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15对3-TCP多孔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影响

    作者:曹宏;樊洪;赵军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β-TCP(β-磷酸三钙)/P-15(P-15多肽)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β-TCP完全浸入到P-15多肽溶液中,制备出β-TCP/P-15多孔复合材料.在日本大耳白兔的下颌骨体部制备出骨缺损区,随机植入β-TCP/P-15(TP组)、β-TCP(T组)及空白对照组,在术后第4周、8周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观察及成骨量(新生骨面积)的测定.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骨缺损区的成骨量均增加,同一时间的不同组之间,以及同一组的不同时间段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TP组成骨量增加快;各时间点TP组的成骨量均大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 P<0.001).结论 本实验中所用的β-TCP/P- 15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性能,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 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

    作者:孟永春;陈晓峰;南开辉;李玉莉;罗小刚;邓春林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活性和的生物学性能,然而其在人体环境中易降解而导致支架溃散、力学性能下降。
      目的: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抗降解性能和骨修复特性的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
      方法:以壳聚糖作为分散剂,将生物活性玻璃粉体预先在壳聚糖溶液中均匀分散,然后与胶原溶液混合,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骨修复支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生物力学试验机等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与结论:由于壳聚糖和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在微酸性环境下的电荷吸引,使在壳聚糖中预分散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在复合支架中分散更均匀;壳聚糖的引入大量增加了机体中的羟基和氨基,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强度;壳聚糖和胶原在分子尺度的混合,使胶原分子被壳聚糖包裹,降低了胶原酶对胶原分子的酶切能力,显著提高了复合支架的抗胶原酶解性;壳聚糖分子使生物活性玻璃颗粒更均匀的包裹在大分子基相中,减少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团聚和暴露,导致复合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活性略微降低。

  •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支架的体外缓释性能

    作者:谢江宁;陈静家

    背景:临床试验证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合适的孔隙率及降解性能,但缺乏缓释生长因子的作用,且无成骨诱导性。
      目的:将聚乙稀吡咯啉酮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形成复合颗粒,再修饰纳米晶胶原基骨制备复合支架,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
      方法:实验分3组,实验组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 纳米晶胶原基骨1块,滴加聚乙稀吡咯啉酮混匀,-4℃冻存过夜,再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对照组1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 纳米晶胶原基骨1块,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对照组2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未脱钙的大鼠松质骨1块,滴加聚乙稀吡咯啉酮混匀,-4℃冻存过夜,再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观察14 d,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复合物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释放活性。
      结果与结论:观察到14 d时,两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A值趋近于0,而实验组上清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仍保持较高的A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后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明显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

  • 经皮椎体成形使用骨水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宋奇志;李涛;奉成斌;林亚军;洪浩

    背景:目前关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影响的系统性研究非常有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4例167个椎体,根据麻醉记录对局部麻醉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10 min 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均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以3 min时为明显(P<0.05,P<0.01),10 min时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同时心率也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时间点明显加快,同样以3 min时为明显(P<0.05,P<0.01),10 min时心率基本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后所有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百分数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会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一过性的影响。

  • 含链霉素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修复胸腰椎结核骨缺损

    作者:陈勇忠;王剑火;张朋;黄哲;龚衍丁;周清碧

    背景:医用硫酸钙人工骨用以填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存在争议,长期肌注链霉素抗结核具有患者依从性差等弊端,局部应用可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目的:观察在胸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中,应用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17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内固定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射线检查,内固定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内固定后3个月显影不清,内固定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提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应用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不仅可以补充植骨量,而且可以提高局部抗结核药物的浓度,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后凸成形中骨水泥量对相邻椎体终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党锋;马巍;戈朝晖;张飞;曾思翔

    背景:近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存在相邻椎体骨折的问题,推测骨水泥泄露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骨水泥量对相邻椎体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骨折椎体内填充10%,20%和30%椎体容积的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三种情况下相邻椎体终板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填充前相比,骨水泥容积按10%,20%和30%填充后,相邻椎体终板各种情况下的应力均增加,且随着骨水泥填充容积增加而增加。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骨水泥用量增加,会导致相邻椎体骨折增加的概率。

