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护理中两种部位静脉留置针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亚辉;黄丽娟;韦秀珍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和大隐静脉穿刺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保留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别.方法 为研究组35名早产儿采用24G安全型B-D静脉留置针在腋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35名早产儿采用24G安全型B-D静脉留置针在大隐静脉穿刺输液,比较两种输液部位留置针并发症的出现频率和保留时间的长短.结果 置管时间:研究组70.23h,±13.71h对照组45.46h,±18.95h,p<0.05;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出现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早产儿采用腋静脉静脉留置针置管在输液护理中优于大隐静脉置管.

  • 早产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研究

    作者:刘兴琴;韦汉樱

    目的:比较早产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研究临床适合早产儿静脉留置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外周浅静脉如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四肢静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周浅静脉(P<0.05),留置时间长于外周浅静脉(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病室的应用与管理

    作者:张婷;张国英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病室的应用效果及管理。方法:收治早产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3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术能有效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反复穿刺,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儿舒适度。

  •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雪珍

    腋静脉是粗静脉,临床上一般不用于穿刺输液.近年来随着留置针的普及,在新生儿间应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对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以及尽快建立静脉抢救通道起到了良好效果.本方法主要应用于早产儿.本文对腋静脉的优缺点、解剖位置、穿刺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栾继霞;刘恩娟;胡德玉;吕晓静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和护理.方法:通过50例患儿腋静脉穿刺的临床观察.结果:腋静脉穿刺发生外渗的机率小,留置时间长.结论:经腋静脉穿刺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有利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而且留置针经济价格与普通头皮钢针输液耗材基本相等,比较经济实用.

  •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应用

    作者:刘丹;王蕾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新生儿进行腋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论述了腋静脉穿刺的方法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100例均1次穿刺成功,其中75例留置>5天,20例≥3天,2例>14天,有3例出现液体外渗,其余患儿均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给药途径.

  • 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爱荣;夏连香;颜刚

    目的:探讨经皮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对需开放中心静脉患者随机选择200例,右侧腋静脉穿刺置管176例,左侧16例.结果:经皮胸前区腋静脉穿刺1次穿刺成功168例,2次穿刺成功15例,3次穿刺成功9例,穿刺失败8例,穿刺成功率96%.穿刺时退针回抽出静脉血34例.误穿动脉3例,经局部压迫止血未形成血肿.结论:经皮胸前区腋静脉的穿刺置管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护理方便.

    关键词: 腋静脉 穿刺 置管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洪晓

    目的:探讨行腋静脉穿刺置管对早产儿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置管法,比较两组置管时间长短、局部反应.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平均为5天,对照组留置时间平均为3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腋静脉穿刺置留置针保留时间长,适于早产儿住院治疗.结论:对早产儿行腋静脉穿刺置留置针,不仅改进了护理工作,而且减少因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 头静脉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才新;张影;林毅;颜赫;时晓迪;金利新

    目的:观察头静脉注入位置及注入角度,为临床经头静脉穿刺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10%甲醛固定的实验解剖标本38例(76侧),充分解剖暴露头静脉,观察其走行与注入部位,测量其注入角度及管径。对不同性别、侧别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静脉注入腋静脉有37例共70侧,占92.11%(70/76),其中倒“Y”型占67.14%(47/70),平均角度为59.22°±13.13°;“彝”型占25.71%(18/70),平均角度为87.29°±5.67°;“h”型占7.15%(5/70),平均角度为110.40°±10.14°。跨过锁骨注入颈外静脉有5例共6侧,占7.89%(6/76),平均角度为117.20°±15.66°。左右侧别及性别差异。结论头静脉的注入位置及角度存在变异,大多数注入腋静脉,少数注入颈外静脉。

  • 肱动脉变异1例

    作者:郑威楠;姚建勇;李山泉

    解剖10%甲醛固定男性尸体标本1具,年龄约50岁.发现其上肢血管变异,报道如下.该标本左上肢腋动脉胸小肌第2段处分出内、外2支肱动脉,2支肱动脉被臂丛的各束及其主要分支包绕,其内侧有腋静脉与之伴行.肱动脉内支较粗,外径约6.0 mm, 起始段为正常的腋动脉本干,下行至背阔肌下后壁发出胸背动脉,在上臂分出旋前动脉、旋后动脉.肱动脉外支较细,外径约4.0 mm,行走约30.0 mm处分出肩胛上动脉,约50.0 mm处分出肱深动脉.内、外2支肱动脉共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浅筋膜内下行至肘窝,两者之间无交通支;向下行与旋前圆肌表面,内、外支肱动脉分别移行为尺动脉(外径约3 mm)及桡动脉(外径约2.5 mm).

  • 三种部位植入浅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抢救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朱雪凤;惠璧君;夏婷婷

    目的 比较3种部位植入浅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抢救时的效果,探讨新生儿输液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将9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头皮静脉组、四肢浅静脉组和腋静脉组,各30例.结果 与头皮静脉组、四肢浅静脉组相比,腋静脉留置组植入时间较短、留置时间较长(P<0.01或P<0.05),四肢浅静脉组优于头皮静脉组(P<0.01).结论 新生儿抢救时浅静脉留置针植入应优先选择腋静脉.

  • 腋静脉留置在NICU中的应用

    作者:吴丽蓉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我院NICU70例重危新生儿应用腋静脉留置输液,论述了腋静脉穿刺的方法,留置后的优点以及护理的要点.结果腋静脉管径粗大,血流快,能保持静脉畅通和及时用药,且不易发生感染、渗漏,也不易打折.结论重危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输液,既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又便于快速及时地用药,提高抢救效率.

