1.846±0.607)、(2.230±0.799)mg/L]及sICAM-1[(315.532±39.717)、(345.108±30.733)ng/mL]水平均较治疗前[(3.630±0.548)、(3.862±0.683)mmol/L;(5.878±0.999)、(5.757±1.062)mmol/L;(3.687±0.581)、(3.538±0.658)mmol/L;(4.500±1.432)、(4.422±1.540)mg/L;(397.762±33.752)、(409.243±39.001)ng/mL]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TG、hs-CRP及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死患者有较强的降脂作用,尤其是降TG方面,且增强抗炎作用。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吴红;陈世锋;杨韶红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两种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选择素E(sE-selectin)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3例RA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血清sICAM-1、sE-selectin的含量,并分析两种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所测RA病人血清中sICAM-1、sE-Sel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RA病人血清中sICAM-1与RF呈正相关.结论: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E-Selectin参与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发病过程.异常升高的sICAM-1水平可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程度.

  • 急性髓性白血病血清可溶性Fas和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文忠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AML)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ICAM-1(slCAM-1)水平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疲吸附实验检测20例对照者和27例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Fas与slCAM-1的水平.结果 化疗前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获得骨髓缓解的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但未获缓解者血清sFas与sICAM-1的水平与化疗前无差异;不论是化疗前还是化疗后、获得缓解或未获得缓解的AML 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ICAM-1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AML患者血清sFas与sICAM-1水平升高是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重要机制,其可作为AML患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 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金万;宫玉霞;王寅飞;李智

    目的 探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初始剂量为5 mg/次,1次/d,根据病情可减至2.5 mg/次,或增至10 mg/次,调整剂量间隔时间≥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心生脉颗粒,14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血清学、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改善.

  • 金芪降糖片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慧卉

    目的 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餐前30 min口服那格列奈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餐前30 min口服金芪降糖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2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素(ET)-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HbA1c、Hcy、ET-1和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芪降糖片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作者:焦秀敏;武晋晓;陈彬;袁涛;吕肖锋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DN 60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两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组予西洛他唑和替米沙坦治疗,替米沙坦组仅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及血清MCP-1、sIcAM-1、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MCP-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MCP-1、sIcAM-1均明显低于替米沙坦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替米沙坦可减少早期2型DN患者尿白蛋白排出,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且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 诱导痰中白介素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动态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相关性

    作者:朱丹;朱景倩;应红;徐瑞龙;赵建平;李欣;陈慧;许建波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时期诱导痰中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两者对COPD病情评估所起的作用.方法 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40例COPD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急性加重期及治疗稳定后2周、4周、8周、12周诱导痰中IL-8、sICAM-1的水平,并常规检测肺功能.结果 COPD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间的诱导痰液IL-8、sICAM-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41; P=0.016,P=0.032),治疗稳定后不同时间点间IL-8、sICAM-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8,P=0.063).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IL-8、sICAM-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过程,治疗稳定后2周及更长时间内炎症介质水平趋于稳定.

  •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

    作者:沈赟;金星;陶沙;蒋兰兰;吴锦丹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服用4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B组患者服用8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C组患者服用300 mg别嘌呤醇片,1片/次,3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结果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48,P=0.007)。结论40mg非布司他、80 mg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sICAM-1、尿酸水平,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 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小静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3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急诊行 PCI术开通罪犯血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分别于冠脉介入术前、服药1个月、服药3个月观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 1)、E 选择素(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清 sICAM 1、sVCAM 1、E selectin较入院时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急诊 PCI 术后的炎症反应。

