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3个月
1.医学伦理、知情同意及利益关系陈述:(1)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伦理、知情同意陈述: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研究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以及是否获得了研究对象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复印件。(2)动物研究的伦理陈述:所有研究人员需提倡人道地进行动物实验,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的各项伦理条例。(3)利益关系陈述:所有作者需陈述是否在研究过程中或得到的研究结果受到了某机构或厂商的影响。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需注明科研基金机构全称和资助号。
2.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3.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4.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
(1)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①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④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
(2)通信作者:每篇论文均需确定一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集体署名的论文应将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列为通信作者。规范的多中心或多学科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如主要责任者确实超过一位的,可酌情增加通信作者。无论包含几位作者,均需标注通信作者,并注明其Email地址。
(3)同等贡献作者:不建议著录同等贡献作者,需确定论文的主要责任者。确需著录同等贡献作者时,可在脚注作者项后另起一行著录“前×位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英文为“××and××contributedequallytothearticle”。英文摘要中如同等贡献者为第一作者且属不同单位,均需注录其单位,以*、#、Δ、※等顺序标注。同一单位同一科室作者不宜著录同等贡献。作者申请著录同等贡献时需提供全部作者的贡献声明,期刊编辑委员会进行核查,必要时可将作者贡献声明刊登在论文结尾处。
5.摘要:(1)论著、基础研究、检验技术、Meta分析栏目:须采用四段式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篇幅以中文摘要部分250~500字为宜;(2)述评、专家笔谈、青年学者笔谈、综述栏目:采用指示性摘要,通过简要的文字,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指示读者了解原始文献论述什么内容,以帮助读者确定是否需要阅读原始文献,起到检索作用,篇幅以中文摘要部分150~300字为宜;(3)其他栏目:除以上栏目外,其他栏目均无需中、英文摘要,但需要同时提供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和关键词。
摘要不分段,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家名称;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
LinXianyan*,WuJianping,QinJiong,LiuQun.*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
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hina。有通信作者时,在单位名称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author:”字样开头,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电子邮箱。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6.关键词:每篇文章一般列出3~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7.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不使用商品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8.图表:原稿中图、表放于文中相应位置,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组织(病理)学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9.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在文中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与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人体的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他检测值一样,分母用L,不用ml或dl。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如:“75ng/L±18ng/L”可以写作“(75±18)ng/L”。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执行GB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的要求,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量的符号为Ar。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量的符号为Mr。二者均为量纲1的量,SI单位为1,不能用Dalton(D)或u。如“分子量为585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000(或585×103)”。
10.数字: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50.2±0.6%要写成(50.2±0.6)%,75.4±18.2mg/L要写成(75.4±18.2)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而不写成4×3×5cm3。对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的数据,要考虑个体的变异,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保留的有效位数。如(3.6±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有效位数在小数点后1位,故应取小数点后1位,即(3.6±0.4)kg;又如,(8.6±0.27)cm,标准差的1/3为0.09,有效位数在小数点后2位,故应取小数点后2位,即(8.6±0.27)cm。百分数的有效位数要以分母确定:分母<20,不用百分数表示,宜用分数表示,如5/7;分母20~99,百分数到个位,如57%;分母100~999,百分数到小数点后1位,如57.0%。
11.统计学方法:(1)统计学符号:统计学符号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χ_±s表达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强度相对数(百分率)与结构相对数(构成比)。(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给出P值的具体值,保留3位小数,如果P值小于0.001,记为P<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12.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拆开转行。
13.志谢:对给予实质性帮助但不符合作者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志谢人的书面同意。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做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不宜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
14.参考文献: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Citing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卷、期和起止页码。示例如下:
[1]孙伟东,邢玉兰,边新玲,等.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下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12.
