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治疗小腿溃疡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檀

    我院采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的治疗方法,解决下肢浅静脉曲张,改善了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治愈小腿溃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2009年采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治疗345例,男性221例,女性124例,年龄21~89岁,平均49岁.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胀痛、患肢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卷曲成团或呈囊状;小腿下段、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溃疡.溃疡面积0.5 cm×0.5 cm~7.6 cm×6.9 cm;溃疡部位自内踝至小腿中下段.溃疡存在时间18 d至26年.

  • 早产儿护理中两种部位静脉留置针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亚辉;黄丽娟;韦秀珍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和大隐静脉穿刺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保留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别.方法 为研究组35名早产儿采用24G安全型B-D静脉留置针在腋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35名早产儿采用24G安全型B-D静脉留置针在大隐静脉穿刺输液,比较两种输液部位留置针并发症的出现频率和保留时间的长短.结果 置管时间:研究组70.23h,±13.71h对照组45.46h,±18.95h,p<0.05;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出现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早产儿采用腋静脉静脉留置针置管在输液护理中优于大隐静脉置管.

  • 高位结扎联合血管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马兵兵;夏晓娜;许群涛;但昭强;党涛平;杨滏宁

    目的 分析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05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分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传统组)、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治疗(激光组),其中传统组50例(78侧患肢);激光组55例(74侧患肢).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手术中出血量、患侧肢体切口数、术后对疼痛的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切口数、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激光组各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手术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患肢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作者:盛文敏

    1血管选择及静脉穿刺方法1.1选择清晰、弹性好、粗直、无静脉瓣,宜固定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也可选择重要静脉、大隐静脉,颈部浅静脉.

  •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5例效果分析

    作者:朱开成;王建;胡兴明;刘先武

    目的 观察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5例(共38条患肢),观察记录每条患肢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长度、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5例患者(38条患肢)均手术顺利.每条患肢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切口1个长约1.5~2.0 cm;术后有3例患者有小腿部烧灼样疼痛感,但疼痛程度尚能忍受,未使用镇痛药物,3~5 d后烧灼样疼痛感逐渐减轻消失,其余疼痛轻微;术后住院时间5~6 d;术后有15条患肢出现条索状硬结(1~2月后逐渐消失),12条患肢出现不同程度下肢皮肤瘀血斑(2周左右自行吸收),6条患肢出现下肢局部麻木感(1~2月后消失),无切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随访6~12月后,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操作简单,且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小隐静脉及大隐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88例临床体会

    作者:钱科洪;余德芊;李光学;罗明洋;杜波

    目的:观察小隐静脉及大隐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小隐静脉及大隐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满意,无明显复发.5例患者2次注射治疗,1例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患肢肿胀,无肺栓塞.结论:对小隐静脉及大隐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方便、经济、恢复快、影响小、微创等优点.

  • 保留大隐静脉的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倩青;郭祥翠

    目的:通过保留大隐静脉的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外阴恶性肿瘤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探讨前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外阴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对照组12例结扎、切除一段大隐静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急慢性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下肢水肿、急性静脉炎、下肢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大隐静脉的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复发率,但是能明显地降低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岩;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3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29例。临床表现有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复发的原因: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9例;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例;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例;布加综合征4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应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变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患者肢体症状改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 d,平均随访21.3个月,未再有复发。结论术前诊断不确切、术式失当、手术操作不规范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复发病例的治疗,应在深静脉、浅静脉、穿通静脉3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之后,采取相对应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防止术后复发。

  • 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平;张丽娜

    目的 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南昌市第五医院收治的49例(62条)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积极纠正休克,切除损伤的动脉血管及静脉血管段,其中37例(47条)采用自身血管移植修复治疗,12例(15条)采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管损伤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截肢2例.其余47例肢体存活,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血管通畅良好,没有发生肾功能衰竭、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人工血管移植患者中有2例发生感染,后行股浅-腘静脉原位置换.术后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修复后,患肢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44例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例周围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1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结论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肢采用血管移植方法治疗的保肢成功率高,能较好的恢复患肢血运,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在明确血管移植指征后,应尽早行血管移植修复治疗,并做好血管防感染工作,积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 负压真空采血在婴幼儿大隐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姚丽珍

