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晶敬

    目的 :分析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应用在锁骨骨折麻醉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共86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 、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MAP、H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麻醉过程中给予臂丛与颈浅丛相联合麻醉,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具有显著麻醉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对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兰德勇

    目的:分析对于锁骨骨折采取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但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HR、MAP、Sp02的变化较为平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麻醉是目前比较完善且安全性较高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不同联合阻滞方法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元信;王振军;侯书健;于建华;赵冰;宋德胜;武春敏

    目的:用臂丛联合硬膜外与脊麻作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对比分析阻滞效果和麻醉管理难易度.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臂丛联合硬膜外组(BE组,n=22)和臂丛联合脊麻组(BS组,n=23).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比卡因1-1.5mg@kg1,容量0.5-1.0 m1@kg1;硬膜外用1.5%利多卡因2-2.5mg@kg1和0.25%布比卡因0.5-1.0mg@kg1,首次容量0.25-0.5 ml@kg1;脊麻用0.5%布比卡因0.2-0.25mg@kg-1,大容量控制在1.5ml以下,结果:局麻药首次应用剂量臂丛阻滞两组无明显性差异,硬膜外显著多于脊麻(P<0.01);阻滞平面硬膜外明显高于脊麻(P<0.05).麻醉作用起效、维持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作用完全率臂丛阻滞两组均为100%,硬膜外为77.3%,脊麻为100%.结论:两种联合阻滞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联合脊麻法优于臂丛联合硬膜外法.

  • 实时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

    作者:班崇云

    目的: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分析.方法:收治拟行手术患者40例,利用B超对患者的喙突内下处和喙突的距离以及腋动脉的深度和胸膜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测量.结果:将喙突内下2cm处作为穿刺点比较合理,且同组两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B超实时定位,使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麻醉能够到达上肢的广泛区域的组织,同时可以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 超声引导定位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剂量探讨

    作者:姜忠锐;王红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定位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剂量。方法:将我院96例实施上肢前臂手术患者分为超声定位组与手法解剖组,均注射1%利多卡因复合0.375%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药,按照罗哌卡因注射剂量(0.5、0.4、0.3ml/kg)不同分为 A0.5组、A0.4组、A0.3组、B0.5组、B0.4组、B0.3组6个亚组,对比各亚组患者痛觉阻滞见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超声引导组痛觉阻滞见效时间要显著短于手法解剖组(P<0.05);A0.5组与A0.4组痛觉阻滞见效时间要明显短于A0.3组(P<0.05);B0.5组与B0.4组痛觉阻滞见效时间要明显短于 B0.3组(P<0.05);超声引导组的麻醉效果要显著优于手法解剖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显著降低局部麻醉药用量,注射1%利多卡因复合0.3ml/kg 0.375%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药即能实现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

  • B超定位下喙突下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耕;庄春波;陈琳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下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前臂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喙突下组(25例)和腋窝组(25例),分别运用超声定位进行喙突下和腋路途经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满意度.结果:同样浓度和容量的局部麻醉药,喙突下组的神经阻滞范围和效果优于腋窝组,两组均无副作用发生;综合满意度喙突下组比腋窝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通过喙突下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骨折的手术,效果确切.

  •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作者:罗辉;李珍

    目的:通过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方法:收治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肌间沟法组(A组),单纯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C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根据受伤部位单纯实施肌间沟法或腋路法阻滞,C组实施肌间沟法和腋路法联合阻滞,观察阻滞效果。结果:C组麻醉优良率(100%)明显高于A组(93.33%)和B组(93.33%)。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显著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

  • 臂丛阻滞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

    作者:贾心连;廖少忠;王美秀;赖丽丽;廖镇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例18~75岁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1%罗哌卡因10ml+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实验组:1%罗哌卡因10ml+舒芬太尼10μg(1ml)+0.9%氯化钠注射液19ml.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麻醉前两组患者所观察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分钟,1、2和4小时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30分钟,实验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 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文军;张友乐;陈山林;胡琪;郑炜;杨辰;田文;田光磊;顾玉东

    目的:评价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复位半脱位肩关节并紧缩喙肱韧带,同时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的方法重建肩外展功能32例。术后采用顾玉东关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快速DASH评分( qDASH)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来评价肩外展功能,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25.0(11~47)岁。左侧17例,右侧1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30例,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2例。32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2.2(1.6~3.5)年。依据顾玉东标准,术后肩外展功能5例(15.6%)优(外展≥90°);25例(78.1%)良(90°>外展≥60°);2例(6.3%)患者手术后提前自行去除外固定架,导致缝合肌腱断裂,施行了二次手术,终外展功能达到中(60°>外展≥30°)。 VAS评分术前为7.2±0.9,术后为2.5±0.6( P<0.01);qDASH评分术前为68.9±10.7,术后为34.2±8.2( P<0.01);患者主观评价满意28例(87.5%);不满意4例(12.5%);32例患者术后获得了平均35°(30°~40°)的肩关节旋前功能。结论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重建肩外展功能,方法简单实用且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喉罩全麻联合臂丛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万凌峰;原桂华