[2]张秀春,庞星火,张卫,等.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乙型肝炎流行状况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23-62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以下是有关《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官网网址:http://www.pubhealth.org.cn。
两者不是一本期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刊物,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学会举办的刊物,前者比后者的权威性更高。
据知网搜索的状况来看,期刊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为2.554,综合影响因子为2.226,影响因子还是很高的。
期刊于2009年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质量评估总体评分的第3名,排名还是很高的。
期刊的权威性很高,投稿还是有难度的,期刊对稿件的质量要求很高,投稿可以让本站在线老师评估一下文章的质量,从而提升稿件的投稿率。
期刊支持网上投稿,可以登录期刊官网进行在线投稿,投稿时需要注册邮箱。
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刊物有很多,如:《实用预防医学》、《中国预防医学》、《中国公共卫生》等等。
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同时被统计源核心、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收录。
作者提交稿件后,编辑会对作者的新稿件完成“通知缴纳审稿费”的操作,同时系统会自动发送催稿邮件到作者注册邮箱,这个时候就可缴纳审稿费了,审稿费交了之后才会进行稿件处理。
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登录期刊的官网,查看期刊的“稿约”。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关联,比较新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与传统指标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预测效力,建立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预测模型.方法 于2008年招募27009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进行基线调查,2013年进行了第1次随访,排除<60岁,以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和恶性肿瘤者,后将资料完整的6478名随访对象纳入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高比],以及新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形态指数(ABSI)和身体圆润指数(BRI)]与高血压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力.结果 共检出新发高血压患者1787例,发病率为27.59%.调整了混杂因素之后,BMI、腰围、腰高比、VAI和BRI水平升高会增加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生风险(P值均<0.05);与其低三分位数相比,高分位数人体测量学指标对应的高血压发病风险OR(95%CI)值在男性中分别为:VAI:1.45(1.22~1.73),BRI:1.86(1.55~2.23);在女性中分别为:VAI:1.55(1.22~1.96),BRI:1.60(1.27~2.01);ABSI与高血压发病的关联在男性[OR(95%CI):1.07(0.90~1.28)]和女性[OR(95%CI):1.03(0.82~1.29)]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风险预测基础模型包括年龄、饮酒(仅男性)、教育水平(仅男性)、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水平.与基础模型相比,分别纳入BMI[男性:ROC曲线下面积(AUC)=0.697]和BRI(男性:AUC=0.696)的扩展模型预测效力略有提高(P<0.05);纳入BMI后的模型对男性(AUC=0.697)和女性(AUC=0.685)高血压发病风险的预测效力好.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BMI、腰围、腰高比、VAI和BRI水平增加会提高高血压发病风险,纳入BMI模型预测高血压发病风险效力好.
目的 分析吸烟对江苏省30岁及以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采用全球疾病负担(GBD)比较风险评估研究方法,利用2013年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和死因监测数据,计算吸烟导致江苏省30岁及以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早死寿命损失年(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早死指数和寿命损失等指标.结果2013年江苏省监测地区30岁及以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62158例,其中归因于吸烟的死亡25102例(人群归因分值:15.48%,归因死亡率:55.13/10万),YLL为532494人年,潜在工作损失年为78024人年,早死指数为9.15年,人均期望寿命下降0.58岁.吸烟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归因分值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7.97%和3.18%,归因死亡率分别为100.13/10万和11.27/10万.缺血性心脏病和出血性脑卒中归因于吸烟的疾病负担为严重,标化YLL率分别达3.65‰和3.20‰.结论吸烟对江苏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
目的 了解高校毕业班男生发生口交性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杭州市某高校的毕业班男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发生过性行为且告知性行为类型,终纳入490名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口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490名研究对象中,年龄为20~22、23、24~27岁分别占38.8%(190名)、37.8%(185名)、23.3%(114名),发生口交性行为者99名(20.2%),每次均使用口交安全套者14名(14.1%).调整意外怀孕、发生性行为阶段、感染性病可能性、性取向后,家庭关系一般/不和谐、性伴数量≥2个、具有非固定性伴、性伴来源于外校、性伴来源于社会、过去1年有性行为与发生口交性行为呈正相关,OR(95%CI)值分别为2.77(1.40~5.50)、2.29(1.27~4.15)、2.68(1.23~5.88)、2.45(1.34~4.48)、2.47(1.15~5.33)、2.04(1.05~3.96);阴道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与发生口交性行为呈负相关,OR(95%CI)值为0.20(0.09~0.42).结论 发生口交性行为与家庭关系一般/不和谐、性伴数≥2个、具有非固定性伴、性伴来源于外校、性伴来源于社会、过去1年有性行为、每次使用阴道安全套有关.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蚌埠、新乡、乌兰察布、重庆和阳江等6个城市抽取中学生22628名,分别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获取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手机使用状况和心理病理症状.根据问卷得分百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水平(