    目的:观察负压真空采血法在婴幼儿大隐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60例婴幼儿采用注射器行股静脉采血为常规组,280例婴幼儿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连接负压采血管行大隐静脉采血为改进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有无凝血、溶血现象,有无局部出血、肿胀及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长短.结果:改进法在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法(均P<0.05).结论:对婴幼儿采用一次性真空静脉采血管行大隐静脉采血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 静脉输液技术技巧与护理

    作者:逯书芹

    静脉输液的技巧急、危重症和慢性患者的血管选择:不同患者该选择不同血管.对急、危重患者应该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赢得抢救时间为目的,选择弹性好、直径粗、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如:选择腕关节以上3cm,肘窝以下2cm范围内的静脉,也可选择下肢的大隐静脉.对于慢性患者,应按先远后近、先细后粗的原则,作到有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否则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而导致药液外渗.有条件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针.

  • 新生儿大隐静脉穿刺插管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程田志;刘荣志;贺生;徐国昌

    新生儿大隐静脉穿刺术是临床儿科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对于肥胖、脱水、休克的患儿,头皮静脉往往显露不明显,增加了穿刺的难度,而大隐静脉是全身大的浅静脉,该静脉经过内踝前方时位置表浅而恒定,因此大静脉穿刺或切开术是临床采血、输液的常用操作技术.临床资料与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的报道甚多[1,2],而与之相关的解剖资料较少[3].本文对16具新生儿尸体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 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栓塞

    作者:张功林;章鸣;荆浩;张灵芝;郭翱;胡玉祥;丁法明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998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6例髂股静脉栓塞,男5例,女1例;年龄36~52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股和小腿肿胀,伴有疼痛.从对侧切取正常的大隐静脉,经耻骨上隧道转移至患侧.在髂股静脉栓塞段以远与股静脉或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将患侧静脉血经大隐静脉引流至对侧股静脉.结果:手术顺利,术后仅1例供区伤口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处理愈合.随访1~3.5年,平均1.8年,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水肿明显减轻,但仍有轻度肿胀.结论:大隐静脉转流术是治疗髂股静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和安全.

  • 开放性股动、静脉损伤的救治

    作者:李富明;孙宏志;郭健

    我科自1990年4月至1998年4月救治18例开放性股动、静脉损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7例,女1例,年龄15~34岁;左、右侧各9例。合并患肢开放性股骨骨折、坐骨神经损伤、大隐静脉损伤各1例;合并轻度休克3例,中度休克4例,重度休克8例。外院加压包扎伤口6例,清创缝合伤口2例,我院门诊加压包扎伤口7例,清创缝合伤口1例,未予任何处理2例。伤口活动性出血7例;伤口活动性出血,伴足背动脉未触及,肢端肤温下降8例;局部肿胀,伴足背动脉减弱1例;局部搏动性血肿,伴足背动脉减弱1例;仅局部肿胀1例。股动脉损伤8例,股静脉损伤7例,股动、静脉损伤3例。共22条血管损伤(含大隐静脉1条),其中完全断裂伤8条,部分断裂伤10条。损伤占血管周径1/3者2条,1/2者6条,3/4者2条。血管贯通伤2条,伤口长度2.0cm、2.5cm,血管完全断裂并缺损2条,缺损长度1.5cm、2.0cm。2 治疗方法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尽快送手术室行血管探查术,术中尽可能在大腿根部使用止血带。