    目的:通过喉罩全麻联合臂丛阻滞用于患者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研究,评价这一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肢内固定患者6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成喉罩联合臂丛阻滞组(P组)与气管插管联合臂丛阻滞组(E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即刻(T1)、插管/置入喉罩1分钟(T2)、手术开始60分钟(T3)、手术结束(T4)、拔管/拔喉罩1分钟(T5),各时相时MAP、HR、SPO2、PETCO2,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与T0时相比较,E组T1、T2、T5时相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2、T5时相的MAP、HR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T3、T4时相的MAP、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个时点的PETCO2、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臂丛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麻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为临床麻醉较佳方案.

  • 断指再植术两种麻醉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闫晋;彭赛

    目的 对臂丛神经两点阻滞与喉罩麻醉两种方法 在断指再植术的运用分析比较.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至12月手外伤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48例分为两组,每组24例,L组采用喉罩通气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肌间沟加腋路两点阻滞法,观察两组各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副反应、预后等.采用t检验或者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都安全有效,手术时间120至750分钟,两组无差异.均没有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再植成活率95.8%.喉罩组麻醉优良率100%,维持麻醉时间265±80分钟;臂丛组麻醉优良率93%,维持麻醉时间391±116分钟,麻醉费用仅为喉罩组的30%.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更能维持良好镇痛,便于管理而且价格低廉,符合简便经济的麻醉原则.结论 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法和喉罩麻醉都能满足断指再植止血带耐受、血供良好、术野清晰的要求,均适于断指再植术,但以臂丛阻滞更佳.

  • 辨别真假颈椎病的方法

    作者:李晓

    1、有没有神经和血管压迫征象.颈椎病多有臂丛神经受压的症状,出现手臂外侧麻痹,并可达手小指无名指端.简单检查方法是:将手臂外展水平位,伸直,头向手臂相反方向用力向外伸拉.如果手臂麻痹加剧,并延伸至手指,伴有头昏晕者,证明有压迫,颈椎病可能性大;如果影响不大,症状只集中在颈及肩膀部位,活动时区别不明显,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

  • 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治进展

    作者:魏彦春;张克亮;张增祥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指臂丛神经尤其是下干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部位因各种原因受压,从而引起上肢和颈肩部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或肢端缺血为特征的证候群.Peet于1956年将其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由于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样,易受病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现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臂丛麻醉下手法治疗冻结肩92例

    作者:王文伯

    我们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治疗92例(94个肩)冻结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浅刺多穴针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68例

    作者:丁建萍;于琳;蔡红英;李延芳;曹恒昌

    方法:对68例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营养神经药物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针刺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提高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 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

    作者:戴萦萦

    胸长神经由颈5~颈7神经根纤维组成,起自臂丛根,在臂丛和腋动脉后方人腋,沿前锯肌表面下行,支配前锯肌.胸长神经受伤后,前锯肌瘫痪,上肢做向前推送动作时,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离开胸廓而耸起,形成翼状肩胛,臂外展至水平位后不能再向上举起.笔者于1990年4月~2000年6月期间,观察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 针灸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8例

    作者:牛红月

    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往往与颈椎病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臂丛神经疾患等混淆,常规治疗后,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部分病例难以奏效.

  • 颈源性眼病案

    作者:徐立勇

    宋×,男,48岁,初诊日期:1999年1月16日.主诉:头晕、视物模糊,伴右上肢麻木10天.刻下见:头晕、恶心,严重时站立不稳,视物有上下波动感,活动后加重,伴右上肢麻木.查体C4、C5椎间隙压痛,臂丛牵拉、击顶试验均(+),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示:C3~C6椎体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 疱疹消合剂治疗带状疱疹36例

    作者:孙虹

    我们自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采用中药疱疹消合剂治疗带状疱疹36例,同时以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病例来源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均为寻常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经过任何药物治疗。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6~72岁,<40岁者10例,占27.8%,41~60岁者的13例,占36.1%,>60岁13例,占36.1%;疗程1~10天,平均3.5天;受累神经为肋间神经22例,颅神经6例,臂丛4例,腰骶丛4例。对照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6~73岁,<40岁者8例,占25%,41~60岁者12例,占37.5%,>61岁者12例,占37.5%;疗程1~9天,平均3.7天;受累神经为肋间神经20例,颅神经4例,臂丛5例,腰骶丛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受累神经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 如何治疗臂丛神经炎?

    作者:陶春祥

    答:臂从神经炎是以锁骨上部的疼痛为症状的一组证候群.臂丛由第5~8颈神经和第1神经根的前支组成,有时第2胸神经也参与,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871 条记录 1/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