目的 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各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各VCT门诊招募既往有过男男性行为史、年龄为16~25岁、HIV阳性感染者的确证时间≤3个月的在校学生MSM,共纳入236例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硒和HIV抗体.采用分类回归树模型筛选学生MSM感染艾滋病的相关因素,采用交叉验证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20.76±1.97)岁,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年龄为(19.14±1.85)岁,血浆硒含量为(82.59±11.99)ng/ml;文化程度为大专或本科者占74.58%(176例),近1年诊断性病者占8.90%(21例),近1年接受健康服务者占80.93%(191例),HIV抗体阳性率为25.0%(59例).分类树回归模型筛选出4个相关因素,分别为近1年诊断性病、近1年接受健康服务、血浆硒水平和文化程度,其中近1年是否诊断性病为主要的相关因素.分类回归树重替代估计量与交叉验证估计量分别为0.186和0.195,标准误差分别为0.025和0.026;利用预测值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6(P<0.001).结论 江苏省常州市VCT学生MSM HIV抗体阳性率为25.0%,近1年诊断性病、近1年接受健康服务、血浆硒水平和文化程度是艾滋病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打印店内PM2.5和PM1的释放情况和特征,探讨打印机工作过程中颗粒物释放峰值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月5日在北京某打印店进行连续12 h PM2.5和PM1的动态浓度监测,并采集PM2.5进行形态和元素构成分析;同时在密闭工作场所展开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打印机品牌、页面覆盖率及静息时间下打印机释放PM1的数量浓度峰值的差异.结果 动态浓度监测显示,打印店工作时PM1的数量浓度和PM2.5的质量浓度峰值为7.510×104个/cm3和96.85μg/m3;形态和成分分析显示,打印店室内PM2.5有球状(88.6%)、杆状(3.4%)和不规则状(8.0%),其粒径主要集中于100 nm以下,并存在典型的团聚现象,分形维数D为2.591,PM2.5的主要构成元素为C、O、Si、Ca.3台不同品牌打印机打印工作中PM1释放峰值分别为3.60×104、3.43×104和0.31×104个/cm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当页面覆盖率依次为0%、2.5%、5%、10%、20%和50%时,A打印机工作中的PM1释放峰值依次为6.74×104、4.62×104、3.82×104、2.82×104、1.00×104和1.08×104个/cm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打印工作中PM1的释放峰值的自然对数值与打印前的静息时间及打印机部件加热锟的温度变化值均有关(r值分别为0.83和0.89,P值均<0.05).结论 打印店室内空气中PM2.5和PM1含量较高,形态和元素构成较为多样;加热锟的温度变化是导致PM1数量浓度峰值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9—2015年天津市居民白血病死亡病例共6186例,男性占58.28%(3605),城市地区病例占52.31%(3236);天津市白血病死亡粗率为3.47/10万~4.28/10万,呈上升趋势[t=7.09,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1.30%];标化率为3.15/10万~3.01/10万,呈下降趋势(t=-2.95,P=0.006,APC=-0.65%).儿童、老年人、男性和农村居民为白血病死亡的重点关注人群.
对2008—2015年天津市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报告病例进行新近感染判定,分析HIV-1新近感染相关因素.2008—2015年天津市男男同性性传播占全部HIV-1新近感染者比例由37.7%上升至83.7%.≤30岁(OR=1.53,95%CI:1.30~1.79)、汉族(OR=1.40,95%CI:1.02~1.91)、高中(OR=1.28,95%CI:1.05~1.56)和大学(OR=1.23,95%CI:1.00~1.50)学历、学生(OR=1.79,95%CI:1.28~2.51)感染者中为新近感染的可能性较高;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OR=2.58,95%CI:2.026~3.29)、性病门诊(OR=2.02,95%CI:1.51~2.71)、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专题调查(OR=2.88,95%CI:2.33~3.58)和无偿献血者筛查(OR=2.64,95%CI:1.84~3.79)发现的感染者为新近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对2011—2015年四川省9个市(州)艾滋病监测哨点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开展新发感染检测,估算该人群HIV-1的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2011—2015年四川省MSM HIV-1新发感染率为5.16%(95%CI:4.65%~5.66%).根据《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将9个市(州)分为一类(即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0.1%及以上,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达到500例及以上)和二类(即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0.03%~0.100%,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达到100~500例),二类地区新发感染率为4.24%(95%CI:3.72%~4.76%).四川省2011—2015年MSM 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并存在疫情向二类地区蔓延的可能.