  • 血栓性大隐静脉炎致骨梗塞1例报告

    作者:张永胜;强生萍;李永盛

    患者,男,34岁,水泥工,因右小腿肿痛20 d就诊.20 d前右内踝出现一约0.3 cm×0.3 cm的包块,压痛,未引起重视,3 d后包块消失.于入院前1周,右小腿及踝部肿胀、疼痛而收住我科.入院查体:右小腿中下段内侧沿大隐静脉走行皮肤呈红色,皮温略高,压痛不明显,可触及条索状改变.血常规:WBC 5.1×109/L,HGB 187 g/L,PLT99×109/L,右下肢动静脉B超所见:右下肢股、腘、胫后、大隐、小隐静脉及动脉未见异常.X线片示:右侧胫骨中上段髓腔外后侧见条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边界毛糙,长约10 cm,该段髓腔变窄,右腓骨骨质未见异常(见图1).

  • 股骨下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重建

    作者:汤成华

    例1,男,29岁.左大腿和膝部酸痛、肿胀,进行性加重一年,于1986年9月住院治疗,拍X线片见左股骨下端骨皮质变薄,松质骨部有透亮区,呈斑点状,无骨膜反应,肿瘤阴影长5cm,宽4.5cm,周围血象与体温正常.完整切除肿瘤至正常骨结构5cm,周边软组织缺损10cm,从左右两侧各取一根腓骨,皆为14cm,将腓骨互为倒置180°,首先端端吻合腓动脉,再同样吻合腓静脉,后将游离腓动脉与股动脉作端端吻合,腓静脉与大隐静脉作端端吻合.骨固定方式为近端一腓骨插入股骨髓腔,另一根镶在股骨旁,用一枚螺丝钉将腓骨与股骨固定;远端两腓骨皆插入髓腔内,同法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三个月摄X线片,两骨接触处已有骨痂生长,半年骨痂丰富,腓骨已增粗,患者已能持拐负重行走,一年后重返工作岗位,随访七年患者全身及局部未见肿瘤复发,无跛行.

  • 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尺桡动脉的体会

    作者:李波;陈照新;茹雪媚

    目的 评估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尺桡动脉的疗效.方法 7 例手外伤造成尺桡动脉损伤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术后石膏托外固定2~3周.结果 术后有1例出现血管危象,予行血管探查手术,血管痉挛缓解.术后半年内随访:7例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与健侧尺桡动脉对比,患侧尺桡动脉通畅.结论 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尺桡动脉是尺桡动脉损伤治疗的有效方法,能及时恢复肢体血运,保存肢体避免严重伤残.

  •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及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3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俊强;张京平;朱平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及点式剥脱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或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3例,28条患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2~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及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大隐静脉变异1例

    作者:郑威楠;李山泉;姚建勇

    解剖甲醛固定男性尸体1具,年龄30岁左右.发现其在右下肢浅筋膜内有一粗一细两条大隐静脉分别起自足背静脉弓.近内踝侧大隐静脉较细,直径约3.2 mm;其外侧大隐静脉较粗,直径约4.3 mm,并有隐神经与之相伴(图1).2支大隐静脉经在内踝前方间距约22.0 mm,在距内踝上12.3mm处相交叉,交叉后粗、细两支大隐静脉分开上行至小腿内侧、膝关节内侧(图2).而后粗支行之大腿的前面缝匠肌内侧与股动脉伴行,细支走在大腿内侧续而转向大腿前面,在会阴处二者逐渐转至大腿前方,两支间夹角约30°.在穿隐静脉裂孔前两支大隐静脉汇合形成一长约2.0 cm的短于行于股动脉内侧,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图3).对侧肢体大隐静脉起、止、走行注入部位均正常.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变异
  • 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聂春磊;何志娟

    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常需要用血管移植物来替代病损的血管,自体血管如大隐静脉、胸廓内动脉及桡动脉等移植是目前理想的选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佳的术后效果.然而,约有30%的患者因疾病、截肢或反复手术等原因缺乏可供移植的自体血管[1].应用Dacron或ePTFE等不可降解材料制备的人工血管在替代大口径血管时通畅率高,而替代小口径血管(内径<6 mm)时因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导致通畅率很低[2].

726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