  • 川芎嗪调控PKCβ1减轻波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景尚;黄烨;殷惠军;孙明月;石颖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波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蛋白激酶Cβ1(PKC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鉴定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共分为7组:正常低糖(N)组、稳定高糖(W)组、波动高糖(B)组、稳定高糖+LY333531(WL)组、波动高糖+LY333531(BL)组、波动高糖+川芎嗪(TMP)组和波动高糖+二甲双胍(MH)组.8 d后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细胞PKC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N组相比,W组和B组HUVECs总凋亡率、TNF-α、sICAM-1、AOPP含量、PKCβ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T-AOC显著降低(P<0.01),且W组和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用TMP和MH干预具有与LY333531阻断相似的效应,可显著降低细胞的总凋亡率、TNF-α、sICAM-1、AOPP含量及PKCβ1蛋白表达(P<0.01),同时可显著升高T-AOC水平(P<0.01).结论 波动性高糖状态具有显著加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效应,且该效应与PKCβ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川芎嗪对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显著抑制PKCβ1的过表达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小静;尚小明;许丹;刘长青

    背景:移植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脏功能.但有些学者认为干细胞移植会加重梗死心肌的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不全,从而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06-06/2007-06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完成.对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干细胞移植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7±10.2)岁;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3±11.5)岁.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0名,女10名,平均年龄(62.4±10.7)岁.方法: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后7~10 d行干细胞移植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未行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术后1,3,6月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中,干细胞移植组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炎性因子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3,6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均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术后1,3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均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术后1,3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E-选择素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说明干细胞移植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较安全,不会加重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 上颌尖牙远中移动过程中龈沟液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许桓溪;邢洪波;苗芳;李宁;邱静怡;李娟

    背景:正畸牙齿移动过程早期,通过监测龈沟液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水平将有助于评估正畸早期效果,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正五聚蛋白3被证实与炎症密切相关,但当前对于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3种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3种因子水平与正畸牙齿关系还不是十分清楚。目的:通过检测上颌尖牙远中移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内龈沟液中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正五聚蛋白3的浓度,了解三者在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牙周炎症、尖牙移动距离以及正畸力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1例口腔正畸患者,按照正畸力值分为150 g组(n=12)和100 g组(n=9),分别加载150 g和100 g拉力。2组患者分别于牙齿正畸受力前、受力后4,12,24 h及7,14 d收集龈沟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龈沟液内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正五聚蛋白3水平,分析三者在正畸牙齿移动早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在尖牙远中移动早期,患者龈沟液中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水平在正畸加力后显著上升,并于4 h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正畸后12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二者在正畸力作用7 d后均恢复正常水平;正五聚蛋白3的表达水平在正畸加力后显著上升,于24 h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同样于正畸治疗后7 d恢复正常水平;此外,加载150 g拉力的患者龈沟液中的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正五聚蛋白3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加载100 g拉力的患者。提示在正畸牙齿移动早期过程中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正五聚蛋白3在龈沟液中呈现动态变化,三者可以有效的反映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状况,对其水平的检测将有助于判断正畸力作用效果,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sICAM-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来;陈双;焦伊胜;王树鹤;刘彩刚

    目的: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与10例同期对照者腹腔液中s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液中sICAM-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Ⅰ~Ⅱ期病例与Ⅲ~Ⅳ期病例腹腔液中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CAM-1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并可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监测及治疗提供依据.

  • CD40L、可溶性黏附分子及MMP9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敏;蒋利萍;李秋;李欣;王莉佳;杨锡强

    目的:研究T细胞CD40配体(CD40L)、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双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0例川崎病急性期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的患儿,19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3组血浆中sE-selectin、sICAM-1和MMP9水平.结果:急性期川崎病组T细胞CD40L表达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P<0.05),川崎病患儿T细胞CD40L表达较正常对照持久;2例伴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细胞CD40L表达高于无CAL者.急性期川崎病组血浆sICAM-1、MMP9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sE-selectin、s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川崎病急性期T细胞表达CD40L与血浆sE-selectin、sICAM-1、MMP9水平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T细胞表达CD40L升高在川崎病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浆sE-selectin、sICAM-1和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川崎病血管炎的指标.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崔耀刚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来研究发现炎症贯穿于AS的全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外的感染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物、炎症效应分子等的释放与表达,从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与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2].因此,检测炎症标志物有助于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判定.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

  • 作者:鲍春龄;黄秀君;张丽荣;东贵荣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与结论: 头穴透刺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1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