利用2015年山东省居民死因网络报告登记资料,通过漏报率进行死亡率调整,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慢性病早死概率.2015年全省因四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728287例(占全死因的85.83%),以心脑血管疾病(50.90%)、恶性肿瘤(25.69%)为主.早死概率为17.84%;男性早死概率(23.12%)高于女性(12.25%);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高,农村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高;从东向西呈增高趋势,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高的达21.50%,沿海地区的东营市和威海市低,分别为14.84%和14.94%.
本研究于2014年10~11月,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贫困农村地区1065名24月龄及以下婴幼儿的贫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贫血与妇幼卫生服务利用之间的关联.该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52.68%(561/1065);调整母亲及婴幼儿社会人口学特征后,与2~5月龄、汉族和母亲不贫血的婴幼儿相比,6~12、13~18、19~24月龄、少数民族和母亲贫血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的OR(95%CI)值分别为11.65(7.09~19.14)、9.91(5.99~16.38)、5.87(3.39~10.16)、1.55(1.10~2.18)和1.52(1.14~2.04);与儿童体检次数不达标、非住院分娩且预防接种次数不达标的婴幼儿相比,体检次数达标、住院分娩且预防接种达标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的OR(95%CI)值分别为0.60(0.38~0.94)、0.71(0.52~0.98).婴幼儿贫血与妇幼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有关联.
经济发展和食品工业的演变不仅满足了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也引起了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膳食习惯差异,我国人群同时面临着营养过剩、肥胖而某些营养素可能缺乏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品工业不仅影响人群对能量、盐、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模式,也在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结构和有害物质的暴露风险.致病微生物、农药、重金属等造成的食品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引导公众的膳食行为提供了基本原则,但人们在选择健康膳食时可能受认知程度、传统习惯、媒体宣传等影响因素的制约.如何为我国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讨论了健康膳食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宣传倡导健康的膳食习惯,如何保存和加工食物以维持营养,如何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以及其他可以促进人群健康的方法.
子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妇科恶性肿瘤,妇产科医生掌握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变异、新生组织的发病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宫颈癌筛查效力.在宫颈癌筛查过程中,裸眼检查可见宫颈组织增生,同时伴有出血,符合异常细胞和异常血管增生的条件,此时高度可疑宫颈癌,有条件时,立即取宫颈异常部位的组织送病理,没有条件立即转诊阴道镜下取活检;如裸眼检查未发现宫颈异常,进行宫颈癌常规筛查,取宫颈脱落细胞单独行细胞学筛查,或者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进行联合筛查,无论采用何种筛查手段,筛查结果预测罹患宫颈癌前病变或者以上病变的风险大于5%,需要转诊阴道镜,阴道镜下在异常血管增生的区域,应用5%醋酸作用后观察是否有醋白上皮出现,出现后符合异常细胞和异常血管增生,高度可疑宫颈癌前病变,取宫颈异常部位的组织送病理;在血管丰富的区域未见醋白上皮出现,并不能排除宫颈病变,可以借助宫颈脱落细胞诊断结果,细胞学诊断提示异常则在红色区域连续取活检,包括颈管内的红色区域实施宫颈管搔刮术.妇产科医生遵循上述宫颈癌筛查三步流程,简易、准确并快速发现子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完成宫颈癌筛查的目标.