  • 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李宏;李淳德;邑晓东;刘洪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生物活性玻璃在骨不连、骨折愈合过程中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其在脊柱骨融合过程中的效果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融合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其中内填充自体松质骨植骨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填充36例为实验组。随访观察两组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及伤口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相当,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3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94%,9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时全部融合。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指数均获得良好维持,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 新型设计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马江卫;刘烈东;杜耿;高光明;刘育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相对比较脆弱,使得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力相对较差。当前,临床上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螺钉的方法能够提高螺钉固定能力,但是患者治疗时水泥渗漏以及螺钉取出困难成为其解决问题。目的:研制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和安全性及实用性,为临床骨质疏松脊柱疾病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京中医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集的6具73例完整湿润脊柱标本资料进行分析,标本中共有42个椎体。入选椎体在一侧椎弓根置入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后采用骨水泥推杆和灌注筒在X射线辅助下向其内灌注2 mL骨水泥设为实验组,对侧椎弓根置入常规螺钉作为对照组,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水泥由稀糊状期进入团状初期的时间为三四分钟;糊状期骨水泥采用注射器抽取注入灌注筒中更为方便;灌注筒和螺钉尾部的螺纹连接方便、紧密,无渗漏;推杆可以提供足够的灌注力;骨水泥在中空和侧孔处弥散出螺钉,侧孔排列规律性强,且各侧孔间距相等;常规椎弓根螺钉极限强度、极限位移显著高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P <0.05);常规椎弓根螺钉屈服载荷以及屈服位移显著低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P <0.05);骨水泥在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周围弥散分布规则,骨水泥由4排侧孔向不同的方向弥散入周围骨松质,且与相邻骨水泥团融合;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轴向拔出力较对照组增加了114%(P <0.05);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大旋出力矩,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证实,新型设计的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推杆和灌注筒应用更加方便,能够有效控制骨水泥渗漏,提高椎弓根的稳定性且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广为使用。

  • 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诱导脊柱融合

    作者:刘晓阳;李广润;刘洪涛;郝永强;王杰锋

    背景: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成骨作用。
      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腰椎后路L4/5椎间盘摘除后,随机均分为3组,自体骨组在椎间隙植入自体髂骨,异种骨组在椎间隙植入异体脱钙小牛骨,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隙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8,16周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椎体间植骨愈合及塑形情况;留取骨痂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椎间植骨愈合程度;于16周对脊柱融合部位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植入16周时,自体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异种骨组椎间隙形成不完全骨性融合,软骨组织大部分分化为骨组织,但中间仍为纤维组织;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人工骨基本吸收、骨化,仅有少部分残留;自体骨组、组织工程骨组失效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异种骨组(P<0.05)。提示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具有良好的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

  • 多孔β-磷酸三钙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不同入路椎体融合率的比较

    作者:穆永杰;张结合;沈颂超;冯伯志

    背景:近年,临床上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融合率,但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目的:对比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56-74岁,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其中19例选择经后路椎体间融合,21例选择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植骨材料均为多孔β-磷酸三钙。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植骨融合率、腰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组的腰椎功能恢复好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 <0.05),硬脑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 <0.05)。表明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但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更有利于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钛基金属陶瓷人工髋关节材料:表面碳化钛陶瓷和复杂的微孔结构提高了表面硬度

    作者:杨婷;罗勇;曹东东;柯海宝

    背景:钛基金属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关节材料,其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重点阐述人工髋关节材料钛基金属陶瓷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以“Titanium,Artificial hip,cermet,CoCrMo,钛合金,人工髋关节,金属陶瓷,钴铬钼”为检索词,检索2000至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对人工髋关节材料的发展历史、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和人工关节摩擦副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钛基金属陶瓷作为一种功能梯度材料,有效地结合了金属与陶瓷的性能,但又与金属表面简单的陶瓷涂层不同.由于钛金属陶瓷的成分为梯度分布,使钛金属陶瓷不存在明显的界面,因此钛金属陶瓷不存在结合力的问题,不会产生涂层脱落.但是,由于制备的原因,可能会导致钛基金属陶瓷韧性、力学性能的不足,所以,找到一种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性能极优的人工关节材料.通过对钛基金属陶瓷表面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实验生成的钛金属陶瓷与面心立方碳化钛的标准衍射图谱完全吻合,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均形成了单一的碳化钛陶瓷相,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表面生成的确实是碳化钛;钛金属陶瓷表面的碳化钛陶瓷和其复杂的微孔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钛合金的表面硬度.

