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植骨术的成骨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梁亮

    目的 比较两种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植骨术的成骨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植骨方式,对比其成骨效果的不同.结果 术后1月内传统术式组感染率高于改良术式组.且改良组术后两月骨吸收量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 改良的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成骨效果优于传统的牙槽嵴裂植骨术.

  • 离子导入治疗仪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70例

    作者:栗菊梅

    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和关节遭受慢性损伤,以致关节软骨退化、增生,形成骨赘,关节退变狭窄,关节边缘退变增生而形成骨关节病变,以关节疼痛、变性和活动受限为特点.有研究显示在>45岁中老年人中其发病率为40%~50%,是中老年人的常发病、多发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关节病.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采用NPD-5xs离子导入治疗仪、骨质增生治疗仪、电脑中频药物离子导入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7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032 金点口蘑子实体提取物(22E,24R)-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对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的刺激作用

    作者:

  • 左归丸及右归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脂分化后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千惠;任艳玲;吴琼;葛心慈

    目的:研究左归丸及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成脂后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B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分别加成骨、成脂诱导剂干预并在成骨、成脂后通过地塞米松诱导凋亡,通过细胞流式仪分别检测经地塞米松诱导后成骨及成脂分化后的凋亡率.结果:流式鉴定CD29、CD90均显示为阳性,CDl lb/c为阴性;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及右归丸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且成脂分化后右归丸的效果优于左归丸(P<0.05).结论:左归丸及右归丸均能抑制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的凋亡,且左归丸益于成骨分化,右归丸益于成脂分化.

  • 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新建;齐振熙;李志敏;周李学;段璋;张恩铭;孙伟青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阐明补肾活血汤在抑制兔BMSCs成脂分化、促进其成骨分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对兔B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成功后分别用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通络生骨胶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通过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后光镜观察,细胞中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定量检测,观察BMSCs成骨成脂分化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血清组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阴性;而补肾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均呈阳性,阳性结果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强;阳性药物组碱性磷酸酶染色成强阳性,且强于其他各组.空白对照组未发现红染的脂肪颗粒,而其他各组均可见明显被红染的脂肪颗粒;补肾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均有红染的脂肪颗粒分布,但这3组红染脂肪颗粒明显少于模型组,其中,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红染结果近似,均少于补肾活血汤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TG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补肾活血汤剂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补肾活血汤组和阳性药物组AL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且随着补肾活血汤剂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结论: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兔BMSCs成脂分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其成骨分化.

  • 左、右归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脂诱导的研究

    作者:徐岩;宋囡;任艳玲

    目的:研究体外左、右归丸诱导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及成脂的影响.方法:以左、右归丸水煎液和阳性对照药补佳乐、蒸馏水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分别加成骨和成脂诱导剂干预BMSCs,成骨诱导后采用改良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成脂诱导第10天油红O染色.结果:左、右归丸组与空白组比较,可显著提高细胞中ALP活性,促进钙化结节形成;左、右归丸可减少脂滴形成,降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结论:左、右归丸对BMSCs分化的调节具有双向性,既促进BMSCs成骨分化同时又抑制BMSCs成脂分化.

  • 立体编织构造的仿生微结构及对骨修复的促进作用

    作者:连芩;李涤尘;张永睿;许宋峰;王臻

    本文提出应用立体编织技术和快速成形技术分别制造支架内部结构的负型模具和外形结构的支撑模具,将多种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装配制备可降解生物仿生骨支架.设计25mm犬桡骨缺损修复实验,研究材料相同时,构造结构的支架(试验组)和均匀混合材料的支架(对照组)对骨修复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构造结构的支架明显促进新骨形成,材料内外同时降解,并引导新生组织首先在设计管道内成骨.分析认为该方法在复合多种材料时不需要高温烧结,不产热、可塑性极好,不改变材料和生长因子的性质,连通的管道保证了短时间内不同的生物材料对新骨形成作用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Flk1+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降低

    作者:李炳宗;李静;史明霞;陈磊;高伟波;赵春华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Flkl+间充质干细胞(Flk1+MSCs)的成骨特性,探讨其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系.方法分离并鉴定MM患者骨髓源Flk1+MSCs;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Flk1+MSCs成骨诱导前后成骨指标的表达,诱导2周后用Von-Kossa染色法测定钙盐沉积;同时测定Flk1+MSCs中转录共刺激因子(TAZ)的表达.结果MM患者骨髓Flk1+MSCs在体外经成骨诱导后,其成骨指标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VonKossa染色也可见矿化基质沉积相应减低.同时Flk1+MSCs中TAZ的表达在MM中较正常人明显下调(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Flk1+MSCs成骨能力较正常人减低,此因素可能参与了MM患者骨病的发病环节,而TAZ表达的减弱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表达HIF1αmu EPCs增强BMP2转染BMSCs成骨及成血管能力