目的 探讨下丘脑Polycomb蛋白组(PcG)关键基因Eed和Ezh甲基化在孕期双酚A(BPA)暴露致子代雌鼠青春期发育提前的中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受孕CD-1小鼠平均分为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剂量暴露组(BPA染毒剂量分别为8、40、200 mg/kg),于受孕1~18 d每天进行BPA灌胃染毒.子代雌鼠出生后21~33 d观察阴道开口情况;出生后34 d处死,收集下丘脑组织,检测下丘脑Eed和Ezh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采用阴道开口提前率、阴道开口时间、第一次动情时间和阴道开口提前天数评价仔鼠青春期发育提前情况.以阴道开口提前天数为因变量,BPA暴露为自变量,通过路径模型分析Eed和Ezh基因甲基化在BPA暴露致子代雌鼠青春期提前中的作用.结果 孕期低、中、高剂量BPA暴露组子代雌鼠出生28 d的阴道开口率[分别为40.00%(29/72)、47.62%(25/53)、37.84%(20/53)]均高于对照组[14.06%(9/64)];孕期低、中、高剂量BPA暴露组子代雌鼠阴道开口时间P50(P25,P75)分别为28(26,30)、28(26,29)和28(26,30)d,第一次动情时间分别为31(27,32)、30(27,31)和31(28,33)d,均早于对照组的阴道开口时间[30(28,31)d]和第一次动情时间[32(30,33)d](P值均<0.05);孕期低、中、高剂量BPA暴露组子代雌鼠Eed1(1.61%~1.82%)、Eed2(1.36%~1.43%)和Ezh2(2.87%~3.05%)甲基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7%、1.26%、2.56%)(P值均<0.05).路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PA暴露对子代雌鼠青春期发育提前无直接作用,经Eed2和Ezh2甲基化的间接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045和0.142.结论 孕期母体BPA暴露会通过下丘脑PcG蛋白关键基因Eed和Ezh甲基化导致子代雌鼠青春期发育提前.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及过氧化氢诱导的早衰过程中线粒体生物学性状的变化.方法 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培养至22群体倍增水平(PDL),用400μmol/L H2O2染毒工作液避光染毒1次,每次2 h,染毒于每天同一时间内进行,连续染毒4 d后,为细胞早衰起始组(PSi);连续染毒4 d后,停止染毒并继续正常培养7 d后为细胞早衰持续组(PSp);同时基于细胞传代情况,将细胞分为年轻细胞组(22 PDL)、中年细胞组(35 PDL)、复制性衰老细胞组(49 PDL)、PSi和PSp 5个细胞衰老组.分别测定不同衰老组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及相对含量、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转录因子(TFAM)、DNA甲基转移酶1(mtDNMT1)mRNA表达水平,DNA拷贝数,TFAM蛋白表达水平和总甲基转移酶(mtDNMTs)活性.结果 49 PDL组细胞的mtDNA拷贝数、8-OHdG含量、mtDNMT1的mRNA表达水平及mtDNMTs活性均高于22 PDL组(P值均<0.05);PSi的8-OHdG含量高于22 PDL组(P<0.05);PSp组细胞的ATP含量、mtDNA拷贝数、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mtDNMTs活性均高于22 PDL组(P值均<0.05).结论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衰老过程中,复制性衰老与早衰细胞的mtDNA拷贝数和mtDNMTs活性均升高,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调控早衰的发生进程.
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常用的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多重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Poisson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内容包括多变量回归模型的应用条件、分析步骤、自变量筛选策略、模型扩展讨论和应用注意事项.以期读者对多变量回归分析有所了解,在科研工作中能正确使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和统计分析水平.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甚至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专家共识从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及效果评估三方面,对指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调查方法、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结核潜伏感染者诊断治疗与管理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目的 评价肠道病毒A71型(EV-A71)灭活疫苗(Vero细胞)(EV-A71疫苗)上市后常规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浙江全省11个地市,北京丰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钦南区、平果县,江苏东台市作为研究现场,以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自愿自费接种EV-A71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北京丰台区和江苏东台市以全部接种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余地区均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共45239名.在接种每剂EV-A71疫苗后30 min、30 min至3 d和4~30 d,通过现场观察、电话和面访的方式主动监测并收集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描述不同种类、症状和级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5239名儿童共接种EV-A71疫苗71243剂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9%(769剂次);不同年龄组间,5~11月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1.182%(177/14973),≥36月龄组低,为0.849%(18/2119);征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1.047%(746剂次);1和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404%(288剂次)和0.554%(395剂次),未见4级不良反应发生.第1和2剂分别接种40736和30507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1%(522剂次)和0.810%(247剂次);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91%(37剂次)和0.043%(13剂次),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8%(476剂次)和0.760%(232剂次);不良反应症状基本相同,局部反应均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发红,分别发生24和11剂次,全身反应均主要表现为发热,分别发生362和190剂次;不良反应均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0 min至3 d内,发生率分别为1.016%(414剂次)和0.698%(213剂次).结论 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中度,EV-A71疫苗安全性良好.