  • 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嘉;言克莉;崔育花;范伯强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9月—2015年12月肿瘤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的恶性肿瘤患者126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植入方法应用和护理的效果。结果术前拟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1325例,实际置管成功1263例,成功率95.3%,62例失败,改为颈内静脉植入,平均置管时间10.5 min;使用期间导管堵塞3例,尿激酶负压溶栓后再通,继续使用,局部感染2例,取港后改为 PICC 给药,无血栓、导管夹闭综合征、导管断裂、港体翻转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4%。结论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可作为新的入路选择;术后建立导管的标准化、同质化全程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导管维护培训,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注意细节,可以减少输液港的并发症,保证其长期正常使用。

    关键词: 腋静脉 输液港 护理
  • 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路径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振湖;黄小兵;潘璋驰;梁荣喜;薛恩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腋静脉入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长期化疗的各类肿瘤患者122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腋静脉入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计算穿刺成功率,比较一次穿刺成功与二、三次穿刺成功腋静脉的宽度,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植入式输液港植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22例均顺利经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其中一次穿刺成功102例,二次穿刺成功15例,三次穿刺成功5例.一次穿刺成功腋静脉宽度与二、三次穿刺成功腋静脉的宽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置管平均时间为(18±3.6)min.1例血液病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现输液不畅,1例术后出现感染.结论 超声在经腋静脉入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彩超诊断PICC管异位至椎静脉内1例

    作者:白玲;唐英;杨涛

    患者女,45岁.乳腺癌病史,为行化疗在床旁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术后为确定PICC管的位置行彩超检查.彩超检查示:沿左侧肘部穿刺点开始追踪PICC管,沿头静脉追至左侧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其内均显示双线状增强回声带,后上行至左侧椎静脉,走行约4 cm后反折,静脉管腔内显示双管征(图1),下行1.8 cm后未再显示PICC管回声.超声提示:PICC管异位,尖端位于左侧椎静脉内.

  • 二维血流显示(B-flow)诊断腋静脉瘤1例

    作者:魏然;毛文娟;孙家英

    患者男,49岁.俯卧撑锻炼时发觉右侧腋窝肿块1天就诊,否认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肿块位于右侧腋窝近上臂侧,无痛,约鸽蛋大小,可变小消失,质软,有波动感,无搏动性,患肢未见静脉曲张.超声(仪器为GE Logiq 700型)所见:于右侧腋窝近上臂侧皮下深层位于腋动脉及腋静脉浅面可见一液性暗区,大小约35 mm×17 mm×26 mm,边界清晰,探头加压后肿块可变小消失,肿块内呈无回声,可见肿块与腋动脉及腋静脉间均有部分回声缺失.彩色多普勒未见腋动脉或腋静脉内彩色血流进入肿块内(图1).在二维血流显示(B-flow)模式下:可见腋静脉血流从回声缺失处进入肿块内(图2),腋动脉血流位于管腔内,与肿块不相通.超声诊断:右侧腋静脉瘤.并为手术证实.

  • 静态评估及实时超声引导经腋静脉近侧段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吉光;康秀文;谢永鹏;王言理;刘克喜

    目的 通过静态评估及实时超声引导,明确在危重症患者中经腋静脉近侧段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早期并发症,探讨影响置管成功率及晚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39例,静态评估比较腋静脉近侧段、中间段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距体表垂直距离、导管与血管横截面积比值;行实时超声引导经腋静脉近侧段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记录穿刺次数及早期并发症等情况;按穿刺次数将患者分为一次穿刺成功、2次及以上穿刺成功2组,比较2组患者腋静脉近侧段横截面积、距体表垂直距离、导管与血管横截面积比值的差异.结果 实时超声引导经腋静脉近侧段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率64.1%,2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35.9%,总体成功率100%,早期并发症10.3%.与腋静脉近侧段比较,腋静脉中间段及锁骨下静脉血管横截面积、距体表垂直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导管与腋静脉近侧段血管横截面积比值比较,导管与腋静脉中间段血管横截面积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与锁骨下静脉血管横截面积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一次穿刺成功患者与2次及以上穿刺成功患者腋静脉近侧段横截面积、距体表垂直距离、导管与血管横截面积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中行实时超声引导经腋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 腋静脉留置针在急重症婴儿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林嘉;杜梦韵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急重症婴儿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4年收住的120例1周岁以下的危重患儿进行腋静脉置管,观察效果,总结方法.结果 120例腋静脉置管过程中,113例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达94.2%.在腋静脉置管输液期间,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加强观察,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置管后液体渗漏、静脉炎、堵管、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留置时间平均为4.7 d.结论 留置针置入腋静脉可应用于急重症婴儿的抢救中,是有效的静脉通路.

  • 经腋静脉路径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研究现状

    作者:任玉菊;王怡练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的工程学和植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临床上经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是新的路径选择,通过分析经腋静脉路径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研究现状,为起搏器植入静脉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超声引导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

    作者:徐稼轩;王宏志;任宏;沈艳芬;董静;李青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我院静脉通路中心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3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n=687)利用超声评估血管,并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682)采用体表定位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穿刺用时,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7.8±2.2) min与(8.4±1.7) min,P=0.000],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 (659/687)与81.7% (557/682),P=0.00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0.6% (4/687)与3.7% (25/682),P=0.000;0.6% (4/687)与2.1% (14/682),P=0.017].结论 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置管较传统体表定位法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针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过程中还可观察导管的走向,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了中心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47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