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添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61例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作者:冯乾

    目的:研究与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即SNRB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7-2018年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给予椎旁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经由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人员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比试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以及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并进行对照参考.结果:给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比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在进行手术期间的麻醉剂用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剂量也相对较少.结论:通过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麻醉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缓解疼痛,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作者:张震霖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C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62),对照组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试验组接受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5%、79.5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EH患者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作者:庞勇;高勤;左友波

    目的:分析在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37例,参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地佐辛与格拉司琼进行镇痛,研究组在全身麻醉以前实施椎旁神经的阻滞,手术结束以后应用地佐辛与格拉司琼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术后患者的情况.结果:在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的评分明显要比参照组小,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而在术后48小时,参照组患者术后镇痛的评分与研究组较为接近,组间比较缺乏显著地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额外追加的其他镇痛药物例数和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大小有明显的差异,组间比较有统计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参照组小,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患者不易发生并发症,值得应用.

  • 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声汉;全守波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TPVB)复合支气管内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TPVB复合全麻(复合组)50例和单纯全麻(全麻组)50例,复合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T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PVNB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振涛;韩玉龙;李彦平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5)单纯经椎旁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消炎镇痛药20 ml;B组(n=45)经椎旁间隙穿刺成功后注入消炎镇痛药20 ml+40μg/ml臭氧10 ml;每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对病人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疗效进行随访观察,项目包括:①临床疼痛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评估;②治疗有效率:采用改良的MacNab法评价疗效。结果①VAS疼痛评分:两组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高于1个月的评分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稳定性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治疗总有效率:两组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1个月的评分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比较显示,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远期临床稳定性效果明显。

  • 老年人颈源性头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作者:张爱军;陈申平;林思东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颈椎旁神经阻滞可做为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之一[1].笔者近期将此方法用于患颈源性头痛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术后止痛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袁前超;喻家成

    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开展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应对开胸术后的疼痛,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非使用糖皮质激素行椎旁神经阻滞结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张晓磊;杨智强;张晓艳;薛小军

    目的 探讨非使用糖皮质激素行椎旁神经阻滞结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小针刀治疗,治疗组采用非使用糖皮质激素行椎旁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后3 d、7 d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数据,比较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OD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 d、7 d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非使用糖皮质激素行椎旁神经阻滞结合小针刀治疗能及时改善患者神经及血液状态,缓解炎性反应,起到一定镇痛效果,患者疼痛及腰椎活动情况能得到快速缓解,保证腰椎功能,且对临床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证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党宏雷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无创血压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的心率、无创血压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96.22±8.54)次/min、无创血压为(90.64±6.38)mmHg,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荐应用.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嘏;杨欢;彭鄂军;李聪;余虓;王少刚;叶章群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aravertebral never block,PVB)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肾或输尿管结石行PCNL的患者,男108例,女82例.年龄23 ~71岁,平均39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联合组(腰硬联合麻醉)和PVB组,每组60例.全麻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0.1±11.8)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5.1±3.8)kg/m2;肾结石52例,输尿管结石8例;结石大径平均(2.6 ±0.8)cm;麻醉前平均动脉压(95.3±5.5)mmHg(1 mmHg =0.133kPa).联合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7±12.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 ±4.1)kg/m2;肾结石54例,输尿管结石6例;结石大径平均(2.4 ±0.8)cm;麻醉前平均动脉压(95.7±6.3) mmHg.PVB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9±12.7)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5.4±4.0) kg/m2;肾结石51例,输尿管结石9例;结石大径平均(2.5 ±0.7)cm;麻醉前平均动脉压(95.2±8.3) mmHg.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3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排气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3组患者均无严重的手术或麻醉并发症.手术开始前变换体位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基础值比较,全麻组平均下降8.8 mmHg,联合组平均下降1.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8例,PVB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明显腰痛者2例,PVB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联合组、PVB组的术后排气进食时间分别为(19.4±3.5)h、(11.1±3.3)h、(6.4 ±2.4)h;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5±1.7)d、(5.3±1.3)d、(4.5±1.1)d;总住院费用分别为(3.26±0.35)万元、(3.11 ±0.28)万元、(2.87 ±0.32)万元,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PVB用于PCNL麻醉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住院费用较低.

