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如何治疗臂丛神经炎?

    作者:陶春祥

    答:臂从神经炎是以锁骨上部的疼痛为症状的一组证候群.臂丛由第5~8颈神经和第1神经根的前支组成,有时第2胸神经也参与,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 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在抑郁大鼠模型T1~5脊髓神经电生理变化和心脏局部组织动作电位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政疆;侯月梅;马晓洁;孙娟

    目的 通过微电极阵(MEA)记录技术记录60个位点标测大鼠T1~5脊髓神经,研究慢性应激对抑郁大鼠模型T1~5脊髓神经的电生理变化对心脏局部组织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对抑郁组大鼠进行连续21 d的慢性应激.应用MEA记录大鼠T1~5脊髓神经及纪录心率、心房、心室局部组织动作电位时间(APD).结果 抑郁组大鼠慢性应激后的糖水消耗试验、自主活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组大鼠T1~5脊髓神经电位时程及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抑郁组大鼠心房、心室组织动作电位时间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所致的抑郁可明显延长大鼠T1~5脊髓神经电位时程,导致交感神经平衡紊乱,这可能是抑郁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与冠心病的研究

    作者:高进;陈萍

    由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冠心病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且近年有增多的趋势.虽然治疗本病的药物和血管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难以控制.研究证实,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较为理想的选择之一.本文就TEA用于冠心病综述如下.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横肌平面-胸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

    作者:张建友;王林;李士通;陈茂桂;孙建宏;张凤霞

    目的 评价胸横肌平面-胸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63岁,体重48~7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胸部神经阻滞-全麻组(P+G组)、胸横肌平面-胸部神经阻滞-全麻组(T+P+G组)及全麻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P+G组喉罩置入术后进行胸部神经Ⅰ和Ⅱ型阻滞,T+P+G组胸部神经Ⅰ和Ⅱ型阻滞后,进行胸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采用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拔除喉罩后10 min时记录Ramsay评分,记录补救镇痛情况、排气时间、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比较,P+G组和T+P+G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Ramsay评分、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率降低,T+P+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P+G组比较,T+P+G组拔除喉罩时间、排气时间缩短缩短,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横肌平面-胸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可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提供完善的围术期镇痛,有助于改善预后.

  • 胸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

    作者:周小莲;罗颖;孙建良

    目的 评价胸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64岁,体重50~70 k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A组)和胸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PB+GA组).PB+GA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先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平面注入0.33%罗哌卡因15 ml,再于第3肋间隙前锯肌表面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TCI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切皮后30 min和2 h、术后2、6和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同时采集手指末端血样测定血糖水平.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相比,PB+GA组术后2、6和24 h时血糖和血浆肾上腺素浓度降低,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术后PCA按压次数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胸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有助于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和痛敏反应.

  • 铍针治疗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380例

    作者:冯德荣;贺宜春;许琼瑜;黄宇斌

    目的探讨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对腰部疼痛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0例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致腰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8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1~12个月的随访治愈205例,显效65例,好转95例,无效15例.结论铍针治疗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安全、简便,疗效确切.

  • 奥利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临床报告

    作者:李树臣

    我科采用成都地奥公司生产的奥利达(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2岁~55岁,平均38岁.病程半个月至半年,以一个月左右者为多.本组均为典型带状疱疹患者,因未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后遗神经痛.受累神经:颅神经3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10例,腰神经2例.

  • 上胸段硬膜外腔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作者:邱淑云;刘风歧;曲仁海

    目的对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腔交感神经阻滞(thoracic epidural sympathetic block,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善情况予以分析.方法用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00例,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TESB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心腔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结论采用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好,且能缩小心腔、逆转心肌重塑.

  • 胸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

    作者:祁富伟;张文娟;沈健;杨广宇;何静;费凡;郭强;郑重;赵秀华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胸神经(pectoral nerves,Pecs)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复合胸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P组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前,联合Pecs阻滞方法行超声引导下Pecs阻滞,于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胸小肌与前锯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和20 ml.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总用量,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记录术后2、4、8、12、24h患者静息及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恶心、呕吐等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患者术后2、4、8、12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C组,D1/D2升高(P<0.05).P组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少于C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Pecs阻滞可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相关副作用的发生.