目的 评价肠道病毒A71型(EV-A71)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省89个县(市、区)预防接种门诊中,所有接种EV-A71灭活疫苗的6~59月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接种现场30 min内观察,3 d内和4~30 d随访,收集接种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共接种EV-A71疫苗71663剂次,其中男和女童分别接种37331和34332剂次;6~11、12~23和24~59月龄组分别接种13707、32639和25317剂次.在接种后30 min、3 d内和4~30 d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3%(239剂次)、1.58%(1133剂次)和0.34%(244剂次).3 d内发生不良反应共1372剂次,发生率为1.91%,其中1级为539剂次,2级为677剂次,3级为156剂次,未发生4级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中以红、硬结和瘙痒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0.05%(39剂次),0.02%(16剂次)和0.02%(12剂次),全身不良反应中以发热为常见,发生率为1.19%(856剂次),其次为腹泻和食欲下降,发生率分别0.15%(104剂次)和0.13%(90剂次).结论 EV-A71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大多数较轻微,且多数为常见的一般反应,尚未发现罕见不良反应.
目的 评价肠道病毒A71型(EV-A71)灭活疫苗(EV-A71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上市后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以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接种EV-A71疫苗的6~59月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20191名.在每剂EV-A71疫苗接种后第4或5天对儿童监护人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儿童接种后3d内局部、全身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描述不同特征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接种疫苗32230剂次,第1和2剂分别为20191和12039剂次,3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5%(413剂次)和1.611%(194剂次).第1和2剂全身不良反应剂次均较多,分别为371和175剂次,发生率分别为1.837%和1.454%;局部不良反应剂次均较低,分别为14和2剂次,发生率分别为0.069%和0.017%.接种后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一般症状轻微,出现3级不良反应病例仅2例;全身不良反应中,3级及以上发热病例为39例,占总发热例数的8.2%.局部不良反应中,仅有3例接种部位皮疹和2例瘙痒病例需自购药或门诊治疗,其余无需治疗;全身不良反应中,除5例发热病例外,其余症状均未住院治疗.结论 儿童接种EV-A71疫苗后3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为全身不良反应,且预后良好.
年 | 期数 |
2019 | 01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
1998 | 01 03 04 05 06 |
我的文章被三个审稿专家审稿,打电话咨询,有个专家也许是涉及的领域不同,说看不懂文章退审了,之后有个专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让我修改,我修改的很辛苦,修改后复审两周左右,进入编辑加工状态。审稿期间我几次打电话咨询,老师态度都很好,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各种问题,为老师这种敬业的态度点赞。
这本期刊的处理速度太快了,当天投稿当天初审就通过了,之后好几次发邮件咨询,每次回复的也特别快。编辑老师态度真的很好,每次电话咨询都很热情的回复,审稿老师也都很专业,提出的意见很中肯,对我帮助很大,是值得推荐的好期刊。
这本期刊的审稿速度很快,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高,期刊是核心期刊,文章质量要求很高,在医学杂志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值得投稿。
这本期刊处理速度非常快,编辑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反复的校对文章格式,审稿人提出的意见都很专业,对文章修改很有参考意义。
五月底投的稿件,8月份发邮件说审稿意见没有回复,10月份打电话得知9月送审,之后又咨询了几次,说是评审专家意见反差大,今年年底又发邮件咨询,编辑说审稿意见是修录,但是始终没有收到修改意见,心里很慌。尽管期间出了很多的时间,耽误了很多时间,但是总的来说编辑和审稿老师都很认真负责,通过稿件修改,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收获了很多,很感谢编辑老师和审稿专家。