  •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量与防护

    作者:魏超;韩敦富;李涛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在经皮椎体强化治疗中的穿刺与骨水泥注射阶段,术者所受辐射量较高.目的:综述经皮椎体强化术中辐射量与防护措施的进展.方法:分别以"经皮椎体强化,辐射剂量,放射防护;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radiation doses, radiation protectiv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文章,纳入经皮椎体强化放射防护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距离防护是基本的防护措施,术者应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与放射线距离.此外术中C臂机的优设置和佳摆放、穿保护装置、放屏蔽设施、术中导航及对术者进行辐射方面培训等均可明显减少辐射量;改进骨水泥注射装置,包括遥控骨水泥注射技术,使其更方便操作且不增加患者辐射量;此外手术床对放射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对放射防护研究的不断深入,椎体强化将会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 人工骨或自体骨移植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

    作者:姜棚菲;翟文斌

    背景: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应用人工骨材料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目的:综述人工骨修复材料联合椎弓根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1985至2014年有关人工骨移植材料修复脊椎结核方面的文献,中文关键词为“脊椎结核、骨移植、内固定”,英文关键词为“Spinal tuberculosis,Bone graft,Fixation”。结果与结论:在骨修复材料联合椎弓根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中,自体骨是骨移植的金标准,无免疫排斥反应,但为了避免自体骨取骨量有限、取骨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人工骨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应用的人工骨材料主要包括钛及其合金、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及医用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 3D打印钛合金孔隙支架骨长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中汉;王辰宇;刘贺;李忱;秦彦国;蔡晓宇;王金成

    背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孔隙钛合金支架作为骨替代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的:介绍并讨论3D打印孔隙钛合金支架各项参数对骨长入效果的影响,总结出适于骨长入支架的参数特点。方法:作者以“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Scaffold,Titanium,Bone ingrowth”为关键词,检索2006至2016年期间PubMed、Springerlink、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初检文章125篇,筛选后对42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3D打印钛合金支架的孔隙尺寸、孔隙率、孔隙形状和表面处理方式等参数,对于骨长入效果或体外支架内成骨细胞表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适的孔隙尺寸和孔隙率对于支架内组织的氧供和血管生成有着促进作用;孔隙形状和表面处理方式则主要对于支架内成骨细胞有着调控作用,影响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等行为。综合适于骨长入几项参数,通过3D打印技术可制造适宜的支架,以达到佳的骨长入效果,获得高强度的骨-支架界面的稳定性。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在骨科的运用

    作者:李棋;李箭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结缔组织再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在体内可被快速降解,而纤维蛋白胶作为载体则可通过缓释作用避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快速降解,从而更好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但目前二者的具体运用方式尚处于研究阶段。目的: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在骨科领域的运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在骨科的运用情况。结果与结论:终纳入的64篇文献的整理分析结果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纤维蛋白胶的载体作用,达到促进促进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的目的,但多数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其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 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稳定性:材料降解与新骨形成

    作者:周骁;钱玉芬

    背景: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骨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材料的生物降解速度应与新骨替代生成速度一致,终材料完全降解被新骨取代,以达到长期稳定的目的。目的:综述现有不同类型支架材料的降解及其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从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以“tissue engineering bone,composite scaffold, scaffold degradation;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生物降解”为主题词检索199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的文献,选择与支架材料降解及其与新骨形成关系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已有多种有机、无机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作为支架材料,近年来重点是对无机材料及有机-无机材料复合物开展研究。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各类材料具备不同的特性且各有优劣。有机材料降解速率相对较慢,无机材料虽能完全降解,但机械性能不够,对于复合材料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 颅骨修补材料研究现状及3D打印技术应用前景