    作者:於绍龙;刘丹平;赵辉;齐鑫;张解元;李谌

    目的 研究表达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成骨及成血管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BMSCs和EPCs并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比例BMSCs/EPCs混合培养时增殖作用,以确定混合细胞比例.实验分为6组:A组(BMSCs);B组(Adv-BMP-2BMSCs);C组(BMSCs+ EPCs);D组(Adv-BMP-2 BMSCs+EPCs);E组(BMSCs+ Adv-HIF1αu-EPCs);F组(Adv-BMP-2 BMSCs+ Adv-HIF1αmu-EPCs).以Adv-HIF1αmu和Adv-BMP2的佳转染指数(MOI)分别转染EPCs和BMSCs.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和BMP-2蛋白表达.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用q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评价共培养细胞成骨和成血管情况.结果 BMSCs与EPCs以1:1混合培养增殖能力优于1:2及2:1,故该实验混合细胞比例确定为1:1.Adv-BMP-2 BMSCs和BMSCs组可见BMP-2蛋白表达且表达量高于EPCs和Adv-HIF1αmu-EPCs组(P<0.05).Adv-HIF1 αmu-EPCs组可见HIF1α蛋白表达且表达量明显高于Adv-BMP-2 BMSCs、BMSCs及EPCs组(P<0.05).F组ALP活性以及成骨和成血管相关基因表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表达HIF1 αmu的EPCs能够增强Adv-BMP-2 BMSCs成骨和成血管潜能.

  • 促进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锋;郑扬;耿彬;唐朝枢

    较低的成骨效率限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临床治疗骨科疾病.通过阻断凋亡通路、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传导分子、补充生长因子或改善支架血供等多种方法,促进植入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归巢和定向分化,可提高其成骨效率.

  • 外排体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文杰;殷嫦嫦;虞蕾琳;李忠友;殷明

    外排体是来源于内吞作用的一种小囊泡,在骨再生治疗领域成为一种新的选择.这种小囊泡在细胞间传递物质(如蛋白质、RNA等),从 而调节靶细胞的分化、增殖功能等.外排体通过直接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调节破骨细胞的成熟和活性以及增 加血管生成能力来促进骨再生.同时还能避免生物治疗所带来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问题.此外外排体疗法的并发症(如肿瘤、血栓形成等)相对于 生物治疗来说更少.

    关键词: 骨再生 外排体 成骨
  • 放血增加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浓度实验研究

    作者:尚希福;黄炎;孔荣

    目的:寻找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浓度的方法.方法:随机取中国白兔5只,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第5、7、10天抽取耳缘静脉血进行网织红细胞检测;随机取中国白兔10只,于放血干预前后经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分别进行离心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和计数.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动员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增多明显时间.结果: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放血动员后,细胞附壁数目增多,第5天为明显,与应激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放血动员和浓集后,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 PiT-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磷摄取非依赖信号转导作用

    作者:冯寒;王瑾瑜

    血磷升高与慢性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向成骨表型转化及基质矿化需要Ⅲ型钠磷共转运体 PiT-1的参与,但 PiT-1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日前,美国华盛顿大学 Giachelli 的研究小组发现,诱导 VSMCs 向成骨表型转化及基质矿化所需要的磷浓度远远高于大量磷摄取所需要的磷浓度,提示除磷转运外 PiT-1可能还存在其他信号转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磷并不能诱导 PiT-1缺陷的 VSMCs 发生ERK1/2磷酸化,但转染野生型 PiT-1或磷转运缺陷 PiT-1突变体逆转录病毒后可活化 ERK1/2。野生型 PiT-1或磷转运缺陷PiT-1突变体均可促进 VSMCs 向成骨表型转化。磷转运缺陷 PiT-1突变体也可促进 VSMCs 基质矿化,但程度低于野生型 PiT-1。该研究表明,PiT -1所介导的磷摄取依赖性和非依赖作用,对于磷诱导的 VSMCs 钙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细胞外磷浓度高于生理浓度时,PiT-1可作为一个磷感受器在调节 ERK1/2激酶的活性、VSMCs 向成骨表型转化及钙化中发挥信号转导作用。进一步阐明 PiT-1作为磷感受器的具体作用机制,有望为临床治疗血管钙化提供新的靶点。

  • 骨钙素、骨黏连蛋白在47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作者:熊焰;向理科;李圆圆

    骨肉瘤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组织学图像明显多样性,肿瘤细胞直接成骨是病理诊断的关键.