2月4日投稿,27日外审结束,回来返修,专家提出4个修改意见,在文章内容和文字上个提了两个意见,没有很严苛,感觉录用率很高。返修结束后上传送审,4月中旬被拒稿了,专家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很详细有用,我受益匪浅。
审稿周期近两个半月的时间,修改后当天就被录用了,我11月22日投的稿,有个阶段没蓝修改,责编后直接进行审理了,近两周才有结果,总的来说这本期刊还是很好中的,希望大家都有好运。
去年6月投的稿件,10月中旬被拒收了,审稿专家提出了5条意见,说我的文章写得不够全面,还是得深入的研究下。评审时间大概1个月左右,但是觉得时间很长,不需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看了评论后才知道评审周期几乎都是需要这么久的。
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很热心的答复,可能是稿件很多,感觉编辑老师每天都很繁忙,但是整体而言这本期刊还是值得我们去发表文章的。
第一次投这本期刊,审稿周期很短,一个月左右就有了审稿结果了,我的文章发表过程比较坎坷,修改了3次,每次修改上传后一个月左右就有回复了,有两个审稿专家,一个审稿专家建议可以直接接受,第二个审稿专家要求很严格,返修了3次,幸运的是最后顺利接受了。
期刊编辑认真负责,态度很好,每篇文章都校稿了好几次,外审专家很专业,提出的意见对我的文章修改有很大的帮助。只要你的文章质量好,创新性强,推荐投这本期刊,他是同类期刊中权威性比较高的期刊了。很感谢该期刊的编辑老师对我的帮助,工作效率很高,值得点赞。
我写的文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两个审稿人分别进行评审,提出的意见都很专业。需改文章后重审,再次修改后就录用了,期间加了验证试验,以为要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有回复,结果20天就给出回复了,超出了我的意料。这本期刊是核心期刊中审稿速度很快的期刊了,很赞。
11月初投了文章,一个月就给了审稿意见,一周之后上交返修稿,元旦就接受了,审稿专家很仔细,编辑也很认真负责。审稿周期对我而言是很快的了。
审稿速度快,专家很专业,提出的问题很中肯,修改起来得心应手,编辑工作效率高,认真负责,即使有时时间很晚,还是会发邮件给我和我讨论文章需要修改的细节问题,很感谢他们的帮助。
这本期刊的审稿专家和编辑老师都很专业,认真负责,每次提出的修改意见都是很长的一段,能给很清晰的指出文章的重点、多次沟通修改后,文章顺利录用了,很开心。
这本期刊的工作效率很高,编辑老师工作很负责,及时的回复信息,审稿专家很专业,提出的意见很有用,通过文章修改,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让我受益很多。感谢这本期刊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点赞。
这本期刊的编辑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可以及时的向我传递信息,审稿老师也很敬业,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对我文章修改帮助很大。感谢他们的辛勤劳作,让我的文章顺利录用了,是值得大家投的很好的期刊。
6月中旬投的稿件,初审和外审同时进行的,7月21号就顺利录用了,7月底收到交版面费通知,没有审稿费用,之后发邮件给编辑咨询排版信息没有得到回复。只要投稿文章的内容符合期刊的需求,一般都会被录用的,期刊还是值得推荐的。
八月底投稿,10月12日收到修改意见,两个审稿专家,其中一个审稿专家提出了4条修改意见,另一个提出2条修改意见,提出的意见相对温和,10月15日返修后上传稿件,隔天就被录用了,从投稿到录用花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效率很高。这本期刊审稿要求还是比较严的,身边也有很多同学被退稿了,两个审稿专家只要有一个专家觉得创新性、实用性要求没有达标,文章基本就不会被录用了,要是两位专家意见相差比较大,会有第三位专家进行评判,整个过程都很严谨。
这是我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投稿的第二篇文章,投稿到录用花了3个月的时间,编辑老师态度非常好,我咨询的问题都得到了回答,审稿期刊有三个评审专家,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编辑老师也发了邮件说明,让我耐心等待。
审稿时间很快,退修是评审老师给了10条修改意见,主要是在文章的格式上,有两条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意见都很中肯,还标明了修改理由,之后我根据修改意见逐一进行了修改,总的来说,文章需要一定的创新性,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态度要认真,只要做到这些,一般都可以顺利录用。愿大家投稿顺利。
期刊审稿还是很严格的,审稿老师给出的意见很中肯有用,帮助我完善了文章,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照修改意见修改,文章肯定会提高,可以顺利录用的,当然,最好不要范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错别字很多,这些错误一般杂志也都无法容忍的。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中华预防医学这本期刊在业界是很专业负责的,外审专家提出了需要很中肯的修改意见,编辑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提出的每个意见写得都能详细,明确的指出问题所在。希望这本期刊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