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麻醉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孟秀荣

    近年来,笔者对甲状腺腺瘤手术采用电针刺激双侧内关、合谷穴,复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45例(简称针麻组),效果满意,并与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20例(简称颈丛组)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党宏雷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其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无创血压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的心率、无创血压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96.22±8.54)次/min、无创血压为(90.64±6.38)mmHg,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5.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荐应用.

  •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双管喉罩通气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实践

    作者:牛月义;侯英伟;苏远;王崇磊

    目的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双管喉罩通气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单纯甲状腺肿瘤、甲亢以及结甲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 组患者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后经口插入双管喉罩充气固定机械通气。B 组患者诱导后经口明视下插入气管插管固定机械通气。结果 A 组丙泊酚、瑞芬太尼明显少于 B 组,A 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B 组。结论与传统全身麻醉和单一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相比较,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双管喉罩通气是甲状腺手术良好的选择。

  •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在尿毒症患者行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祝卿;吉伟;赵喜越;王良荣;林丽娜

    目的 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的尿毒症患者27例,年龄29~69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n=13)及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组(CA,n=14).G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和异丙酚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并间断给予罗库溴铵.CA组双侧颈浅丛阻滞完善后,于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0μg/(kg·min)至手术结束.记录手术持续时间、离室时间、术中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手术切皮后5min(T2)、手术中探查甲状腺上极(T3)和术毕(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评定麻醉效果满意度,并随访术后透析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GA组比较,CA组离室时间缩短(P<0.01),术中输液量减少(P<0.05);术毕时SpO2、MAP较高(P<0.05);术后透析人数和透析次数减少(P<0.05).结论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麻醉方法可有效且安全的应用于尿毒症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

  •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作者:贺峰;白建云;霍建臻;刘宏飞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5、C6、T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7、C8、T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 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锁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宇

    目的 探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45 例住院择期行钩钢板内固定术的肩锁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 两组,A 组20 例,对患者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 组25 例,对患者行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通过VAS 评分,A 组切皮、缝皮的评分明显高于内剥离骨膜、复位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中评分均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切皮、缝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完全,值得推广.

  • 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

    作者:李健森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0例ASA 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都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8 μg/mL,瑞芬太尼0.8 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镇静分级评分(Ramsay)2级时开始手术,缝合皮肤时停止给药.Ⅱ组:于手术前静脉给与芬太尼2μg/kg.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Ramsay评分及镇痛评分.结果:Ramsay评分:Ⅰ组在分离甲状腺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也有差异(P<0.05).镇痛评分:Ⅰ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和术后均有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Ⅱ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镇静和镇痛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 罗哌卡因致过敏反应一例

    作者:李友清;农光;蔡宏伟;郭曲练

    患者,女,48岁,63kg.因发现颈前肿块4d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及麻醉手术史,无心血管疾病史及其他病史.查体:除右侧甲状腺侧叶扪及约2.5cm×2cm×1cm大小肿块,边界清楚外,余未发现异常.拟施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入室前30min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肌注.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动脉血压.8:25先行右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成功后以含0.375%罗哌卡因(剂型:7.5mg/ml,批号:1915673.0.97)的注射器缓慢注药共9ml注药期间询问病人无不适感觉.

  • 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翁得志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前加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每侧10 ml.记录比较2组围术期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T1、T2、T3、T4时MAP和HR值均显著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唤回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术后3、6、12、24 h时比较,观察组同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安全苏醒快,镇痛长效,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25例

    作者:祝建斌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臂丛加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及痛点注药治疗肩周炎100例

    作者:陈艳青

    1996年以来,我科用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加痛点注药,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36~86岁.右肩患者54例,左肩患者46例,其中双侧4例.

  • 全麻联合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快通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强

    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针对该类手术选择安全有效的快通道麻醉方法直接关系到病人麻醉安全性及术后复苏质量.本文旨在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 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标准分级均为Ⅰ~Ⅱ级.将60 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组(快通道组) 30 例,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40±8.97) 岁,体重(60.63±5.41) kg;甲状腺功能亢进12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 例,甲状腺腺瘤10 例.

  •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雪乔;陈燕莲

    目的:研究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单纯气管插管全麻,治疗组患者在颈浅丛神经阻滞基础上采用复合全麻,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全麻药用量以及麻醉后复苏时间。结果:治疗组麻醉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镇痛药使用率高于治疗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中麻醉剂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效果更明显,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应激、降低循环波动,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的比较

    作者:史惠静;邹最;李永华;蒋鑫;陈巍;袁红斌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术室后或颈浅丛神经阻滞前(T0-B)、颈浅丛神经阻滞后(T0-L)、诱导后(T1)、切皮时刻(T2)、动脉剥离时刻(T3)、颈动脉阻断时刻(T4)、颈动脉开放时刻(T5)、术后2 h(T6)的血流动力学(有创动脉压及心率)和脑氧饱和度;术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麻组的收缩压在T2、T3时间点较T1时间点升高(P<0.01),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2时间点也均较T1时间点升高(P<0.01).除术侧T4时间点,两组双侧脑氧饱和度在其他时刻均较Y0-B时间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状态,并减少了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孙世宇;郭建荣;赵宏程;陈明慧;常涛;胡超力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时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ASA Ⅰ~Ⅱ级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0.25%罗哌卡因组,B组为0.35%罗哌卡因组.记录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5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和拔除喉罩30 min后(T3)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间)及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七氟烷使用量,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及术后3、6、9、12h的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及肌力分级等指标.结果 与A组相比较,B组术后6、9、12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B组PACU、术后3h的肌力分级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0、T1、T2、T3时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舒芬太尼、七氟烷使用量,PACU、术后3h疼痛VAS评分,术后6、9、12h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0.3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还能提供更长时间的术后镇痛.

  •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世宇;郭建荣;林福清;傅舒昆;王欢;金孝岠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 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每组25例.在术前(T0)、手术开始5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和拔除喉罩30 min后(T4)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T1和T2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间)、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七氟烷用量.记录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术后6h、术后12 h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肱二头肌肌力分级.结果 两组间T1和T2时间点的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T0时间点的MAP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T1至T4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心率均显著慢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联合组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在PACU中的肌力分级显著降低(P<0.01),在PACU中、术后6h和术后12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间术后6h和术后12 h的肌力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和七氟烷的用量,有利于术后镇痛.

  • 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的改良

    作者:段宏伟;吴一鸣;叶敏;敖翔;唐卫青;陆晓英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 )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椎旁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嵩;田文华;周卫民;刘立莉

    目的 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 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A组以T1横突为定位标志行颈椎椎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分别用神经阻滞液4 ml和10 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6 ml.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15 ml和6 ml.记录椎旁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15 min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C5、C6、T2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C7、C8、T1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对锁骨骨折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神经支配区域阻滞完善率高.

  •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中的运用

    作者:林禄义

    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效果确切,阻滞完善.但由于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常需复合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右旋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抗恐惧、镇痛、抗交感、降低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在局麻药中合用右旋美托咪定用于神经从阻滞,国内外已多有研究[1].

  •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120例

    作者:沈上荣;曹伟

    单纯颈从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本院近4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