  • HA/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过程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王欣宇;单学智;韩颖超;李世普

    为获得羟基磷灰石(HA)/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材料体内引导成骨的实验依据,采用HA/PDLLA复合材料和纯PDLLA材料对照组进行骨内植入实验,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HA/PDLLA复合材料在体内引导成骨的过程和实际愈合效果,并探讨了成骨机制.体内植入实验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HA/PD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度的生物降解性能、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和骨传导性能.HA/PDLLA复合材料植入机体后,体内的无菌性炎症轻微,新骨形成速率高于纯PDLLA材料.HA微粒的存在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避免材料过早丧失力学强度.

  • 腐胺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作者:陈晶砺;毕晓云;张慧;王芳;王燕;郭子宽

    目的:探索腐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新的MSC成骨分化诱导体系.方法:采集3份健康人骨髓MSC,应用MTT实验检测腐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①腐胺组(100μmol/L腐胺),②阳性对照组(加入以地塞米松、抗坏酸磷酸盐和p-磷酸甘油组成的标准诱导体系),③阴性对照组(未加腐胺体系),MSC培养1周后应用PCR法检测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原位组织化学染色,并将部分细胞裂解后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蛋白质浓度.此外,以标准成脂分化诱导体系为阳性对照,MSC培养体系中加入腐胺,培养2周后油红O染色,观察腐胺诱导MSC成脂细胞分化作用.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腐胺促进人骨髓MSC增殖,且效应呈浓度依赖性.腐胺(100 μmol/L)培养MSC 1周后,细胞Runx-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周后,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呈现明显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单位细胞蛋白质浓度内酶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87±0.012 vs 0.52±0.010) (P <0.01),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0.83±0.029) (P =0.02).在该浓度下,油红O染色显示腐胺组MSC未发生脂肪细胞分化.结论:腐胺可促进MSC增殖并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作为MSC体外成骨细胞分化新诱导成分之一.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生物学评估

    作者:夏文杰;许茹;叶欣;付涌水;罗广平;丁浩强;项鹏;张秀明;邓晶;陈扬凯

    本研究旨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进行移植前增殖分化能力测定,病毒学检查,核型分析,PCR-STR和HLA的检测,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移植细胞.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利用HLA-SBT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Ⅰ和HLA-Ⅱ位点的高分辨分型;应用PCR-STR技术检测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基因遗传标记.并且利用ELISA方法检测HIV,HBV,HCV和TP,使用PCR方法检测支原体污染.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MSC的增殖能力、成骨能力均有所下降.在扩增过程中,MSC始终保持较高的纯度,CD29、CD44、CD105、CD166、CD73均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80和CD86均表达阴性.在8代以前未发现核型变异.4个不同供者来源的MSC的HLA高分辨分型和STR基因分型结果为MSC3的TP表达阳性,MSC2在5代出现支原体污染.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MSC干细胞特性逐渐丢失,其中向成骨方向的分化潜能降低.MSC在8代以前可作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 成骨细胞特异性钙粘蛋白修饰的骨基质材料对兔MSCs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黄忠会;滕海军;曹全斌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钙粘蛋白(OB-Cadherin)蛋白涂布脱钙骨基质材料对兔间充质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第二代兔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经OB-Cad-herin修饰的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和未经OB-Cadherin修饰的骨基质材料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通过比较材料上的细胞密度计算细胞的上架率和上架细胞数;检测支架细胞ALP和骨钙素的表达来反映细胞的增殖、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黏附、生长情况.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培养7 d,14 d,21 d两组细胞的增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h后对照组细胞上架率低,为(35.56±1.75)%,上架细胞数低,每块材料上的细胞不足2.7×104;OB-Cadherin修饰组的细胞上架率稳定在8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每块材料上的上架细胞数可高达5.0×1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B-Cadherin修饰组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7 d后OB-Cadherin修饰组细胞ALP和骨钙素的表达增高,14 d后已显著高于对照组,ALP的活性达高值,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时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率OB-Cadherin修饰组为(71±11)%,对照组为(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B-Cadherin修饰的骨基质材料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能提高细胞的黏附性,促进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 1例骨盆巨大软骨肉瘤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程蓓

    患者女,30岁.2007年10月19日以无诱因下出现右髂部酸痛半年余入院,右髂部外侧可见大小约18 cm×13 cm包块,质韧,较固定,无瘀斑,无肿胀感,无放射痛,不影响日常步行等活动.摄片提示右髂骨外侧肿瘤,有病理性成骨.

  • 体外冲击波与成骨活性因子

    作者:王五洲;邢更彦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骨缺损、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肩关节周围炎、高尔夫球肘、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及跖筋膜炎等的无创、非手术治疗.近些年国内外又有人将ESWT用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Ⅲ期(Ficat分期)的保守治疗[1];在欧洲,治疗骨肌系统疾患的例数已经超过碎石患者."国际骨肌系统冲击波疗法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sculoskeletal Shockwave Therapy,ISMST)于199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

344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