  • PCIA联合PVB对肺癌开胸手术镇痛情况、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金亮;徐丹;孙付国;庞波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自控镇痛(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VB)在肺癌开胸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身麻醉下开胸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术后采用PCIA联合PVB)和对照组(仅采取PCIA),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8、16、24 h,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4、8、16、24 h,联合组和对照组的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联合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A联合PVB在肺癌开胸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用PCIA,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研究

    作者:杨海容;薛昀;李莉莉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拟实施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全身麻醉下肺叶切除术,两组患者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和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术后24、48 h,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肺叶切除术不仅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减轻手术引起的炎性反应程度.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的研究

    作者:范俊柏;高旭琴;秦文艳

    目的 观察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行全身麻醉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际研究病例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30例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PG组)28例.PG组患者术前先行手术侧T2~T6椎旁间隙阻滞,每个间隙使用0.4%罗哌卡因进行阻滞,总药量15 ml.两组患者术中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适时追加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时,静脉注射吗啡5~10 mg.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不同时间VAS、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PG组与GA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安静VAS均低于G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患者术后2、6、12、24 h咳嗽动态VAS均低于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丙泊酚微量泵泵注量均少于GA组[(35±10)μg比(50±8)μg,(550±105)mg比(680±128)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8,P<0.05;t=4.240,P<0.05);PG组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GA组[(3.1±1.5)次比(10.0±3.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7,P<0.05).PG组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均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9和2.334,均P<0.05).PG组术后镇痛舒适(VAS≤4分)率高于GA组[96.4%(27/28)比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9,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中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PCIA.

  •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董家才;刘经伟;郭尔萍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开胸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后实施全身麻醉,B组患者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后实施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2 h(T2)、术毕(T3)、术后1 h(T4)、术后8 h(T5)及术后24 h(T6)]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及术后镇静镇痛情况.结果:T2、T3时,A组患者HR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A组患者MAP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6时,B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开胸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

  • 腰椎椎板注射法治疗急慢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彦平;李树人

    目前治疗急慢性腰痛的方法主要有局部封闭、腰大肌肌沟神经阻滞、硬膜外神经阻滞及椎旁神经阻滞等[1].腰背区和腰骶部的局部封闭虽有一定疗效,但阻滞治疗范围常不完善;腰大肌肌沟神经阻滞的作用范围广泛,但操作复杂,阻滞范围常超过镇痛所需区域;硬膜外神经阻滞难度大,需具备一定的临床条件,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根据脊柱本身及其周围组织解剖,采用腰椎椎板注射法治疗急、慢性腰痛.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 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芳琴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所选对象为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0例,经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选择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2.5±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6±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4例,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比较,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可明显保持较高的MMSE评分,并且认知功能障碍少,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剑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半年以上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康复意义

    作者:唐艳平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方案进行镇痛的疗效实证.方法 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因肺部肿瘤和支气管扩张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常规全身麻醉,实验组在应用对照组麻醉方案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PCIA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两组开胸手术患者PCIA用量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疼痛感评分Prince-Henry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皮肤痛痒、呕吐、嗜睡、恶心的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开胸手术时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方案进行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可有效控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更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

  • 髋关节手术新型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及椎旁神经联合阻滞

    作者:阮侠;徐仲煌

    目的 评估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硬膜外组(EA组)和外周神经阻滞组(NB组),NB组进一步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S组)和腰丛+坐骨神经+椎旁神经阻滞组(PVB),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NB组患者平均年龄和术前合并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NB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大变化率分别为13.9%±6.1%、l5.8%±8.2%和14.0%±4.7%,明显低于GA组的21.6%±7.0%、23.3%±7.2%和23.3%±7.8%(P<0.05).NB组患者术中芬太尼使用量为(103.8±42.7) μg,显著低于GA组的(295.0±55.4)μg(P<0.05).与LS组比较,PVB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大变化率显著减低,分别为9.0%±3.4%vs.18.8%±3.3%和9.0%±4.1%vs 22.5%±4.2%(P<0.05);芬太尼用量减少,PVB组为(87.5±47.9) μg,LS组为(120.0±35.6) μg,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腰丛+坐骨神经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可进一步增加外周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

14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