    作者:卢磊;陈旭义;李一鹏;刚琳;涂悦

    背景:应用颅骨修补材料不仅能恢复正常的颅骨形态,而且对恢复脑功能有重要意义。目的:对聚醚醚酮、钛合金和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修补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与3D打印技术联合应用的前景做一个总结。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5至2016年发表的有关颅骨修复材料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regeneration material in calvarial,3d printing bone scaffold ”,中文检索词为“颅骨修补材料,3D打印骨支架”。结果与结论:钛合金和聚醚醚酮材料虽已在临床上使用,但钛合金有导电性、导热性,聚醚醚酮不参与缺损部位骨整合,有脱落或移位的可能。组织工程技术参与颅骨组织重建,修复效果满意,但支架材料选择和制备问题、种子细胞获取问题及生长因子缓释问题需要克服。3D打印技术可个性化打印形状,精确吻合缺损,但对原材料要求高,需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组织工程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颅骨修补应用前景广阔。

  • 钛合金表面抗菌涂层:抗菌能力及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家琦;尚剑;孙晔;韩昕光

    背景:钛合金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临床,如何赋予其优良的抗菌性以应对内植物相关感染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了钛合金表面抗菌涂层的原理、技术、分类及优缺点。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年1月至2014年1月Scopus 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Titanium al oy,Plant,Antibacterial,Coating;钛合金,内植物,抗菌,涂层”。结果与结论:根据涂层的种类可将其分为抗生素类涂层、非抗生素类有机抗菌剂涂层、无机抗菌剂类涂层、抗黏附性涂层、抗菌生物活性聚合物涂层,各种涂层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也有各自的局限,目前对抗菌涂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增强抗菌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并获得良好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高耐磨性、持久性是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抗菌相结构、分布对于细菌定植的研究,无论是合金整体添加抗菌元素还是表面涂层型钛合金,抗菌相的结构、分布是影响抗菌性能的关键因素。

  • 可降解组织工程骨材料及其血管化研究:问题与应用前景

    作者:岑超德;罗聪

    背景:利用可降解组织工程骨材料治疗骨缺损是目前的佳选择,如何保证材料充分地血管化已成为骨组织工程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过渡的关键性问题。
      目的:综述可降解组织工程骨材料及促进其血管化的方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及PMC数据库1993至2013年有关可降解组织工程骨材料及促进其血管化方法的文献,检索词为“degradable materia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angiogenesis;vasculogenesis;osteogenesis”。
      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可降解组织工程骨材料包括合成高分子材料、镁合金、生物活性玻璃、钙磷盐陶瓷及其复合物。可从支架构建,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的应用,细胞共培养、显微外科技术支持等方面促进组织工程骨材料血管化。虽然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信随着血管形成机制及分子基础研究的深入、改进材料的结构性能、控释生长因子及提高其协同作用能力、优化种子细胞混合培养及提高显微外科技术,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将具有日益广阔的前景。

  • α-磷酸三钙骨移植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肖渝;李彦林;高寰宇;王国梁;夏萍

    背景:α-磷酸三钙是目前骨移植替代材料当中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重要骨组织工程材料之一.目的:介绍目前α-磷酸三钙骨移植替代材料的新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未来发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0年1月至2015年8月PubMed数据库、FMJS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使用α-磷酸三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的相关文献,英文 检索词为“Alpha tricatcium phosphate,Composite material,Bone graft,Bone substitution material”,中文检索词为“α-磷酸三钙,复合材料,骨移植,骨替代材料”,根据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42篇密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α-磷酸三钙是钙磷化合物中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一种,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骨引导能力,但并不具备骨诱导形成能力.因此,将α-磷酸三钙与无机物或有机物结合,形成混合性材料,不仅可克服α-磷酸三钙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缺陷,还能增加其弹性,有助于细胞攀附,缩短成骨改建时间,甚至作为载体携带抗菌药物等,这些改进都显著缩减了骨折损伤的修复时间,为未来骨移植材料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266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