  • 围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许纲;戴广珠

    我们于1998年3月~2000年3月,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64例,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未经治疗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8~87岁,平均59岁.发病2天以内就诊10例,5天以内26例,5天以上6例.受累神经:颅神经6例,颈神经6例,胸神经20例,腰神经9例,骶神经1例.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5~70岁,平均57岁.发病2天以内就诊9例,5天以内11例,5天以上2例.受累神经:颅神经3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10例,腰神经4例.全部患者均有沿相应神经单侧分布的集簇疱疹和不同程度的神经痛.

  •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陈忠坤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我们采用静脉滴注治疗20例带状疱疹患者,并进行对照观察,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1998~2000年住院患者,以典型临床表现确诊为带状疱疹,肾功能损害者除外。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3~69岁,平均52±15.97岁。受累神经:颅神经4例,颈神经4例,胸神经11例,腰神经1例。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2~71岁,平均50±14.98岁。受累神经:颅神经4例,颈神经3例,胸神经8例。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同时给予维乐生,并发感染者加用抗菌素。治疗组用阿昔洛韦注射液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每12小时1次,疗程7天;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0.2g,每天5次,疗程7天。

  • 胸神经根鞘的形态学观察与临床

    作者:刘仰斌;符信清;郭明宇;王维洛;盛瑶环

    目的:为临床胸神经根鞘性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侧成人尸体的胸神经根鞘的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果:(1):T1神经根鞘的长度、横径大(2):左、右神经根鞘的长度、横径基本对称.(3):胸神经根鞘开口式以2孔为主.结论:T1神经根鞘的长度、横径更大,与周围接触范围就更大,危险增大.

  • 椎间孔注射得宝松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5例疗效观察

    作者:林仲法;熊家兴

    我们采用椎旁穿刺经椎间孔注射得宝松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均为胸腰椎以下部位的带状疱疹病例;②病程超过2个月,原发皮损消失,神经痛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频繁发作,影响睡眠、弯腰、行走等日常活动者;③常规治疗疼痛无缓解者.剔除标准:①有神经痛但疱疹未治愈者;②局部和或全身有感染病灶者;③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④有糖尿病、高血压史及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⑤肿瘤放疗、化疗者;⑥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者.125例选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确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55~ 80岁,平均65.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19.5天,受损神经分布:胸神经35例,腰神经24例,骶神经6例.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6 ~ 82岁,平均63.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15.3天,受损神经分布:胸神经32例,腰神经23例,骶神经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损神经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可比性.

  • 分娩期疼痛的护理

    作者:王秉华

    分娩疼痛是人生经历中的严重的疼痛之一.进入产程后由宫颈扩张及宫缩引起疼痛,从子宫经内脏传入脊神经,胸神经10、11、12的后段进入脊髓,分娩第二期宫缩本身所致疼痛,盆底、腹膜、阴道受胎先露压迫、扩张而引起疼痛,骶神经2、3、4感觉神经纤维输送疼痛冲动到脊髓.

  •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玉生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方法经验.方法 56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胸肌均无明显萎缩,上臂内后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 3.5%(2/56),3周后感觉异常症状消失,经3~12个月随访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 腹直肌形态与肌内神经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方玖;何斌;薛黔

    目的:通过对腹直肌形态学、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1)腹直肌肌重(47.80±12.89)g,肌长(33.18±3.38)cm,肌宽(4.55±1.87)cm,肌厚(0.55±0.24)cm,腱划长(1.06±0.32)cm.(2)腹白:肌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自上而下呈线形排列.(3)腹直肌受第7~12胸神终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呈节段性、重替性分布.神经主干和分支在肌内走行不受腱划分隔的影响.结论:腹直肌由多神经节段性重叠性支配,神经在肌内的行程不受腱划影响.腹直肌的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

  • 第9、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新营;罗少军;汤少明;吕端远;梁大宁

    目的:为季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观察了第9、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在临床上,应用第9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组织缺损2例.结果:第9、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从腋中线前后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分为前、后支,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侧胸腹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以第9、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营养血管为蒂,可以设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梁大宁;罗少军;汤少明;吕端远;张新营

    目的:为临床设计胸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于胸骨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胸前区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梁大宁;罗少军;汤少明;吕端远;张新营

    目的:为临床设计背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1~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1~12胸神经后皮支的伴行动脉为肋间后动脉的背侧皮支.皮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于脊柱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背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1~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保留胸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体会

    作者:廖文胜;邓水柱

    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Auchincloss),即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根治术,过去因仅清扫腋窝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组织,甚至损伤胸神经,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院外科于1996~2003年采用保留胸神经的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术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